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晒阳阳胜参汤【草根一生】
标签: 阳阳胜草根心血管预防感冒能量 |
金风送爽宜润燥
木叶飘落需舒怀
摘自2025-9-11中国中医药报
陈笑银
陈玉珍 广东省中医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
指出秋季的气候特点是“燥”,在人体则与肺脏、皮毛密切关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秋季养生的总纲领:“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以“白”入肺
滋阴生津
白露过后,天气由热转凉,燥气当令,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导致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干涩等不适。因此,秋季的养生核心在于润燥,通过恰当的饮食调理,可有效滋润肺脏,补足津液。
在饮食上,首选能润肺生津的白色食物。例如性凉味甘、入肺胃经的雪梨,具有良好的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效;又如微寒甘润的百合,能入肺经,润肺止咳。同时,滋阴生津的食材也是补养的关键。可在晨起时空腹以温水冲服1勺性质平和、润肺补中的蜂蜜,改善便秘与口燥咽干。白芝麻功擅润肺生津,不妨在白露时节炒熟磨粉,每日早餐时佐粥服用。而性凉味甘的鸭肉,入肺、胃、肾经,是此时滋阴润燥的食疗佳品。
此外,秋季须特别注意远离燥热之品,以防止进一步耗伤津液。辛辣食物,性多辛散,易助火伤阴,加重口干等不适;而烤肉、炸鸡等经过烧烤煎炸的食物,在高温烹制下燥热之性尤烈,最易灼伤津液;过量饮用咖啡与浓茶可能扰动气机,白露之后建议以性质平和的淡茶如菊花茶、枸杞茶作为替代。
特别推荐制作以下药膳。
雪梨银耳羹
材料:雪梨1个,银耳30克,冰糖适量。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缓解干咳和咽喉干燥
百合莲子粥
材料:百合20克,莲子15克,大米100克。
功效:润肺止咳,改善秋燥引起的睡眠不安。
山药老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山药50克,枸杞10克,生姜3片。
功效:滋阴润燥,改善口干舌燥、五心烦热。
疏肝理气
调畅情志
值得注意的是,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景象常引人忧思,产生悲秋情绪。加之燥邪伤肺,肺气不宣亦可影响气机调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情志问题。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绪不畅会阻碍肝气条达。因此,在白露时节不仅要注重饮食润养,也需主动调摄情志,通过聆听舒缓音乐、适时户外运动、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疏肝理气,从而达到身心共调、秋日安康的目的。
穴位按摩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肝经原穴,每日用拇指按压3分钟,以酸胀为度,可疏肝解郁,缓解焦虑、易怒。
膻中穴(在前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气之会穴,每日用中指按揉5分钟,能舒畅胸中气机,改善情绪抑郁。
导引与呼吸法
拉伸肋胁:站立,双手交叉上举,向一侧弯曲,感受肋胁部拉伸,左右交替。此法可疏通肝经,促进气机运行。
腹式呼吸:放松,用鼻深吸气时腹部鼓起,用嘴慢呼气时腹部收回。重复10次,有助于平复情绪,理顺气机。
其他方法
欣赏音乐:选择舒缓、悠扬的曲目,有助于放松身心,疏导郁结之气。
户外漫步:白露时节,秋高气爽,于公园或山林间漫步,呼吸新鲜空气,开阔视野,自然能够疏解烦忧,调畅情志。
顺应天时
起居有常
白露过后,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秋燥渐显。宜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邪或燥邪侵袭肺卫。要保证充足睡眠,为身体提供充分的休养机会,助心神安宁,兼护肺阴。
早睡早起
与鸡同兴
时间:建议2230前入睡,630~700起床,顺应“秋收”之气,收敛阳气。
午休:午间(1100~1300)小憩20分钟,可宁心安神,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添衣防寒
勿露体肤
“白露身不露”:此时寒气易从颈部、腰部、脚踝侵入,须佩戴薄围巾、穿长裤,避免穿露脐装、短裙。
足部保暖: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可加入艾叶、生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