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调补足三阴经气血
三阴交
调补足三阴经气血
摘自2025-1-10中国中医药报
曹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故名。三阴交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活血调经的功效,是治疗脾胃病、妇产科疾病、生殖泌尿疾患、下肢病变和阴虚诸证的常用穴位,也是重要的益气活血保健穴。
脾胃病
脾主运化,与胃互为表里,共被誉为“后天之本”,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常,水谷精微无法输布全身,则见腹胀、纳呆、肠鸣、便溏、倦怠乏力等症;脾虚日久则气虚下陷,可见久泻、久痢、脱肛、内脏下垂等症;脾阳不足,则有腹部隐痛、腹泻清冷等症。按揉三阴交可健脾除湿、调补脾阳,有效改善上述脾胃虚弱诸症,亦可配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若阳虚较重可加用艾灸,提高疗效。
妇产诸疾
脾主统血,内养五脏,外濡肌肤。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女性的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和哺乳皆与气血密不可分。脾气不足,冲任不固,气不摄血,可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阴挺等症;脾虚血少,冲任血虚,可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闭、小产等症;脾阳不振,湿浊内停,可见月经后期、不孕、带下、妊娠呕吐、滞产等症。按揉刺激三阴交,可健脾疏肝、行气活血,对上述妇产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妊娠期间,按揉力度要适中,最好咨询专业医师,以免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生殖泌尿疾患
脾为后天,肾为先天,相互资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共赖脾之运化。肾主水,司二阴,脾肾协调,才能平衡水液代谢。脾失健运,可致肾虚水泛,脾阳虚累及肾阳,肝肾不足,生殖功能异常,就会出现阳痿、遗精、小便不利、遗尿、水肿、阴茎痛等生殖泌尿疾患。日常按揉刺激三阴交,可起到通调脾经、肝经和肾经气血作用,同时可配阴陵泉、肝经太冲、肾经太溪,增强疗效,亦可采取艾灸,以温补三阴经。
下肢痿痹
脾主四肢,全身肌肉皆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进行濡养,才能发挥其运动功能。脾失健运,则肌肉失养、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古人虽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实常从脾、胃治疗。三阴交位居下肢,按揉可健脾除湿、疏通下肢经络气血,发挥“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作用,有效改善下肢痿痹。
阴虚诸证
体内阴液具有制阳、滋润和濡养功能,若阴虚则会出现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形体消瘦、盗汗、小便短黄和大便干结等症状。三阴交为足三条阴经交会穴,日常按揉刺激可以改善脾阴虚、肝阴虚和肾阴虚带来的诸症。因五脏相生相克,脏腑之间有着阴阳表里配合关系,故又能间接改善肺阴虚、心阴虚和胃阴虚引起的诸症。
保健强身
若人体无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可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揉刺激,或结合体质进行艾灸、刮痧,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对心慌心悸、失眠、高血压、高血糖均有预防和调理作用。总之,人体有病可选用三阴交治疗,无病可用之保健强身,诚“有病没病三阴交”之谓也。
摘自2025-1-10中国中医药报
曹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故名。三阴交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活血调经的功效,是治疗脾胃病、妇产科疾病、生殖泌尿疾患、下肢病变和阴虚诸证的常用穴位,也是重要的益气活血保健穴。
脾胃病
脾主运化,与胃互为表里,共被誉为“后天之本”,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常,水谷精微无法输布全身,则见腹胀、纳呆、肠鸣、便溏、倦怠乏力等症;脾虚日久则气虚下陷,可见久泻、久痢、脱肛、内脏下垂等症;脾阳不足,则有腹部隐痛、腹泻清冷等症。按揉三阴交可健脾除湿、调补脾阳,有效改善上述脾胃虚弱诸症,亦可配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若阳虚较重可加用艾灸,提高疗效。
妇产诸疾
脾主统血,内养五脏,外濡肌肤。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女性的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和哺乳皆与气血密不可分。脾气不足,冲任不固,气不摄血,可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阴挺等症;脾虚血少,冲任血虚,可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闭、小产等症;脾阳不振,湿浊内停,可见月经后期、不孕、带下、妊娠呕吐、滞产等症。按揉刺激三阴交,可健脾疏肝、行气活血,对上述妇产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妊娠期间,按揉力度要适中,最好咨询专业医师,以免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生殖泌尿疾患
脾为后天,肾为先天,相互资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共赖脾之运化。肾主水,司二阴,脾肾协调,才能平衡水液代谢。脾失健运,可致肾虚水泛,脾阳虚累及肾阳,肝肾不足,生殖功能异常,就会出现阳痿、遗精、小便不利、遗尿、水肿、阴茎痛等生殖泌尿疾患。日常按揉刺激三阴交,可起到通调脾经、肝经和肾经气血作用,同时可配阴陵泉、肝经太冲、肾经太溪,增强疗效,亦可采取艾灸,以温补三阴经。
下肢痿痹
脾主四肢,全身肌肉皆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进行濡养,才能发挥其运动功能。脾失健运,则肌肉失养、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古人虽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实常从脾、胃治疗。三阴交位居下肢,按揉可健脾除湿、疏通下肢经络气血,发挥“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作用,有效改善下肢痿痹。
阴虚诸证
体内阴液具有制阳、滋润和濡养功能,若阴虚则会出现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形体消瘦、盗汗、小便短黄和大便干结等症状。三阴交为足三条阴经交会穴,日常按揉刺激可以改善脾阴虚、肝阴虚和肾阴虚带来的诸症。因五脏相生相克,脏腑之间有着阴阳表里配合关系,故又能间接改善肺阴虚、心阴虚和胃阴虚引起的诸症。
保健强身
若人体无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可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揉刺激,或结合体质进行艾灸、刮痧,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对心慌心悸、失眠、高血压、高血糖均有预防和调理作用。总之,人体有病可选用三阴交治疗,无病可用之保健强身,诚“有病没病三阴交”之谓也。
神门穴与内关穴:养心护神的古老智慧
摘自2025-8-29中国中医药报
陈笑银 廖晓瑜 陈玉珍 广东省中医院
两个守护心脏与安宁神志的关键穴位——神门穴与内关穴。
神门穴:心安神定的“门户”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其名称中的“神”指“神明”,即精神、意识;“门”指出入的门户。顾名思义,神门穴乃是心神出入之门,与我们的心智活动密切相关。
精准定位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在手腕横纹上,小指侧末端能摸到的一个凹陷处。
功效主治
神门穴作为心经的原穴,主要有以下功效:宁心安神,可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治疗心与神志病证,如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对高血压也有治疗作用;并能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及食欲不振。现代临床上,神门穴常被用于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内关穴:守护心脏的“关口”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重要腧穴。其名称中“内”指内部;“关”指关卡。此穴如同一道关口,守护着我们的心脏健康。
精准定位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约三指宽),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主治
作为络穴和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它能和胃降逆,缓解胃痛、呕吐、呃逆等胃部不适;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同时也可治疗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对心功能有显著调节作用,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并能调节胃肠功能,对神经性呕吐及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较好。
神门穴与内关穴的协同应用
神门穴与内关穴常常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治疗心痛:神门配内关、心俞等穴位。
2.治疗健忘失眠:神门配内关、三阴交等穴位。
3.治疗心悸:神门配内关、百会等穴位。
4.治疗怔忡:神门配照海、内关、心俞等穴位。
操作方法
按摩法
神门穴按摩: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内关穴按摩: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艾灸法
两个穴位都可用艾灸治疗。内关穴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治疗痛经等。
摘自2025-8-29中国中医药报
陈笑银 廖晓瑜 陈玉珍 广东省中医院
两个守护心脏与安宁神志的关键穴位——神门穴与内关穴。
神门穴:心安神定的“门户”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其名称中的“神”指“神明”,即精神、意识;“门”指出入的门户。顾名思义,神门穴乃是心神出入之门,与我们的心智活动密切相关。
精准定位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在手腕横纹上,小指侧末端能摸到的一个凹陷处。
功效主治
神门穴作为心经的原穴,主要有以下功效:宁心安神,可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治疗心与神志病证,如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对高血压也有治疗作用;并能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及食欲不振。现代临床上,神门穴常被用于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内关穴:守护心脏的“关口”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重要腧穴。其名称中“内”指内部;“关”指关卡。此穴如同一道关口,守护着我们的心脏健康。
精准定位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约三指宽),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主治
作为络穴和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它能和胃降逆,缓解胃痛、呕吐、呃逆等胃部不适;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同时也可治疗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对心功能有显著调节作用,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并能调节胃肠功能,对神经性呕吐及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较好。
神门穴与内关穴的协同应用
神门穴与内关穴常常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治疗心痛:神门配内关、心俞等穴位。
2.治疗健忘失眠:神门配内关、三阴交等穴位。
3.治疗心悸:神门配内关、百会等穴位。
4.治疗怔忡:神门配照海、内关、心俞等穴位。
操作方法
按摩法
神门穴按摩: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内关穴按摩: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艾灸法
两个穴位都可用艾灸治疗。内关穴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治疗痛经等。
前一篇:缓解冬季皮肤瘙痒这样做
后一篇:临证调气机诸法兼治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