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败酱草度三伏天

(2023-01-02 04:50:22)


时间:2020-08-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秦延安

  三伏天闷热潮湿的天气,郁闷的不仅是心情,就连嘴里也生出苦味,让人食欲不振。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要弄回一些败酱草,让一家人清心降火。食败酱草之后,心中那原有的苦闷与烦躁顿时烟消云散。

  败酱草又名苦菜,南方叫苦丁,北方称苦苣。《诗经》上说:“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由此可见,败酱草是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也是夏日不可或缺的食材。据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败酱草。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败酱草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所以,败酱草又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记得儿时经常唱的一首儿歌:“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从开春到入夏,败酱草一直是老百姓充饥解馋的最好选择。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沉睡一冬的败酱草,和风顺雨,抽芽吐叶。到五月时,便长得枝繁叶盛。一片片刺状尖齿的叶片,看起来凶悍。其中空的长茎如管道一般,源源不断地将“乳汁”输送给顶部的花朵,让舌状的黄花开尽夏日的灿烂。《桐君录》云:“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从叶出,茎直花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顾名思义,败酱草味感甘中略带苦,苦中带涩,清凉嫩香,既可炒食也可凉拌。凉拌时先将败酱草择好洗净,过水轻焯,控干晾凉,姜蒜切末,加入盐、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许,搅拌均匀后装盘即可。凉拌败酱草看起来绿格盈盈,清新悦目,吃起来爽口开胃,清凉辣香,让人胃口大开。除此之外,有人还用米汤将败酱草腌成酸菜,或将败酱草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脆嫩爽口,各具风味。“吃吃苦,尝尝鲜,舒舒服服过夏天。”这是母亲经常说的。一盘败酱草,就是最初的“满意”,让炎热的夏天在绿色的舒坦中轻松而过。

  虽然败酱草以苦享誉,但李时珍却称它为“天香草”,不仅因为其是一道美食,还因它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对咽喉炎、痢疾、感冒发热等均有一定疗效。《本草纲目》记载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所以,医学上多用败酱草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初食败酱草,也许会觉得难以下咽,其实,这只是食者没有吃出苦中的后味罢了。如今,败酱草已被勤劳的人们从山坡请到饭桌上,不仅农家乐里有,就连大饭店也供应。凉拌败酱草、败酱草烧肉片、败酱草什锦、败酱草酸辣汤等,让败酱草占尽了风头。我想,人们爱吃败酱草,除了想换口味之外,也许还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秦延安 陕西省作家协会)

甲珠新用【草根一生】

 食败酱草度三伏天 (2014-12-28 10:58:53)[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甲珠即穿山甲炮制而成

       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有会阴痛或鞍马区痛患者。

    由于失治、误治或不治,侵入精室的湿热毒邪与血肉搏结,化腐成脓,才致会阴痛甚鞍马区痛。此时已属沉疴痼疾,非清热利湿解毒,化腐通络药所能奏效。

    受《本草纲目》云“穿山甲消痈肿,排脓血,通窍”启发,每当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见此二症在辨证方药的基础上加入穿山甲,效如桴鼓。

    胸软骨炎

    胸软骨炎患者双上肢稍用力不当就前胸痛。病机——“久病气滞血瘀”、“久病入浮络、孙络”。

    《本草从新》云:“穿山甲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正合此病病机,在辨证的方药基础上加山甲,立竿见影。

    此外,用于治乳腺增生见乳核增大,久治不下的;前列腺增生超三度,且有钙化的必用山甲,效甚佳。

    四肢麻痛

    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等因臂丛神经、坐骨神经受压迫,导致的上、下肢麻木、疼痛。

    受《医学衷中参西录》“穿山甲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启发,在原辨证方药基础上加山甲,研粉面冲服,立见功效。

    肝胆肿瘤、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引起右胁痛、右上腹痛都属中医“胁痛”范畴。肝胆肿瘤引起胁痛用以穿山甲为主的方药治之,疗效肯定。

    用以此药为主的方药治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所引起的胁痛亦奇效。

    外伤后遗症

    头外伤后遗症多端,很多患者出于无特效药治疗,求治中医。

    该病由于头内出血而造成颅内气滞血瘀,阻滞脉络所致。

   

鸡血藤小议【草根一生】

 甲珠新用【草根一生】 (2014-12-29 18:04:23)[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鸡血藤小议【草根一生】

   鸡血藤又名血风藤、红藤、活血藤。性温,味苦甘,入心、脾二经,具有散气活血、舒筋活络、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等症。《饮片新参》载:鸡血藤“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壮筋骨,已酸痛……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妇胃寒痛;妇人经水不调,赤白带下,妇女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现代实用中药》亦载:鸡血藤“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止痛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鸡血藤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确有补血作用;鸡血藤煎剂能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降低血管阻力,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鸡血藤煎剂能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有研究还表明,鸡血藤水提取物有抗噬菌体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起到抗癌作用。

                                                                     鸡血藤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同时又兼补血作用,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鸡血藤又能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症的常用药。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益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验方1  临床应用治疗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可用鸡血藤30克水煎,长期服用。

    验方2  治疗闭经,可制成鸡血藤糖浆,每次服10~30毫升,每日服3次,1~4周为1个疗程。

    验方3  治扭伤瘀肿疼痛,取鸡血藤、益母草、土大黄各20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50克,用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于瘀肿处,上覆盖纱布,每日换药1次。


    鸡血藤蹄筋汤  鸡血藤50克,水煎取汁,再加入大枣10枚和泡发洗净的牛蹄筋80克,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至蹄筋酥烂,加少许食盐调味食之,能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鸡血藤补血膏  鸡血藤150克,水煎2次取汁,浓缩收膏,加入撕碎的龙眼肉和撕碎去核的大枣各30克,再煮沸,加入适量蜂蜜搅匀,晾凉装瓶备用,每取10~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或调入米粥中服食,可补气养血,益智安神。

 

    血藤红归糯米膏  取鸡血藤250克,红花15克,当归30克,共入锅煎熬,去渣取汁,再加入糯米100克,熬至米烂汁稠,待温装瓶备用。每次服2羹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可活血补血。

龙骨便方 【草根一生】

   鸡血藤小议【草根一生】 (2014-12-31 08:01:50)[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龙骨便方 <wbr><wbr><wbr><wbr>【草根一生】

      高血压 龙骨20克,牡蛎12克,钩藤9克,水煎服,每日2次。

    失眠多梦 龙骨20克,炒枣仁10克,龙眼肉9克,水煎服,每日2次。

    盗汗自汗 龙骨30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2次。

    久泄 龙骨2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药9克,水煎服,每日2次。

    赤白带下 龙骨12克,炒山药10克,黄柏9克,银杏9克,水煎服,每日2次。

    脱肛 龙骨30克,党参15克,升麻9克,水煎服,每日2次。

    疮口不敛 龙骨30克,白及20克,共研细粉,药粉经高压消毒后撒疮面,纱布包敷。

    皮下囊肿 龙骨15克 ,赤芍10克,共研细粉,入凡士林100克中调匀,涂敷患处。

    鞘膜积液 龙骨12克,桃仁6克,泽泻6克,共研细粉,入凡士林100克中调匀,涂敷患处。

    阴囊湿疹 龙骨50克,白鲜皮30克,研细粉,撒患处,每日3次。

    烫伤 龙骨50克,大黄30克,研细粉,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数次。

马齿苋单方6则【草根一生】

编辑删除2015-01-10 14:53:52

      马齿苋其性味酸、寒,归大肠经、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急性菌痢:单味约20克水煎服,或同服大蒜1头。

    各种疮毒:单味约20克水煎服,或以鲜草洗净捣烂外敷;或马齿苋、蒲公英各90克,煎汤熏洗。

    湿疹,稻田皮炎:单味约30克煎洗、湿敷。

    肛门脓肿:单味约30克煎洗。

    跌打损伤:马齿苋鲜品约100克,捣烂外敷。

    荨麻疹:马齿苋全草200~300克,加水约1500毫升,煎煮浓缩至1000毫升,弃去药渣,将接近体温的药液频频涂抹患处,每日2次。

    咳嗽

    方药:马齿苋50克、麦冬10克、首乌9克、水煎浓汁。日服3次,每次20毫升,连服3剂,咳嗽可止。

    痢疾

    方药:马齿苋150克、炙炭研末,日服3次,每次10克。或以马齿苋30克煎浓汁送服,服3~4天,大便正常。

    牙龈红肿

    方药:马齿苋50克、防风6克、黄柏9克、水煎日服2次,第3剂含嗽。服2~3天红肿消退。

    小儿烂肚脐

    方药:马齿苋10克、当归10克。将上药炙炭研细末。撒于肚脐溃烂处,日换2次,第2天即收水,第4天可愈。

    阴囊湿疹

    方药:马齿苋12克、绿茶10克。共研细末。再用马齿苋120克煎汤洗患处,擦干后将上药面敷患处。4天痒减,黏液减少,很快可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