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到美处欲放歌——浅议《书之悟》中的美学特色

(2025-04-24 20:07:56)
读到美处欲放歌
——浅议《书之悟》中的美学特色
摘自2025-4-23中国中医药报
时 光 安徽省华佗中医药研究院

《书之悟》

温长路 著

学苑出版社

美学,是人类对事物美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书评类作品,多以赞美他人的著作为主题,是作者融入强烈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的产物,体现着丰富的时代审美理想和社会审美气质。读温长路教授的书评集《书之悟》(学苑出版社出版),这种美的享受扑面而来,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之感。

《书之悟》,收录了温教授早年撰写的书评、书序76篇,涉及中医经典、中医理论、中医临床、中医科研、中医教学、中医文化、中医科普等诸方面内容。纵看,是对众多书籍的评价和感悟、是一本书评的文集;横看,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哲学思维的美学佳作,是一组传递中医美的魅力长卷。

书之美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良师益友。中国自古强调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用知识强国、用知识富人。书与人类的生存、生长、生活密切结缘,人们不仅要读古书、学古人,而且要读今书、学今人。温教授说,这是他致力于书评写作,说书评书、推古及今的理由和动力。

论及读书之美,《书之悟》说,“读书,是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是从源头上说的”(《解经不穷在读经》)。“《易经》无所谓神秘,《内经》无所谓神秘”(恽铁樵《群经见智录》),关键是看读书人能否读进去、品出味道、读出感悟来。

论及校书之美,《书之悟》引用古人的话“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清·柯琴《伤寒论注》自序)。古籍是前贤留下的宝藏,“重视中医古籍的点校、注释、整理、出版工作,是做好中医学传承的基础,敷衍不得,马虎不得”(《胸中无尘方注疏》)。注疏必须保持古籍的原汁原味,让古人自己说话。

论及评书之美,《书之悟》说,“有影响的书评、书序,不仅要有与书共存的价值,附着于书中;而且要有独立生存与传播的个性,影响于书外”。

人之美

著述的优劣,与人格、人品、人缘有密切联系。温教授“坚持不了解其人品不写、不读其书不写、读不出味道不写、没有自己的观点不写”(《书之悟》卷首语)的信条,在评书的同时,要写出反映著述者值得学习、景仰的理由来。

赞颂大医高手之精诚,书中说,干祖望先生“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向后来人授业传道,用催人奋进的情感为振兴中医助威呐喊。此心此情,令人感动,更令人敬佩”(《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张琼林先生“精研经典,博采先贤,勤于临床,注重实践。奋笔著述,佳章叠显,锓版梓行,杏苑欢颜”(《碎金璀璨 琼林耀辉》)……

赞颂中坚股肱之奋发,书中说,江苏沈澍农教授“一位学者用20年的时间,瞄准一个课题进行孜孜不倦的攻关,这种学贵于专、学贵于精、学贵于痴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以字说文 以文载道》);河北曹东义教授在不少问题的认识上“有不同于别人的新认识、新见解”(《大道国医 辉煌无限》)……

赞颂青年才俊之作为,书中说,山东张效霞博士“在年轻一代身上迸发出的正气之火和希望之光,是令中医人自豪、激情、奋进、向上的精神”(《伟哉中医 与日月同光》);河南马献军教授“大学时期,就是位非常用功的青年;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加刻苦努力,成为他们同学中的佼佼者”(《利器善事 琢之磨之》)……

《书之悟》,塑造了一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态度虔诚、文风纯正的老、中、青中医的群像,从多侧面反映出中医一贯倡导的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精神。

医之美

《书之悟》叙说着中医的大雅大用,描画着中医坚挺的骨感和温柔的质美。

谈到中医经典之美,书中说,中医经典“蕴藏着世界上独有的巨大的人类生命科学信息,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价值”(《金嵌玉镶秀伤寒》)。作为人类延续“生生之具”的学问(《汉书·艺文志》),它不仅是一种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一种追求生命美学的源泉。

谈到中医实践之美,书中说,“医学不是纸上谈兵,临床的空白由不得思维任意飞翔,没有实践砥砺的理论,显得苍白,犹如失血的颜面”(《体物知身 体身知道》)。中医的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特质,是衡量中医水准的重要标尺。

谈到中医文化之美,书中说,“文化兴邦,文化兴业,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开发,打造中医药文化精品,展示中医药优势特色,树立中医药良好形象”(《兴来一挥百纸尽》),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范。

《书之悟》,将中医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与生活美学交织在一起,对激发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民族情感发挥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言之美

“文所以载道也。”文章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字的表达来实现。温教授的书评受到业内外专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和热爱,与他讲究的文法、优美的词语、顺畅的表述是分不开的。他的书评,让人读之心动、思之情动,能与接触者发生强烈的共鸣。

用典之美,是温教授的长项。他认为,包括典故、诗词、俗语、谚语、俚语在内的广义的经典,是重要历史事件的浓缩,用好这些财富,可以增强文章的沧桑感和穿透力、可信度和沉重度。其用得最多的是对古诗词的引用,有效地提高了文章的表现欲和亲和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汉·曹操《龟虽寿》),将古代英雄的气魄嫁接给今天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有活水源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将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说得恰如其分……

语言之美,是温教授的追求。他用通俗又富含深意的话语、幽默诙谐的说道,把激情的场面写得如火喷发、幽静的场景写得似水静谧。“迷眼初醒探华章”“裁云镂月弄新声”“金嵌玉镶秀伤寒”,这些诱人的题目,足以让读者在美的感悟中无法自拔,恨不得立即投身到书的海洋中体会其中的至美之境。

《书之悟》,富有情节美、故事美、语言美、感觉美,在自觉的阅读中把读者带入大美的世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美学观在社会学中的高境界体现。温教授以他的仁爱之情、宽广胸怀、睿智笔锋,通过“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高尚情怀,诠释大美中医,嘉惠后学,其心可贵、其行可嘉。读他的书,可以“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达至“言有尽而意无穷”“悠然心会”的中医美学高妙之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