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颈复康颗粒

(2023-01-04 05:09:20)


活血通络 散风止痛

时间:2022-12-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尚学瑞 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颈复康颗粒。组成与功效

颈复康颗粒是根据原电子工业部402医院主任医师糜纬真自拟方研制而成,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物大全》等收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本药由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炙)、红花、乳香(制)、黄芪、党参、地黄、石决明、花蕊石(煅)、黄柏、王不留行(炒)、桃仁(去皮)、没药(制)、土鳖虫(酒炙)共21味中药组成。主要功能是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用于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头痛、颈项强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或耳鸣耳聋、舌淡苔白、脉浮或浮紧。

药理研究表明,本药能保护心肌,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力;可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扩张微动脉,增强微循环;可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抗炎、镇痛等,因此对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其发生的外因是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内因是体质素虚,气血不足。方中羌活、葛根、川芎辛温行散,上至巅顶,善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共为君药。秦艽、威灵仙、苍术辛苦微温,祛风除湿,通络舒筋除痹痛;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土鳖虫、花蕊石、王不留行活血破瘀,通经止痛,共为臣药。黄芪、党参培补元气,地黄、白芍养血和营,四者扶正固本,并防辛燥之品耗正;石决明、地龙咸寒,清肝潜阳,通络止痛而定眩;黄柏清热燥湿而坚阴。上药既防治邪郁生热,又制约燥药伤阴,共为佐药。全方虽药味较繁,但主从分明,缜密有章,可收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之效。

服法及禁忌

颈复康颗粒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开水冲服,每袋装5g,一次1~2袋,一日2次,饭后服用。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消化道溃疡、肾性高血压患者及过敏体质者慎用。严重慢性病患者和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如有感冒、发热、咽痛,应暂停服用。孕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如正使用其他药品或接受其他疗法,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防己地黄汤加减治验五则
摘自2025-10-31中国中医药报
李发枝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原方剂量及服法为:“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一分。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此方有滋阴凉血、祛风通络(或祛风安神)的功效,所针对的病机为血热阴虚、风阻经络(或风扰心神),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失眠等病症。笔者临证应用此方治疗痹症、不寐等略有心得,现整理验案五则,分享如下。
案一
张某,女,49岁,农民,2016年7月4日初诊。主诉:全身关节肿痛半个月。双侧肘、膝、踝、手指关节肿热痛,不红,伴发热不恶寒半月,体温波动在37.9~39.5之间。7月1日在某医院检查示:血沉130mm/h(参考值0~20mm/h);超敏C反应蛋白188.58mg/L(参考值0~20mg/L);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正常。二便饮食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诊断:热痹。
方用防己地黄汤合麻杏苡甘汤加减:桂枝20g,防己20g,防风10g,生地黄40g,麻黄10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甘草15g,生姜3片,大枣5枚。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7月13日二诊:服上方后,体温最高时39,昨日37.7,关节痛减,另时有荨麻疹。处方:桂枝20g,防己20g,防风10g,生地黄50g,知母30g,生石膏30g,麻黄10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甘草15g,生姜3片,大枣5枚。7剂,煎服法同前。
8月3日三诊:已不发热,关节痛再减,右足踝仍肿。上方加炒苍术15g、黄柏12g。14剂,煎服法同前。
8月10日四诊:上方尚有7剂未服,因他事前来就诊。未再发热,关节肿痛大减。处方:生地黄50g,桂枝20g,防己10g,防风10g,知母30g,生石膏30g,麻黄10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炒苍术15g,黄柏12g,甘草15g。10剂,煎服法同前。
后患者未来复诊,2017年2月12日电话随访,言其服中药后诸症消失,未再发。
案二
李某,男,72岁,退休教师,2016年9月12日初诊。主诉:腰部及四肢关节疼痛近1年。患者2015年2月16日因颈肩部剧痛,双肩关节疼痛,双膝、腰部疼痛,阵发性心悸胸闷,住院治疗。检查:HLA-B27(+);血沉27mm/h;C反应蛋白12.47mg/L;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心电图提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治疗病情缓解而出院。2016年8月3日,诸症复发又入院治疗。入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冠心病,高血压。检查:HLA-B27(+);血沉104.00mm/h;C反应蛋白33.87mg/L。住院期间请笔者会诊。刻诊:颈肩部疼痛,拉直双臂、锁骨下则疼痛加重,左侧为甚。颈椎、双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屈伸。双膝、腰部疼痛。肩腰膝关节疼痛处发热,不红肿,汗出,足踝则肿痛。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诊断:历节病。
方用防己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合白虎桂枝汤加减:黄芪60g,白术20g,防己20g,桂枝20g,生地黄30g,防风10g,知母30g,生石膏30g,青风藤30g,甘草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10月10日二诊:诸症大减,大便仍干。处方:黄芪60g,白术20g,防己20g,桂枝20g,生地黄60g,防风12g,知母30g,生薏苡仁30g,青风藤30g,甘草12g。10剂,煎服法同前。
10月21日三诊:诸症基本消失,续服上方15剂巩固疗效。
后于12月27日电话随访,言其服中药后,诸症未再反复。
按 上述均属热痹范畴,均用防己地黄汤治之,案一以发热、关节肿痛为主,故合麻杏苡甘汤;案二以颈肩腰膝汗出、足踝肿为主,故合防己黄芪汤、白虎桂枝汤。他们的辨证要点是:患处疼痛发热或红肿热痛,便秘,舌质红。关于方中之生地黄,《神农本草经》云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说明生地黄不仅能滋阴凉血,还能除痹通经。另据《中药大辞典》中干地黄临床报道,“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取干地黄3两……试治风湿性关节炎12例……类风湿关节炎11例”疗效较好,并说“据观察,地黄具有抗炎作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相似之处”。
案三
张某,男,68岁,退休干部,2005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失眠15年。烦躁失眠,现每晚服艾司唑仑4片,可睡1个多小时,便秘。舌质红乏津,苔薄少,脉浮。
诊断:不寐。
方用防己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生地黄60g,防风10g,防己10g,桂枝3g,知母20g,川芎10g,茯苓12g,炒酸枣仁12g,竹茹20g,夜交藤30g,甘草15g,小麦30g,大枣5枚。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嘱其逐渐减少艾司唑仑用量。
4月20日二诊:艾司唑仑减至2片,可睡4小时,大便每日1次。续服上方20剂,并逐渐减停艾司唑仑。20剂后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案四
李某,男,37岁,工人,2012年10月6日初诊。主诉:失眠、抑郁半年。患者因失眠、焦虑或抑郁或无故发笑半年,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用西药利培酮等治疗3个月,症状减轻,但因肝功能异常而停服西药。现失眠(每晚睡3小时左右),心烦,焦虑不安,心情抑郁,记忆力下降,头昏,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不寐。
方用防己地黄汤合酸枣仁汤:生地黄40g,桂枝10g,防风10g,防己10g,知母20g,茯苓15g,川芎10g,炒酸枣仁12g,制远志10g,栀子10g,淡豆豉20g,淮小麦30g,甘草15g,大枣5枚。20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11月2日二诊:前症大减,化验肝功能较前好转,上方加柴胡12g、黄芩10g、黄连6g。共服60剂,此后其家人来看病,云服上方后诸症消失,已正常工作。
案五
翟某,女,65岁,退休干部,2015年1月19日初诊。主诉:失眠、多梦伴双下肢麻木4年。患糖尿病20年,近4年出现失眠、多梦、耳鸣、双下肢麻木。2个月前因左膝关节疼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其后失眠加重。现失眠(每晚仅睡2小时),多梦,双侧耳鸣,便秘(3~4天1次),小便、饮食尚可。双下肢麻木,左膝关节以下肿痛。平时注射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西药,血糖控制在8mmol/L。舌质红,苔薄白乏津,脉弦。考虑气血瘀滞,先用经验方三合汤(当归芍药散、防己黄芪汤合鸡鸣散)加减: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苍术30g,茯苓15g,泽泻30g,紫苏叶12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60g,防己12g,葛根30g,金银花20g,玄参20g,黄连10g。10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煎半小时,分2次服。
3月13日二诊:服上方后下肢麻木及肿痛均减轻,但失眠多梦及耳鸣不减,大便干,2天1次,舌脉同前。考虑为防己地黄汤合酸枣仁汤证,处方:生地黄60g,桂枝10g,防己10g,防风10g,知母30g,炒酸枣仁15g,川芎10g,淮小麦30g,夜交藤30g,当归15g,黄连10g,甘草10g。7剂,煎服法同前。
3月20日三诊:每晚能睡5个小时,耳鸣亦减,仍多梦,大便仍2天1次。上方生地黄加至80g,另加柴胡12g、黄芩10g、川楝子12g。10剂,煎服法同前。
3月30日四诊:失眠、多梦、耳鸣均愈,下肢麻木也较前减轻,大便每日1次。再服三诊方10剂巩固疗效。
按 《普济方》载防己地黄汤“治言语狂错,眼目霍霍,或言见鬼,精神昏乱”,结合《金匮要略》防己地黄汤条文所述,都说明该方是治疗精神神经方面病症的方剂。《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风狂病候》:“狂病者,由风邪入并于阳所为也。风邪入血,使人阴阳二气虚实不调,若一实一虚,则令血气相并。气并于阳,则为狂发,或欲走,或自高贤,称神圣是也。”上述3例虽均未出现狂躁,但失眠较重,病机均为血热阴虚、风扰心神,故均用防己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案五因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下肢麻木,故初诊用笔者常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三合汤加减,但失眠不减,说明药不对症,故二诊即改为防己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终使诸症消失。
(作者李发枝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