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决明、石决明清肝平肝眼目明

(2023-01-28 10:40:03)

一个长于原野,一个生在海底,在医家的手中,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时间:2020-01-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施仁潮

 

  中药取名,往往与之功效相关,有不少是一见药名便可知一二的。决明,亦有此意。“决”为开决疏通,“明”为明亮,寓意“冲破黑暗,重见光明”。明目的中药自然是有很多,但其中只有草决明、石决明这两味以“决明”命名:一个长于原野,一个生在海底,在医家的手中,发挥出了异曲同工之妙用。更重要的是,这两味药材除了“决明”之外,还有不少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日常处方中十分常用的中药。

清肝明目草决明

  草决明,是豆科植物决明的种子,它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决明子”。不少人因其通便之功效而对它非常熟悉,甚至将其奉为“减肥圣药”。其实很多植物的子实都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而决明子对于热性便秘尤其适合,现代研究认为它对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都有效。

  决明子对于目疾的治疗,是通过清泻肝经之热来实现的。正如《本草中国》纪录片中提到的这个病案。患者患有麦粒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针眼”,表现为眼部的“红、肿、热、痛”,这在中医辨证属于“热证”。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肝经末端上头顶、连于目,所以肝经有热,就有可能造成眼部的热象,表现为眼干、眼痛或是麦粒肿等。在《本草中国》中,中医眼科学专家邱礼新为一位麦粒肿患者开出了一款决明茶,配方为:决明子、薄荷叶、金银花和绿茶,功效清凉去火,正是针对肝经之火热而用药。

  决明子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自古有之,唐朝时期有一本《僧深集方》就记载了一种“决明散”,专治失明,仅用决明子一味药材捣研成细粉,用米饮汤送服即可。

  决明子还可以外敷。将决明子炒过后研粉,用茶水调好,敷在两侧太阳穴处。这个办法不仅可以治疗目赤肿痛,也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

  决明子还可以拿来做枕头,类似于荞麦枕、菊花枕,用决明子做成的枕头可以防治头脑耳目等热性病证。睡觉时,枕着决明子制成的枕头,略带青草香味的刺激,让人犹如睡在青草丛中,睡得平静。坚硬的决明子能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机械按摩,对颈椎起到保健作用。决明子枕的做法很简单,可在中药房购买决明子6~8斤,用清水洗干净,再晒干,倒锅中炒一下,炒至决明子颜色发黄即可。炒好后摊凉,装入枕芯中,用针线缝好,再用棉质枕套套上就可以了。

平肝潜阳石决明

  石决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相对陌生,但如果说到鲍鱼壳,那就一下子明白了。

  鲍鱼之贵,主要是因为采集之难,只有经验丰富的渔民才能准确地找到鲍鱼藏身的位置。由于水下的能见度非常低,采集基本上只能靠手摸,一旦摸到了,还得出其不意地使用工具有技巧地铲下,如果没有掌握这个技巧,即便摸到了,也很难将其取下。

  鲍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被誉为海洋“软黄金”,是山珍海味的代名词;在还没有人工养殖的年代,它更是餐桌上的尤物。记得女儿小时,曾跟着我去饭店,看到鲍鱼倒没啥兴奋的,但是见着那五彩斑斓的鲍鱼壳却很是喜欢。这鲍鱼壳,正是中药石决明。

  根据中医药学取类比象的法则,石决明生于深海,便能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当然,决定因素还在于它性味甘、咸,而有镇潜之功。石决明对于目疾的治疗同样是通过清泻肝经之火来实现的,这就和决明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了。石决明平肝泻火,治疗目疾,《本草经疏》说是其性咸寒,入血除热,所以能主治各种眼目疾病。石决明的另一妙用,在于它可以平息潜阳,从而治疗眩晕、中风、脑梗死等疾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经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100首,选自汉代至清代的医学典籍,其中收录明代《普济方》中的石决明散一方。该方就是以石决明为主药,配用羌活、决明子、菊花、炙甘草,用来治疗阴虚肝热之眼目昏暗、头目不利。现代多用于眼病、高血压病、头痛的治疗。

  我治疗过一位59岁的徐女士,右眼异物感六七天,视物模糊,有干涩感,伴瘙痒,西医诊断为角膜炎。结合她口干、便秘、睡眠差、苔薄腻、舌干红、脉弦细数等情况,我诊断为阴虚不足,内有郁火,治法养阴清火,重用石决明45克,加用羌活6克,决明子12克,青葙子10克,生白芍15克,生栀子9克,菊花9克,麦冬9克,蝉蜕6克,青皮9克,炙甘草6克。三剂即见明显效果。

  石决明味咸性寒,归肝经,功能平肝清热,《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它是“凉肝镇肝之要药”,能凉肝,兼能镇肝,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清代名医王旭高治疗肝风痰火医案中,多用到石决明。其中施氏久遗下虚,肾水不足,徐氏悲哀太过,郁火内生,两案都以石决明作主药,用来熄风阳、降火气。现在临床中也常将其用于中风、类中风、头痛病、眩晕病等病症的治疗。有了石决明平肝潜阳,就多了几分疗效保证。(施仁潮)

为有源头活水来——《眼科活血利水法的研究》评介

 (2023-01-26 14:13:48)[编辑][删除]


时间:2020-01-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李传课

 

  最近我阅读了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学博士生导师彭清华教授主编的《眼科活血利水法的研究》一书,该书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书中整理了彭清华教授及其团队近20年来开展眼科活血利水法研究的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曾受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40余项各级科研基金资助,该书可谓是积淀深厚、匠心之作。

  中医的水,指水液、津液;血,指血液。中医认为乙癸同源,津血互生,两者密切相关。即便如此,相信拿到这部书的读者还是会心存疑惑,眼科活血利水法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治法,临床效果如何?一个简单的中医治法为何能单独成书?那么,这部书从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形成与理论基础、常用方药、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四个章节向我们解答了上述种种疑惑。

  通读全书可以发现,活血利水法在眼科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我希望能够借此书评,为中医眼科发展推荐一部好书,这对学科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对年轻的眼科同仁来说,阅读一本好的专业书籍,能够帮助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学术水平。我通过读此书,认为该书有以下亮点。

  内容原创,题材新颖 《眼科活血利水法的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眼科活血利水法的专著,具备原创性;在历往各代眼科医籍及综合性医籍中的眼科部分所载5800余首眼科方剂中,未见一方能够体现活血利水的治法。

  内容翔实,可读性强 全书既有古代中医理论、方药,又有现代基础实验,还有临床观察的结论,内容、资料丰富。拿书中第二章举例,第二章囊括了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常用中药、方剂,内容全面细致。常用中药部分被划分为三类,分别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利水药。每味中药都总结了其性味归经、用法用量、炮制方法。此外,书中还载有该药物的眼科应用、文献选录和现代研究。常用方剂部分被划分为活血化瘀剂、利水渗湿剂两类。方剂的来源、组成、功能、主治、方解、按语被标注得十分清晰。书中图文并茂,除了文字外还有大量的图表,可读性很强。

  特色鲜明,理论夯实 中医人自当有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书中所论皆引经据典,内容与中医药学科特点及理论框架相契合。活血利水法自《黄帝内经》时便有所论述,后世的《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血证论》等著作不断地充实了其内涵。活血利水法的理论基础可归纳为三点。第一,生理上水血同源;第二,病理上水血互累;第三,治疗上水血同治。从这三方面,确立了活血利水的眼科治法。

  汇通古今,中西合璧 眼科活血利水法除了有中医经典古籍的支撑外,亦有现代基础研究的证据支持。代表眼科活血利水法的中成药制剂,如青光安、散血明目片、复明片等,运用于眼科临床20多年,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喜爱。它们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自古方加减化裁而来。该书中纳入了这些制剂的基础研究证据,探索了其疗效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探讨了益气活血利水法(青光安)保护高眼压状态下眼组织的作用,活血利水法(散血明目片)对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的作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复明片)对视网膜脱离的干预作用。这些内容对中医眼科的科研有一定帮助。

  内容严谨,学术必备 书中参考文献齐全,所引内容均有出处;这增加了该书内容的真实度、可信度。从另一角度看,这种类似于论文的写作模式,也十分适合中医研究生、年轻医生的阅读及学习。

  临床效优,值得借鉴 科研最终需要回归临床,服务于患者。活血利水法对多种眼科疾病疗效卓越,如眼外伤、玻璃体积血、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脱离术后、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浆及黄斑相关疾病等,书中都有针对性的详尽介绍。

  除此之外,该书博采众家之所长,除自身团队的研究成果外,还选录了他人应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经验,以及活血利水法在其他学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该书亮点颇多,不再一一赘述,寥寥数语不足以完全介绍出此著作的全部优点。总而言之,该书原创、翔实、严谨地记录了活血利水法在眼科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能够满足广大眼科同道、后学的学术需求,是中医眼科不可多得的佳作。(李传课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解毒明目诸“苦胆”
摘自2025-1-10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许多武侠小说里面,都有服蛇胆后功力大涨的情节。胆,百姓多称“苦胆”,因其味极苦。中药里面除蛇胆外,其他如猪胆、牛胆、羊胆、鸡胆等苦胆也能入药,其主要成分包括胆汁酸类、胆色素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类等。苦胆性味皆苦寒,多有解毒明目之效。不过龙胆却是植物药,来源于龙胆科植物。以下细说诸“苦胆”。
猪胆
猪,又名豕、豚、彘等。猪的胆入药为猪胆粉、猪胆膏、猪胆汁、猪胆汁酸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收载一种以“胆”命名的动物药,即猪胆粉。猪胆粉归肝、胆、肺、大肠经,有清热润燥、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本草图经》言其“主骨热劳极,伤寒及渴疾,小儿五疳,杀虫”。中成药肝加欣片、藿胆片、普济痔疮栓等皆有用猪胆粉组方入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猪胆具有利胆、降血脂、杀精、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癌、抗菌、抗滴虫等作用。
蛇胆
蛇胆首载于《名医别录》,所用的蛇胆为蚺蛇胆和蝮蛇胆,至《本草纲目》又增加了乌蛇胆和鳞蛇胆。据现代有关文献记载和地方使用习惯,以胆入药的蛇,已知有十余种。如《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2018年版)》,便将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三家锦蛇、王锦蛇、灰鼠蛇、滑鼠蛇、赤链蛇、黑眉锦蛇或蝰科动物五步蛇、蝮蛇等多种蛇的胆入药为蛇胆。临床有蛇胆汁、干蛇胆等应用。
蛇胆性味苦寒、微甘,归肺、心、肝经,有清肺化痰、凉心镇惊、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药性论》言其“杀下部虫”。《圣济总录》有用蛇胆治木舌塞胀的记载。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痰多咳嗽、顿咳、惊痫发狂、视物不清、目赤肿痛、疮痈疔毒、痔疮红肿等症。
值得注意的是,蛇胆有小毒,孕妇及体弱者慎用。中成药八宝丹胶囊、加味蛇胆陈皮片、片仔癀等皆有用蛇胆组方入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蛇胆具有抗炎、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牛胆
牛的胆囊入药为牛胆,胆汁入药为牛胆汁、牛胆粉、牛胆膏。牛胆粉归肝、胆、肺经,有清肝明目、利胆通便、解毒消肿的功效。《新修本草》言“乌牛胆,主明目及疳湿,以酿槐子,服之”。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风热目疾、心腹热渴、黄疸、咳嗽痰多、小儿惊风、便秘、痈肿、痔疮等症。中成药儿童感热清丸、金衣万应丸、绿萼点舌丸等皆有用牛胆粉组方入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胆汁具有促进脂质类消化吸收、利胆、溶解胆石、镇静、镇痛、解痉、镇咳及祛痰、解热、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牛胆汁中的牛磺胆酸具有降血压、降低心脏收缩幅度及频率、提高暗视野及预防视力衰退的作用。
羊胆
山羊或绵羊的胆入药为羊胆、羊胆水。羊胆归肝、胆、胃经,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药性论》言“点眼中,主赤障、白膜、风泪,解蛊毒”。临床用于治疗风热目赤、青盲、翳障、肺痨咯血、喉头红肿、黄疸、便秘、热毒疮疡等症。
羊胆汁的主要成分与牛胆汁相似,为胆酸和去氧胆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羊胆汁具有解热、祛痰、抗菌等作用。
鸡胆
鸡胆也可入药,归肺、肝、胆经,有消炎、止咳、祛痰、解毒、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菌痢、砂淋、目赤流泪、耳后湿疹、痔疮等症。《名医别录》言其“主疗目不明,肌疮”,《本草纲目》言“灯心蘸点胎赤眼甚良,水化搽痔疮亦效”。《千金方》有用其治目不明、泪出的记载。现代多用于制剂。
鸡胆汁富含鹅脱氧胆酸,亦含胆酸、别胆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利胆、溶胆石、镇咳、平

喘等作用。

七夕节热销的玫瑰也是一味良药

 草决明、石决明清肝平肝眼目明 (2022-12-29 15:15:29)[编辑][删除]


时间:2020-08-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杨璞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让不少鲜花店的玫瑰花又“火”了起来。

  玫瑰花不仅是象征爱情的名花,在中医看来,中药玫瑰花也是疗疾祛病的良药,而且药食俱佳。

疏肝化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乳癖专病门诊副主任中医师王俊兰介绍,清代著名食疗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玫瑰能“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本草再新》中记载玫瑰能“舒肝胆之郁气。”中医所指的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妇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本病与西医病名乳腺囊性增生症等相似。

  王俊兰说,乳腺增生症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其中玫瑰花入药对于调理肝郁气滞型的乳腺疾病较为合适。这类患者往往容易多愁善感,情绪化比较严重,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肿块,肿块随情志的波动而消长。除了中药调理,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及时合理排解心中的郁闷。

行血破积

  “门诊中遇到一些证型属于血瘀证的患者,处方中也会用到玫瑰这味中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绝经前后诸症专病门诊副主任中医师李萍介绍说,中医所指的绝经前后诸症实际上就是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一般是在40岁开始,女性就逐渐进入围绝经期,一直到绝经后12个月左右的时间容易出现。这个阶段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症状,比如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精神抑郁、阵发性潮热、倦怠乏力、饮食减少及月经紊乱等。玫瑰花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清代药学专著《药性考》中记载玫瑰能“行血破积”,因此,玫瑰花对于血瘀导致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是比较合适的。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月经病门诊副主任中医师廖云霞介绍说,“《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玫瑰能和血、行血、理气。气滞血瘀型的月经不调患者也适合用玫瑰花等中药调理。这类患者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等症状。”

柔肝醒胃

  很多人不知道玫瑰其实是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不仅对于女性,对于男性而言只要对证也适用。

  清代医家张德裕在其所著的《本草正义》中对玫瑰花不吝赞美,称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食物本草》中记载玫瑰能“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草药房王勇副主任中药师提醒,玫瑰花虽然功效较多,但是也有禁忌人群,一定要按医嘱辨证服用,比如阴虚火旺者需慎服。(杨璞)


玫瑰: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七夕节热销的玫瑰也是一味良药 (2022-09-27 13:48:53)[编辑][删除]


时间:2022-03-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通讯员 陈双

在希腊神话中,玫瑰是美神的化身,而在中国,玫瑰作为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的花卉,历史悠久。《本草正义》中就记载:“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廖建萍介绍,玫瑰花食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作为药用,最早可追溯明代的《食物本草》,书中记载玫瑰花有理气解郁、镇静安神、和血养血、调经之功,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临床应用

玫瑰花来源于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其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等症。其药性温和,是生活中常见的药食两用之品,以含苞待放的花蕾药效最佳。临床上玫瑰花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以下疾病。

胸胁胀痛

玫瑰花芳香行气,味微苦,与香附、佛手、砂仁、枳壳、川楝子等同用,可治疗肝郁犯胃之胸胁胀痛,呕恶食少。

月经不调

玫瑰花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与当归、川芎、白芍、益母草、月季花等同用,可治疗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跌打损伤

玫瑰花性温,血得寒则凝,得温则开,故能活血散瘀以止痛,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等同用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面部色斑

玫瑰花配柴胡、香附、当归、丹参等可用于肝郁气滞、经血不调所致之黄褐斑。其与凌霄花、鸡冠花、野菊花等同用适合治疗肝郁不舒、胃火炽盛、经脉阻滞所致的头面部红斑类皮肤病,如玫瑰痤疮、酒渣鼻、环状红斑等。

疮疡肿毒

玫瑰花可单味和酒服,或与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同煎服治疗疮疡肿毒。

廖建萍介绍,玫瑰花不仅可作药用,还能美容养颜,是烹制药膳的上好食材。相传杨贵妃每次在华清池沐浴时,喜欢用玫瑰花铺池,久而久之洗出了凝脂般的肌肤。玫瑰花浴用于美容保健是借洗浴时热水和鲜花药力作用,使皮肤新陈代谢活跃,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达到调养气血、美容养颜的目的。

玫瑰花食疗方

用玫瑰花制作的药膳或美容养颜之品不胜枚举,早在宋代即有糖腌渍玫瑰花瓣制成玫瑰花酱的记载,之后相继有玫瑰露酒、玫瑰豆腐、玫瑰花膏、冰糖玫瑰、玫瑰花饼、玫瑰枣糕、玫瑰龙眼膏等服食方法出现。

玫瑰花最简单的应用方法就是每次用6~10g,开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失常所致女性脸色黯淡或色斑,月经前紧张焦虑、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慢性肝病患者等人群。除此之外还可做粥、炖汤等,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制作的玫瑰食疗方,以供选用。

玫瑰粥

材料:玫瑰花5朵,茉莉花10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将玫瑰花、茉莉花、粳米分别洗净,粳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锅内,煮沸后改小火煮成稀粥,加入玫瑰花、茉莉花、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可疏肝解郁,健脾和胃,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痛经等症。

玫瑰露酒

材料:鲜玫瑰花350g,白酒1500g,冰糖200g。

做法:将玫瑰花泡入酒中,同时放入冰糖,用瓷坛贮藏,浸泡月余即可饮用,每次5~10mL。

功效:可调中活血,疏郁结,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乳房胀痛、乳腺良性增生等。

玫瑰花膏

材料:玫瑰花100g,红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将玫瑰花洗净,加清水500g,煎煮20分钟,滤渣,再熬成浓汁,加入500~1000g红糖或蜂蜜,熬成膏状即可。放入冰箱,每天吃1~2勺。

功效:补养血气,滋养容颜。

玫瑰鲤鱼汤

材料:赤小豆500g,活鲤鱼1条,玫瑰花15g,盐适量。

做法:将鲤鱼洗净,去肠杂。锅中加适量水,放入鲤鱼、赤小豆、玫瑰花,共煮至熟,加适量盐调味,去玫瑰花后即可食用。

功效:可理气活血,健脾祛湿,适用于慢性肝炎以及气滞血瘀者。

廖建萍提醒,玫瑰花虽药性温和,使用安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因其性温,故阴虚火旺及内有实热者忌用;因玫瑰花有一定的活血调经作用,月经期间及月经量过多者不宜使用,以防月经量增加;花粉过敏者及孕妇慎服。

玫瑰

   玫瑰: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2021-07-15 09:30:52)[编辑][删除]

 蔷薇、月季和玫瑰是蔷薇属众多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而且三者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西方,这三者都叫“rose”。生活中,分不清它们到底该叫什么。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蔷薇属大约有200个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因为自然杂交、基因变异,逐渐分化出不同的物种来,月季、玫瑰等就是这样得来的。古人将蔷薇属植物分为至少7类品种:月季、玫瑰、蔷薇、缫丝花、木香、金樱子、荼蘼。这其中,蔷薇因为花朵小以及攀援生长等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像月季、玫瑰、金樱子等,如果没有一些专业的知识,要想分辨明白真的不是很容易。

关于“玫瑰”名字的由来,《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这里玫是玉石,瑰是珍珠;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玫瑰玉”的说法。依据颜师古注:“玫瑰,美玉名也,或曰,珠之尤精者曰玫瑰。”“玫瑰”这个词在康熙字典中依然指的是“彩色石头”,尤其是红色石头。

依据“玫瑰”这种美玉的颜色来命名玫瑰花和玫瑰树,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的游乐苑中就栽有“玫瑰树”。到了唐代,玫瑰的栽培已经非常普遍。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有《红玫瑰》一诗:“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风流各自胭脂格,雨露何私造化工?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告诉人们玫瑰、月季、蔷薇虽同属蔷薇科,但却是不同的种类。红玫瑰是玫瑰中少见的品种之一,它叶子繁茂,碧绿光亮,一茎上结出两多花,一花而二色,红艳绚丽,相映成辉。浅红的姿容俊逸,如布裙村姑,不施脂粉,体态天然;深红的艳如朝霞,似珠光宝气的贵负,雍容华贵。红玫瑰如此美好的容颜,不是哪一位花公所造就的,全凭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精心培育。这首诗既写了玫瑰与月季、蔷薇的不同,又写出了玫瑰的枝叶形态、深浅之色。



中国玫瑰


玫瑰的典型形态特征是叶皱、果扁、刺多、花香。唐朝诗人自居易有“菡萏泥连萼,玫魂刺绕枝”之句;近代诗人秋瑾也有玫瑰“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之佳句,均形象地刻画出玫瑰的典型特征。

从历代文人墨客有关玫瑰的诗篇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玫瑰的喜爱之情。

唐代徐夤有《司直巡官司无绪移到玫瑰花》一诗:“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秾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说瑰花自越王台处移栽而来,因其和蔷薇相近所以一起栽种。玫瑰花的浓艳之色令人喜爱,胜过彩绘,真不知是谁给它起了玫瑰这么个好名字。玫瑰花开时,有如春风吹开藏于其中的锦绣,日照之下又如天然染就的琼瑶盛开。

明代陈淳的《玫瑰》一诗写到了玫瑰和蔷薇的相似:“色与香同赋,江乡种亦稀。邻家走儿女,错认是蔷薇。”说玫瑰花与蔷薇有相似的外形和香气,但江乡之地栽种的很少。清代的王策则着重描述玫瑰的香气和花色,他在《乌夜啼 庭中玫瑰一丛,秋来忽发数花》一词中写道:“浓香艳紫重重。小阑中。夜半苔根露下、响秋虫。伤薄命。怜孤韵。一般穷。生把东风背了、受西风。”词中的第一句就说玫瑰花散发着浓烈的香气,颜色是深紫色的,生长在栏杆边上。

唐代唐彦谦的《玫瑰》一诗则与众不同:“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宫妆临晓日,锦缎落东风。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首句就说带有香气的火苗升腾起来了,以此比喻玫瑰花有着浓郁的香味,沁人肺腑,令人喜爱。美感体验是从直观开始的,诗人在前四句里着重描写玫瑰的外部形态美,但并没有局限于这样的描写,后面几句进一步地写出了玫瑰花的神态美,写出了它的特质和精神,把玫瑰花人格化、个性化了,诗人的情感也得到了自然的流露。


玫瑰花

玫瑰从古代开始就得到的垂青,因为玫瑰花宜人的芳香。传说武则天和杨贵妃都曾以玫瑰花沐浴,保持容颜娇丽,博取君王盛宠。明代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中记载了宋代起宫中就开始使用玫瑰花制作香囊作为扇坠,可见王公贵族对玫瑰花香之爱。清代陈淏子的《花镜》中则记载了玫瑰的特征、栽培方法和用乌梅、玫瑰花制作玫瑰酱的方法。

陈淏子《花镜》中对玫瑰的记载

玫瑰的四种主要变形

《中国植物志》收录了4个玫瑰变型,分别是粉红单瓣、白花单瓣、紫花重瓣和白花重瓣。其中粉红单瓣是野生原变型,白花单瓣为野生白花变型,紫花重瓣和白花重瓣均为栽培变型,紫花重瓣是我国栽培玫瑰的主流品种。

玫瑰不但美丽,生命力强,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明代卢和在《食物本草》中说: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玫瑰花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C含量高,玫瑰花可制作各种茶点,如玫瑰糖、玫瑰糕、玫瑰茶、玫瑰酒、玫瑰酱菜、玫瑰膏等。玫瑰花在欧洲一些地区可直接食用,玫瑰根茎煮来吃,玫瑰根可用来酿酒。

玫瑰为香料植物,从玫瑰花中提取的香料——玫瑰油,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称之为液体黄金。是纯天然护肤品,具有极好的抗衰老和止痒作用。

《本草正文》中道: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驯良,芳香诸品,殆无其匹。玫瑰初开的花朵及根可入药,有理气、活血、收敛等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肝气胃痛,乳臃肿痛等症。最近科学家们还对玫瑰花、果中的提取物的抗癌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可能会开启其在癌症防治方面的新的应用前景。

   了解了这些玫瑰的知识,下次再送玫瑰花给你的亲人的时候,最好配上一瓶玫瑰油制品,这才是真正的玫瑰提取物呢。


疏肝理气玫瑰花

    (2019-03-20 15:17:02)[编辑][删除]
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接叶连枝干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  
 杨万里  红玫瑰
   玫瑰本指美艳之珠石,此花色紫鲜艳,又多重瓣,状似美珠,故名玫瑰花。 玫瑰花典雅艳丽,香气迷人,是美神的象征, 一代女皇武则天就非常钟情于用玫瑰花养颜,每天早晨必饮玫瑰花露,睡觉前将脸及全身敷上玫瑰花瓣。所以在她年过60的时候,仍旧面若桃花,粉红细嫩,全身散发阵阵的香气。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也非常善用玫瑰花来养颜。据史书记载,杨贵妃不仅喜欢在沐浴时往浴池里放玫瑰花,而且在她房间的地上,以及她一路从房间走到浴池的路上都铺满了各式各样的玫瑰花瓣。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形容杨贵妃,她是多么的千娇百媚和雍容华贵了。

   玫瑰花甘、微苦,温。归肝、脾经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胸膈满闷,胃脘、胁肋、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泄泻痢疾,跌打损伤,风痹,痈肿。而在我国民间,早就有“玫瑰花和糖冲服,甘美可口,色泽悦目”的经验。

    玫瑰花的使用,不仅用于养颜方面,在治病养生方面同样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本草再新》说,玫瑰花可“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而《食物本草》则说,玫瑰花具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的功效。另外《泉州本草》认为,玫瑰花可以治疗“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等疾病。

    玫瑰花是著名的理气药,是舒肝理气的常用食物之一。在中医看来,人体的“气”主要靠肝来调节,所以又叫做“肝气郁结”。而肝气郁结是女性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女人月经、怀孕、哺乳,一直到最后的衰老都和血有关,具有“周期”性耗血的特点,而血是藏于肝的,肝血耗损易引起肝脏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肝气郁结。

   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从小腹向上经过胸肋胁两侧和乳房,再从颈项两侧向上到头顶的部位,因此,肝气郁结的人,常会有胸肋胀痛或窜痛;女性还会出现乳房及小腹胀痛,以及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气郁结在咽喉的部位,便会喉咙有异物且咳又咳不出来;如果气郁结在头部,出现头痛、头晕。这都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另外,失眠、多梦也是肝气郁结常见的症状。有时讲某人“失魂落魄”,实际上魂、魄都属精神情绪范畴,白天的情绪活动属于“魄”,夜晚的精神活动,如做梦属于“魂”。“魂”藏在肝中,肝气郁结,神魂不定,就容易失眠、多梦。出现上述这些症状,食用玫瑰花,对肝脏的调理,让心情开朗起来,防止疾病的产生。

    除理气之外,就是化瘀。《红楼梦》宝玉被父亲暴打,伤势很重,王夫人拿出了一瓶叫做玫瑰清露的东西给宝玉疗伤。宝玉在服用了玫瑰清露之后,是“一日好似一日”。正是得益于玫瑰花的活血化瘀。人长斑,与肝血不足和肝气郁结均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中医将黄褐斑叫肝斑。养颜通过一杯玫瑰花露,或者是一次玫瑰花浴,让自己容光焕发起来。

    玫瑰花还可增加人体香源,令女性保持雅致的清香,从而消除口臭、汗臭、体臭等。除此之外,我国传统医学还认为:鲜花草木,以其色、香、味构成不同的“气”,对人的身心有治疗的功效,玫瑰花香味浓郁,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对于压力大的人群,心情不好、郁闷的人士也有很大的帮助。

   玫瑰花是归肝经的,女性的乳房、生殖器等都是肝经循行的部位,所以玫瑰花的香气还是一种非常性感的味道。乾隆宠的香妃,身体会散发异香,“香妃”散发体香的玄机,就在于从小嗜食玫瑰花。

    从玫瑰花的以上功效不难看出,玫瑰花的确是女性健康最好的守护神。

月经过多】玫瑰花根9克,鸡冠花9克,水煎去渣,加红糖服。
【月经不调】玫瑰花根6-9克,水煎后冲入黄酒及红糖,早晚备服1次。
【赤白痢疾】玫瑰花去蒂,焙燥研细末,黄酒送服。每服1.5克,一日2-3次。
【肝胃气病】玫瑰花研细,开水冲服,每服1.5克。
【新久风痹 (急、慢性风湿痛)】玫瑰花9克,红花、当归备6克,水煎去渣,热黄酒冲服。
【跌打损伤,吐血】玫瑰花根15克,用黄酒或水煎,一日分两次服。
【治肝气胃病】干玫瑰花茶适量,冲汤代茶饮
【治肝郁吐血,月经不调】玫瑰花三百朵,入砂锅煎取浓汁,滤去渣,再煎,用冰糖500克收膏,存于瓷瓶密闭保存,早晚各1匙,温开水冲服。如专用于调经,可用红糖收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