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钟龄与“止嗽散”

(2023-02-01 14:30:42)


时间:2019-11-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李德顺

 

  止嗽散是清代医家程钟龄创制的一首以治疗咳嗽为主的方剂,其创制与运用体现了中医扶困救厄之仁心、普济众生之仁术。

  创方初衷

  扶困救厄之仁心

  止嗽散的创制者程国彭(1662—1735),字钟龄,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人(今属安徽省黄山市)。程钟龄自幼家境贫寒,少时多病,常卧病不起,饱尝有病不得医的贫苦,年长后立誓习医,钻研多年,23岁悬壶乡里,名声大噪。他医术高明,用药精当,因此每天登门求治的病患众多,仰慕他高超医术并倾心拜他为师的人同样众多,他也因此被誉为“大国手”。在古代,医术出众并被广泛认可者,可称“名医”;只有医德医术冠绝当代而备受推崇者,方可称“大国医”,一个时代堪称“大国医”的医生是屈指可数的。

  康熙年间,由于“三藩之乱”,程钟龄的家乡安徽徽州府歙县深受战乱之苦,战后又匪患不绝,百姓流离失所,疾苦不堪,常有病不得医。程钟龄作为一代名医,医术高超,远近向其求医问诊者非常多,收入也甚为可观,但他行医所取得的报酬基本上都是用来制备膏散,周济有病不得医的贫苦患者,其本人及家人依然过着简朴的日子。

  由于生活穷苦,安徽泰州府的很多百姓患了外感风寒后,要么因无钱治疗而拖延,要么虽经治疗但不彻底,持续长时间咳嗽的患者众多。程钟龄睹此情形,苦心琢磨,探究共同规律,创制出治疗外感风寒的止嗽散,经反复临床验证有效后,自掏腰包将其制成散剂,“普送”(即免费赠送)给广大患者使用,有时甚至令门人主动到行人众多之处免费诊疗送药。作为医者,程钟龄不愿自己“幼年有病不得医”的苦痛在他人身上重现。由此可见,止嗽散正是“医者父母心”的完美诠释。

  价廉方效

  普济众生之仁术

  程钟龄治学严谨,博采众长,对临床各科多有卓见,尤对咳嗽证治颇有见解,所创的止嗽散备受推崇,被后世列为“治嗽第一名方”。

  止嗽散组方药性平和、药轻价廉。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对性猛气厚的药不能耐受,而外邪“十去七八,仅留二三”所致的咳嗽如同“小寇”,只需“启门逐寇”即可,不必大动干戈;相反,如果用峻猛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等,则属于攻击过当,肺必然受到损伤。就好比城中之贼寇,关闭城门强行武力剿灭,必然导致交战双方伤亡惨重,而且城中百姓生命、财产可能严重受损,城中设施破坏得厉害,因此打开城门,将贼寇驱逐出城方为上策。

  温病大家吴鞠通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说的是治疗上焦咳嗽之类的疾病,所用之药剂量要小,质地要轻。本方所用七药质地都很轻,服用时“为末,每服三钱”,三钱大概相当于现代剂量的10克。加之这几味药本身价格就便宜,所以本方实际应用起来可谓是价廉效佳,是程钟龄“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初心的集中体现。(李德顺 湖北中医药大学)

加味止嗽散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50例的疗效观察

 (2017-11-28 07:46:23)[编辑][删除]


来源:INTERNET 作者:万恒仙 2005-7-20

    过敏咳嗽亦称咳嗽变异哮喘,是小儿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及疗效不佳等特点。笔者近年来运用加味止嗽散治疗本病50例,疗效较佳,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来自于我院门诊,男26例,女24;年龄116岁,平均9;病程860天,平均28天。诊断标准均参照全国儿童哮喘病防治协作组(1992年于南京)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

1.2 治疗方法 口服加味止嗽散:桔梗10g白前10g陈皮6g紫菀10g百部10g荆芥6g,炙麻黄6g地龙10g,蝉衣10g甘草6g鼻痒、喷嚏者加辛夷花、苍耳子;咽痒加僵蚕;痉咳者加钩藤;咽痛牛子连翘;口干咽燥者加沙参,痰稠难咯出者加鱼腥草;胸闷者加瓜蒌皮。每日1剂,取汁350ml3岁以下患儿每半小时服10ml;4岁以上患儿分46次服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停用其他止咳药物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咳嗽症状消失。有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服药超过2周,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50例中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

体会

小儿过敏性咳嗽是以顽固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儿科常见病,临床上易误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支气管炎 而长期应用各种抗生素及止咳剂无效。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哮喘相同,以气道持续性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和平滑肌痉挛,加上炎性分泌物增多、粘稠,使狭小的支气管阻力增加,而产生持续性咳嗽。笔者从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本病咳嗽虽迁延日久,但无其它伴随症状。由于本病主要系过敏体质所致,治疗上应考虑抗过敏。然肺为娇脏,治必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止嗽散为去其鸣肺之具,治疗咳嗽效果优良。故选止咳名方止嗽散为基础方,加炙麻黄增强其宣肺止咳之力。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能抗过敏,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其作用肾上腺素相似;地龙可祛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龙有抗组织胺的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蝉衣对神经节阻断作用,缓解支气管高敏状态。诸药合用,共奏抗敏解痉,止咳化痰之功。临床随证加味,运用功效更为广泛。

控制哮喘珍爱生命

 (2023-01-06 08:11:23)[编辑][删除]

 


时间:2020-08-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宋雅琳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我国成年人哮喘发病率约为10%,儿童发病率则更高,约为12%左右,近年来还在逐渐升高。目前很多患者对此疾病并不十分了解,故而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1个周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对哮喘进行宣传,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控制率。

  定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其发作机制通常是因慢性气道炎症所致的支气管气道痉挛。这是一种气道的高反应状态,比如接触少量的过敏原或一点点刺激性气味,便可导致气道的严重不适,出现严重喘息、咳嗽的反应,这种气道的易敏感状态便是气道高反应,与个人体质相关,绝大多数的患者有过敏史,故而脱离能够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是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与基因遗传相关,2/3的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

  激发因素 花粉、气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坚果、海鲜、动物毛发等;阿司匹林等药物;空气污染、吸烟、刺激性气味等;妊娠、剧烈运动、精神因素等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临床表现

  发作期 典型的哮喘可以表现为支气管发生痉挛后,引起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如喘息咳嗽等)。不典型的哮喘可以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且是唯一的临床表现。

  慢性持续期 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气道痉挛症状(如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缓解期 经过治疗或脱离过敏原后,哮喘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可进入哮喘缓解期,故而哮喘的支气管痉挛被认为是可逆的,哮喘的发作被认为是可控的。

  中医发病理论

  中医认为哮喘病机总属“正虚邪实”“哮有宿根”。“痰饮宿根”是哮喘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哮喘在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表现为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的喉中哮鸣,治疗以驱邪为主,祛风化痰、解痉平喘,结合有寒、热、虚的不同,以分证论治。缓解期中医治疗具有优势,通过补益脾肺肾,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预防和减少复发。

  治疗及管理

  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FENO及舒张/激发试验和微型峰流速仪昼夜变异率记录是十分必要的手段。

  查找诱发因素,及时脱离变应原

  合理药物治疗 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一系列药物,可根据严重程度相互配合使用。其治疗原则强调从发作期一直到缓解期的全病程治疗,要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

  坚持随访 慢性持续期的管理和治疗是治疗哮喘的关键环节,即使患者感觉良好,也请坚持随访、定期检查以判断哮喘是否得到良好控制。

  培养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 掌握正确的干粉吸入剂、雾化器等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参加哮喘教育活动,主动参与哮喘的控制和管理,理解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了解预防哮喘的保健方法,可极大地减轻和减少哮喘再发作的机会。(宋雅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以下内容由蒋可定,吴桂荣师傅传授,本人进行临床整理。对正在哮喘发作的患者,首先必须止喘。1重点滚大椎旁的定喘穴,点天宗穴,膏盲穴,肺俞穴,抹桥弓穴,抹前额,直到不喘为止。2采用俯卧指拨背部膀胱经30分钟重点在膈俞到胃俞的一段僵硬的经络段。3掌按背部膀胱径,平推施于背部脊柱两侧大椎到命门穴以透热为度。4点拔腿部三条无穴经络,同时点三阴交穴,重点太溪,复溜,涌泉穴搓揉第三趾,点内庭共15分钟5点定喘,天宗,膏盲穴,注意上下有条束状的小硬条用力疏通。6仰卧,点缺盆二穴抹前额抹桥弓穴,点手太阴肺经全部穴位。7点直骨穴男左女右,点天突穴膻中穴。8点足少阴肾经俞府到步廊穴。9点拔神阙两旁两横指的天应穴。10鼻塞点风市和阳白穴各一分钟。11咳嗽重按拨两侧角孙穴前顶一段15分钟后止咳。注本人是长宁区中医推拿协会会员有中医推拿证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