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繄恭运用经络辨证治疗暴喑经验

(2023-05-16 14:29:35)


时间:2023-04-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亮 陈滢如 王莹莹 王飞

 

急性声音嘶哑或失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大多系急性咽炎所致,中医称之为“暴喑”“急喉喑”,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正如《千金方》言:“风寒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喑不能言。”暴喑属“金实则不鸣”,临床上治疗以脏腑辨证,多从肺论治,以清肺开音为法组方。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任医师房繄恭治疗暴喑患者,依据经脉循行,从经络辨证进行论治,临床收效显著。

经络辨治

循经取穴 

心经选取络穴通里因为《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取之去腕后一寸。别走太阳也。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所以针刺通里,通心气、清心热、开肺气、养肺阴以通音。

肾经选取原穴太溪原穴是调整五脏六腑功能的重要穴位,《难经·六十六难》所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故名曰原”,针刺原穴可以和内调外、宣上导下、通达一身之元气,脏腑经络必得原气的激发和温养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素问·金匮真言论》言“肾藏精,病在奚谷”。肾经水液在此汇聚成溪流,所以太溪穴有滋补肾阴,清热生气的作用。

任脉选取廉泉《灵枢·根结》篇云:“少阴结于廉泉。”廉泉穴位虽属任脉,但与肾关系密切。廉泉者,津液之窍也,言此穴主生津液,其液不绝如泉故名,有滋阴之功效。廉泉为阴维脉、任脉之会穴,又名舌本。任脉上络会厌,会厌者,声音之户也,舌者,声音之机也,针刺廉泉开声音之户、润咽喉之燥。

放血疗法

暴喑属实证,根据《素问·离合真邪论》:“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刺出其血,其病立己。”及《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始浅刺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可见刺血疗法具有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泻热解毒、调和气血等作用,所以房繄恭以针刺放血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

肺经的井穴少商和大肠经的井穴商阳放血《灵枢·终始》曰:“阳受气与四末。”井穴位于四肢末端,为经脉阴阳之气始发之地方,亦是阴阳经交会之地,针一穴可通两经。《灵枢·邪客》中言“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懔疾,而先行于四末、肉、皮肤之间”。故选取互为表里的手太阴肺经末穴少商和手阳明大肠经首穴商阳放血,可宣卫气,祛邪热,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大椎放血取其疏散外邪以解热,迅速起到泻热排毒、活血止痛作用。大椎属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针灸甲乙经》言大椎为“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是诸阳经之会,即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所以总督一身阳气,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

典型医案

苗某,女,31岁。2012年3月12日首诊。患者咽痛失音2天。1月前由于天气变化,患者着衣不甚,感冒发烧伴咽部疼痛不适,于第3天自行服用清热利咽中成药,症状改善,感冒及咽部疼痛痊愈。1周前患者不明原因再次感冒,自行服用“清热感冒颗粒”,症状改善不显。刻下患者发热、咽痛、声音嘶哑,甚则无声;痰多黏稠,咳出不易;口渴,大便干,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数。

诊断:(肺热壅盛型)暴喑。

治则:滋阴清热,利喉开喑。

治疗处方:通里(双)、廉泉、太溪(双)、少商(双)、商阳(双)、大椎。

操作规范:通里直刺0.3寸,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廉泉斜向上刺,刺激甲状舌骨肌、舌肌,快刺,不留针。太溪直刺0.5寸,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少商、商阳点刺放血,挤压至血液颜色变浅为止。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拔罐。

二诊:患者咽痛减轻,能发声,仍有嘶哑,症状明显改善,发热减轻,但口渴,便干改善不明显,依上方再治疗1次,后诊痊愈。(王亮 陕西中医学院 陈滢如 王莹莹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王飞 山东中医药大学)

通窍活血汤治愈八年嗅觉失灵

 (2023-03-14 04:20:35)[编辑][删除]

摘自2023-3-13中国中医药报
张道才 张中天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张道才中医诊所
患者齐某,男性,63岁,2017年7月10日初诊。患者经营熏鸡店20余年,患嗅觉失灵8年,给其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据患者自述,无论是厨房里的香味还是厕所里的臭味,均闻不到,做饭炒菜时烧焦烧糊是常有的事。夫妻二人常因此生气吵架。经多家三甲医院及大小诊所施治,中西医皆用,久经治疗,均未见好转。刻下:双侧鼻孔通气,但闻不到任何气味,有时偶尔闻到一点时好像感觉鼻腔里的鼻梁塌下来堵住鼻腔,短时过后又闻不到任何气味。无头痛、发热、恶寒、喷嚏、流涕,饮食、二便均正常,身体无其他不适。舌质淡暗,脉细涩。
诊断:鼻窍络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用通窍活血汤: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川芎10g,九香虫6g,生姜10g,大枣30g,葱4段,黄酒250mL。10剂。用黄酒250mL侵泡上药半小时,煎剩100mL药汁,晚上临睡前顿服。
7月14日,患者服3剂后兴奋反馈鼻子能嗅到些许气味了。嘱其继续服用初诊方,以观后效。
7月21日二诊:患者服上药10剂,嗅觉明显改善,除傍晚一段时间闻不到气味外,其他时间都可以闻到了。患者感觉效果很好,心情十分舒适,全家亦因此而欣喜。效不更方,原方再进10剂。
8月1日三诊:患者累计服药20剂,现只有一过性鼻子闻不到气味,无其他不适。效不更方,嘱其继服10剂。
8月12日四诊:患者诉嗅觉已完全恢复正常,什么气味都能闻到了,要求再进10剂,以资巩固。
一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告知,前后共服药40剂,嗅觉完全恢复正常。
按 笔者认为,该患者经营熏鸡店20余年,长期在工作环境下,熏蒸之气致使其鼻腔络脉瘀阻,造成嗅神经受损,而使嗅觉失灵。患者患病8年之久,久病多瘀,因此使用王清任所创通窍活血汤治之。该方活血化瘀通窍,主要通头面七窍,其中就包括鼻窍。通窍活血汤原方中麝香是该方重要药物,但其价格昂贵,难于购买,笔者遵湖南中医彭坚教授的经验,用九香虫代替麝香,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方中九香虫、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大葱、生姜辛温通阳开窍,大枣缓和芳香辛窜药物之性。王清任强调用黄酒半斤煎煮,宁多勿少,其目的就在于其行散作用,载药以达头面诸窍,充分发挥通窍活血药物之功效。因此方中葱、姜、枣、黄酒均不可缺少。总之,本方上达巅顶,通达七窍,使络脉通、鼻窍开、嗅觉知,嗅觉失灵随即而愈。
临床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头面疾病如头痛、脱发、痤疮、耳鸣、褐色斑、酒糟鼻、脑血栓、脉管炎等均有报道,而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嗅觉失灵的案例较为少见。因此笔者将此医案略加整理分析,仅供同道参考。

用身体里的灭火器给嗓子降降火

 (2023-04-25 04:32:24)[编辑][删除]

摘自2023-4-24中国中医药报
王钲 北京按摩医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春天的诗句总是透着一股夹杂着余寒的“暖意”,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帝内经》有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春天里,气候的变化会反映到人体上,比如天气乍暖还寒,人容易着凉;春天多风,人容易受风;当气温逐渐上升时,尤其是四五月份,人体容易感受热邪。总之,春季外在的寒、风、火等邪气会侵犯人体,而人体内部也容易出现风火上扰、肝风内动、心肺火旺等问题,所以很多人会在春天出现咽痛、咽干等不适。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情况,下面详细介绍。
上火了,不要盲目吃寒凉药
春天是温病常发的季节,中医所讲的温病,是指由于感受温热邪气而导致的急性外感疾病。清代名医叶天士曾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呼吸道跟肺脏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感受温热邪气后,会出现嗓子痛、鼻子堵、鼻干、咽干、发热、咳嗽等不适。
常见的咽喉疼痛都与“火”有关,于是很多人认为嗓子痛就是上火了,就得清热泻火,吃泻火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全对,中医诊疗讲究辨证论治,而上火有表里、虚实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如何认识上火的“实与虚”
急性咽喉疼痛一般是由于人体感受外邪造成,属病在表的实火;如果是过食麻辣烫、麻辣香锅等辛辣食物后出现的咽痛,则属于肺胃热盛导致的咽痛,是病在里的实火;如果是生气引起的急火攻心,也会出现咽痛,也属于病在里的实火。如果是教师、培训师、主持人、歌手等群体因为说话较多,出现咽喉疼痛程度较轻,咽喉部常有异物感,声音嘶哑,总想清清嗓子,则可能属于虚火。
另外,如果咽后壁看上去很红,疼痛程度较为严重,且伴随口渴、舌色较红、脉象偏强偏快,一般是实火;如果咽后壁不是特别红,舌色也不是特别红,舌苔偏少,脉象偏弱,则是虚火。
如何分类“灭火”
中医治疗咽喉痛的原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下面介绍如何分类应对不同的“火”。
少商、商阳放血,泻实火
对于实火导致的咽痛,推荐两个手指上的穴位,即少商穴和商阳穴。
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商阳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这两个穴位都是井穴,象征气血如在井中,按压刺激此二穴,能够治疗初起的脏腑疾病,具有较好的泻热作用。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咽痛,建议选择少商穴;如果是过食辛辣、生气等引起的咽痛,建议选择商阳穴。如果想要更快更好地解决嗓子上火的问题,建议使用测血糖的采血针,消毒后点刺少商穴或商阳穴,挤出血10滴左右。中医认为,热随血出而解,所以在手指的穴位刺络放血是治疗各种上火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咽痛初期使用此法,效果立竿见影。
按压照海、列缺,泻虚火
如果是虚火咽痛,常采用的方法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滋阴泻火,常用照海穴和列缺穴。
照海穴是肾经的穴位,同时通奇经八脉的阴跷脉,有滋阴的作用。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同时通奇经八脉之任脉,有泻热的作用。列缺在前臂外侧,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针灸学有一句歌诀,叫“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就是说列缺穴和照海穴是治疗咽喉疼痛的常用配伍,按压此二穴尤其对慢性咽痛的康复大有益处。
虚实难辨,可就近取穴
很多人判断上火之虚实并不准确。这种情况下,不论实火还是虚火,都可以选择距离咽喉部附近的穴位来治疗,比如翳风穴和天突穴。
翳风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头面五官的很多上火问题都可以用它。天突穴在颈前部,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正好在咽喉和气管的前面,是任脉的穴位。正常情况下触摸按压这两个穴位时应感到柔软而有弹性,但一些长期咽炎的患者则不是如此,可能按压上去是硬硬的、紧紧的,好像是绳子打了结一样。如果能够解开这个结,气血顺畅了,咽痛也就缓解了。所以,建议咽痛的患者要坚持每天用手指按揉翳风穴和天突穴,每个穴位按揉2分钟,每天按揉2~3次。此外,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记载天突穴主“咽肿咽冷,声破,喉中生疮……喑不能言”。可见,天突穴除了能治咽喉痛外,还能治疗失音、声音嘶哑。所以教师、主持人、歌唱家等用嗓较多的人群可以经常按揉这个穴位来保护嗓子。
春天还要做好“春捂”工作,不要过食辛辣,不能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做好这些,对于预防嗓子上火也很重要。除了用穴位来降火外,还可以用药茶来帮忙。如果是急性咽喉痛,建议每日用金银花、板蓝根各5克泡水饮用,以清热解毒利咽喉;如果是慢性咽喉痛,建议每日用胖大海2枚或麦冬5克、玉竹5克泡水饮用,以滋阴清肺润咽喉。
(本文摘编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23年4月刊)

审平汤治疗咽痛及肛门灼热案

  (2023-03-30 04:12:30)[编辑][删除]

摘自2023-3-29中国中医药报
顾植山 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刘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审平汤是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六气时行民病证治”六方之一。处方组成:远志、紫檀、天门冬(去心)、山茱萸、白术、白芍药、甘草(炙)、生姜。清代龙砂医家缪问解此方曰:“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民见诸病,莫非金燥火烈见端。治宜咸与苦与辛。咸以抑火,辛苦以助金。故君以天冬,苦平濡润,化燥抑阳,古人称其治血妄行,能利小便,为肺家专药,有通上彻下之功。金不务德,则肝必受戕,萸肉补肝阳也,白芍益肝阴也。但火位乎下,势必炎上助燥,滋虐为害尤烈。妙在远志辛以益肾,能导君火下行。紫檀咸以养营,且制阳光上僭。又佐白术以致津,合生姜以散火,甘草润肺泻心。运气交赖其配合气味之妙如此。凡水火不调等证,有不立愈者哉!”
2023癸卯岁,阳明燥金司天,物候见草木晚荣,秋气满目,金强木弱,恰是适用审平汤的景象。初之气太阴湿土加临,气偏湿寒,原方后有云“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茯苓、半夏(汤洗去滑)、紫苏、生姜(各半两)”,或据客气太阴湿土加神术散均佳。春分后进入二之气,主位少徵火,客气少阳火,若气候证候仍湿寒,可继续一之气加味法;若见火象时,可遵原方改加玄参、白薇。
以下附审平汤治疗咽痛及肛门灼热验案一则:
高某,女,1991年生,2023年3月2日初诊。诉咽痛,肛门灼热,足凉,小溲有解不尽感;3天前外出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舌脉:舌暗尖红,苔淡黄腻;左脉关弱,右脉偏沉数。时在癸卯年初之气,处以审平汤初之气加味方:紫檀木3g(另煎兑入),炙远志20g(先煎2小时以上),山萸肉15g,生于术15g,明天冬15g,剖麦冬15g,炒杭芍15g,炒甘草10g,法半夏10g,云茯苓10g,紫苏叶10g,生姜片6g。7剂,水煎服。
3月9日二诊:服药2剂后,咽痛和肛门灼热感均已消失,余药未再服用。原足凉感改善,但夜间仍感足凉,自觉服药后矢气多、排便次数多,遂又来求诊。
按 患者咽痛、肛门灼热、足凉等为气盛于上,可责之阳明失德;其先天体质岁水不足,水火不调;就诊时为癸卯岁,顾植山用运气思维,借阳明司天之力通上彻下,选用了审平汤;患者兼腹泻、腹痛之太阴病象,癸卯岁初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又按审平汤初之气法加用了半夏、茯苓、紫苏叶。患者服药两剂后,咽痛和肛门灼热感俱消,足凉改善,可见审平汤通达之效;矢气和排便次数增多,可理解为阳明之气降的表现。

喉部按摩缓解声哑咽痛

 (2024-12-26 04:39:54)[编辑][删除]
喉部按摩 缓解声哑咽痛
摘自2024-12-25中国中医药报
胡佑志 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
部分人咽喉部容易发炎,动不动就声音沙哑、喉咙痛,让人十分困扰。喉炎有急性喉炎和慢性喉炎之分,急性喉炎是由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的喉黏膜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常会导致慢性喉炎。针对本病,除了早诊断、早治疗以外,还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去除刺激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用声过度等。成人急性喉炎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一般没有严重后果;小儿由于喉部构造与成人不同,一般起病急,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应予以重视。症状较轻的成人患者可以居家按摩穴位,以缓解声哑咽痛。
取穴
人迎穴,位于颈部,颈前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水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
采用五指拿法。拇指与余四指分置喉、气管两侧,自上而下纵向拿捏、按揉,然后用拇指指腹与食指第2关节桡侧配合,分别对三条侧线进行纵向推拿,往返数次。最后在人迎穴、水突穴和敏感压痛点采用揉法,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轻轻按揉两侧穴位,每个穴位按揉1分钟左右,注意不要持续用力按揉,否则容易引起昏厥,每天按压3次即可。

治疗口腔溃疡小妙方大集

   口腔溃疡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主要是它影响您的胃口和好心情,呵呵~~~

 

   小杉杉老是口腔溃疡,小妙方特别管用,现把比较适用的几条分享给大家

     
   蜂蜜疗法:将口腔漱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把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此法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可可疗法: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这个孩子也容易接受。

   芦荟胶涂抹法:用芦荟凝胶涂抹溃疡处,一天3-4次,可促进细胞再生,加速溃疡面愈合。此法我家小杉杉常用,效果不错。小提示:必须是那种能食用的纯芦荟凝胶。

   核桃壳疗法:将30-50克核桃壳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味道不太好,疗效因人而宜。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过程较麻烦,但孩子能接受。

    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2次,也可治口腔溃疡。 

   维生素C贴疗法:用维生素C贴在溃疡处,等它溶化,每日2-3次,可缓解疼痛,促进溃疡处愈合。很酸,但效果不错。

   硫酸锌疗法: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这个小孩子可不能用,呵呵~~~

   菜籽疗法: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这个没试过,比较让人费解,不知是什么原理?!

黄连温胆汤止“run(目+闰)动”

邱敏 重庆中医院曾定伦名医工作室

    全身肌肉跳痛者中医称为“run(目+闰)动”,以如有虫伏肌肤间,肌肉皮肤跳动为症状,其病机复杂多样。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定伦主任中医师勘彻病机,治疗此病常应手而效。举例述之。

    谭某,53岁,女性,2012年9月4日初诊。

    刻诊:感全身肌肉游走性跳动及眼睑跳动,头昏纳呆,稍感腹胀,眠差,易惊醒,入睡困难;舌淡红,苔薄白稍滑,脉弦。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祛风。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黄连6克,茯苓20克,胆南星10克,枳实6克,竹茹12克,天麻12克,蔓荆子15克,钩藤15克,地龙6克,砂仁6克(后下),僵蚕10克,蜈蚣2条,全蝎6克,白芷12克,鸡内金3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9日二诊:服药后全身肌肉游走性及眼睑跳动症状消失,感右口角跳动,时有抽搐感,怕风,遇冷风则流清涕,打喷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固表实卫,调和营卫,祛风通络。

    方药:桂枝汤、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组方:桂枝12克,白芍12克,白芷10克,大枣12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白术30克,防风6克,苍耳子12克,辛夷花12克,蝉蜕6克,乌梅12克,柯子10克,五味子10克,细辛6克,干姜1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僵蚕15克。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24日三诊:服药后怕风,遇冷风则流清涕,打喷嚏症状明显好转,口角跳动,抽搐感减轻,精神状态转佳,稍感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

    治法:固表实卫,健脾益气,补益肝肾。

    方药:玉屏风散合桑膝地黄汤加减。

    组方:黄芪30克,茯苓12克,白术20克,防风15克,山药30克,山茱萸20克,枸杞子25克,桑寄生30克,熟地黄30克,淫羊藿30克,牛膝30克,续断20克,牡蛎30克(先煎),龟甲30克(先煎)。

    6剂,水煎服,每日1剂。获愈。

    按:全身肌肉跳痛中医称为“run(目+闰)动”,以如有虫伏肌肤间,肌肉皮肤跳动为症状。关于“run(目+闰)动”的中医辨治,历代中医述其病机多样:有太阳病,发汗过多,汗出不解者,如真武汤之主治;有温病后期,邪热灼伤真阴,经脉失于濡养者,如大定风珠之主证;有下元虚衰,虚阳夹痰浊上泛,堵塞清窍及脉络者,如地黄饮子之所治。

    本案患者以全身肌肉游走性跳动及眼睑跳动为主症,伴见纳呆腹胀,眠差,易惊醒,苔滑,脉弦等症,四诊合参,为脾肺气虚,痰浊内生,痰热内阻经络,经脉失养生风所致。

    曾定伦首诊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加入钩藤、地龙、僵蚕、蜈蚣、全蝎等息风通络之品,以清化痰热,通络祛风。

    二诊上症消失,唯留口角抽动,考虑经络之痰热已祛,独留风痰上挠清窍;怕风、自汗为脾肺气虚,营卫生化之源匮乏所致,故二诊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固表实卫,调和营卫为主,加入蝉蜕、天麻、钩藤、僵蚕、白芷、细辛温经通络,开窍息风。

    三诊上症均缓,他以玉屏风散加桑膝地黄汤健脾益气,补益肝肾,健脾肺以杜其生痰之源,补肝肾以防内风再起。步步为营,堪为典范。

 

妙用真武疗瞤动(转)【草根一生】

(2015-01-15 16:27:07)


王军前 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 田雨青名医工作室

    筋惕肉瞤,是指身体不由自主地抽掣跳动,又名身瞤动,见于《伤寒论》。是因大汗亡阳损阴,筋脉失于温养,见于《伤寒论》第38条“大青龙汤证”;或阳不治水,泛溢肌肤,外伤筋脉,加之阳虚而筋脉失于温养所致,见于《伤寒论》第82条“真武汤证”。筋惕肉瞤之病症在临床中屡见不鲜,但典型的大青龙误汗亡阳损阴和真武汤的阳虚水泛之筋惕肉瞤不多见。这就需要经方活用,古方今用。以导师田雨青一医案说明之。

    井某,女,50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周身筋肉跳动不已1余年,近半年周身跳动延及颜面部抽动难忍。曾就诊西医,开服天麻丸、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均无明显效果。今来我科,自述周身及颜面筋肉跳动难忍,遇寒则甚,怕热,无汗,纳可,二便常,寐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病为筋惕肉瞤,证属阳虚湿阻,选方真武汤加炙甘草。

    处方:附片10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焦白术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7剂,颗粒冲服,每日2次,每次一袋。

    二诊(2014年10月17日):初服上方,体内觉热,再服未热,周身及颜面抽搐、瞤动渐减,且遇寒抽动不再加剧,余无不舒。方已对症,效不更方,嘱其续服。7剂,颗粒冲服,每日2次,每次一袋。

    三诊(2014年10月24日):诉偶尔肌肉抽动一下,已无大碍,守方续服,以固疗效。7剂,颗粒冲服。

    按:今之筋惕肉瞤之病症很常见,但疗效不佳,其原因,一是患者自觉此病不痛不痒,现代医学检查亦无明显异常,自服钙片及营养神经类药;二是诸医从肝风论治,多用疏理气肝解郁、镇静息风止痉类方药;三是将本病混为内风之颤震,病证方差,疗效甚微。

    学习《伤寒论》,应当师古而不泥古,抓主症、理病机、方证对应是临床运用伤寒论方药的重要方法。田雨青临证反复琢磨,溯本求源,引用《伤寒论》真武汤证中“……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主之”,结合其遇寒则甚、无汗及舌脉,俱寒湿证象,抓主症、理病机,故放胆投用此方而大获良效,加炙甘草意取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柔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此方对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多科之多种疼痛、拘挛有很好的疗效。

    《内经》言: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肾为元阳,阳虚则寒,水不得化,寒湿凝结,外伤筋脉,肌肤失于温养,故身体筋肉抽掣、跳动不已,理病机与伤寒论之真武汤证相吻,治疗首选真武汤以温阳散寒,化饮利湿。寒去湿除,则经脉荣和,跳动自止。

天然明目丸【草根一生】

   

(2015-01-16 10:22:53)

[编辑]

[删除]

        胡萝卜目前最安全的补充维生素A的食物。因其营养丰富,有的国家称它为“皇后”,有的叫它“小人参”。胡萝卜有很高的保健功效,可降脂、降糖、降血压,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防癌抑癌,养颜美容。预防夜盲症、视力减退及近视,治疗各种眼疾。同时,有助于保护眼睛晶状体的纤维部分,预防白内障。另外,还能预防由于老化引起的退行性眼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维生素A犹如天然眼药水,可保持眼角膜的润滑及透明度,有效防治角膜干燥和干眼病,促进眼睛健康。维生素A对于长期戴隐形眼镜和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者来说,更是重要的营养素。由此可知,胡萝卜是名副其实的护眼之宝。

  中医认为,胡萝卜有润燥安神,养肝明目的功效,食之能明眸养目。

  治夜盲症:胡萝卜500克,鳝鱼肉200克,均切成丝,加油、盐、酱油炒熟食,每日1次,6天为1疗程。或胡萝卜与猪肝同食。

  治干眼病:胡萝卜煮熟吃,每顿2~3个,连吃半个月。

  治角膜干燥症:胡萝卜蒸熟,当饭吃。或烹制成菜肴食用。

  治角膜软化症:胡萝卜100克,鸡蛋1个,先将胡萝卜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鸡蛋去壳,放入煮熟,食时调味,饮汤吃蛋,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胡萝卜不宜生食,最好用油炒或与肉同炖才更有利于其营养素的溶解吸收和利用。

护眼小贴士【草根一生】

(2015-01-17 08:42:28)

                         

          眼睛是身上最美丽、最迷人的器官,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照亮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很多人往往无法顾及对眼睛的保护,以下介绍几个可快速、有效缓解眼睛各种不适症状的“小动作”。

  累了您就“掐一掐”                                                      

 眼睛疲劳,这时可掐压大拇指上的三个相邻穴位,分别是明眼穴、凤眼穴和大空骨穴。

  此三穴为经外奇穴,分别位于大拇指的指甲后方关节桡侧、中间和尺侧.

  方法: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另一手大拇指,以指甲分別对这三个穴位予以刺激,以略微感到疼痛的力度掐压,反复10次。

  本法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可达到快速有效缓解眼睛疲劳的目的。

  没事您就“梳梳头”

  在梳理头发的同时,能够加强对头部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风府穴、通天穴等穴位的摩擦和刺激,可达到疏通头部及全身的经络,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的目的。滋养发质,减少脱发,醒脑提神,止痛明目,缓解头痛和预防感冒的作用。

  方法:把双手当成梳子,从前额到枕后、颞侧及头顶来回做梳头动作,以此对头皮进行梳理摩擦,直至头部皮肤有温热感为止。

  揉按耳穴,保护视力

  耳朵上穴位众多,关联着五脏六腑,经常对耳穴进行按摩,不仅可以治疗失眠,明目提神,还能很好的治疗头晕头痛及耳鸣等症

  方法一:用拇指和食指对耳垂进行下拉、上提、拿捏和按揉,至耳垂皮肤发热为止。

  方法二: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耳轮由下向上,由外向里,慢慢揉捏、点压,动作宜轻柔缓慢,直至耳朵温热为止。

  方法三: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朵最里侧,反复上下摩擦搓揉,至耳朵发热为止。

  掌擦涌泉,呵护健康

  “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意思是说如果每日坚持摩擦揉搓涌泉穴,可使精力旺盛,从而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可以缓解视物模糊,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头晕头痛,还能治疗耳鸣耳聋、哮喘及大便秘结等多种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