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升阳散火温肾利湿治面肌痉挛

(2023-02-08 10:26:36)


时间:2019-08-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杨女士,70岁,患有面肌痉挛伴有胆囊炎、动脉硬化。2019年6月27日初诊:诉腰下坠、腿酸无力、腹泻便秘都有、喝水多、小便热急,面肌痉挛,左脸抽动。笔者认为患者体质复杂,脾胃为先,顺带升阳散火温肾利湿。

  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炒白芍30g,当归15g,川芎10g,柴胡10g,熟地15g,生地15g,升麻10g,盐杜仲12g,酒萸肉15g,续断15g,仙灵脾15g,知母10g,黄柏15g,炒山药15g,炒白术15g,焦山楂10g,防风10g,兰根30g,桑白皮15g,木瓜15g,北沙参15g,栀子15g,茯苓15g,巴戟天15g,炙甘草6g,姜枣30g。7剂代煎。

  2019年7月7日二诊:口极干、咽喉干、喝水多、小便热急、腿酸无力、左脸抽动,左半身无力等。夜里10多睡,凌晨2点多醒来。喝药后小腿痒。久坐腿肿,早上无腿肿。手臂阳关处肿略消退。

  方药:石膏30g,车前子15g,天花粉15g,知母15g,竹叶8g,木通10g,生地30g,甘草6g,柴胡10g,香附10g,柏子仁10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北沙参20g,五味子8g,麦冬15g,当归12g,川芎10g,丹参10g,黄芪30g,炒白芍15g,升麻10g,泽泻12g,盐杜仲12g,酒萸肉15g,仙灵脾15g,炒山药15g,炒白术15g,焦山楂10g,党参30g,兰根30g,姜枣30g。7剂代煎。

  2019年7月21日三诊:诉乏力、舌头发硬、面肌痉挛,左脸抽动,舌边瘀青,舌苔黄燥厚,咽喉干燥,出汗正常,夜尿2次,腿酸无力。

  方药:黄连3g,木通10g,萹蓄15g,滑石15g,瞿麦20g,栀子15g,黄柏12g,石苇15g,桑白皮12g,车前子15g,天花粉15g,知母10g,竹叶8g,生地20g,甘草6g,柴胡10g,升麻10g,荆芥10g,防风10g,香附10g,五味子8g,麦冬10g,葛根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人参10g,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0g,炒白术15g,炒白芍25g,泽泻12g,炒山药15g,山楂15g,姜枣30g。7剂代煎。

  2019年7月29日四诊:食欲好转,腿痒消失,腿酸无力好转。左脸抽动次数减少减轻,舌边瘀青,服药后目测舌苔黄燥厚,上焦热虚热,口极干,咽喉干,鼻子干,效不更方。7剂代煎。 (周宝青整理)

《名医名方》:面肌痉挛方

 (2017-08-13 17:31:49)[编辑][删除]


  楚海波,男,1962年生,郑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科研30余年,擅长治疗中风、眩晕、头痛、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痴呆、面肌痉挛、面瘫等脑系疾病,尤其在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早防早治,防治结合”的学术思想。

  组成:白芍60克、赤芍30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白附子10克、白僵蚕15克、全蝎6克,蝉蜕15克、怀牛膝30克、葛根30 克、天麻15克、清半夏15克、丝瓜络3克、甘草10克。

  功效:养肝柔筋、活血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面肌痉挛。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重用白芍、赤芍养血活血,滋肝柔筋,解除痉挛,为君药;丹参、郁金助白芍、赤芍以养血活血,白附子祛风化痰,擅长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蝉蜕祛风止痉,共为臣药;怀牛膝补肝活血,葛根生津解痉,天麻、半夏平肝熄风化痰,共为佐药;丝瓜络宣通血脉,引药入络,直达病所,甘草缓急解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力专效著,养血活血,滋肝柔筋,风散痰消,经络通畅,病症可愈。

  加减运用:若舌苔薄白,脉浮紧,兼有风寒者加防风12克,细辛3克;若舌苔薄黄,脉浮数,兼有风热者加菊花15克,柴胡15克;若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兼有风湿者加秦艽15克,羌活15克;若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偏重血瘀者加川芎15克,红花10克;若胸胁胀满,胁肋疼痛,脉弦,有肝郁者加陈皮15克,枳壳20克。 (郑州市中医院 付俊丽整理)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患侧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多因感受风寒、情绪激动而诱发。中医治疗面肌痉挛,早期以祛风活血为主,病程较长的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息风解痉,介绍3种面肌痉挛偏方以供参考。

1、麻黄,防风,川芎,赤芍,全蝎,胆南星,白芷,红花,地龙,菊花,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早期发病,初受风寒者。

2、天麻,钩藤,川芎,生地,赤芍,葛根,夏枯草,蝉蜕,僵蚕,全蝎,生石决明,代赭石,丹参,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病程长,反复发作,情绪激动即病情加重者。

3、生黄芪,防风,川芎,当归,赤芍,制首乌,白蒺藜,葛根,蜈蚣,水蛭,全蝎,升麻,甘草。加减:若血压偏高、头晕头痛者,可加天麻,钩藤,夏枯草,生石决明;抽动严重者,加地龙,蜈蚣,蝉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属体虚受风,日久不愈者。

  • 4、多维片甲钴胺方
  • [用料]多维片(多种维生素24维他),甲钴胺B12。
    [制用法]多维片每日1片,配合甲钴胺B12,按说明吃。
    [功效]多维片和甲钴胺片都是营养神经,补充微量元素和能量的。

    注:献方人吉林长春宋秋实。55例病友中治愈19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73%。

  • 5、干搓脸
  • [制用法]:
    <1>伸出双手,手掌相对,快速搓,越快越好,越热越好。
    <2>手搓热以后,将手指放到下颚处,小手指顺着鼻梁向上搓,双眼要微闭。
    <3>快速向上搓,搓到发际当中时自然打开,直到把脸搓红搓热,这样为一次,循环的做。
    <4>每天2次,每次100下,最好躺在床上。
    [功效]美容养颜。可改善供血不足、面瘫、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面部肌肉萎缩、三叉神经痛、偏头痛。

     

    典型抽搐状态,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临床上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2.特发性睑痉挛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面肌颤搐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是侵犯脑干、颅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4.习惯性痉挛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蹈病。

  •  

     

    2007年4月15日
    患者女,53岁,退休干部(因面肌痉挛无法安心工作,病退),左侧面肌痉挛6年,
    形体偏胖,面色蜡黄,神疲乏力.情绪低落,饮食不佳,寐欠安,二便可,舌体偏胖,色淡,边有齿痕,脉细软微见滑.
    在南昌各大医院,中西医均治疗过,渐进缓慢加重,
    (有缺铁性贫血15年,)
    常规针灸治疗15日-----22日共8天,疗效甚微,郁闷.
    23日我去南京学习董氏奇穴针灸,28日回南昌,

    当天用足三重穴[董氏奇穴针灸](健侧)配四白透迎香(患侧)承浆.留针40分钟,面肌痉挛次数明显减少,针刺留针大约面肌痉挛4次,(愉快呀我)
    29日,在健侧的小腿内侧胫骨后缘找到四个明显压痛点,用4寸毫针在痛点进针,紧贴胫骨骨膜.配四白透迎香(患侧)承浆,留针40分钟.
    哈哈,面肌不再痉挛了,(兴奋呀我)
    30日,诉面肌痉挛次数减少,,寐安.
    按压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四个明显压痛点还在,按29日的方法再炮制一遍,
    呵呵,以观后效.
    该患者让我快半个月不安了,我五一休息,但我约了她坚持治疗,我将治疗过程一一发到爱医外治针灸版来,悲喜请大家一起分享.
    机理现在还不明白,

    面肌痉挛我多采用足阳明与足太阳经穴,以根结相配针刺,董氏奇穴用穴颇受启发,小腿内侧胫骨后缘是太阴地界,为何也能有效?面肌痉挛,脾主肌肉。足三重穴--脾,小腿内侧胫骨后缘是太阴地界。能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