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蛇年说蛇药药膳助健康

(2025-02-08 08:56:43)
蛇年说蛇药 药膳助健康
摘自2025-2-7中国中医药报
蛇是一种既神秘又让人敬畏的生物。《山海经》蛇常与神龟一同出现,寓意长寿与智慧。在中医学中,与“蛇”字有关的药材可不少。
蛇床子
蛇床子《本草纲目》中便有“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的记载。蛇床子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肾经。《神农本草经疏》云:“苦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寒湿既除,则病去身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及至现代,蛇床子仍常被用于治疗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肾虚阳痿等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蛇床子也可用来煲汤以补养身体,下焦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者不宜食用。
蛇床子鸡汤
材料:蛇床子10克,鸡肉250克,食盐、胡椒粉适量。加适量清水炖煮至鸡肉熟烂,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祛风除湿。对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等症状有不错的效果。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因其花为白色、叶的形状似蛇舌,故名。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效。体质虚寒的人群不宜食用。
薏仁冬瓜蛇舌草汤
材料:薏苡仁30克,鲜冬瓜200克,鲜白花蛇舌草50克,瘦肉150克,食盐适量。
功效:清热利尿,适用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的热淋患者。
银耳炖白花蛇舌草
材料:干银耳2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阿胶12克。
做法:先将银耳用温水泡软后洗净,加水适量,隔水蒸熟。再将阿胶提前熔化,然后将白花蛇舌草煎煮后过滤取汁液。最后将阿胶汁、白花蛇舌草汁调匀,与银耳混合后同服。
功效:清肺,益气。
蛇蜕
蛇蜕又被称为蛇皮、龙衣、蛇壳等,是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蛇蜕味咸、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蛇蜕“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瘛疭、瘨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的记载。及至现代,蛇蜕仍是治疗小儿惊风及喉痹、皮肤瘙痒等疾。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蛇蜕炒鸡蛋
材料:蛇蜕3克,鸡蛋150克,盐、油适量。
功效:祛风、解毒、消肿,改善咽喉肿痛等症。
蛇莓
蛇莓是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干燥全草,其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功效。《本草纲目》中提及蛇莓内服可治疗“胸腹大热不止”,亦可外用“敷蛇伤”,脾胃虚寒或素体阳虚者不建议食用。
龙葵蛇莓煮蛋
材料:蛇莓、龙葵各25克,鸡蛋3个。
做法:将龙葵、蛇莓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止血。(周文清)

“酸味”本义应为“曲直作酸”(转)【草根一生】

 (2016-02-10 16:26:19)[编辑][删除]
曲者收之义 直者散之义
 
酸味为药性五味之一,《本经》把酸味放在了五味之首,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实酸味药在常用中药中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集中在收涩药中。《尚书·洪范》曰:“曲直作酸。”曲属阴,直属阳,曲直作酸是说阴中有阳而后作酸。曲者收之义,直者散之义,故《汤液本草》谓:“酸能收能散也。”药性酸味,其功悉是若此。
 
酸收
 
《内经》曰:“酸者,束而收之。”《本草从新》曰:“凡酸者能涩、能收。”所以一般认为酸有“收”“涩”之功,并有此派生出其他的功能,如收敛固涩、补益生津、熄风、安蛔等。
 
收敛、固涩
 
酸味的收敛,固涩之功,主要是指酸味药可收敛正气,治脏腑虚弱,元气不固所致的气血津液耗散、滑脱不禁诸证。如酸味药可治疗久咳虚喘、虚汗(自汗与盗汗)、泄泻(久泻久痢)、尿频、遗精、滑精、崩漏带下等证(症)。酸收包括敛气、敛汗,如白芍收胃气,乌梅、诃子敛肺;而酸涩包括涩精、涩肠。需要强调,咳嗽痰热多黏稠、热逼汗出、初泻初痢、火动精流、血热妄行等实证、热证不用之,误用则收敛邪气。
 
补益、生津
 
酸味的补益作用主要是指酸味有补肝、补肺的作用。《内经》曰:“肝苦急,以甘缓之,以酸补之。”如张锡纯的“曲直汤”(山萸肉、知母、乳香、没药、当归、丹参),主治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方以山萸肉为君药,以酸补肝。以酸补肺始于孙思邈,他在《千金要方》中说:“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由“望梅止渴”可知酸味生津。如乌梅止渴调中,木瓜生津止渴等。酸味药经常使用于治疗燥渴,胃阴不足等病症。
 
息风
 
酸味息风,主要是指一些酸味药可以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肝阳化风、温病热伤下焦之虚风内动以及血虚生风证。
 
安蛔
 
“虫得酸则止”“蛔得酸则静”,均是对医圣张仲景治蛔厥证以酸味乌梅为君的解释。另外《名医别录》也有用酸味石榴皮治蛔虫的记载。以酸安蛔应是酸味的特殊功效。
 
酸散
 
酸味属阴中之阳,其“散”主要是指行阴邪之结滞,如水聚、瘀血之类。另外还有疏肝、解毒之意。21nx.com
 
散水气
 
《伤寒论》中的苦酒汤方(半夏、鸡子),治疗咽喉生疮证,此证为阴火上攻,用苦酒(味酸、苦,性涩)有“散阴中热淫之气”;《金匮》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适用于黄汗证,用苦酒配伍黄芪、桂枝解肌腠之邪而散水气。
 
化瘀血
 
《证类本草》言酸味“除块坚积”。如山楂味酸,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橙子味酸,《本草纲目》云其“疗瘿气,发瘰疬”。在中药炮制学中,醋炙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如醋炙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还可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
 
解毒
 
酸味解毒是指解疮疡之毒、解食物之毒、解药物之毒。《名医别录》曰:“醋,味酸,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再如硫磺味酸,《本草易读》云其“以末敷之”,治“诸疮胬肉”。清代医家邹润安认为,酸能解毒的机理就在酸能“散”。《日华子本草》谓:醋“杀一切鱼、肉、菜毒。”醋炙可解甘遂、商陆、狼毒等药物之毒。
 
综上,酸收包括收敛固涩、 补益生津、熄风、安蛔之类,酸散包括散水气、化瘀血、解毒之类,合乎“曲直作酸”之意。以上观点还请同行批评指正。(吴文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