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2025-03-04 15:53:49)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2024-11-02 03:38:44)[编辑][删除]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摘自2024-11-1中国中医药报
江流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陈某,女,66岁,2017年9月4日初诊。患者素有心脏病史,病于昨夜发作,因怕影响家人睡眠,未曾叫醒家人,至天明病情加剧,症见喘息气急,呼多吸少,不能平卧,烦躁不安,面色灰暗,鼻孔干燥,人中沟隐胀,四肢乏力。舌质紫暗,苔少,脉微弱。笔者建议速备车到县医院。奈何患者晕车严重,执意不去医院,家人亦恐推拉挪移加重病情,亦恐途中突发意外,故坚持拜托笔者诊治。事到如此,笔者立即前往诊所,诊断其为慢性心力衰竭,处方:黑附片10g,人参30g,山茱萸50g。嘱家属先煮附子20分钟,再入人参、山茱萸,煎浓汁缓缓与之服,一日多次服。并用清艾条于患者膻中、气海、关元、百会四穴交替悬灸。

灸药并进,至中午12时,病情基本稳定,无加重迹象,至下午症状逐渐减轻,呼吸平稳,能平卧,面色转润,汗收,脉缓。

同日晚拟方:制附片5g,干姜10g,人参10g,桂枝9g,枳壳10g,薤白8g,法半夏8g,檀香10g,炙甘草15g,酸枣仁10g,百合10g,泽泻6g,茯苓10g。3剂,水煎服,日1剂。

9月18日二诊:药后,喘息、憋闷、气短均减轻,肢体活动自如,舌上有薄白苔,能进少量流质饮食。处方:制附片8g,人参10g,白术10g,煅龙骨、牡蛎各15g,麦冬9g,五味子9g,瓜蒌仁10g,薤白8g,桂枝8g,檀香8g,酸枣仁12g,百合15g,炙甘草15g。5剂,水煎服,日1剂。

9月27日,患者基本恢复平时状态。守上方加健脾之味以善其后。

按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胸痹”“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本病的病机为心脏虚弱,以心气虚心阳虚为病理基础,导致产生血瘀、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涉及心、脾、肺、肾。

本案患者为心衰重症,阳气虚脱。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故首处以附子回阳救逆、人参益气培元、大剂山茱萸收敛固脱。三药共奏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并辅以艾灸。考膻中为任脉穴位,心包募穴,八会穴中的气会。《灵枢·海论》曰:“膻中者,为气之海。”《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曰:“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清代徐灵胎《难经经释》云:“三焦外,谓在焦膜之外。两乳内,谓两乳之中,任脉之所过,即膻中穴也。”膻中穴为理气降逆的要穴,临床中被广泛运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常用的灸法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附子灸等。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百会穴位居巅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于脑。此外,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即在头部的经气(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续方中制附片、干姜回阳救逆;人参、炙甘草益气固脱;薤白辛滑通阳、宽胸散结;檀香理气、利胸膈;桂枝通阳,枳壳畅中;法半夏、茯苓豁痰;酸枣仁、百合益心阴、宁心神;泽泻利水。于是则阳回逆转,痰开瘀散,水利阳通,收到预期的效果。复诊在上方加入煅龙骨、牡蛎以加强摄敛之功。

    吃进口的食物究竟在身体内经历了一段美妙旅程,口腔、胃、胆、胰、肠等等,每一站的风景都各不相同,可您也许不知道,如果食物因为某些原因卡在身体的“某一站”,那么您可能会失去生命。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遭遇过胃部不适,胃炎、胃溃疡等是最常见的胃病,很多人不以为然,可是,今天做客养生堂的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告诉您:胃 溃疡就是胃的“自杀”,通过一个神秘道具的模拟,可以看到胃溃疡最容易出现在幽门附近。那么一旦出现了胃部疾病,您应该怎么办?钡餐和胃镜等检查手段可以 帮助医生清楚的了解您的胃,在节目现场,刘玉村院长带来了一个临床检查用的胃镜,告诉您,胃镜应该怎么做,真的那么痛苦吗?其实刘玉村院长自己也“被做 过”胃镜,他的感受如何?

    敬请收看8月27日星期六播出的《吃出来的生命危机》第一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玉村院长做客《养生堂》,讲述了一段他不为人知的经历:15岁那年,他罹患急性胰腺炎,命悬一线,在医院躺了42天,顽强地与病魔斗 争,终于死里逃生。因为自己的这段经历,在他报考大学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医学院,最后当上了一名外科医生,治疗了很多和他一样患有胰腺炎的病人。

   胰腺这个器官长在身体深处,一般不被重视,可这个器官却和糖尿病等常见疾病息息相关。胰腺一旦出了问题,是可以致命的。喝酒、胆结石、高脂饮食等等就可能诱发胰腺疾病。

    刘玉村院长不仅告诉您怎么去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胰腺疾病,应该空腹在第一时间去消化科或外科就诊,还告诉您如何通过按压自己的腹部,来初步判断自己究竟是哪个内脏器官出了问题。敬请收看8月28日星期日播出的《吃出来的生命危机》第二集。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2024-11-05 04:03:50)[编辑][删除]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摘自2024-11-1中国中医药报
江流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陈某,女,66岁,2017年9月4日初诊。患者素有心脏病史,病于昨夜发作,因怕影响家人睡眠,未曾叫醒家人,至天明病情加剧,症见喘息气急,呼多吸少,不能平卧,烦躁不安,面色灰暗,鼻孔干燥,人中沟隐胀,四肢乏力。舌质紫暗,苔少,脉微弱。笔者建议速备车到县医院。奈何患者晕车严重,执意不去医院,家人亦恐推拉挪移加重病情,亦恐途中突发意外,故坚持拜托笔者诊治。事到如此,笔者立即前往诊所,诊断其为慢性心力衰竭,处方:黑附片10g,人参30g,山茱萸50g。嘱家属先煮附子20分钟,再入人参、山茱萸,煎浓汁缓缓与之服,一日多次服。并用清艾条于患者膻中、气海、关元、百会四穴交替悬灸。

灸药并进,至中午12时,病情基本稳定,无加重迹象,至下午症状逐渐减轻,呼吸平稳,能平卧,面色转润,汗收,脉缓。

同日晚拟方:制附片5g,干姜10g,人参10g,桂枝9g,枳壳10g,薤白8g,法半夏8g,檀香10g,炙甘草15g,酸枣仁10g,百合10g,泽泻6g,茯苓10g。3剂,水煎服,日1剂。

9月18日二诊:药后,喘息、憋闷、气短均减轻,肢体活动自如,舌上有薄白苔,能进少量流质饮食。处方:制附片8g,人参10g,白术10g,煅龙骨、牡蛎各15g,麦冬9g,五味子9g,瓜蒌仁10g,薤白8g,桂枝8g,檀香8g,酸枣仁12g,百合15g,炙甘草15g。5剂,水煎服,日1剂。

9月27日,患者基本恢复平时状态。守上方加健脾之味以善其后。

按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胸痹”“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本病的病机为心脏虚弱,以心气虚心阳虚为病理基础,导致产生血瘀、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涉及心、脾、肺、肾。

本案患者为心衰重症,阳气虚脱。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故首处以附子回阳救逆、人参益气培元、大剂山茱萸收敛固脱。三药共奏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并辅以艾灸。考膻中为任脉穴位,心包募穴,八会穴中的气会。《灵枢·海论》曰:“膻中者,为气之海。”《难经·论脏腑·四十五难》曰:“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清代徐灵胎《难经经释》云:“三焦外,谓在焦膜之外。两乳内,谓两乳之中,任脉之所过,即膻中穴也。”膻中穴为理气降逆的要穴,临床中被广泛运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常用的灸法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附子灸等。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百会穴位居巅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于脑。此外,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即在头部的经气(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续方中制附片、干姜回阳救逆;人参、炙甘草益气固脱;薤白辛滑通阳、宽胸散结;檀香理气、利胸膈;桂枝通阳,枳壳畅中;法半夏、茯苓豁痰;酸枣仁、百合益心阴、宁心神;泽泻利水。于是则阳回逆转,痰开瘀散,水利阳通,收到预期的效果。复诊在上方加入煅龙骨、牡蛎以加强摄敛之功。

我爱复脉汤【草根一生】

   灸药并进抢救心衰重症 (2014-10-23 07:39:01)[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我爱治心病的好方子,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炙甘草汤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心肌炎的症状是发烧,心慌,心悸,心率高的时会达到150以上,所以心慌后会特别难受,有时候捂住这个心脏,会恶心呕吐,患者心脏跳动不安的时候,后背就开始凉,整个背部都凉,但又大便秘结,说明还有热像,而且大便秘结会影响心脏跳动,大便一不好,心脏病往往就容易犯,中医辨的症就是心阴阳两虚,而炙甘草汤主要治疗心阴阳两虚的这种心率不齐的心脏病。

像冠心病,风心病,各种各样的心脏病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容易出现心率不齐,中医叫心悸,就是心慌,心慌发作起来会很难受,甚至有些人恶心呕吐,这些情况统统叫做心率失常,都可以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脏病有些是背部发凉,怕冷,一凉一刺激就诱发,这种一般叫做心阳虚,是寒性的。还有一类与之相对,有一些虚热的情况,这个往往是心阴虚,有一些患者既怕冷,又有一些虚热,背后发凉,怕冷,但是他又有热,有燥汗,这就是阴阳两虚,炙甘草汤就是治疗心脏的阴阳两虚的这样一种心率失常的方子。

炙甘草汤有十味药。包括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大枣在这里面用的量较大,用到30个,甘草和大枣都是甘味的药物,治疗一个阴阳两虚的病,要用这么大量的甘味的药物,是因为中医对阴阳两虚有一个理论。要重点使用甘味的药物,果说阴虚的话就滋阴,阳虚的话就温阳,如果既有阴虚,又有阳虚就重点使用甘味的药物。甘味的药物和三味的药物可以补阴,甘味的药物和辛味的药物又可以补阳,这是它的一个奥妙。生地用的量也很大,用了 200克,生地叫干地黄,用的是地黄的根,有强心的作用,对心脏的收缩力有很强的补益作用,可以增加心波出量。麻仁是润肠通便的药物,对于一个心脏病患者,最怕大便秘结,如果大便不通畅,那么每一次大便都有可能使心衰发作。生姜防止感冒的,好多感冒的病人就会引起心脏病,所以从炙甘草汤来看,心脏病的患者要防两个,一个是保证大便通畅,一个是防止感冒。

炙甘草汤里还用到了清酒,这是因为生地在这里边用的量太大,而生地比较腻,如果脾胃不好的话,吃完这个药会有没有食欲,实际上这个酒就是为了通血脉,可以消除腻性,血脉通畅,心脏往外打血,它的压力就小了。对于清酒,由于现在的白酒度数高,所以一般用两到三杯就可以了。当药汤熬好了以后,就可以加上这个酒。 

     

益气通阳治心痹【草根一生】

 我爱复脉汤【草根一生】 (2014-10-29 20:17:00)[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益气通阳治心痹【草根一生】


          处方:瓜蒌皮30克,薤白30克,黄芪60克,丹参6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红花12克,元胡15克,桂枝20克,郁金15克,甘草6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饭后1小时温服,连服20剂为1疗程,连用药3个疗程,或用本方加大剂量熬制成膏剂,开水冲服。

   说明:本方看似平淡,但配方严谨,药专力宏。一般用药一周后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减轻

炙甘草汤要活用   【草根一生】

     益气通阳治心痹【草根一生】 (2014-10-24 14:20:09)[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炙甘草汤要活用 <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草根一生】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方 歌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功 效: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主 治: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

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量少涎沫,短气自汗,形

瘦,虚烦不眠,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后世应用发展:吴鞠通去方中姜、桂、参、枣之温,加白芍而成滋阴之“加减复脉汤”,故后世又称本方为“滋阴祖方”。

    病 机:脉之搏动,缘于阳气鼓动阴血,本证之成因于阳气与阴血俱虚。

    加 减:

    心悸、怔忡较甚可加酸枣仁、柏子仁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

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定悸;

    阴虚较甚将生地易熟地;

    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

    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冬;

    痰中带血者,桂枝、生姜、清酒可少用或不用。

    注 意:

    采用水酒和煎法,文火久煎;

    服用本方,必要时配伍健脾助消化之品;

    阴虚内热及中虚湿阻便溏者慎用。

    运 用: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痛、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属阴血不足,心气虚弱者均可加减应用,并可用于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

    《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圣济经》云:津液散为枯,五脏痿弱,营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麦冬、阿胶、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