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夏土法诊治癃闭

(2023-01-24 10:01:07)


时间:2020-05-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1974年的盛夏某日,附近村子一老妇人来医院说,家中老头子尿不出尿来了,在家憋得满屋转。我一听,感觉这是癃闭,西医称尿潴留。排不出尿是急症,必须去看看,于是背起出诊箱子就跟她去。

  路上我问了一下病情,老妇人说,病人“小肠火”有几年了,过去也犯过几次,尽管尿尿时痛,但还能滴答一点,慢慢地还能尿出一些,没有这次这么厉害。老头子爱吃豆腐拌辣椒,时不时地就偷着吃点,前些日子没看好,他多吃了点辣椒,这不,这次犯病一点也尿不出来,说话间,一会儿就到了她家。病人是一位近70岁的男性,高个子,形体略瘦。

  我一进门,他就高声喊道:“李大夫,快来看看,我这是怎么了,尿不出尿”,一边说着,一边在当门转圈。我一看,症急,急则治标,不论是什么原因引发,排出尿是当务之急。于是急呼老妇人拿来大葱,取葱白数茎,多多益善,先切后捣作泥,再抓一小把盐放在锅里急火炒黄,略压细,撒在葱泥上,摊在布上包成扁扁的长方形的敷贴药包,把药包放在小腹,上及肚脐下及近阴处,再急用大半块砖用柴火烧热。砖热后,用布包好,厚度适宜,用手试温,有明显热感,放在大葱泥上侧身热熨,让少腹紧贴热砖。另外,让老妇人再烧一块砖备用,两块砖交替热熨。这法是刘献琳教授在讲授《中医内科学》癃闭一节曾简单介绍过的。原法还有麝香少许,此属贵重药,药房不备,临时我改为炒盐。

  这一切做好后,我沉下心按脉看舌,舌红尖尤甚,苔黄厚腻;两手脉浮弦兼数,两尺略显细象。我想这属下焦湿热结聚,此本不是新病,而是高年肺脾肾皆虚,在上不通,在中不运,在下不化,三焦气化失调。或因近日多吃辛辣,促使湿热更加炽张,结聚尿路。尿路不通是实性的阻滞,急性发作,非瘀即肿。用大葱热敷的目的是辛散通阳开结,若阳通结散,则可在短时间内暂时瘀消肿退。少腹热敷约15分钟再换烧砖加热,这样持续热敷半小时后,改热敷阴囊后会阴处。这样交替反复,夏天的热敷,令病人全身上下汗出。病人尿意略有缓解,中间略有少量排尿。我根据病情脉症处以猪苓汤加八正散,重加桔梗30克。在热敷期间叮嘱老妇人去医院取药,一会儿药汤煎成,略置适温内服。

  经过较长时间的少腹与会阴交替大葱泥热敷,病人陆续排出少量尿液,少腹急痛暂缓。我观察病情可以继续缓解,再是病家离医院很近,我就告辞了,并嘱咐家属,热敷时别烫伤了皮肤,待一会我再回来看看。

  一路上我有些得意,重用桔梗是我临时想到的。让这个病人急度痛苦的症状是尿不出尿憋得痛苦,此属标急。在读本科时刘东奎老师讲桔梗这味药时,曾说桔梗能开提肺气,可以用于利尿,说这叫“提壶揭盖法”,并举例说水壶的壶盖上都有个小孔,若没有这个小孔,水是倒不出来的,桔梗开提肺气用于利尿,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对这个开提肺气还不是太明白,在上《内经讲义》课时,又问张珍玉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指着北窗说,要想让南风进来,就得开北窗。这么一点拨,我心里就明白多了,后来书读得多一些,就能慢慢悟透了。这个道理在自然界中是个现象,而在中医用药时,用中医的理论解释则是比拟,更细化的道理也许难以表达得更清楚,但是临床上这样用有效,有疗效才是硬道理。原来桔梗这味药又称舟楫,肺本为水之上源,上源一开宣,下焦即随之开泄。肺这个“华盖”一开,膀胱这个“壶”也就“气化则能出焉”了,于是壶嘴也就能倒出水来了。用葱泥外敷的方法也是急中生智突然想到刘献琳老师在课堂上简单一提的方法。

  夏天天黑得晚,晚饭后我循着田间小道,散着步又去了病家。我一进门,还没见到病人,就听病人在床上吆喝道:“李大夫吗?我喝了药,尿哗哗地下来了。”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去他村子出诊,他只要一见到我,就说:“喝了李大夫的药,不一会儿尿就哗哗地下来了。”

  后来我想,这位老人是前列腺肥大,这本是慢性病,可能是喝点酒或吃了辣椒之类的东西,导致暂时的局部水肿、充血加重,引发急性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治愈,但局部的暂时性水肿与充血则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

  ——摘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李心机著《沂源山区从医记》

验方七则

 (2023-01-24 05:24:25)[编辑][删除]


时间:2020-05-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郭旭光

 

  治鼻出血:丹皮9g,仙鹤草12g,香附12g,阿胶9g(烊化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5天为1个疗程。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均有较好疗效。

  治胃火牙痛:细辛3g,石膏10g,熟地15g。加水1500ml,浓煎至15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一般服药1剂见效,2剂可愈。

  治胃炎:乌贼骨15g,浙贝母12g,元胡12g,大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1周为1个疗程。

  治毛囊炎:地肤子25g,蛇床子25g。加水煎至2000ml,待温使用。嘱患者先将头发剪短,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洗毛囊炎症部位,除去脓痂,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治荨麻疹:山楂30g,生甘草15g,当归15g,浮萍15g,荆芥15g,青皮12g,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服后发汗。适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荨麻疹。一般服药3~5剂可愈。

  治寒冷性荨麻疹:防风10g,附子10g,桂枝25g,黄芪10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7剂为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可愈。

  治热性荨麻疹:防风15g,丹皮15g,生地25g,白芍15g,白芷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一般服药7剂左右可愈。(郭旭光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小验方五则

时间:2019-12-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郭旭光

 

  冻疮 生姜、当归、川芎各10g,同浸于500ml白酒中,1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ml,每天2~3次,直至治愈。

  慢性荨麻疹 红枣250g,猪胰1个,食盐适量。加水炖熟,饮汤,吃猪胰、红枣,每天1次,2个月为1个疗程,适治慢性荨麻疹气血不足者。

  窦性心动过速 炙甘草6g,五味子6g,麦冬9g,党参12g,淮小麦15g,牡蛎30g,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效果显著。

  腰腿痛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20g,白芍6g,茯苓15g,杜仲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煅乳没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可愈。

  肛裂 当归、生地各15g,火麻仁、桃仁各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可愈。(郭旭光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小验方三则

时间:2019-09-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郭旭光

 

  治慢性荨麻疹 川芎、防风、茵陈、栀子各20g,多虑平20片,研细末,取适量陈醋调湿,填塞于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用2周可愈。

  治脂溢性皮炎 马齿苋30g,白菊花10g,金银花10g。加水适量煎取溶液,用4层纱布冷湿敷,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治痔疮及肛裂 瓦松、马齿苋、甘草各15g,五倍子、川椒、防风、苍术、枳壳、侧柏叶、葱白各10g,朴硝1g。加水煮沸,去药渣,将药汁倾入盆内,先熏后洗肛门,每日1次,直至痊愈。(郭旭光 山东省莱州

市慢性病防治院)

 

名医名方导赤通淋汤

 (2023-01-24 03:35:14)[编辑][删除]


时间:2020-05-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张炳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师从于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刘渡舟、王绵之、祝谌予等中医名家,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50余年,学术特色为“肾龟地、气黄芪、虫蚁类方更新奇”,临床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善用活血化瘀、涤痰滚痰法治疗疑难怪证,善用虫蚁之品、毒麻之剂,疗效卓著,被誉为“医林怪杰”“治痛名家”。代表著作有《医林怪杰张炳厚》《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张氏医门零金碎玉微信小课堂》。

  组成:熟地黄30克,生地黄20克,淡竹叶10克,川木通10克,生甘草10克,滑石块20克,萹蓄15克,瞿麦15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30克,草河车30克,苦参12克。

  功效:补肾阴,降心火,清利湿热。

  主治:劳淋病,证属肾阴亏虚,心肾失交,心火下移小肠,下焦湿热。临证多以反复尿频、尿急、尿热、尿痛,过劳则复发,腰酸乏力,心烦急躁,口干,小腹胀满,甚者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细数为主要表现。

  用法:以上诸药, 加水浸过药面, 浸泡半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40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两次药液共400毫升,每次200毫升,分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本方为导赤散化裁而来,导赤散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文指出“导赤散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明确提出了导赤散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心热”,即心火上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肠,则见尿热、尿痛。导赤通淋汤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以培本,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清心火,《神农本草经》云:“干地黄,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指出地黄一方面有补肾益髓功效,另一方面有清热凉血活血功效。川木通利尿通淋,兼清心火,《本草备要》云:”木通上通心包,降心火……下通大小肠膀胱,导诸湿热由小便出,故导赤散用之。”竹叶清热、除烦、利尿,生甘草清热解毒,滑石块清热利尿。滑石、甘草合用为六一散,是清暑利湿名方。萹蓄、瞿麦利尿通淋,瞿麦兼可破血通经,《神农本草经》云:“瞿麦味苦,寒。主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二药为治疗热淋主方八正散中的要药。蒲公英、鱼腥草、草河车清热利尿,草河车尚有解毒功效,并且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炎的名方柴胡解毒汤方中用草河车清热利湿解毒。苦参清热除湿止痒,为治疗湿热下注,外阴瘙痒的良药,《金匮要略》云:“妊娠小便难,当归贝母苦参主之。”可见苦参也有利尿功效。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滋阴补肾,清心利尿的功效。导赤通淋汤临床多用于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阳痿等,效果明显。

  临证加减:尿热、尿痛严重者加大黄、白花蛇舌草;口干口苦,胸胁苦满者加柴胡、黄芩;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者,加地骨皮、山萸肉;小腹胀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兼有阳痿性功能低下者,加川芎、青风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申子龙整理)

《伤寒论》热结膀胱证治

  (2023-01-22 06:01:57)[编辑][删除]


时间:2020-06-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方宏图

 

  通过读经典、做临床,在理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书中热结膀胱的证治认识如下。

热结膀胱即热结下焦、少腹

  “热结膀胱”出自《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此条提示桃核承气汤证的病因是太阳病不解,下移膀胱;病位在少腹;主症是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主要病机是热结膀胱。而《伤寒论》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提示抵挡汤证的病因是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病位在下焦、少腹;主症是其人发狂、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病机是热在下焦、瘀热在里。

  《伤寒论》中的膀胱一词,与现代医学的膀胱含义有所不同。《伤寒论》中的膀胱有下焦之意,也有少腹之意。如《伤寒论》第340条曰:“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此处的膀胱关元泛指少腹部。所以说热结膀胱即热结下焦、少腹。

  热结膀胱临床常见于妇科感染、下消化道感染、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疾病、痔疮等,其基本病因是湿热下注或下焦瘀滞。“血不利则为水”,与下焦湿热互结而成湿、热、瘀互结证。

经方治疗热结膀胱

  猪苓汤

  猪苓汤由“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组成。《神农本草经》曰:“(猪苓)利水道”“(茯苓)利小便”“(滑石)利小便”。泽泻,《药征》曰:“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阿胶,《药征续编》曰:“主治诸血证”。

  方证由组成处方药物的药证支撑。对猪苓汤治疗下焦疾病来说,方证应为小便不利兼血证。所以猪苓汤证的病机应为湿热下注膀胱,灼伤下焦血络,或手术损伤血络,故见小便不利兼血证。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 (去皮尖,熬)各等份”组成。方中桂枝通血脉中寒滞、茯苓利水、桃仁主瘀血、赤芍除血痹、丹皮通血脉中热结。张仲景原方五药剂量等分,而桂枝性温,茯苓、桃仁性平,赤芍、丹皮性寒,寒温并用,从临床实践看其性偏凉,所以治疗瘀热在里非常合拍。故桂枝茯苓丸的方证是针对以瘀热为核心机理的瘀血证。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由“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组成。《伤寒论》第106条明确说明桃核承气汤证病机是瘀热结于膀胱,主症是其人如狂,少腹急结。

  以上诸方在热结膀胱的临床治疗中比较常用。另外,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汤、抵挡汤等也有使用机会。

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案

  马某,男,76岁。因“前列腺手术后2月余小便不畅、血尿1周”于2016年7月18日来诊。患者自述2月前因排尿不畅行前列腺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排尿通畅。7月10日起自觉下腹胀满,排尿不畅,尿痛,一天排尿10余次,可见尿中有小血块。大便前天解1次,干结难解。因大小便不畅,坐卧不安。下腹压痛肌紧张。B超检查不能憋尿,尿检肉眼血尿。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弦细。嘱其住院治疗,患者拒绝。

  此乃下焦湿热兼瘀血出血证。排尿不畅,尿痛,尿频,尿中有小血块,舌苔黄腻为猪苓汤证;大便干结难解,下腹胀满,下腹压痛肌紧张,坐立不安为桃核承气汤证,故两方合用。

  处方: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包)、生地黄、桃仁各15克,阿胶珠、制大黄各12克,土茯苓15克,白茅根30克,桂枝、生甘草各9克。3剂。

  7月21日复诊。患者保姆进入诊室说这中药好。服完第1剂患者解出血块及尿液1大碗。大便通畅,下腹胀痛明显减轻,小便还有轻热痛,急迫感。无肉眼血尿。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象沉细。与上方,改桃仁9克、制大黄9克。5剂。

  7月27日复诊。患者大便1天1~2次成形。小便刺痛感好转,夜尿每晚1~2次,排尿速度慢无力,小便黄。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象沉细。与上方,改桃仁、制大黄、桂枝为6克。7剂。

  8月7日患者来配高血压、冠心病药物时诉病情稳定,大小便均正常。(方宏图 杭州市余杭区第

盛夏土法诊治癃闭

  (2023-01-24 10:01:07)[编辑][删除]


时间:2020-05-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1974年的盛夏某日,附近村子一老妇人来医院说,家中老头子尿不出尿来了,在家憋得满屋转。我一听,感觉这是癃闭,西医称尿潴留。排不出尿是急症,必须去看看,于是背起出诊箱子就跟她去。

  路上我问了一下病情,老妇人说,病人“小肠火”有几年了,过去也犯过几次,尽管尿尿时痛,但还能滴答一点,慢慢地还能尿出一些,没有这次这么厉害。老头子爱吃豆腐拌辣椒,时不时地就偷着吃点,前些日子没看好,他多吃了点辣椒,这不,这次犯病一点也尿不出来,说话间,一会儿就到了她家。病人是一位近70岁的男性,高个子,形体略瘦。

  我一进门,他就高声喊道:“李大夫,快来看看,我这是怎么了,尿不出尿”,一边说着,一边在当门转圈。我一看,症急,急则治标,不论是什么原因引发,排出尿是当务之急。于是急呼老妇人拿来大葱,取葱白数茎,多多益善,先切后捣作泥,再抓一小把盐放在锅里急火炒黄,略压细,撒在葱泥上,摊在布上包成扁扁的长方形的敷贴药包,把药包放在小腹,上及肚脐下及近阴处,再急用大半块砖用柴火烧热。砖热后,用布包好,厚度适宜,用手试温,有明显热感,放在大葱泥上侧身热熨,让少腹紧贴热砖。另外,让老妇人再烧一块砖备用,两块砖交替热熨。这法是刘献琳教授在讲授《中医内科学》癃闭一节曾简单介绍过的。原法还有麝香少许,此属贵重药,药房不备,临时我改为炒盐。

  这一切做好后,我沉下心按脉看舌,舌红尖尤甚,苔黄厚腻;两手脉浮弦兼数,两尺略显细象。我想这属下焦湿热结聚,此本不是新病,而是高年肺脾肾皆虚,在上不通,在中不运,在下不化,三焦气化失调。或因近日多吃辛辣,促使湿热更加炽张,结聚尿路。尿路不通是实性的阻滞,急性发作,非瘀即肿。用大葱热敷的目的是辛散通阳开结,若阳通结散,则可在短时间内暂时瘀消肿退。少腹热敷约15分钟再换烧砖加热,这样持续热敷半小时后,改热敷阴囊后会阴处。这样交替反复,夏天的热敷,令病人全身上下汗出。病人尿意略有缓解,中间略有少量排尿。我根据病情脉症处以猪苓汤加八正散,重加桔梗30克。在热敷期间叮嘱老妇人去医院取药,一会儿药汤煎成,略置适温内服。

  经过较长时间的少腹与会阴交替大葱泥热敷,病人陆续排出少量尿液,少腹急痛暂缓。我观察病情可以继续缓解,再是病家离医院很近,我就告辞了,并嘱咐家属,热敷时别烫伤了皮肤,待一会我再回来看看。

  一路上我有些得意,重用桔梗是我临时想到的。让这个病人急度痛苦的症状是尿不出尿憋得痛苦,此属标急。在读本科时刘东奎老师讲桔梗这味药时,曾说桔梗能开提肺气,可以用于利尿,说这叫“提壶揭盖法”,并举例说水壶的壶盖上都有个小孔,若没有这个小孔,水是倒不出来的,桔梗开提肺气用于利尿,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对这个开提肺气还不是太明白,在上《内经讲义》课时,又问张珍玉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指着北窗说,要想让南风进来,就得开北窗。这么一点拨,我心里就明白多了,后来书读得多一些,就能慢慢悟透了。这个道理在自然界中是个现象,而在中医用药时,用中医的理论解释则是比拟,更细化的道理也许难以表达得更清楚,但是临床上这样用有效,有疗效才是硬道理。原来桔梗这味药又称舟楫,肺本为水之上源,上源一开宣,下焦即随之开泄。肺这个“华盖”一开,膀胱这个“壶”也就“气化则能出焉”了,于是壶嘴也就能倒出水来了。用葱泥外敷的方法也是急中生智突然想到刘献琳老师在课堂上简单一提的方法。

  夏天天黑得晚,晚饭后我循着田间小道,散着步又去了病家。我一进门,还没见到病人,就听病人在床上吆喝道:“李大夫吗?我喝了药,尿哗哗地下来了。”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去他村子出诊,他只要一见到我,就说:“喝了李大夫的药,不一会儿尿就哗哗地下来了。”

  后来我想,这位老人是前列腺肥大,这本是慢性病,可能是喝点酒或吃了辣椒之类的东西,导致暂时的局部水肿、充血加重,引发急性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治愈,但局部的暂时性水肿与充血则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

  ——摘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李心机著《沂源山区从医记》

验方七则

   (2023-01-24 05:24:25)[编辑][删除]


时间:2020-05-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郭旭光

 

  治鼻出血:丹皮9g,仙鹤草12g,香附12g,阿胶9g(烊化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5天为1个疗程。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均有较好疗效。

  治胃火牙痛:细辛3g,石膏10g,熟地15g。加水1500ml,浓煎至15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一般服药1剂见效,2剂可愈。

  治胃炎:乌贼骨15g,浙贝母12g,元胡12g,大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1周为1个疗程。

  治毛囊炎:地肤子25g,蛇床子25g。加水煎至2000ml,待温使用。嘱患者先将头发剪短,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洗毛囊炎症部位,除去脓痂,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治荨麻疹:山楂30g,生甘草15g,当归15g,浮萍15g,荆芥15g,青皮12g,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服后发汗。适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荨麻疹。一般服药3~5剂可愈。

  治寒冷性荨麻疹:防风10g,附子10g,桂枝25g,黄芪10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7剂为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可愈。

  治热性荨麻疹:防风15g,丹皮15g,生地25g,白芍15g,白芷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一般服药7剂左右可愈。(郭旭光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小验方五则

时间:2019-12-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郭旭光

 

  冻疮 生姜、当归、川芎各10g,同浸于500ml白酒中,1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ml,每天2~3次,直至治愈。

  慢性荨麻疹 红枣250g,猪胰1个,食盐适量。加水炖熟,饮汤,吃猪胰、红枣,每天1次,2个月为1个疗程,适治慢性荨麻疹气血不足者。

  窦性心动过速 炙甘草6g,五味子6g,麦冬9g,党参12g,淮小麦15g,牡蛎30g,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效果显著。

  腰腿痛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20g,白芍6g,茯苓15g,杜仲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煅乳没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可愈。

  肛裂 当归、生地各15g,火麻仁、桃仁各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可愈。(郭旭光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小验方三则

时间:2019-09-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郭旭光

 

  治慢性荨麻疹 川芎、防风、茵陈、栀子各20g,多虑平20片,研细末,取适量陈醋调湿,填塞于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用2周可愈。

  治脂溢性皮炎 马齿苋30g,白菊花10g,金银花10g。加水适量煎取溶液,用4层纱布冷湿敷,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治痔疮及肛裂 瓦松、马齿苋、甘草各15g,五倍子、川椒、防风、苍术、枳壳、侧柏叶、葱白各10g,朴硝1g。加水煮沸,去药渣,将药汁倾入盆内,先熏后洗肛门,每日1次,直至痊愈。(郭旭光 山东省

莱州市

据肺为水之上源辨治小便困难

 (2015-04-22 13:15:43)[编辑][删除]
标签: 

育儿

医门传薪之曾定伦临证录(9)
据肺为水之上源辨治小便困难
邱敏 孙科 重庆市中医院 曾定伦名医工作室

    记得笔者刚刚当上曾定伦教授入室弟子的时候,随老师侍诊时, 曾定伦教授经常给我们两名弟子讲要多读读中医典籍,在临床上多做有心人,真正践行“读经典,跟名师,多临证”的中医成才之路。3年跟师下来,眼看着老师“望、闻、问、切”后,辨证处方,把一例例疑难杂症病例治疗好转、痊愈的时候,我们深深理解了邓铁涛老先生“中医经典是临床疗效的源头活水,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疗效的灵魂”这句话。下面将笔者根据老师据“肺为水之上源”理论治疗小便困难的一则临床医案,探讨这其背后蕴藏的老中医宝贵经验。

    典型病案

    陈某某,男性,27岁,2014年2月18日首诊。患者来诊时由家人用轮椅推来。诉1月前于北方出差,不慎着凉外感,返家后突发高热,体温最高40,伴见全身发痒,无汗,小便困难,大便秘结。某西医院急诊输液治疗3天体温正常,汗出较多,但仍然全身发痒,小便困难,大便秘结。2周前因小便困难,行导尿术,留置尿管1周后拔管仍然小便困难,虽有便意,膀胱憋胀,但无法解除,行泌尿系统、前列腺彩超检查:排除泌尿道结石、梗阻及前列腺增生可能。拔尿管2天后再次导尿,留置尿管后每日夹闭尿管,有尿意后才打开开关,小便通畅,尿量正常,再次留置尿管10天,到我院泌尿科拔除尿管,但拔管后小便极其困难,膀胱憋胀,小便点滴而出,今日来就诊。

    刻下证见:身软乏力,全身皮肤发痒,皮肤色泽正常,未见明显皮疹,小便困难,膀胱憋胀,点滴而出,大便干结,2~3日1行,形体壮实,声音洪亮,体温正常,无发热,咳嗽,喘累等症,纳眠均可,舌红,苔薄黄,脉弦。

    曾定伦教授详问病史,切脉候形,查舌观苔后,处方如下: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麻黄6克,杏仁12克,石膏24克,金钱草30克,萹蓄30克,瞿麦30克,生大黄1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20克,木通12克,桔梗13克,白茅根30克,枳壳12克,乌药12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桑白皮30,白鲜皮30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叮嘱其家属取药后立即回家首剂急煎3次,分两次服尽,至晚间若仍小便困难,全天小便量少于400毫升,应立即返院,行再次导尿术。

    笔者当时随师抄方时心中嘀咕:患者受凉外感后发病不假,但该患者已无发热,从发病到现在1月左右,未见一点咳嗽,喘促症状,老师为何以“肺热壅盛气喘急”之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加减呢?

    二诊:当时患者由家人陪同满面笑容,大步前来,诉服药2次后,全身如虫行皮中,瘙痒加重,随后微微汗出半小时许,汗后全身轻松,乏力身软消失,随后解小便1次,轻松畅快如病前,1剂后畅泻较多干结大便,3剂服完,诸症若失,身不痒,汗不出,小便畅,大便通,今日特来感谢。随后曾定伦教授以银翘小柴胡汤加减,3剂,清解肺卫表热,并条畅三焦气机收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