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心阳治疗心动过缓

(2023-01-27 10:16:32)


时间:2020-01-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刘玉清

 

  刘某,女,60岁,2016年4月14日初诊。诉胸闷气短伴头晕一年余。患者近一年常感胸闷、气短伴乏力头晕。时感心前区汗出,手足欠温,口唇干燥脱皮,曾查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心率40~50次/分,经多方医治效果欠佳,曾就诊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建议其安装心脏起搏器。既往有红斑狼疮病史十余年。现胸闷、气短伴头晕,自觉体倦乏力,常需长息为快,后背闷痛不适,以致不能料理家务,大部分时间需卧床,两颧部色红感灼热,舌质淡暗苔白,舌下静脉迂曲粗大,脉沉细迟,力欠。血压126/66mmHg,脉搏50次/分。

  诊断:心动过缓(心阳不振)。

  治法:振奋心阳。

  方药:制附子20g(先煎一小时),桂枝10g,炙甘草10g,丹参15g,炒酸枣仁10g,五味子10g,干姜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服日2次。

  2016年4月28日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自觉两颧红灼热减,胸闷长息小减,诉平时食冷物则胃不适,脉较前有力,属形细力欠之象,舌质暗,舌下静脉粗,口干不欲饮。血压107/64mmHg,脉搏55次/分。综观之仍属心阳不振,守原法求之。上方制附子加至30g,余同前。

  2016年5月11日三诊:血压123/70mmHg,脉搏50次/分,患者诉后背痛减,长息也减,能料理轻度家务活,但不能过累,时有怕冷之感。舌下静脉迂曲,舌质偏暗,脉沉细,重按力欠,有向愈之象。守原法徐徐调之。

  方药:制附子35g(先煎1小时),桂枝12g,党参20g,五味子10g,炙甘草15g,干姜1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服日2次。

  2个月后复诊:患者无不适,血压120/70mmHg,脉搏75次/分,用此方共研细沫,每次服6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维持至今,患者多次来诊血压心率均正常,无不适主诉。2020年1月9日患者家属代诉其无不适,取药继续服用。

  按:初诊时患者表现胸闷气短,伴乏力头晕,手足欠温,脉沉细迟,虽有双颧部色红灼热之感及口唇干燥脱皮的热像,经马元起脉证合参,辨证为“心阳不足”所致,故应用四逆汤和桂枝汤加减治疗,以大剂量制附子振奋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小剂量干姜相助,相得益彰,增强了温阳力量。桂枝甘草汤的加入,具有温通心阳,生阳化气之效,直中病位。因其舌质暗,舌下静脉迂曲,诊为伴有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之证,故以丹参活血通络,加炒枣仁养心,药少力专,使得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之后随着制附子力度的逐渐加强,心率得以恢复正常,心脏症状得以痊愈,免受安装心脏起搏器之苦。(刘玉清 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

张金生:在心脑领域倾注中医智慧
摘自2025-3-19中国中医药报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的诊室里,张金生的诊桌上总堆放着患者的病历与中医典籍。这位兼具严谨与温润气质的医生,近三十年来深耕中医药防治心脑疾病领域,以扎实的临床实践与理论创新,为中医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切只为治病救人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首先不要固化思维,我们是医生,要做的是能够真正解决患者病痛的困扰。”对医学的执着,让张金生始终大步在前行的道路上,他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并逐步成长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临床上,张金生一头扎进了脑病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震颤、癫痫、多发性硬化、头痛等多种脑病的治疗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常说,中医治疗脑病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需要精准分析才能开出最适合的药方,这一理念在他的诸多治疗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脑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这些头衔背后,是张金生对中医脑病学科发展的深刻洞察。他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编著作4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构建活血化瘀理论新体系
自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活血化瘀治法之“祛瘀血”和“生新”理论以来,大多数中医学者基于血液流变学理论探讨了“祛瘀血”层面的科学内涵问题。“目前大家都着重于‘化瘀’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生新’的重要性。”张金生表示,大众对于“生新”作用认识的不足,导致了目前万病皆有瘀、无药不治瘀的局面,已经影响活血化瘀法临床疗效的提高。
他基于多年临床研究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主张通过“活血、行血、祛瘀、通络”等方法调整气血关系,为血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强调“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以“肾属性”为纽带,阐明活血化瘀法修复脏腑功能的深层机制。
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情志疾病高发现状,张金生创新性提出“肝脑同治”理论。他认为,肝气郁结与脑神失养互为因果,需以疏肝解郁、调神安脑为治疗核心。通过临床验证,他将仲景经方与现代药理结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并自拟疏肝健脑调郁汤,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一位因重度抑郁多次住院的年轻患者回忆:“张教授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那段难熬的日子,是他的耐心倾听和温柔疏导,让我能够面对内心的风暴,能够在绝望中寻找到希望,我非常感谢他。”这份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无微不至、精准施治的理念,也是张金生的临床魅力所在。
以仁心书写生命温度
在患者眼中,张金生是“把脉细致、解释透彻”的暖心医者;在学生心中,他是“严谨治学、倾囊相授”的引路人。他坚持每周出3次门诊,常因患者加号而延迟下班,却从未减少每位患者的问诊时间。一位跟随他学习的研究生说:“老师总说,医者不仅要懂病,更要懂人。他教我们如何从患者的生活习惯中寻找病因,这种人文关怀让我终身受益。”
“中医脑病学科既要扎根传统,又要拥抱创新。”张金生如是说。面对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现代医学浪潮,他始终坚信,中医的思维与现代科技并非对立,而是互补。他正带领团队开展相关研究,试图从分子层面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与此同时,他倡导建立脑病大数据平台,通过临床数据挖掘优化诊疗方案。
从临床到科研,从理论到实践,张金生以学者之智、医者之仁、师者之心,诠释着新时代中医人的担当。他的探索之路,不仅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生,更照亮了中医脑病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正如他所言:“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而疗效的源泉,永远是对经典的敬畏与对创新的追求。”(李贞贞)

缺血性心脏病案

 (2018-07-16 13:27:06)[编辑][删除]


江某,男,51岁,2016519日初诊。患者自述胸痛、胸闷、心悸近3个月。多痰,动则加剧,并伴有气促等症状,心电图提示:T波低平,S-T段下移,西医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口服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但效果欠佳。现仍感心前区闷痛,心悸气促,动则加剧,痰多气短,肢体沉重,舌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胸痹(痰热壅实,瘀阻心脉)。

治则:清热化痰,祛瘀通脉。

处方:温胆汤加减:瓜蒌30g,丹参30g,酸枣仁(炒)20g,陈皮12g,枳壳12g,茯苓12g,桃仁12g,红花12g,法半夏10g,竹茹10g,薤白10g,川贝母10g,炙甘草6g,黄连6g,胆南星6g5服。每日1服,水煎2次合并应用,分2次服用。

二诊:胸痛、胸闷、心悸明显好转,无气短、气促等症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复查心电图已恢复正常。为了巩固疗效,嘱其按上方继续服药7服,服完后诸症皆除。随访3年,未见复发。

温胆汤加瓜蒌、薤白,对痰热浊邪阻痹阳气所致的胸闷胀痛、痛彻肩背、不能安卧等,疗效良好,但胸痹心痛仅理气活血是不够的,因为胸痹患者大多肥胖,肥者多痰,故应加川贝母、胆南星以化痰。

翁维良四参汤治心律失常

  (2018-07-16 13:19:14)[编辑][删除]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翁维良 李秋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四参汤:太子参10g,丹参10g,北沙参10g,苦参10g。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清热燥湿。

方解:本方中太子参,微苦,益气养阴,为清补之品,气行则血行,气旺则推动血液运行,使血行不滞为君药。本品能补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其补气作用不仅用于气虚证,还可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等症。臣药为丹参和北沙参,丹参苦,微寒,《神农本草经》谓其“破血除癥……益气”。虽不能补血,但药性平和,前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故为应用广泛的养血活血药。入心经,能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之属血瘀症,因其性微寒,以偏热证者为宜。经现代药理研究,丹参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循环阻力的作用。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广泛用于滋养肺胃之阴。佐药为苦参,《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可使心率减慢,具抗心律失常作用。

主治:心血管疾病,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兼见湿热者。

症状:乏力气短,胸闷或伴有胸痛,心悸不宁,口干口苦,声低气怯,面色晦黯,舌黯,舌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数或结代。

临床应用:四参汤是临床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常用主方,全方紧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机,而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本,以清热燥湿为标。治疗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之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兼见湿热证者。气虚较重者,配伍生黄芪;阴虚较重者,配伍玉竹、麦冬;血瘀较重者,配伍赤芍、桃仁、红花、姜黄;心火旺盛者,配伍莲子心、百合以清心火;心烦失眠者,配伍酸枣仁、夜交藤、远志;兼痰浊者,配伍陈皮法半夏;兼见水肿者,配伍五加皮、泽泻、薏苡仁、猪苓、车前子。

验案举要

姜某,女,32岁。心悸1年余。1年前严重感冒后出现心悸,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伴三联律,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15324次,短阵二联律、三联律,给予普罗帕酮口服。虽然服药后期前收缩减少,但减药后复发,经多种治疗无效。目前患者胸闷疲乏无力,睡眠差,多梦,咽干舌燥,纳呆,大便干,2日1行,舌质黯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结代。

诊断:心悸(气阴两虚,瘀血阻滞)。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太子参15g,党参12g,丹参15g,苦参15g,北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15g,玉竹12g,珍珠母30g(先煎),元胡粉4g(分冲),郁金粉4g(分冲)。

二诊:前方服20剂,期前收缩明显减少,精神体力好转,胸闷憋气减轻,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一诊方去生地,加酸枣仁15g,合欢皮20g。

三诊:二诊方服30剂,症状基本缓解,舌苔薄白,脉结。二诊方继服,隔日1剂。

四诊:前药服45天,室性期前收缩基本控制,偶有心悸、失眠,舌苔薄白,脉细。继用上法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临床使用破血药时,切忌久用、多用,否则耗伤正气。病情缓解,则改用和血药。心律失常治疗时,临床常在汤剂的基础上,配伍散剂。散剂具有服用方便、起效迅速、芳香成分不易丢失及患者可长期服用的优点。延胡索粉性温,气味芳香,行气活血,是治疗心律失常时配合应用的常用散剂,每日最大量为9g。(翁维良 李秋艳)

翁维良四参汤治心律失常

  (2018-07-16 13:19:14)[编辑][删除]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翁维良 李秋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四参汤:太子参10g,丹参10g,北沙参10g,苦参10g。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清热燥湿。

方解:本方中太子参,微苦,益气养阴,为清补之品,气行则血行,气旺则推动血液运行,使血行不滞为君药。本品能补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其补气作用不仅用于气虚证,还可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等症。臣药为丹参和北沙参,丹参苦,微寒,《神农本草经》谓其“破血除癥……益气”。虽不能补血,但药性平和,前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故为应用广泛的养血活血药。入心经,能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之属血瘀症,因其性微寒,以偏热证者为宜。经现代药理研究,丹参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循环阻力的作用。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广泛用于滋养肺胃之阴。佐药为苦参,《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可使心率减慢,具抗心律失常作用。

主治:心血管疾病,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兼见湿热者。

症状:乏力气短,胸闷或伴有胸痛,心悸不宁,口干口苦,声低气怯,面色晦黯,舌黯,舌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数或结代。

临床应用:四参汤是临床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常用主方,全方紧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机,而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本,以清热燥湿为标。治疗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之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兼见湿热证者。气虚较重者,配伍生黄芪;阴虚较重者,配伍玉竹、麦冬;血瘀较重者,配伍赤芍、桃仁、红花、姜黄;心火旺盛者,配伍莲子心、百合以清心火;心烦失眠者,配伍酸枣仁、夜交藤、远志;兼痰浊者,配伍陈皮法半夏;兼见水肿者,配伍五加皮、泽泻、薏苡仁、猪苓、车前子。

验案举要

姜某,女,32岁。心悸1年余。1年前严重感冒后出现心悸,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伴三联律,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15324次,短阵二联律、三联律,给予普罗帕酮口服。虽然服药后期前收缩减少,但减药后复发,经多种治疗无效。目前患者胸闷疲乏无力,睡眠差,多梦,咽干舌燥,纳呆,大便干,2日1行,舌质黯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结代。

诊断:心悸(气阴两虚,瘀血阻滞)。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太子参15g,党参12g,丹参15g,苦参15g,北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15g,玉竹12g,珍珠母30g(先煎),元胡粉4g(分冲),郁金粉4g(分冲)。

二诊:前方服20剂,期前收缩明显减少,精神体力好转,胸闷憋气减轻,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一诊方去生地,加酸枣仁15g,合欢皮20g。

三诊:二诊方服30剂,症状基本缓解,舌苔薄白,脉结。二诊方继服,隔日1剂。

四诊:前药服45天,室性期前收缩基本控制,偶有心悸、失眠,舌苔薄白,脉细。继用上法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临床使用破血药时,切忌久用、多用,否则耗伤正气。病情缓解,则改用和血药。心律失常治疗时,临床常在汤剂的基础上,配伍散剂。散剂具有服用方便、起效迅速、芳香成分不易丢失及患者可长期服用的优点。延胡索粉性温,气味芳香,行气活血,是治疗心律失常时配合应用的常用散剂,每日最大量为9g。(翁维良 李秋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