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2024-10-15 04:29:18)
地龙:清热定惊 通络平喘
摘自2024-10-14中国中医药报
韩俊娥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
蚯蚓,入药多称地龙,也被称为“土中之龙”。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通”,穿透力很强,擅长走窜通络。地龙性寒、味咸,主要功能是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临床上内服可用于治疗热狂、癫痫、惊风抽搐、小便不利等疾患,外用可治疗各类以红肿热痛为主的无名肿毒。入药可用干品,然鲜品更佳。

药理学及临床研究发现,本品含蚓纤维溶解酶及类血小板活性因子等,具有溶血栓、改善微循环、降血压、降血脂、平喘止咳、抗过敏等作用。除此之外,地龙还是一种高蛋白食物,新鲜蚯蚓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干品高达50%~70%左右。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保健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地龙性寒,如果内服,脾胃虚寒者、无实热者、便溏者均要慎用。下面分享几款药膳。

地龙干炖汤

材料:蜜枣2颗,干地龙50克,陈皮1片,瘦肉250克,姜适量。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瘦肉切块,姜片垫锅底,加入瘦肉,与地龙、陈皮、蜜枣加1000毫升水,隔水炖煮1.5小时,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熬成汤即可,出锅前加盐调味。

功效:止咳祛痰,适用于轻微咽炎、哮喘之咳嗽多痰者。

桃仁地龙饼

材料:桃仁20个,干地龙30克,红花、当归、川芎各10克,黄芪100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红花、当归、川芎、黄芪浓煎取汁,将地龙烘干研粉,玉米面、小麦面、白糖适量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成20个小饼,将桃仁均匀平铺于饼上,入笼蒸熟即可。

功效:可补气活血、通经活络,适用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不利、面色苍白或萎黄。

冬瓜焖地龙

材料:干地龙30克,冬瓜500克,食盐、胡椒粉、葱白、蒜泥、淡豆豉、油适量。

做法:将地龙烘干研粉备用,冬瓜刨净外表皮,去瓤,洗净,切块,在沸水锅内稍烫,砂锅内放入适量水,加少量蒜泥、淡豆豉、油,武火煮沸后,再加入地瓜末和冬瓜,文火煮至冬瓜熟,调入食盐、胡椒粉、葱白即可。

功效:可通络祛风、利水降压,用于脑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等。

此外,地龙外用也有很多功效。如用新鲜蚯蚓10条、白糖适量,制成地龙白糖浸出液。具体做法为:蚯蚓去掉污泥,加适量白糖(5:1),约1小时后成糊状棕灰色地龙白糖浸出液,用纱布沾湿敷于患处,3~4小时换一次。此法可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用于治疗腮腺炎、丹毒、烧烫伤、带状疱疹等。

还可用干品地龙浸泡于香油中浸泡,时间越长越好,最短浸泡24小时,外敷或者外擦患处,外擦时需要连同干品一起外擦,疗效更佳,可起到明显镇痛止痒的功效。除了可以用于日光性皮炎的瘙痒外,还可用于带状疱疹的瘙痒疼痛,尤其是伴有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以热证为主的皮肤类疾患,初期疗效较为明显,有破损的伤口处需慎用。
原文地址:重谈药性——芍药作者:神農氏

医圣在“第一方”桂枝汤中,即运用了芍药。这里芍药的功用是“补卫敛营”而治所谓“表虚证”的汗出吗?或者是应该从太阳太阴思考其功用?

小建中汤中重用芍药,就是“柔肝缓急”吗?后人解释小建中汤为“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这里就有自相抵牾了,不是也说芍药寒吗?哦是了,人们会说桂枝是用来抵消它的寒性,但是笔者要问,医圣真的就是在玩这种药性“寒热抵消”的机械游戏吗?在“建中”的议题下,“柔肝缓急”牵扯进一个“肝”来,不觉得别扭吗?能止痛真的是“柔肝”而达到的吗?又是什么样原理的痛才是运用芍药的范畴?(附带:“肝脾不和”中肝真的能与脾不和吗?还是因搞不懂生理所以用五行生克产生的个“理论”?)小建中汤与桂枝汤非常相像,奈何后人对这两则名方的解释迥然不同呢?加重了芍药用量并加上饴糖就要在解释上来个“大换装”吗?还是医理不明而朦胧拉扯?

后人言芍药“养血”,它是通过它本身能补血吗?还是通过帮助人体收获?


燥湿化痰诸“半夏”
摘自2025-10-20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半夏之名,源自其生长时令。《礼记•月令》有载:“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此药以陈久者为佳,炮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京半夏等。除药典品种外,某些地区有“水半夏”入药,亦有燥湿化痰之效。以下细说诸“半夏”。

半夏

入药历史久

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即得,为生半夏。常炮制后入药。其块茎小圆,故名羊眼半夏地珠半夏、地巴豆等。另有异名水玉、地文、和姑、守田、示姑、狗芋头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但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地。药材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半夏列为下品,言“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等病症。中成药风茄平喘膏、风伤止痛膏、复方鲜竹沥液等皆有用生半夏组方入药。半夏反乌头,属十八反,故不宜与乌头类药物配伍使用。半夏辛温燥烈,故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本品有毒,属妊娠禁忌药,故妊娠期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半夏含挥发油、多糖、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镇吐、催吐、抗生育、抗早孕、镇痛、抗癌、促进胆汁分泌、利尿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炮制方法多

文献记载的半夏炮制方法繁多,全国各地半夏的炮制工艺相差悬殊,极不统一。因炮制方法不同,其功用亦异。药典收载的制半夏有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另有炮制品京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为地方标准收载。

法半夏,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且温性较弱,多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病症。药材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中成药小青龙合剂、乙肝益气解郁颗粒、儿童清肺丸等皆有用法半夏组方入药。

清半夏,每100kg净半夏,煮法用白矾12.5kg,浸泡法用白矾20kg。清半夏除善燥湿化痰外,又长于消痞和胃,可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等。药材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中成药香砂和中丸、达立通颗粒、小儿金丹片等皆有用清半夏组方入药。

姜半夏,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温中化痰,常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等症。药材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中成药小柴胡片、六君子丸、香砂六君丸等皆有用姜半夏组方入药。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等收载有“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干姜粉、麻黄、石灰、甘草、皂角等辅料经过炮制而得,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等病症。《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0年版)》等收载有“竹沥半夏”,由姜半夏加竹沥拌匀干燥制成,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证。

另有半夏曲,各地炮制方法不一。《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等收载的半夏曲为法半夏、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与面粉经发酵制成,有降逆止呕、和中化痰之效,用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痰饮眩悸等病症。《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收载的“半夏曲(川)”,以法半夏、甘草与面粉经发酵制成。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儿童七珍丸、京制咳嗽痰喘丸等皆有用半夏曲组方入药。

水半夏

《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等收载有“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水半夏)的块茎,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肺经,有燥湿、化痰的功效。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支气管炎等病症。中成药祛痰止咳颗粒、治咳川贝枇杷露、小儿抗痫胶囊等皆有用水半夏组方入药。阴虚燥咳及孕妇慎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半夏具有镇吐、止咳、祛痰、抗心律失常及抑制唾液分泌等作用。

炮制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清水半夏用白矾制既降低毒性,且长于化痰;用姜制起协同作用,善于止呕;法水半夏用甘草和石灰制,毒性更为减弱,并能缓和药性,适于配散剂内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