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精膏
(2024-11-30 04:27:54)补精膏
出处:明代《普济方》。
组成:牛髓、核桃、杏仁各150克,山药300克,蜂蜜600克。
制作方法:先将杏仁、核桃、山药三味一起捣成膏状,再加入蜂蜜(炼去白沫)及牛髓,和匀后用瓷罐装好,然后隔水加热,小火熬煮约一天,慢慢收膏。
服法:每天空腹服用一匙(约5克)。
功效:壮元阳,益精气,助胃润肺。牛髓是血肉有情之品,《本草分经》中记载其有“补中填骨髓”的功效。核桃归肾、肺、大肠经,可补肾温肺。《神农本草经疏》评价核桃“益血脉,补命门之药也”,《本草纲目》亦认可核桃的补益之功,提出“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杏仁归肺、大肠经,可降气止咳平喘,不仅可润肺燥,还可降肺气、通调气机,实为补而不滞之品。《本草通玄》中便有杏仁可“润肺燥,除风热,定咳嗽”的记载,《本草汇言》亦认为杏仁为“温肺顺气,润燥化痰之药也”。山药归脾、肺、肾经,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汤液本草》中有山药可“充五脏,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延年不饥”的记载,《本草新编》中亦载山药“治诸虚百损,益气力……健脾开胃,止泻生精”。蜂蜜作为膏方最常用的调和药,归肺、脾、大肠经,可补中润燥。《本草征要》认为蜂蜜可“和百药而解诸毒,安五脏而补诸虚”,《本经逢原》中亦给予蜂蜜较高的评价,认为其能“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此五味合用,不仅可肺、脾、肾同补,且补而不滞,可谓冬季进补佳品。
龟鹿二仙膏
出处:明代《审视瑶函》。
组成:龟板500克,鹿角1000克,枸杞子200克,人参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鹿角、龟板打碎洗净后水浸三天,然后放入砂锅中慢火熬煮三天,续水时须加入开水,不可用凉水。三天后胶质尽出,将其取出晒干并碾成粉末。再将碾好的粉末、人参、枸杞置于砂锅中,加水熬煮一天,过滤掉残渣,用小火收成膏状即可。
服法:空腹服用为宜,服用时加入黄酒调和。起始剂量为5克,后可逐渐加量至10克。
功效:大补精髓,益气养神。龟板归肝、肾、心经,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之功。《本草求真》中评价其为“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本经逢原》中亦有龟板“能通任脉……以补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的记载。鹿角归肾、肝经,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的功效。《神农本草经疏》中称鹿角“能峻补肾家真阳之气”,《本草撮要》进一步阐述了其熬膏后的功效,“熬膏炼霜,则专滋补,益肾生精血,强骨壮腰膝”。枸杞子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本草蒙荃》评价其“明耳目安神,耐寒暑延寿。添精固髓,健骨强筋。滋阴不致阳衰,兴阳常使阳举”,《本草正》中亦有相似的论述,称其“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人参作为名贵药材,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本草征要》中便有“人参得阳和之气,能回元气于垂亡。气足则神安,正旺则邪去。益智者,心气强,则善思而多智也”的论述,《本草通玄》中亦大赞人参为“补益之功独魁群草”。此膏方中龟板与鹿角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一阴一阳,峻补气血,加之人参大补元气,枸杞滋阴助阳,为气血阴阳交补之剂。四者合用,峻补气血且不寒不燥,可适用于各类虚证。
小建中合剂
摘自2024-11-29中国中医药报
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经开区骊山茗居卫生室
张先生因为胃痛来诊,自述胃痛反复发作多年,经常服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药物,服药时有效,停药后不久就又复发。曾做过胃镜,提示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笔者询问后发现,张先生每次受凉后就腹痛隐隐,劳累后也会出现胃痛,吃东西后疼痛减轻,平常畏寒,于是考虑其属虚寒性胃痛,予中成药小建中合剂。张先生服药后反馈效果很好,坚持服药两周后很久没再复发。
组成及功效
小建中合剂源于《伤寒论》小建中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记载:“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记载:“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进一步扩大了小建中汤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成药小建中合剂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麦芽糖6味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
原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现代所用麦芽糖为饴糖的主要成分),可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6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小建中合剂临床可用于以下疾病:
1.胃脘痛。反复发作、隐隐作痛的胃脘痛,常见于西医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其中辨证为中焦阳虚、脾胃虚寒者可用小建中合剂,能起到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标本兼治效果,还可以促进溃疡愈合。
2.慢性肠炎。慢性肠炎病程日久,且不属于湿热等实证者,若表现为腹痛隐隐、遇冷或者饮食生冷则腹痛腹泻、面白神疲、手脚凉,多与脾胃虚寒有关,可以服小建中合剂,以健脾温中、缓急止痛。阳虚严重可以配伍附子理中丸等温脾阳的药物。
3.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此病大多与素体阳虚、过食生冷、感受寒邪有关,容易反复发作。除了对症治疗,还可以用小建中合剂温中焦补脾虚,让患儿脾胃健运,减少复发。
4.体虚易疲劳。对于一些平素易疲劳乏力、肢体酸痛、贫血的人群,也可用小建中合剂调理。正如《金匮要略》里所述的血痹和虚劳人群。
标签: 健康 |
书中第二部分,作者细心地总结了涉及内、外、妇、儿以及五官科等常见疾病的介绍及如何选用合适的药膳。如果家里的小朋友容易感冒,书中用翔实的大数据告诉读者,“540例易感冒者服用黄芪后,减少了感冒发病次数,缩短了疗程;1281例体质虚弱容易感冒者服用黄芪,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所以,读者只要去书中第一部分中查找黄芪的药膳,就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来改变孩子易生病的体质。又如癌症的治疗,“中药配合化疗,能使药物减毒增效,其中制首乌、鹿茸、补骨脂、女贞子能保护骨髓,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白术、陈皮能保护胃肠,减少消化道症状;甘草、猪苓、金樱子、覆盆子能减轻或消除化疗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和尿路刺激症状;人参、黄芪、党参、灵芝、当归、冬虫夏草、龟甲、淫羊藿、巴戟天能改善化疗引起的乏力……”如果你有上述困扰,只要选择相应药物的药膳,就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化疗带来的各种不适。更为可喜的是,如此讲述对于基层医生的中药选用,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