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拟复肾泄浊方调治慢性肾脏病

(2024-12-05 04:41:09)
自拟复肾泄浊方调治慢性肾脏病
摘自2024-12-4中国中医药报
舒占钧 杨秉豪 潘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患者男,81岁,2023年10月28日首诊。主诉:肌酐升高2月余。患者自诉2023年6月1日外院检查提示肌酐123umol/L、血红蛋白124g/L。9月22日因乏力纳差、夜尿频多于外院检查示肌酐483umol/L,尿蛋白(1+),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来诊。刻下:乏力,夜尿频多,夜尿4~5次,夜寐欠安。舌瘀黯、有裂纹,脉弦大有力,尿素氮13.6mmol/L,肌酐278.10umol/L,肾小球滤过率17.6ml/min,属于慢性肾脏病四期。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多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障碍。
诊断: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脏病四期,中医诊断为虚劳(脾肾两虚)。
治则:补益脾肾,化瘀泄浊。
方用复肾泄浊汤加减:红参片10g,黄芪30g,熟地黄20g,山药30g,酒萸肉18g,茯苓30g,牡丹皮10g,蝉蜕12g,炒僵蚕12g,地龙15g。28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2日二诊:乏力较前减轻,入睡困难,每晚可安睡2~3小时,梦多,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舌瘀黯,苔薄腻水滑,中有裂纹,脉弦大有力。肌酐166.87umol/L。28剂,煎服法同上。
2024年2月3日三诊:乏力较轻,仍有入睡困难,自服安定可以安睡。苔薄腻水滑中有裂纹,脉弦大有力。28剂,煎服法同上。
3月16日四诊:仍感轻微乏力,纳食欠佳,大便日2~3次,排气较多。舌暗淡水滑、有裂纹,脉弦滑。复查肌酐下降至135.8umol/L,肾小球
滤过率41.4ml/min,属于慢性肾脏病三期。
按 慢性肾脏病是由原发性肾脏疾病和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各种先天、遗传性肾脏病等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尿血”“虚劳”“癃闭”“关格”等范畴。
肾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水,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讲得更加明白,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本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体虚久病,或感受外感六淫邪气致肾不藏精,水液肆溢,浊瘀内停,其本在肾。
但本病同时与肺脾二脏关系尤为密切,故《素问·水热穴论》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故其本在肾……故其标在肺……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故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发为该病。时病日久,则肺、脾、肾三脏俱损,尤以脾肾不足为主。
早在《素问·汤液醪醴论》就提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奠定了治疗水肿“发汗、利水、去除积滞”的治疗基础。但是,通过对于本病长期的临床实践得出,该病晚期,祛瘀泄浊只是治标之法,而治本之策要以健脾益肾为要。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有“精气夺则虚”之说,《素问·三部九候论》有“虚则补之”之治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次提出“虚劳”病名,详述证因脉治,制有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等温补脾肾。
而本病的治疗重在以补益脾肾为先,兼化瘀泄浊,自拟复肾泄浊方由《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和《杂病源流犀烛》参芪地黄汤加减而成,对于中医诊断为虚劳、关格、水肿等病(西医诊断慢性肾脏病二至四期),具有益肾健脾化瘀泄浊之功效。适合多种原因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长达数年临床观察中,可以观察到复肾泄浊方有改善且逆转肾功能趋势的功效。

慢性肾小球肾炎择方【草根一生】

 自拟复肾泄浊方调治慢性肾脏病 (2015-04-05 07:28:34)[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慢性肾小球肾炎择方【草根一生】

    方1 补阳还五加味汤 黄芪45克、赤芍2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地龙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大黄6克、鸡内金15克、苍术15克、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益气活血,逐瘀化浊。
处方来源:摘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0,(3)
   方2 益气活血汤黄芪30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30克、泽泻15克、益母草30克、生地15克、枣皮5。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补肾健脾,益气活血。
处方来源:摘自 湖南中医杂志 1991,(6)。
  方3 益肾汤黄芪50克、茯苓40克、白茅根50克、山茱萸30克、阿胶20克、三七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4剂为1疗程,平均2-5个疗程。
功效:补气活血,利湿消肿。
处方来源:摘自 浙江中医杂志 1992,(11)。
    方4 固肾涩精分清饮山茱萸15克、沙苑子15克、桑螵蛸20克、芡实15克、莲子须5克、乌梅15克、泽泻15克、茯苓20克、菟丝子20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益母草20克、荷蒂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服。
功效:健脾补肾,固肾涩精。
处方来源:摘自 河北中医杂志 1997,(3)。
   方5 熟附片5克、仙茅15克、红参1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茅根20克、益母草20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泽兰15克、防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健脾活血,益气补肾。
处方来源:摘自 黑龙江中医杂志 1994,(1)。

  张琪教授治肾攻略【草根一生】  张琪教授治疗肾病采用以下方法:

    以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张琪教授从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入手,总结大量临床经验,认为肾病之水肿、蛋白尿、血尿与脾肾相关,其病机关键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尤其是慢性肾脏病,脾肾阴阳失调贯穿疾病的始终,提出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理论。

    病证结合治疗肾病。张琪教授主张,一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助西医诊断手段为我所用,以开阔辨证论治、立方遣药的思路;二是对某些疾病中西药有机地合用,能相互协同,增强疗效,去除或减少一些副作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取长补短,相互资助。其多元化思想诊病、治病的临证经验,源于博采众家择善而从的思维,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运用大方复治法治疗肾病。张琪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日久大多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补正则碍邪,祛邪则伤正,必须辨证精细,正邪兼顾,温清并用,攻补兼施,切中病机,方能收效。以慢性肾衰竭为例,本病为慢性肾脏病发展的终末期,病情进行性受损加重,发病机制复杂,兼并症状多而缠绵,寒热虚实,病机错综复杂并见,更非一方一法所能奏效。因此,必须采用重剂复方才能达到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各方面兼顾的多重作用。

    以多元化思想论治肾脏疾病。张琪教授多年来对肾脏病的治疗创立了多元化理论,针对病机之错杂的慢性肾衰竭,善用作用相反或性质对立的药物以应对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如散与敛、寒与温并用,消与补兼施,气与血、阴与阳互补,为张琪教授的常用治法,如补脾益肾、清热泻浊、活血化瘀诸法多元化治疗,多法合用体现多元化的思想。

利小便通阳治湿热肾着(转)【草根一生】

   慢性肾小球肾炎择方【草根一生】 (2015-05-25 04:39:05)[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医门传薪之曾定伦临证录(8)
利小便通阳治湿热肾着
孙科 邱敏 重庆市中医院 曾定伦名医工作室

    笔者在中医学院读书时,曾读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其中有“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之论述,当时并未深究,含糊读过去了。在跟随老师曾定伦临床侍诊后,方对叶氏此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医案举例

    熊某某,男,55岁,2014年4月1日首诊,诉反复口腔溃疡半年,伴见舌体麻木,灼痛,2月来出现腰部发冷,如坐水中,大便稀溏而不畅,小便尚可,舌红胖,苔黄腻水滑,脉濡细。患者形体肥胖,颜面油腻光亮,平素长期大量吸烟,嗜酒。

    曾定伦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连6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赤芍20克,丹皮12克,乌梅12克,五味子10克,苦参15克,白鲜皮30克,防风6克,白蔻仁12克,薏苡仁30克,萆薢30克,土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猪苓20克,木瓜20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戒烟酒,清淡饮食,条畅情志。

    按:该患者平素吸烟,嗜酒,易致痰湿内生,加之形体肥胖,形气不足,偏多痰湿,内蕴日久,化热生燥,内灼口舌,故见反复口腔溃疡;湿性黏滞,内阻经络,故见舌体麻木。该病例较难辨证的是:“腰部发冷,如坐水中”这一症状。仲景《金匮要略》由“肾着”一病,其症与此相类,以“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为主症,但其病机为寒湿内阻,方用“甘姜苓术汤”主之。该病例湿热内蕴为主,为何会出现“腰部发冷,如坐水中”的症状呢?考虑其病机为:湿遏气机,清阳被郁,经脉阻滞所致,故采用叶氏“通阳”之法以治之,加用薏苡仁、萆薢、猪苓、车前子、土茯苓等淡渗利湿之品,再合木瓜通络利湿、防风祛风化湿。

    二诊(2014年4月8日):患者服药后小便清长,口腔溃疡明显好转,舌体麻木消失,灼痛减轻,腰部发冷、如坐水中感明显减轻,但大便仍稀溏,舌脉如前,苔已稍化。

    叶天士云:“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得)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也。”该病例形肥湿重,多易伤及脾胃之阳气,故继续利湿中当酌加健脾益气之药物。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连6,黄柏15克,苍术12克,白术20克,太子参15克,乌梅12克,五味子10克,苦参15克,白鲜皮30克,防风9克,白蔻仁15克,薏苡仁30克,萆薢30克,土茯苓30克,川牛膝30克,茯苓20克,秦艽20。6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戒烟酒,清淡饮食,条畅情志。

    按:通阳一法是叶氏针对外感湿热病,湿遏气机,清阳被郁,三焦不畅所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热为阳邪,其性蒸腾升散。湿热相合,其病机特点是热遏湿中,湿处热外,阴中挟阳,黏腻浊滞,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故造成病势缠绵,胶着难解的临床特征。湿热裹结,合为一体,湿易伤阳,热易伤阴,无形之热依附于有形之湿,湿不祛则热不得除。叶氏云:“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热)势必孤矣”。总而言之,论治湿热,重在治湿,而治湿又贵在通阳利小便。曾定伦先生正是将叶氏这一理念融会贯通于临床,故取得良好疗效。

调和阴阳治肾着【草根一生】

    利小便通阳治湿热肾着(转)【草根一生】 (2015-03-24 10:49:38)[编辑][删除]

    [转载]《顺应天地的养生之术-2》阴阳调和、肾著、护肾操

 

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超过乾隆爷,阎王叫不走。简单说来,玩核桃就是以旋转铁球的方式,使两枚核桃在手心里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两核桃各自翻滚在掌中成对应之势,犹如日月轮番交替,能使阴阳之间调和互补,而中医养生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阴阳调和”。可以玩川芎核桃,因为川芎是很好的活血化瘀药物,将川芎的根雕成圆形,在手中把玩,药物成分会透过皮肤吸收到体内,比单纯玩核桃更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和”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观念之一,生活中处处都体现“和”的重要性。今年从五运六气来说是阴水年,春天的时候雨水也会比较多,湿气比较大。所以我们要顺应气候的变化,达到“阴阳调和”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春捂秋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穿可以排汗透气性好的衣服。因为有一种病叫肾著,因肾气虚寒所致小便浑浊之证。导致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出汗。中老年人特别是更年期妇女,经常容易大汗淋漓,这时候如果汗液不能很好地排出体外,而一直固在衣服上,贴在身上,就容易导致肾著。

2013年5月21日播出《顺应天地的养生之术-2》

 

除了穿衣,饮食方面也应注意阴阳调和。《金匮要略》中说“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懂得进食禁忌的人,把五季分出五味:春主酸,夏主苦,秋主辛,冬主咸,长夏主甘,调以甘滑。这就是说不同的季节要吃不同的食物。春天属肝木,肝就是酸的,所以要多吃点酸的东西能更好地养肝护肝。

流行性感冒是空气、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们容易感受外邪所致。中医有个“四自”的说法:自组织、自稳态、自调整、自修复。人对于外界的侵袭是有自我预防能力。针对今年阴水年,寒气比较重,预防感冒的小方法:苏叶 6,芦根15泡水代茶饮。因为苏叶是一个芳香的药,能去湿气治感冒,芦根解表,两种药物五解五清相搭配效果更好。

2013年5月21日播出《顺应天地的养生之术-2》

路门弟子谈肾着【草根一生】

     调和阴阳治肾着【草根一生】 (2015-03-15 07:33:05)[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转载]国医大师巧祛湿(3)

[转载]国医大师巧祛湿(3)


                  腰 疼 都 是肾 虚吗?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腰疼不是肾虚引起的,是中医说的肾着病。
   肾着病,不是指的肾脏,是指的腰,跟肾相应的部位。“着”是指重浊留滞,留在这个位置。贪凉后,湿寒之气停在这个位置。
                如 何 区 分肾 着 病 和 腰 椎病?
   腰椎有问题时,有固定的点。旋转时到某一个位置疼痛会加重。不能持重。
  肾着病病位浅,说不清固定的位置。活动时开始有点皱,活动开了就好了。热敷也会减轻。持重物不怕。
  肾虚腰疼和肾着腰疼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吃六味地黄丸不好就不是肾虚。
                       肾 着 病 的 特点
  1.因为有寒湿,湿是阴邪,所以首先是凉。腰部发凉。
  2.湿性重浊粘滞,所以腰部有沉重感。
  3.活动起来皱困
  4.腰部酸
肾着病主要跟寒湿有关系。如果患者存在有湿寒的表现,即使在夏天也可以温之。其实在夏天最容易感受寒湿。
                        肾 着 病 治 疗

   肾着病的治疗有内治法和外治法。路老强调内外结合的方法。
   介绍路老外敷法的经验,药物外敷选药的原则:
湿是阴,水性的,它跟水是一个特点。寒者热之,用性温的药物。
湿邪重浊粘滞。中医的燥湿方法,选的药物要有干燥剂的作用,能把湿吸出来。
腰皱,就像门不灵活,要加点油。所以药物要润,就是促进循环,让血液动起来。
湿的内因是脾肾的阳气不足,所以药物要有健脾助运的作用。
              
[转载]国医大师巧祛湿(3)

   苍术:辛苦温,辛有散的作用,是解表的。还能健脾胃健脾祛湿。
   蚕沙:是甘辛温,甘能够缓,能够舒筋,舒筋通络的作用。还有芳香化浊祛湿的作用。和胃,缓解痉挛的作用。
   大青盐:咸能入肾。盐吸收热量 它散得慢。
药包敷上后,腰局部微微渗汗效果好。平常出汗多的人不能用,就是没热敷就出汗的人。脸红容易急躁的人不能用。敷的时候带着胃也敷一下,效果会更好。
   内服的方法:肾着汤
                 
[转载]国医大师巧祛湿(3)

[转载]国医大师巧祛湿(3)

     用甘姜苓术汤治疗,甘草 干姜 茯苓白术
干姜:药食两用的药物。土能治水,湿的根本在于脾胃上,腰部的寒湿用健脾散寒的办法,就可以去掉在腰部的寒。就是补土治水法。
甘草: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调和诸药,有补脾补虚缓中的作用。可以防止干姜的辛温的燥烈之性。
茯苓:健脾渗湿,可以祛湿。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炒白术:健脾用炒白术,祛湿用炒苍术。
   要在医生指导下具体使用。
   在家里可以用中药宣木瓜10克,代茶饮。
                  
[转载]国医大师巧祛湿(3)

   用开水将木瓜泡软,它能祛湿通络舒筋,缓解痉挛。腿抽筋了这类疾病都可以用木瓜这个方子来用。

王暴魁谈高血钾与肾虚【草根一生】

 自拟复肾泄浊方调治慢性肾脏病 (2015-01-23 14:29:51)[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4952_3820.jpg

 

   

  人体中正常的血钾含量是3.5----5.5 mmol/L,而这个病人已经达到了8.5mmol/L。人体中的钾,主要是维持身体电解质的平衡,比如身体肌肉、心肌、胃肠的活动,都需要钾离子来维持,如果钾高了和钾低了都会影响它们,就会造成乏力和瘫软,还有些人肚胀,而且钾对于血压、心肌都有影响。出现高钾血症是由于肾脏排钾能力逐渐下降,此时容易出现高钾血症。

   

  高钾使心肌受抑制,心肌张力减低,严重的可以导致心脏骤停,导致人的死亡。

   

  所以如果一旦出现骤然乏力的症状,建议您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查血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高钾血症。明确高钾血症之后,医院采取及时的处理是能够得到救治的,严重的高钾血症甚至通过血液透析才能救治。

   

  肾功能不全的人,预防高钾血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少摄入钾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多人都觉得木耳、香菇、玉米都是好东西,于是就吃很多,但是越吃越糟糕,身体越来越无力,就是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很多的钾,如果肾功能不全的人吃多了这些东西,反而不好。

   

  其实咱们国家人均摄入钾的含量普遍不足,成人每天至少摄入钾120mmol(约合钾4.7g/d),这样对于保护心血管都有好处。
  

  有些人可能会问了,这些食物正常人吃多了会不会有事儿啊?不会!不过任何东西都要适度,正常人适当多一些不要紧的。而且一些高血压患者,多吃一些钾高的食物,对于稳定血压还有好处。

   

  其实咱们国家人均摄入钾的含量普遍不足,美国全国高血压教育项目协调委员会推荐成人每天至少摄入钾120mmol(约合钾4.7g/d),这样对于保护心血管都有好处。

   

  可是刚才说肾脏不好的人,不适合多吃木耳、香菇、黑豆这些食物,可中医又讲它们都是补肾的佳品,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的肾虚就是指中医的"肾"了。西医的"肾脏"和中医的"肾"的概念是有交叉,又不完全等同的。"肾功能衰竭"的"肾"是形态明确的脏器,是负责排泄、吸收、分泌等功能的器官,而中医则给肾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实际上刚才咱们所说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都普遍存在肾虚的情况。肾虚普遍存在腰酸痛、腿没劲儿、耳鸣、头晕眼花、乏力、健忘等症状。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乃至达到极点,体壮实,筋骨强健。而待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

   

  药补不如食补,选择木耳、香菇、黑豆等都是补肾佳品。

   

  但是对于那些肾功能不好的人,或者是高钾血症的人来说都不适合木耳、黑豆这些食物,可是补肾虚又需要这些食物,推荐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枸杞子。

   

  枸杞子就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的功效。尤其适合肾虚的中老年朋友,古书记载枸杞子可延年益寿。而且它的味道甘甜,药性相对平和,也容易烹饪。其实枸杞与山药一起熬粥或煲汤就是很好的药膳。古书上也有记载,《本草通玄》中记载:"枸杞子……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

   

  大家可以口含枸杞,对于肾病患者可以缓解口渴,对于肾虚的人可以补肾气、填肾精。每次口含3-5粒,每次含20分钟左右,也可以嚼服。每天食用15粒左右即可,不宜多服。

   

  口含枸杞的时间最好选择每天的酉时,即17时至19时。根据古书上说的子午流注的概念,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本"。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所以此时口含枸杞效果更好。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4955_1112.jpg

肾脏切面图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4957_5631.jpg

人体正常血钾含量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5003_4034.jpg

高钾血症的表现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5006_7611.jpg

成人每天至少摄入钾约4.7克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5008_3388.jpg

肾虚的表现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5010_3486.jpg

《素问 六节脏象论》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5015_2068.jpg

口含枸杞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1/11/111123135016_231.jpg

护肾操

灸治慢性疲劳综合征【草根一生】

  王暴魁谈高血钾与肾虚【草根一生】 (2015-01-20 14:50:56)[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中医学中没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记载,但对“疲劳”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如“倦”“懈怠”“懈惰”“四肢不举”“四肢劳倦”“四肢不欲动”“身重”等相关论述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极为相似。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规律久则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四肢肌肉失养;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恼怒、恐惧中,思虑伤脾、怒则伤肝、恐则伤肾;肝郁与脾肾气虚互为因果,易致肝郁气滞疏泄失职;长期处于久坐和视力疲劳的状态损伤血肉,而体力劳动者长期久立、久行损伤筋骨;长期卧床的人耗气;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思虑过度、过劳伤脾,房劳过度则耗伤肾精等,均可引起肝失疏泄脑神的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五脏的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采取遵《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之思想,仿《玉龙经》:“百会在顶,应天主乎气;涌泉在足底,应地主乎精;璇玑在胸(神阙在腹),应人主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应乎三才也。”选取百会、神阙、涌泉三才(穴)灸法。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按百会→神阙→涌泉的顺序各灸15至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灸5天休息两天再如法灸下一个5天。

    方中百会穴位于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的头部,温和灸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宣畅气血,醒脑开窍,旺盛阳气,升阳举陷,益气固脱,升提收摄之功。神阙穴位居脐中,又名脐中、气舍、气合、环谷、维会、命蒂等。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处凹陷空缺,历代针灸医籍均视为人体要穴。此穴属任脉,通过经络关系督脉“贯脐”“过脐中央”,故在肚脐眼施术可以激发经络之气,通过任督二脉总理人体诸经百脉、五脏六腑,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调整脏腑平衡的功效。涌泉穴位于脚心是肾经的井穴,中医喻其为“水之源头”,十二井穴中唯有涌泉能滋阴益肾,平肝息风,具有补益功效。取百会、神阙、涌泉三穴同用温和灸后共奏平衡阴阳、沟通上下,协调内外,使脏腑气血功能条达则气血运行正常,四肢百骸得到营养濡润则疲劳即可自除。

张士舜治疗黄斑水肿验案
摘自2025-8-8中国中医药报
袁素 侯永飞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世舜堂中医综合诊所
黄斑水肿是视网膜黄斑区因液体积聚导致的肿胀,可能引发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视物模糊、变形、中心视野暗影。此病属中医视瞻昏渺,如治疗失当,可日渐加重,终至失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张士舜从事临床50余年,治疗本病独有心得。笔者跟师多年,获益匪浅,现将其治愈一例黄斑水肿医案总结整理如下。
贾某,男,50岁,2024年12月9日初诊。主诉:右眼黄斑水肿月余。曾就诊于河北省某院,给予药物注射治疗,效果不明显。刻下:视力模糊,纳可,寐可,二便调,余无不适。舌淡红,脉沉细尺弱。
西医诊断:黄斑水肿。
中医诊断:视瞻昏渺(肾虚血瘀证)。
治则:疏散风热,清肝补肾活血,明目退翳。
方药:木贼草15g,谷精草15g,龙胆草5g,决明子10g,栀子10g,密蒙花10g,白蒺藜10g,夏枯草10g,菊花10g,蝉蜕10g,全蝎2g,蜈蚣1条,丹参30g,银杏叶30g,莲子心10g,茯苓30g,川牛膝10g,青风藤20g,鸡血藤20g。7剂,水煎服。
12月20日二诊:药后未见明显变化,夏枯草加量至20g,加石菖蒲15g。10剂,水煎服。
12月30日三诊:用药后视力模糊好转,舌红,脉沉细,加泽泻15g、地黄80g、黄精50g,调茯苓为100g,加大补肾利水力度。10剂,水煎服。
2025年1月8日四诊:视力明显好转,乏力,纳可,睡眠可,脉沉细,舌微红。前方加枸杞子10g、楮实子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金樱子10g、韭菜籽10g、水蛭1g,以加大补肾活血力度。10剂,水煎服。
1月21日五诊:视力好转,乏力好转。同前15剂,巩固治疗。
2月8日六诊:视力好转,乏力好转,加薏苡仁50g、车前子30g,加大健脾祛湿力度。15剂,水煎服。
2月26日七诊:视力明显好转,到某省人民医院复查结果显示黄斑水肿基本痊愈,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8。继服上方7剂,改为2日服1剂,巩固治疗。
3月24日八诊:视力正常,舌微红,苔薄白,脉沉细,已愈,停药。
2025年7月回访,视力正常。
按 该患者右眼黄斑水肿,西医目前尚无很好治法,用中药疏风散热、明目退翳、清肝补肾、利水消肿,取得良好疗效。方中君以木贼草、谷精草、密蒙花清热明目;臣以决明子、栀子、夏枯草、白蒺藜清肝泻火;佐以菊花、莲子心、蝉蜕、全蝎、蜈蚣、丹参、银杏叶、青风藤、鸡血藤、川牛膝活血化瘀,熄风平肝;使以茯苓健脾利湿。君臣佐使,合理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补肾活血利湿之效。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膜性肾病
摘自2025-9-5中国中医药报
黄静静 邓佳宜 罗静 陈显燕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
膜性肾病是一种以尿液漏出大量蛋白为特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尿液泡沫增多、血压升高等症状。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熊维建从事中医临床多年,学验俱丰,治疗本病独有心得,现总结其验案一例如下。
夏某,女,68岁,因双下肢水肿伴泡沫尿2年余于2024年10月24日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解泡沫尿,就诊于重庆市某医院,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隐血(++)。完善肾穿刺活检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膜性肾病期,后长期服厄贝沙坦片、血塞通等药物治疗。后发现尿蛋白持续增加,该医院建议激素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激素治疗,遂求诊于中医。现症见:双下肢轻度水肿,腰膝酸软,少气懒言,口干、口苦。大量泡沫尿,夜尿3~4次,尿量每日2000mL,大便每日1次。纳差,眠可。舌暗,苔黄厚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弦。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
西医诊断:膜性肾病期。
中医诊断:肾风(脾肾气虚夹湿夹瘀证)。
治则:健脾益肾,化瘀除湿。
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60g,党参15g,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炒白术15g,茯苓20g,陈皮15g,益智仁15g,乌药15g,海风藤15g,川芎15g,丹参15g,当归10g,柴胡15g,黄芩15g,玉米须15g。15剂,每日1剂,分3次服。雷公藤多苷片10mg,口服,每日3次。
12月9日二诊:患者双下肢水肿较前明显减轻,仍腰膝酸软,口干、口苦,纳可,眠可,夜尿2~3次,泡沫尿较前减少,尿量每日2000mL,大便每日1次。舌暗,苔白,舌下脉络迂曲,脉细。24小时尿蛋白定量:988.6mg/24h。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原方中黄芪减量至30g,去玉米须,加红景天15g、杜仲15g,生地黄易熟地黄15g。15剂,服法同前。雷公藤多苷片10mg,口服,每日3次。
2025年1月13日三诊:双下肢无水肿,腰膝酸软明显减轻,无口干、口苦,纳可,眠可,偶有泡沫尿,夜尿1次,尿量每日2000mL,大便每日1次。舌暗,苔白,舌下脉络迂曲,脉细。24小时尿蛋白定量138.03mg/24h。尿常规:蛋白(+-),隐血(+)。二诊方中减柴胡、黄芩,加金樱子15g、枸杞子15g、地龙10g。15剂,服法同前。雷公藤多苷片10mg,口服,每日2次。
2025年3月至6月患者多次复诊,复查血常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等结果均正常,继续口服中药巩固疗效,逐渐减少雷公藤多苷片直至停用,至今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按 该患者双下肢水肿,腰膝酸软,少气懒言,大量泡沫尿,夜尿3~4次,纳差,结合舌脉可辨为脾肾气虚、湿瘀互结之证,口干、口苦为脾失运化所致。首诊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重用黄芪利水消肿,熟地黄易为生地黄,防滋腻生湿热,益智仁、乌药固肾涩精,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白术、玉米须燥湿健脾、利尿消肿。风邪易挟湿邪犯肾,可引动潜伏于患者体内之湿邪,风、湿二邪胶结,导致病情缠绵反复,因此治疗应从风论治,首选海风藤祛风除湿,柴胡、黄芩升清降浊,陈皮、当归行气活血。全方攻补兼施,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此时患者机体免疫反应活跃,出现大量蛋白尿,故合用雷公藤多苷片抑制免疫反应。二诊时患者蛋白尿及水肿较前减轻,故黄芪用量减至30g,去玉米须利水之品,加红景天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冬季感冒。患者仍诉腰膝酸软,此乃水湿之邪久羁脾、肾二脏所致,故加用杜仲补肾壮阳。三诊时患者诸症好转,继续给予原方加减以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金樱子、枸杞子以补益肾精,地龙活血通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