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熟谙医理,通养生之道。苏东坡关心百姓疾苦,在杭州设立公立医院,为民治病,搞饮水工程,清洁水源,保护人民健康,还建议他的好友广州太守筹集基金,仿杭州做法建立公立医院。
苏东坡平时喜欢阅读医学书籍,为药草写诗词,说明药性、品质,宣传药理知识,一生写了不少有关中药的诗词。他懂医通药,尤擅长食疗,把收集的方剂著成方书《苏学士方》《圣散子方》,并有精彩故事流传下来。
北宋史学家刘贡父请苏东坡等文人学士喝酒,苏东坡的弟子有事找他回家,苏东坡便起身告辞,此刻刘贡父正喝得高兴,欲意挽留,笑曰:“幸早里,且苁蓉。”苏不假思索答道:“奈这事,须当归。”在座的宾客听见这般对答,都称赞他俩才智过人,出口成对。刘贡父的出句表明的意思是:时间还早,不要着急。句中包含了三味水果和一味中药,即杏、枣、李和肉苁蓉。苏东坡答句的意思是:怎奈这事,必须我回去处理。六字中也有三果一药,即奈(苹果的一种)、蔗、柿和当归。
苏东坡是大文豪,写诗随手拈来,写药草诗也是如此。北宋时期民间食用黄芪粥,苏东坡就此写了一首黄芪诗:“孤灯照影日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阳争牛到作团,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他写诗赞薏苡仁:“不谓鹏狄姿,中有药与粮,春为芡珠园,炊作菰米香。”他给赤小豆写了《红豆》诗:“绿畦过骤雨,细束小红霓,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南山青,几成桃李溪。”被贬谪海南后,他为槟榔写的诗是:“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
·写菖蒲
苏东坡写的药草诗流传下来的不少,如写菖蒲。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善养菖蒲。有一次,盆中菖蒲忽然开花,人以为瑞,苏东坡遂作诗咏之:“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芳心未饱两峡蝶,寒意知鸣几蟪蛄。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镊霜须。”他在《石菖蒲赞并序》中说:“凡草木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唯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联络,苍然于几案间,久更可喜,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侣,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写生姜
有一次,苏东坡与好友姜至之等人饮酒,高兴之时,姜至之提议行酒令,并且要说出座中客人是哪味中药名。姜至之指着苏道:“你就是药名‘紫苏子’。”苏东坡答:“您的名字也是药名,不是半夏,就是厚朴。”姜问其故,苏说:“如果不是半夏、厚朴,何以说‘制之’?”古代医家经验,半夏与厚朴用姜汁炮制。苏东坡的诗词中多次提及生姜,如“先让姜芽肥胜肉”“故人兼致备芽姜”等。《东坡杂记》里说:“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迥然。问其养生之道,答曰:‘余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
·写芍药
苏东坡有诗云:“扬州近日红千日,自是风流时世妆。”赞美扬州芍药为天下之冠。蔡繁卿任扬州太守时,每年要举办万花会,展出的芍药有千万余枝,这些花都是从民间搜罗的,“既残诸园,又吏因缘为奸,民大病之”。后来,苏东坡到扬州就任后,问起民间疾苦,都说万花会是扰民的一大害。苏东坡体察民情,万花会从此不再举办了。
·写茯苓
苏东坡是制作茯苓饼的能手,写有《服茯苓赋》。《东坡杂记》里记述了服食茯苓饼的功效和制作方法:“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次乃生长要诀。”
·写栗子
苏东坡晚年患腰腿痛,因他懂医理,养成食栗的习惯,每天早晚把鲜栗子放在嘴里咀嚼,然后分几次慢慢吞咽。久而久之,就治愈了腰腿痛,并写下了《栗》诗:“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写凌霄花
宋代杭州西湖藏春坞门前有两株古松,凌霄花攀附其上。有位叫清顺的诗僧常常在树下午睡。其时,苏东坡任杭州郡守。有一天来访,正碰上清风吹落了不少凌霄花朵,清顺指着落花向苏东坡索词。苏东坡不假思索,即兴吟道:“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湖风轻吹,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颤红轻,时堕凌霄百尺英。”
·写菊花
苏东坡的咏菊诗不少,其中尤以“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更无花”为最著。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黄州菊案”,说的是苏东坡与王安石关于菊花是否落花的争论。传说王安石有几次外出,几案留有一首未成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往谒未遇,见王安石的未成诗,遂添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其实是因为菊花的品种不同,有的会落花,有的不会落花。(赵玉林
山西省阳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五味子的传说
时间:2019-03-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赵玉林
很早以前,云蒙山脚下有一个不知名的村庄,住着个青年叫苦娃,自幼父母双亡,靠给一个姓刁的员外放牛做杂活度日。
这个刁员外根本不把苦娃当人看待,给他吃的是气味难闻的猪狗食,穿的是破烂不堪的补丁衣,稍有不顺便是一顿毒打。几年下来,苦娃积下了一身的病,骨瘦如柴。刁员外见苦娃的病越来越重,连走路都没有了力气,就派人把他拖着赶出了家门,将苦娃扔在很远树林子边的草地上。精疲力尽、气息奄奄的苦娃昏睡过去。
这时有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衔着几粒种子,撒在苦娃身边的草地上。等苦娃一觉醒来,见周围长出了一株株小树,藤蔓相连,葱葱郁郁,一串串红里透黑散发着清香的果子挂满枝条。苦娃正饿得难以忍受,见到果子喜出望外,便随手摘了一串塞进了嘴里,只觉得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非常爽口。他连续吃了半个多时辰,感到精神焕发,气顺心畅,一身的疾病也顿觉全无,苦娃的病竟然被这野果子给治好了。
自此,苦娃就在深山老林开荒种地,娶妻生子,过上了舒心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他都不忘到这里来祭拜这些神果树。后来,这些爬蔓的树所结之果落地,其籽又发芽长出新藤,新藤再结新果。数年后,“五味之果”长满了云蒙山脚下。穷人们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吃了五味果就百病消除。因这种果子具有5种味道,人们就将它取名为“五味子”。(赵玉林
山西省阳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妙联集锦(5)【草根一生】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02-20
07:48:01)[编辑][删除]
标签: 佛学
中医妙联集锦(5)【草根一生】 古今的春秋,都是祝福之词,吉祥之句,但也有一些与此内容相异的特色春联。
清代浙江宁波名医名范文甫,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联曰:“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另一副对联贴在自己书斋的门上。联曰:“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不生。”
良医此心皆同,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有位老中医自题春联:“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江西吉水也有一副内容相似的对联:“但祈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清代安徽桐城,流传医家的春联,如“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东南西北,勤恳为医世上人。”有一家药店对联奇巧:“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广州漱珠岗下有座庙,供着“医圣华佗”和“财神赵公”。其联云:“天上有财难买命;世上无药可医贫。”
有的药店堂前挂对联,含意深刻,如“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做羊” 或“除三亲四友病痛,收四海五岳精华。”意指医生要有救死扶伤、善济疾苦之高尚医德。
药店横额漫话【草根一生】 中医妙联集锦(5)【草根一生】 (2015-02-19
17:51:33)[编辑][删除]中医妙联集锦(5)【草根一生】转载
标签: 宠物
药店横额漫话【草根一生】
横额即放置于店铺门脸上方或店堂正上方的横牌匾,主要用于表示店铺的字号或名称。横额是伴随着宽阔门面的大店铺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型事物,店家为了显示豪华和气派,往往选用上好木材,制成和店铺门面齐长的门匾,悬挂在店铺的正上方,门匾往往被漆成庄重的朱红色,用金字题写店铺的字号和名称。这类门匾多由能工巧匠制作、名家题字,亦谓之店招。
药店横额漫话【草根一生】
老字号“乐仁堂”药店的牌匾,是横额中最有代表性的:南门匾为柳体“北平分此”,中门匾为“乐家老铺”,两旁配匾分别为“灵兰秘授”、“琼藻薪裁”、“丸散膏丹”、“人参鹿茸”。正式的店名牌匾“乐仁堂”,悬挂于正门内柜台上方,苍老遒劲的颜体字特具文采,格外引人注目。
在宋代以前,店招一般是作为店铺的标记而存在,没有什么更特殊的含义。《清明上河图》中店铺林立,使用店招的店铺多以姓氏或经营的名牌产品作为店招,如清晰可辨的就有“刘家上色沉檀楝香”、“杨家应症”、“赵太丞家”、“神农遗术”等。《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北诸医铺》对医药铺及其专科有记载云:“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
明清时期,店家开始宣传儒家“以义取利”的经商思想,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商品的名称或街坊的名字组成的店牌,而是包含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如明万历年间开设的药铺“千芝堂”的店名,取意自店内药目。该药目载:“窃顾世有千芝,俾天下共登仁寿,而余心始慰耳。”
因此,商家对店名招牌都非常注重,尤其是药店对店名更为考究。清代《汉口竹枝词·第三十四首》云:“玻璃八盏夜灯明,药店全凭铺面精。市井也知‘仁者寿’,招牌一半借山名。”药店老板为了招揽顾客,也知道《论语·雍也》中孔子所讲的“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段话,用“山”作为店名,写在招牌上,表明“仁者乐山”、“仁者寿”之意,标榜本店出售的药品能祛病、延年、益寿。
药店横额漫话【草根一生】
此外,有些著名的药铺还喜欢用创办人的姓名作招牌,如叶开泰丸药、雷允上药店等,这些人名招牌,标志着店铺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上乘的商品质量。
也有特别俗的店名,但效果出乎想像。如汉口后湖三元殿一带一家草药专卖店,“其招牌曰:‘一把抓’。盖取治病速愈之意”(《汉口竹枝词·第一五九首》原注)。
一些医生为惹人耳目,在招牌上还经常有出奇制胜之举。南宋御医王继先祖上传有一份名叫“黑虎”的丹方,十分灵验,他籍此便以“黑虎王家”作为店招,大肆标榜,名闻遐迩(《东京梦华录》)。
数字中药【草根一生】
(2015-02-19
05:05:26)[编辑][删除]

一枝蒿 、二地(生地、熟地) 、 三七 、 四季青
五味子 、六神曲 、七叶一枝花 、八月札 、九香虫
十两叶 、百合 、千年健 、万年青
零余子、 半边莲、 一见喜、 两面针、 三白草、 四方藤、 五加皮、 六月喜、 七星剑、 八月扎、 九香虫、 十大功劳、 百部、 千年艾 万年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