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以“和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2024-11-09 10:55:56)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
以“和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摘自2024-11-6中国中医药报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医特色肿瘤专科,秉承国医大师王晞星的“和合观”中医治疗理念,深刻洞察肿瘤之根源于机体内部之“不和”。从消化系统肿瘤的肝脾失调,到呼吸系统肿瘤的气阴失衡,再到乳腺癌、甲状腺癌的肝气郁结,种种复杂病理状态无不映射出“不和”的阴影。面对纷繁复杂的病机变化,肿瘤科“以人为本,人瘤共存”作为核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和法”治疗策略。该法强调从多维度、多靶点入手,既关注肿瘤本身的抑制,又兼顾患者整体机能的恢复,通过补泻并施、寒热并用,使机体从功能性和器质性双重层面上逐步恢复平衡,以此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和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命。
个性化+精准化 标本兼治疗效佳
“和法”治疗强调个性化与精准化,它要求医者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心理状态,制订出最适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位男性患者在某三甲医院实施了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直肠低分化腺癌,且发生淋巴结转移。首次到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就诊时,患者情绪低落,伴有全身乏力、头晕目眩、口干欲饮等不适感,腹部不适导致食欲下降,夜晚入睡困难,排便时感到无力或伴有下坠感。经过肿瘤科团队的望闻问切,见辨证为
以“和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摘自2024-11-6中国中医药报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医特色肿瘤专科,秉承国医大师王晞星的“和合观”中医治疗理念,深刻洞察肿瘤之根源于机体内部之“不和”。从消化系统肿瘤的肝脾失调,到呼吸系统肿瘤的气阴失衡,再到乳腺癌、甲状腺癌的肝气郁结,种种复杂病理状态无不映射出“不和”的阴影。面对纷繁复杂的病机变化,肿瘤科“以人为本,人瘤共存”作为核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和法”治疗策略。该法强调从多维度、多靶点入手,既关注肿瘤本身的抑制,又兼顾患者整体机能的恢复,通过补泻并施、寒热并用,使机体从功能性和器质性双重层面上逐步恢复平衡,以此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和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命。
个性化+精准化 标本兼治疗效佳
“和法”治疗强调个性化与精准化,它要求医者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心理状态,制订出最适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位男性患者在某三甲医院实施了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直肠低分化腺癌,且发生淋巴结转移。首次到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就诊时,患者情绪低落,伴有全身乏力、头晕目眩、口干欲饮等不适感,腹部不适导致食欲下降,夜晚入睡困难,排便时感到无力或伴有下坠感。经过肿瘤科团队的望闻问切,见辨证为
“脾虚气陷,运化无力型”大肠癌(即直肠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确立了“益气养阴,健脾助运”的治疗原则,处方用药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为主,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砂仁、焦三仙等健脾助运化。
经过二诊、三诊的调整与观察,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排便无力及下坠感依然存在。考虑到脾虚气陷、运化无力的病机未变,继续守方治疗。来院四诊时,患者头晕、乏力症状显著缓解,情绪、食欲、睡眠均恢复至较佳状态,仅偶感疲乏与口干,二便调顺。舌象转为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提示患者诸症悉平,脾气亏虚有所改善,但仍需巩固。于是科室团队调整药方,立足调理脾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以善后。之后在电话随访中,患者反馈服药期间精力充沛,饮食、睡眠、排便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复查结果亦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
在这一过程中,“和法”治疗策略不仅能有效纠正肿瘤所引发的各种功能性及器质性紊乱,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促使失衡的阴阳气血重新达到动态的和谐状态,从而在根本上发挥抗肿瘤作用。
中医智慧+先进技术 内调外治相辅相成
据肿瘤科负责人介绍,治疗恶性肿瘤应提倡综合、多学科、个性化的模式,中西医结合治瘤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并不仅仅是中药和西药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利用西医的先进技术,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一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伴肝脏转移、腹腔淋巴结多发转移,多程化疗失败后,多种PD-1(免疫抑制分子)药物治疗失败。针对该患者病情,一般多采用姑息对症,中医药治疗联合营养支持治疗,但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团队帮患者找到一种更好的治疗手段——针对其肝脏肿瘤进行了“海扶刀”无创消融治疗。
考虑到患者为晚期肿瘤,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全身化疗,团队为其制订重启中医免疫治疗。患者应用免疫治疗二周期后,影像学提示肝脏肿瘤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瘤均缩小。本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在于巧用海扶刀。利用海扶刀无创或微创治疗的优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激活了肿瘤特异性免疫系统,使对PD-1单抗不敏感的“冷肿瘤”变成对PD-1单抗敏感的“热肿瘤”,起到杀伤并清除癌细胞的目的。该救治案例是肿瘤科近年来成功救治众多肿瘤症患者中的一个生动范例。
在临床实践中,科室秉持中西医结合的先进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深厚的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前沿技术巧妙融合,内调外治相辅相成,通过多途径给药方式,有效解决了多个复杂疑难病例的救治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疑难病探索+创新研发 破解肿瘤放化疗难题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放疗和化疗副作用大,如何既让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又能缓解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呢?中医药能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且常常简单有效。
一位年近七十的女性患者,在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出现便血症状,治疗3年未见好转,中医诊断为放疗导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症见便血、便次增加、里急后重等,并且导致失血性贫血,需间断输血以提升血色素,患者也变得心情沮丧、精神萎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科室针对放射性直肠炎研发了新药肠瑞灌肠剂,通过药物灌肠治疗,患者的不良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这一研究还获得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国医大师王晞星表示:“中医药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术后、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诸多并发症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他带领肿瘤科团队针对头颈、乳腺、肝胆胰等肿瘤,匠心独运地创制了和解系列方剂共12种;对于胃肠道、妇科、泌尿系统肿瘤及诸多疑难重症,更是精心调配了调和系列方剂共30种,构建起独树一帜的“和法”辨证施治体系,不仅着眼于眼前的病灶清除,更着眼于患者长远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期限,真正实现了治疗与康复的双重目标。
随着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的启动,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将继续围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目标,加强中医药特色治疗研究,推动新治法、新方药、新技术的创新性发展。(缑佳鑫 王雪姣)
经过二诊、三诊的调整与观察,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排便无力及下坠感依然存在。考虑到脾虚气陷、运化无力的病机未变,继续守方治疗。来院四诊时,患者头晕、乏力症状显著缓解,情绪、食欲、睡眠均恢复至较佳状态,仅偶感疲乏与口干,二便调顺。舌象转为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提示患者诸症悉平,脾气亏虚有所改善,但仍需巩固。于是科室团队调整药方,立足调理脾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以善后。之后在电话随访中,患者反馈服药期间精力充沛,饮食、睡眠、排便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复查结果亦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
在这一过程中,“和法”治疗策略不仅能有效纠正肿瘤所引发的各种功能性及器质性紊乱,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促使失衡的阴阳气血重新达到动态的和谐状态,从而在根本上发挥抗肿瘤作用。
中医智慧+先进技术 内调外治相辅相成
据肿瘤科负责人介绍,治疗恶性肿瘤应提倡综合、多学科、个性化的模式,中西医结合治瘤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并不仅仅是中药和西药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利用西医的先进技术,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标签: 健康 |
考虑到患者为晚期肿瘤,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全身化疗,团队为其制订重启中医免疫治疗。患者应用免疫治疗二周期后,影像学提示肝脏肿瘤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瘤均缩小。本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在于巧用海扶刀。利用海扶刀无创或微创治疗的优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激活了肿瘤特异性免疫系统,使对PD-1单抗不敏感的“冷肿瘤”变成对PD-1单抗敏感的“热肿瘤”,起到杀伤并清除癌细胞的目的。该救治案例是肿瘤科近年来成功救治众多肿瘤症患者中的一个生动范例。
在临床实践中,科室秉持中西医结合的先进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深厚的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前沿技术巧妙融合,内调外治相辅相成,通过多途径给药方式,有效解决了多个复杂疑难病例的救治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疑难病探索+创新研发 破解肿瘤放化疗难题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放疗和化疗副作用大,如何既让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又能缓解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呢?中医药能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且常常简单有效。
一位年近七十的女性患者,在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出现便血症状,治疗3年未见好转,中医诊断为放疗导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症见便血、便次增加、里急后重等,并且导致失血性贫血,需间断输血以提升血色素,患者也变得心情沮丧、精神萎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科室针对放射性直肠炎研发了新药肠瑞灌肠剂,通过药物灌肠治疗,患者的不良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这一研究还获得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国医大师王晞星表示:“中医药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术后、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诸多并发症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他带领肿瘤科团队针对头颈、乳腺、肝胆胰等肿瘤,匠心独运地创制了和解系列方剂共12种;对于胃肠道、妇科、泌尿系统肿瘤及诸多疑难重症,更是精心调配了调和系列方剂共30种,构建起独树一帜的“和法”辨证施治体系,不仅着眼于眼前的病灶清除,更着眼于患者长远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期限,真正实现了治疗与康复的双重目标。
随着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的启动,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将继续围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目标,加强中医药特色治疗研究,推动新治法、新方药、新技术的创新性发展。(缑佳鑫 王雪姣)
前一篇:缓解口腔溃疡的三妙招
后一篇:失眠多症并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