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化痰瓜蒌子
(2023-02-14 03:57:28)摘自2023-2-13中国中医药报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瓜子等炒货是生活中常见的零食,除了葵花籽、南瓜子外,瓜蒌子也深受大众喜爱。瓜蒌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而成,为药食两用之品。
瓜蒌子作为零食,通常炒后食用。瓜蒌子形似西瓜子,呈卵状扁平椭圆形,种皮坚硬,剥开后内含两片黄白色子叶,富油性。
中医认为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胃、大肠经,可润肺化痰、滑肠通便。临床上,瓜蒌子常被用于治疗痰热咳喘、胸痹、肠燥便秘等。《本草纲目》谓其可“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现代研究发现,瓜蒌子中含有三萜皂苷、有机酸及盐类等,其中脂肪含量为26%。
需要注意的是,本品甘寒而滑利,其中油脂含量亦较高,脾虚便溏者及湿痰、寒痰者忌用,且不能和乌头类药物同食。
二前,即白前、前胡,二者均有祛痰降气之功,为祛痰止咳常用药,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前”。由于出身不同,故临床使用略有差异。
白前,临床多用炙白前,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福建及两广等地。白前性味辛、甘、平,入肺经,有祛痰、降气、止咳之功,本品微温不燥,药性平和,长于降气,气降则痰涎自消,咳嗽自止,故有“肺家咳嗽要药”之称。《本草纲目》言其“降痰下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本草备要》言其“长于降气下痰止咳,治肺气壅实,胸膈逆满”。本品健脾宣肺,疏利气机,故对各种咳喘有效。
前胡,又名嫩前胡、粉前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紫花前胡主产于江浙地区,白花前胡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前胡性味苦、辛、微寒,入肺经,有降气祛痰、宣散风热之功,本品苦降辛散,入肺经而降气祛痰,又可宣散风热,《本草纲目》言其“清肺热,化痰涎”。《名医别录》言其“去痰实,下气”。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明显增强呼吸道分泌,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且作用时间长。因此,对外感风热、痰热郁肺所致的咳嗽、气喘均效。
由此可知,“二前”均可降气祛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塞,咳嗽痰多。但白前微温不燥,以降为主,寒咳、热咳均宜。前胡微寒清热,既降又能宣散风热,主要用于肺热、痰热咳喘及风热表症咳嗽。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白前粥:白前10g,大米100g。将白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祛痰、降气、止咳。适用于肺气壅实,痰多而咳嗽不爽,气逆喘促之症。
前胡粥:前胡10g,大米100g。将前胡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降气祛痰,宣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热郁肺所致的咳嗽、气喘、痰稠、胸闷不舒等。
二前冬花汤:白前、前胡、冬花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可宣肺止咳。适用于各种咳嗽,气促。(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夏日泽畔赏荷
都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但也有清水莲藕这种例外。今年暑期,正是荷花盛开时,应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文友原先生之邀,我利用周日时间驱车数十里来到了泽畔村。
泽畔村属隆尧县,因位于大陆泽畔而得名,村中有一棵1350多年的古槐树,村东口的大牌坊上书:中国贡藕之乡。
泽畔村东是一望无际的绿色,那些星罗棋布的荷花淀,就藏匿在玉米地当中。乡间的道路上停了不少车辆,都是周边慕名来看荷花的。
在一荷花池旁,偶遇一个刚刚为荷花池充完水的藕农。听说我们来赏花,便来了兴致,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泽畔村村民自明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来后,都是以种藕为生,后来黄河改道,水位下降,泽畔村变成了陆地,可乡亲们依然爱种藕,只不过由坑塘种植,改为了铺池而作。这就是泽畔村独一无二的清水莲藕,这些莲藕全部靠井水浇灌。
每年谷雨过后,藕农便开始铺池,铺池前要烧香上供,敬拜荷花仙子。选址必须是上好的良田,挖地三尺,呈正方或长方形,每个池至少半亩,多则二三亩,池底平整后,用水洇。以前请人赤脚踩实,如今村里的壮年多去外地打工,只好用拖拉机代替,碾轧至不渗不漏。
种植清水莲藕所用的底肥也与众不同,不用动物的粪便,选用豆饼、花籽饼或少许芝麻酱,粉碎后与土拌匀,铺半尺多厚,再把种藕埋进去。
过了立夏,天气变暖,开始往池里灌注井水,池水要保持一定水位,天热蒸发快时,需三天两头儿续水,才能保证荷花的生长。
如此繁杂的工序,让藕农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产品。那位藕农说,看花不怕,就怕一些人折花折叶,那就直接影响到藕的产量和质量,因为上长荷叶一片,下才能生出莲藕一节,因而泽畔的每个荷花池旁都竖着这样的提示语:尽情赏花,请勿折叶折花。
泽畔藕的生长期长,到腊月才开始收获,成为过年的上等菜肴。据史料记载,泽畔藕在明朝年间开始走进皇宫,得到皇帝和娘娘们的赏识,被列为贡品。
尧山县志是这样描述泽畔藕的:“洁白如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全身是宝。”泽畔藕的根、花须、果实都可滋补入药,用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尤其是泽畔藕的藕节,更是一种名贵中药,用来止血有奇效。泽畔藕的藕节,掰开若春蚕吐丝,藕断丝连,若鲜藕落地,响声清脆,如玉粉碎,尝一口甘甜清脆,汁浓浆多。藕节放几天颜色不变,在清水里泡一个月不变质。
我们谢过这位健谈的藕农,开始赏荷。行走于荷花池旁,即使高温亦觉清凉。看,那只小青蛙,见到我们扑通一声跳下水。
荷花池里的花争芳斗妍,有的竞相开放,有的含苞待放,红色的,白色的,十分鲜艳。蜻蜓们绕花飞舞,不仅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来。那一田田荷叶连绵不断,撑起乡村独有的盎然绿意。
夏日泽畔赏荷,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空灵圣洁的境界。我想要赞美的,不仅仅是一朵朵盛开的荷花,还有临近腊月需要收获的白藕,更重要的是,我要赞美辛勤的藕农!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美,延续了美。其实,在美的背后,都有他们默默的付出和奉献,所以我们在赏荷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珍惜、爱护和感恩,不折花、不折叶,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赵永生 河北省内丘县中医院)
荷香盈盈润炎夏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篇佳句,都给人留下了荷的清香,荷的风韵,荷的高洁品格。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本草纲目》载,荷叶,味苦、平,无毒,入脾、胃经,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荷花,味苦、甘,无毒,归心肝二经,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荷梗,能清热解暑、通气行水、泻火清心。尤其是绿意盎然、香气袭人的鲜荷叶,还含有多种同类生物碱和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等成分,可降血脂、升阳发散、主脾开胃。
寻一处清幽荷塘,消夏纳凉之际,征得荷塘主人应允,采撷三两清凌荷叶,数朵袅娜红荷,巧手烹制香茗、美食,制作荷叶枕、香荷包,可饮、可食、可闻,在闷热难耐的炎夏,回味缕缕荷香、荷韵,给我们带来一份清凉与舒惬。
荷叶茶:盛夏来临,塘里片片绿荷由浅而深了,微风拂面,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清凌凌的荷叶略有几分苦涩,淡淡的却恰到好处。采摘几片深绿色的老荷叶,清水洗濯后,撕成小片可直接用以冲茶,初时小小叶片在玻璃杯中愈显鲜嫩,尔后茶色黄绿绿、清凌凌,细细品味苦香可人,润喉清心。也可用鲜荷叶同绿茶、银杏茶同冲,茶色黄中泛绿,品之有股淡淡的苦香,久饮祛暑生津,清凉滋润。还可在荷叶茶中加入几片荷花瓣儿,清爽之中又添几许馨香,饮之令人回味无穷。
荷叶中的荷叶碱具有解暑清热、清心火、平肝火的作用,有助于消暑降温、清热养神。常饮荷叶茶,有助于减肥降脂、润肠通便。
荷香美食:用荷叶、荷花可做多种消夏美食,那股清香总让人品之不尽。荷花粥的煮制较为简单,先将绿豆、大麦仁、豇豆、赤小豆、大米、小米等杂粮煮透,加入适量槐花蜜或冰糖,最后把荷花瓣、花蕊撒入粥锅内,稍煮片刻后搅匀凉透,吃起来清香、滑爽、舒帖。用荷叶蒸米饭、包粽子,荷香、米香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味。用荷叶还可以做菜,荷叶红酱、荷叶酥鸡、荷包肉丸、既美目清心,又香嫩爽口。鲁南一带的荷叶香鲫别具特色,将鲜活鲫鱼加料清炖后,趁热滤入铺垫了鲜荷叶的盘中,但见乳白的汤汁经了鲜绿的荷叶映衬,愈加赏心悦目,滚烫的鲫鱼汤吸纳了荷叶的清香,品之香醇、鲜爽,令人口中余香缭绕。
荷叶枕、荷香包:荷叶平滑鲜嫩,香气纯正,不仅可冲饮、烹食,还可制作消夏用品。将荷叶晒干、揉碎,用以填充枕头的,此忱具有清热祛火、降压利尿的功效,特别适合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以及经常头晕、头痛的患者。枕着荷叶枕头入睡,经了荷香的润泽,夏夜的梦里一片清风荷韵,那梦变得香甜而酣畅。除制枕外,乡人还喜欢用荷叶、荷花为家中小儿或女儿家缝制香荷包,绿莹莹的荷叶裹了香喷喷的莲花瓣儿,形态各异,小巧可人。荷叶荷花有降肺热、排湿气、解疮毒、治带下之效,这种香荷包佩戴身上,既可吸热汗、解暑气,又能预防小儿生痱子、长疹疮,对一些常见的女儿病也有一定疗效。(刘琪瑞)
|
|
【古诗今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诗词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一共二首。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出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也就是本文中提到的这一首被广为传诵。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这首诗最能体现其深厚的白描文字功底。“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然后,诗人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养生解读】
荷花也叫莲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已经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杨万里的这首诗就是写荷花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自北宋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更加被文人墨客所喜爱。
荷花有美好寓意
和很多美丽的花一样,荷花也有自己美好的寓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
圣洁
清廉
吉祥
爱情
美女
友谊
驻颜消湿散瘀功效多
荷花、荷叶的药用历史也十分悠久,荷花全株都有药用价值,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杜长明介绍说,荷花是一种美容的药材,在《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有“镇心,益色驻颜”的功效。荷花还可以治疗一些妇科疾病,比如《滇南本草》中记载其能“治妇人血逆昏迷。”对于男性而言,荷花也是一种较好的中药,比如《日用本草》中记载其可以“涩精气。”此外,《本草再新》中还记载了荷花可以“清心凉血,解热毒,治惊痫,消湿去风,治疮疥。”
荷叶可以治疗一些产科疾病,还有解毒的作用,比如《本草拾遗》中记载荷叶“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日华子本草》中记载荷叶能“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荷叶还常用于治疗一些血症疾患,比如《日用本草》中记载其可以“治呕血、吐血。”《本草纲目》记载其能“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此外,荷叶还有很多功效,比如《滇南本草》中记载荷叶可以“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本草通玄》记载荷叶能“开胃消食,止血固精。”
荷叶食疗
荷叶是药食同源的中药,很多食疗药膳中都有它的参与,这里为大家介绍两款荷叶食疗方:
荷叶茶
荷叶饭
荷:全身是宝 入馔防暑正当时
摘自2023-7-24中国中医药报
王盼盼 河北中医药大学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炎炎夏日,公园里的荷花也进入了最佳观赏期。荷花清香远溢,凌波翠盖,是文人骚客最爱的花草之一。历代咏写荷花的诗句层出不穷,如南北朝江洪《咏荷诗》中的“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唐代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等,都流传千古。
除了具有欣赏价值外,荷花还是女性用来养颜悦色的好帮手。《本草纲目》载荷花能“镇心益色,驻颜轻身”。体内的血流通畅,面部血液供应充足,肌肤才能红润有光泽,而荷花可以活血化瘀,能将体内的瘀滞之物化去,促进气血的流通,进而达到美肤养颜的效果。
关于荷叶有一个传说:古时洪水泛滥,谷物匮乏,长久许多人患上了泻痢,还有便血的症状,死者无数。后来人们无意间食用荷叶后,这些症状便很快消失了,人们便记住了荷叶的功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荷叶有“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滑,散瘀血,消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的功效。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平,有清暑利湿、止渴生津、止泄泻热、止血的功用,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暑湿口渴、泄泻及吐血、便血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新鲜的荷叶洗净之后,切成小碎片,晒干后煮茶喝,适宜夏天清热解暑。
莲子味甘、涩,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安神、补脾止泻、涩精止带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上品,谓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本草纲目》称其具有“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
家庭餐桌上也时常有荷叶、莲子的身影,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食疗方。
降脂荷叶粥
材料: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
做法:1.将新鲜荷叶洗净切丝,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2.将切好的荷叶丝放入沸水中煮15分钟后捞出去渣。
3.将洗净的粳米放入刚才煮荷叶的水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化痰、祛脂降浊。适用于暑热症及高脂血症患者。
百合莲子粥
材料:莲子30克、干百合20克、粳米150克、枸杞2颗。
做法:1.莲子提前用温水泡开,干百合捻成碎末备用。
2.锅中放水,水开后放入粳米、百合。
3.再次水开后放入提前泡好的莲子,改为中火熬煮即可。
功效:宁心安神、健脾补肾。
冬瓜荷叶汤
材料: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油盐适量。
做法:1.鲜荷叶洗净切碎,冬瓜不去皮洗净,切块备用。
2.锅内放入少许食用油,放入冬瓜,加少许食盐,加水煮开。
3.水开后放入荷叶碎煮致冬瓜熟透即可。
功效:清热消暑、生津止渴。
荷叶山楂粥
材料:鲜荷叶2张、山楂5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1.山楂去核切片,荷叶切丝备用。
2.锅内将水烧开,放入山楂片、荷叶丝。
3.水开后放入大米煮熟即可。
功效:消食健脾。
古之“碧筒饮”,消夏亦怡情
摘自2023-8-3中国中医药报
徐成文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盛夏时节,荷张翠盖,文人雅士临风赏荷,快意消夏,饮酒赋诗,寄情明志,乃为时令雅事。天长日久,人们借物逞巧,赏荷消夏便演绎出了新花样:以新鲜荷叶为器具饮酒解暑。
据唐代《酉阳杂俎》记载,曹魏时期,济南历城北有一处名为“使君林”的精美园林,北魏正始年间,刺史郑悫每每于三伏天带着宾客幕僚来此游赏避暑。“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筒杯”。后世又将这种盛酒的荷叶称为“荷叶杯”“象鼻杯”“荷盏”等。
“碧筒饮”之名可谓充满了诗情画意,以荷叶做器具饮酒,别有韵致,堪称技为美、情至上。那一刻,酒顺荷叶、荷梗带着荷的药香与清甜缓缓而下,荷的汁液与酒液混为一体抵达舌尖,口感特别,清凉怡人。一如宋代苏轼所言:“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宜食苦,苦养心。《本草备要》载:“苦者能泻燥火。”荷叶有清暑利湿、健脾升阳之效。荷梗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酒为糯米或黍米、酒曲所酿,可开胃提神。荷之苦于养生保健有所裨益。此外,酒透荷香,荷酒共饮,也会起到沉静祛燥的作用。神定气闲,心静自然凉。
后人根据“碧筒饮”的原理和形制,创制了金、银、玉等不同材质的荷叶吸杯。清乾隆年间的犀角碧筒杯流传至今,乃无价之宝。
莲藕:生吃滋阴 熟吃健脾
摘自2023-10-13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记者 徐尤佳
进入秋季,即使处于阴雨天气,人们依然会觉得身体干燥了许多。此时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应注意滋阴润燥,而新鲜的莲藕正是当下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好物。
莲藕是莲肥大的地下茎,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虽然莲藕一年四季皆有出产,但随着藕在水中生长的时日渐长,水分含量下降,积累的淀粉逐渐增多,外表颜色也变得更深。这时候的藕,营养更加丰富,口感也会变得绵软,更适合制成糯米藕或者用于炖汤。
吃吃秋藕,好处不少
莲藕的药用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味甘,性寒,无毒,视为祛瘀生津之佳品。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入心、肝、脾、胃四经,分生、熟,且生、熟药性有别。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何迎春表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生津解渴,散瘀清热,凉血,止呕。熟藕的药性则由凉变温,失去了散瘀清热的功能,而增加了健脾益胃、养血补虚的作用。藕作为水中孕育出的产物,本身有一定的养阴血作用。从中医角度来看:女属阴,容易出现阴血亏虚,而藕的通达能力很强,在养阴的同时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补一疏,对女性的经带胎产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鲜藕含有丰富的铜、铁、钾、锌、镁和锰等微量元素。在块茎类食物中,莲藕含铁量较高,因此缺铁性贫血者最适宜吃藕。藕中的多种微量元素有益红细胞的产生,能保持肌肉和神经正常工作。另外,这些营养素还有助分泌消化酶,能改善消化。莲藕富含膳食纤维,热量却不高,因而能控制体重,有助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还能促进肠蠕动。
怎么挑莲藕
看颜色:健康藕的外皮颜色为微黄色,散发出淡淡的泥土味。如果外皮颜色过于发白,很可能是经过处理,最好不要购买。
看封口:选两边被藕节封住的,这样的藕的藕眼中不会有淤泥等杂质,比较好清洗。
看藕节:选择藕节粗且短的,藕节的数目不会影响藕的口感,挑选时尽量选择较粗较短的藕节,这样的藕成熟度较好。
看外形:选外形饱满的莲藕,不要选择外形凹凸不完整的莲藕。
莲藕食疗方
莲藕平补,适宜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根据其生熟药性,可以做成各类食疗:
蜜汁糯米藕
材料:糯米适量,莲藕适量,糖(或红糖)。
做法:1.将浸泡好的糯米用筷子捅进洗净切好的藕眼里,8~9成满即可。
2.用牙签固定藕节,加水没过藕面,加入糖。
3.约30分钟即可出锅,可以切片食用,还可根据爱好淋上桂花蜜。
功效:健脾开胃。
莲藕老鸭汤
材料:莲藕500克,鸭肉300克,沙参20g,百合15g,姜片、葱段、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1.藕洗净,刮去外皮,切成滚刀块。
2.鸭肉切成块,洗净焯水备用。沙参、百合水泡,换水两遍备用。
3.所有材料放到砂锅中加水适量开始煲,煲至食材熟透,起锅放盐。
功效:滋阴润肺。
五汁饮
材料:梨80~100g、荸荠50g、鲜莲藕50g、鲜芦根50g、鲜麦冬10g。
做法:1.鲜芦根洗净,梨去皮去核,荸荠去皮备用。
2.鲜藕去节,鲜麦冬切碎或剪碎。
3.几种食材共同榨取汁水,冷饮或温饮皆可。
功效:生津止渴。
温馨提示:鲜藕生性偏寒凉,生吃凉拌较难消化,脾虚胃寒、易腹泻、孕期的朋友不宜生食。如果脾胃偏弱,尽量吃熟藕。如果想生吃莲藕,要选鲜嫩的,如果打算煮熟后食用的应选择粗壮成熟的。
莲出十药 浑身都是宝
摘自2024-7-19中国中医药报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莲,又名荷花、菡萏、芙蓉、芙蕖,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莲不仅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受到历代文人和画家的推崇,而且还浑身都是宝,一物出十药,下面就让我们来细说一下中药房里的莲藕家族。
荷叶
荷叶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莲的叶,6~7月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圆形,晒干入药,亦可用鲜叶,或初生嫩叶。本品味苦、涩,性平,归心、肝、脾经,有清热解暑、升阳、止血之功,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脾虚腹胀、大便泄泻、吐血下血、产后恶露不净、赤游火丹。《温病条辨》的清络饮治“手太阴暑温”就用了荷叶;《卫生宝鉴》清震汤中也有荷叶,意在升阳引经,治“雷头风”;《本草纲目》记载“易水张洁古枳术丸,用荷叶裹烧饭为丸”,称荷叶烧饭可“厚脾胃,通三焦,资助生发之气”。
荷花
荷花即莲花,为莲的花蕾,6~7月间采收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开放的花,阴干,生用或鲜用。本品味苦、甘,性平,归肝、胃经,有散瘀止血、祛湿消风之功,主治跌伤呕血、血淋、崩漏下血、天泡湿疮。《本草再新》云其清心凉血、解热毒、治惊痫、消湿祛风、治疮疥。
荷梗
荷梗为莲的叶柄或花柄,又名莲蓬杆、藕杆、荷叶梗。6~10月采收,晒干或鲜用。本品味苦、性平,入肝、脾、胃经,有解暑清热、理气化湿之功,主治暑湿胸闷不舒、泄泻、痢疾、淋病、带下。京城名医施今墨赞其擅长于理气宽胸,可用于治疗夏季感受暑湿、胸闷不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另外,又能通气利水,故可治泄泻、痢疾、淋病、带下。
叶蒂
荷叶蒂为莲的叶基部,又名荷鼻、荷蒂、莲蒂。7~9月采取荷叶,将叶基部连同叶柄周围的部分叶片剪下,晒干或鲜用。本品味苦、涩,性平,归脾、胃、肝经,有解暑去湿、止血、安胎之功,主治暑湿泄泻、血痢、崩漏下血、妊娠胎动不安,还可作为治疗上部疾病的引经药。
莲房
莲房就是我们吃鲜莲子时剥掉的莲蓬壳,为莲的花托,又名莲蓬壳、莲壳、莲蓬。9~10月果实成熟时,割下莲蓬,除去莲子及梗,晒干,炒炭用。本品味苦、涩,性平,归肝经,有散瘀止血之功,主治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痔漏。《本经逢原》有云:“莲房入厥阴,功专止血。故血崩、下血、溺血,皆烧灰用之。”
莲子
莲子为莲的成熟种子,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剪下莲蓬,剥出果实,趁鲜用快刀划开,剥去皮壳,晒干,生用、炒用或麸炒用。本品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功,主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小便不禁、妇人崩漏带下、心神不宁、惊悸不眠。中满痞胀、大便燥结者忌用。
莲子心
莲子心为莲的成熟种子中的幼叶及胚根,将莲子剥开,取出绿色胚(莲心),晒干。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肾经,有清心、平肝、止血、固精之功,主治神昏谵语、烦躁不眠、眩晕目赤、吐血、遗精。脾胃虚寒者禁服。
莲须
莲须为莲的雄蕊。6~8月花盛开时,采取雄蕊,阴干。本品味甘、涩,性平,归肾、肝经,有清心益肾、涩精止血之功,主治遗精、尿频、带下、吐血、崩漏。
藕
藕为莲的肥大根茎,秋、冬及春初采挖,多鲜用。本品味甘、性寒,归心、肝、脾、胃经,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之功,主治热病烦渴、吐衄、下血。藕生用和煮熟有功效差别,《本草经疏》谓其“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
藕节
藕节为莲根茎的节部,秋、冬或春初挖取根茎(藕),洗净泥土,切下节部,除去须根,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本品味甘、涩,性平,归肝、肺、胃经,有散瘀止血之功,主治吐血、咯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等。
韦良渠
1、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连翘三钱(9克)(去心),杏仁二钱(6克)(去皮、尖,研),瓜蒌壳三钱(9克),陈皮一钱五分(4.5克),茯苓三钱(9克),制半夏一钱(3克),甘草五分(1.5克),佩兰叶一钱(3克)。加荷叶二钱(6克)为引,水煎服。(《时病论》)
2、治阳水浮肿: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6克),米饮调下,日三服。(《证治要诀》)
3、治雷头风证,头面疙宿肿痛,憎寒发热,状如伤寒:荷叶一枚,升麻五钱(15克),苍术五钱(15克)。水煎温服。(《内经类编试效方》清震汤))
4、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5、治吐血不止: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6克)。(《肘后方》)
6、治吐血咯血:荷叶焙干,为末,米饮下二钱匕(3克)。(《经验后方》)
7、治崩中下血:荷叶(烧研)半两(15克),蒲黄、黄芩各一两(30克)。为末。每空心酒服三钱(9克)。(《纲目》)
8、治下痢赤白:荷叶烧研,每服二钱(6克):红痢蜜、白痢沙糖汤下。(《纲目》))
9、治产后血运,烦闷不识人。或狂言乱语,气欲绝:荷叶三片,蒲黄二两(60克),甘草二两(60克)(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9克),以水一中盏(50ml),煎至五分,入生地黄汁一合(20ml),蜜半匙,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荷叶散)
10、治妊娠伤寒,大热闷乱,燥渴,恐伤胎脏:卷荷叶嫩者(焙干)一两(30克),蚌粉花半两(15克)。上为末。每服二钱(6克),入蜜少许,新汲水调下,食前服。(《三因方》罩胎散)
11、治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研,酒服二钱(6克),仍以荷叶盛末坐之。(《经验良方》)
12、治遍身风宿:荷叶三十枚,石灰一斗(7500克),淋汁,合煮渍之,半日乃出,数日一作。(《圣惠方》)
13、治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摘元方》)
14、治黄水疮:荷叶烧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一日二次。(《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5、治脚胫生疮,浸淫腿膝,脓水淋漓,热痹痒痛:干荷叶四个,藁本二钱半(7.5克)。上细切,水二斗(4000ml),煎至五升(1000ml),去渣。温热得所,淋渫,仍服大黄左经汤。(《证治准绳》荷叶藁本汤)
16、治漆疮:荷叶(燥者)一斤(500克)。以水一斗(2000ml),煮取五升(1000ml)。洗了,以贯众末掺之,干则以油和涂。(《圣济总录》荷叶汤)
17、治扑打坠损,恶血攻心,闷乱疼痛:火干荷叶五斤(2500克)。烧令烟尽,细研,食前以童子热小便-小盏,调三钱匕(4.5克),日三服。(《圣惠方》))
18、治斧伤疮:荷叶烧研擦之。(《濒湖集简方》)(据 《百度网》)
小时候每到春天,母亲常带着我们到野地里,识五谷、辨百草、挖野菜。她给我们唱童谣、猜谜语,比如“车轱辘前一棵草,大大耳朵随风摇”,说的便是车前草。车前草多生在道旁溪畔、野树林间,车碾马踏人踩,它依然茂盛地生长,因而得名“车前草”或“车轮菜”。车前草生有肥厚的叶片,嫩时匍匐于地,渐大直愣愣竖起来,像极了猪耳朵,故乡人多叫它“猪耳菜”。
春分前后,车前草开始在野地里绽发,三五片嫩绿的叶子紧贴着地面,青青秀秀的招人喜爱,猪羊牛马都喜食。过去,车前草还是一种救荒菜,人们采撷它的幼苗嫩叶,用开水焯一焯,清炒或做菜粥、蒸菜团,聊以充饥。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即有描绘淳朴勤劳的女子采撷车前草的情景。《国风•周南•芣苢》曰:“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其中的芣苢即车前草。女子们伸长纤手儿采,捋着茎叶采,一手提着衣襟兜着采,她们边采边唱,歌儿回旋往复,惊飞了枝头的春鸟,拂亮了一弯春水,采摘野菜的身影在粼粼碧水里愈显风姿。
车前草全株入药,味甘、性寒,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夏初,车前草抽出几株花穗,结出饱满的籽实,中医称之为车前子,治小便不通、淋浊、尿血、湿痹之效尤为明显。
有关车前草解疫瘴、疗血尿的功效,还有一则故事。东汉中兴名将马武带兵深入西南,征服武陵羌人之时,因地形复杂被围困在荒无人烟之处。时已入夏,荒蛮赤地,军士和战马都因缺水而得了“尿血症”,且疫瘴流行,无医治之药,情况甚是危急。当时,一个马夫偶然发现有三匹患血尿的战马不治而愈,遂感惊奇,寻根追源,发现周边生长的一种牛耳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了。为验证其效,马夫又亲采尝试,亦效,于是直报马武。马将军大喜,问此草生于何处?马夫遥指道:“就在大车轱辘前面。”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当即命令火头军大量采挖其草熬汤,令军士马匹皆饮服,服后不久,不仅治愈了尿血症,连疫瘴也消除了。自此,“车前草”之名鹊起。
北宋文学家苏轼不仅爱好写诗作赋,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中医药家,他与车前草的渊源也颇有意思。有一年,他的好友欧阳修患了严重的腹泻,大便溏稀,一日数遍,到后来病情愈重,直泻得面黄肌瘦,浑身无力。苏夫人从一云游僧人处讨得一剂秘制良药,谎称是名医所开,献出来熬汤为其服用,想不到竟一剂见效,连服数日沉疴顿消。打开余药细看,不过是车前子而已。
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经常和当时的名医钱乙、李魏、张小娘子等学习中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年,乡民因饮用被污染的山泉水,很多人患上了痢疾,久治不愈,贫苦交加。苏轼想到了车前子治愈老友欧阳修腹泻的旧事,于是采集来大量的马齿苋、车前子,熬制一大锅药汤,给患病的乡民饮服。后又带领民众整治污染源,根治了痢疾之患。随后,苏轼把这两则医案记录了下来。
后来,苏轼把收集而来的宫廷秘方、专业医生处方乃至民间土方、同僚友人的验方等,归纳整理,收入他的笔记中,久而久之,形成了被医界颇为推崇的《苏学士方》。后人将其医著与北宋沈括所撰的《良方》两书合编为《苏沈良方》,苏学士的“儒医”风范遂成为美谈。
青秀可人的一株车前草从《诗经》里走来,不仅美人齿颊,医人疾患,还是故园不可或缺的寻常花草,“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清代谭献《蝶恋花》)是啊,江南风景再美好,不如家乡庭院里的一棵车前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许,我就是故乡坎坷小道旁的一棵车前草,轻轻为你哼唱一首乡愁的歌谣。(刘琪瑞)
摘自2024-8-30中国中医药报
李治钢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科学技术协会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之后,气温渐降,暑去凉来,人体消耗渐少,食欲渐长。《饮膳正要》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此时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平补之物为主,以补充夏季的消耗。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正是“塘鲜”莲藕上市之时。莲藕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自古深受人们喜爱。“新采嫩藕胜太医”,《本草纲目》称藕为“灵根”,性甘、味平,为祛淤生津之佳品,常食能“令人心欢”。事实上,莲藕为药食同源之物,不仅能饱腹,而且营养丰富不输荤食,是名副其实的平价滋补品。生啖熟食,别有风味,诱人开胃,让人心醉,如《神农本草经》所载: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韩愈曾有“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疴痊”之赞。
莲藕原产印度,在中国植藕、食藕历史悠久,记载甚多。《尔雅》中就有“荷……其根藕”之载,历代文人雅士所赋诗文更是不胜枚举,如宋代李流谦的《食藕》:“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苏辙的《踏藕》:“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杨万里的《小集食藕极嫩》:“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以及苏轼的《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等等。我国南方所栽莲藕,有七孔与九孔藕之分,富阳一带则以七孔藕为主,此品种质地优良,根茎粗壮、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
莲藕烹饪吃法多样,煎、炸、炒、炖,拌、熘、煮、汤皆可,既能做主料单独成菜,也能与其他荤素食材配用,菜品如炸脆藕丝、糯米甜藕、糖醋藕片、煨炖藕汤、鲜藕炖排骨等,均是佐酒下饭,脍炙人口的家常菜肴。
常食之藕分红花藕、白花藕和麻花藕三种。红花藕形瘦长,外皮褐黄、粗糙,含淀粉多,水分少,糯而不脆嫩,适合煲汤;白花藕肥大,外表细嫩光滑,呈银白色,肉质脆嫩多汁,甜味浓郁,生食最佳;麻花藕呈粉红色,外表粗糙,淀粉多,熟食为宜。挑选时,一般选择外表无伤,藕节短粗,气孔较大,气味清香的为佳。
洗藕做菜也有讲究,可在清水中加点白醋,将藕浸泡一会儿,或是在水中放点盐,用淡盐水稍微焯一下,这样炒出来的藕既白脆口感又嫩,否则淀粉过多会影响脆性和颜色。炒藕丝时最好搭配一些青椒丝,清脆爽口。烧好后的莲藕宜尽快食用,以防变色发黑。
其实,简便的烹饪方法则是炖。一个炖字,就能让莲藕的营养全部被激发。《日华子本草》载:“藕,蒸煮食,大开胃。”《滇南本草》称莲藕:“多服润肠肺,生津液。”《本草纲目》认为玉米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之功。把莲藕与玉米、排骨一起炖煮煲汤,有助于健胃养肺、提振食欲。
炖莲藕玉米排骨汤不宜用铁锅,应选陶瓷或不锈钢的器皿。烹饪时,先将排骨焯水后入锅,水加八分满,大火煮开,撇去浮沫、油脂,再将莲藕、玉米切段放入,先大火后小火,加盖焖炖一小时左右。当莲藕变成微粉红色时,与炖透的玉米一起吸收了排骨的油脂而变得浓香四溢,汤水中也饱含了排骨的香醇和莲藕的清甜。这时再放盐、枸杞调色味,一道“色、香、味、养”俱全的汤煲便大功告成了。
秋令时节最应景的,当数“桂花糯米藕”,这也是江浙人最喜欢的美食之一。先将藕洗净去皮,用糯米填塞藕孔,蒸熟后切厚片,再撒上白糖及少许桂花。藕色红亮,吃起来油润酥软,甜香可口。这与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记的灌糯米加糖做法“藕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