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茵陈蒿: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2025-05-13 03:39:57)
茵陈蒿: 清热利湿 利胆退黄
杨玲玲 河南省中医院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根据采收时间不同分为“绵茵陈”和“花茵陈”,因其叶背发白,又称白蒿。其嫩茎叶可供食用,其茎叶入药,也称茵陈蒿。《本草备要》言其:“苦燥湿,寒胜热。入足太阳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脾、胃之湿热。为治黄疸之君药。”其性微寒,味苦,无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功效,常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症。以茵陈为君药,加栀子、大黄配伍而成的茵陈蒿汤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功效,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名方。

现代研究表明:茵陈含有香豆素类、色原酮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均具有保肝利胆作用。

茵陈蒿食用方法多样,可单味泡茶,也可凉拌、热蒸、做水饺、包子、团子、春卷馅,掺面擀面条、掺玉米面蒸窝头等,下面推荐几款美食。

蒸白蒿

材料:鲜嫩白蒿250克,适量盐、蒜泥等。

做法:把白蒿择洗干净,整叶或剁碎后拌少许面粉,将面粉搓匀,然后上笼屉蒸,先用武火将水煮沸,冒气后,改用中火蒸十五分钟,再改小火蒸五分钟起锅,倒入盆子里,趁热泼上花椒辣子油,用筷子搅拌均匀,盛在碗里,调入蒜泥、盐,滴几滴香油,即可。

功效:利胆退黄。

白蒿茶

材料:鲜嫩白蒿250克。

做法:将采摘好的茵陈嫩芽放入水盆中,加少许盐、面粉,慢慢搅动茵陈嫩芽,清洗三至四次,将茵陈中的泥沙清洗干净,放入漏盘中,沥干水,阴干至表面无水。将凉至无水的茵陈放入平底锅中,用最小火加热,同时不断翻动茵陈,用手压制茵陈叶片,发出吱吱的水声,至茵陈叶呈现白色,用手能揉搓成团为止。将杀青后的茵陈趁热揉搓成2~3cm直径大小的球,置于帘子上晾晒至干,茵陈茶的成品即制作完成。煮泡时,取一粒制好的茵陈茶球加3~5枚大枣(视枣的大小),放入茶壶中煮沸3~5分钟,一杯淡黄色的茵陈茶即可。

功效:利胆退黄。

白蒿窝头

材料:白蒿嫩茎叶250克,玉米面450克。

做法: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慢慢加入热水,拌匀和成柔软适中的面团,做成窝头,放入锅里,大火开锅20分钟即可。

功效:轻身益气。

值得注意的是茵陈味苦性微寒,食用不可过量,阳虚体质应适当减量或慎食。

香菇:益气开胃,扶正抗癌
摘自2025-5-23中国中医药报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我国邮政部门于1981年8月6日发行《食用菌》特种邮票一套6枚,由潘可明设计。第五枚为香菇,描绘了一簇香菇的形象,画面顶端标有“香菇”及其拉丁文学名“Lentinus edodes”。邮票图案以阔叶林的树干为背景,香菇伞盖表面呈褐色,菌褶白色,菌柄筒状或稍扁,呈白色,基端稍带红色或红褐色。
香菇为白蘑科真菌香菇的子实体,又名香蕈、台菌、石蕈、冬菇、菊花菇,生于阔叶树倒木上,分布于西南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春季、冬季多人工栽培。香菇味鲜而香,为优良食用菌。
中医认为,香菇味甘,性平,归肝、胃经。《中药大辞典》载其功效为扶正,益气开胃,透疹,化痰,抗癌。主治正气衰弱,神倦乏力,纳呆,消化不良,胃肠不适的腹痛,贫血,佝偻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盗汗,小便不禁,水肿,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毒菇中毒,肿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保肝、抗氧化等作用。脾胃寒湿气滞者慎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