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联合治疗

(2022-12-12 10:42:25)


时间:2020-12-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刘斯宁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脑卒中风险最大的国家。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大约有1/3幸存者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进展为PSD,其发生率第1年最高(达1/3),此后逐渐下降。PSD不仅延长患者功能康复时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负面引导等不良影响。

  目前证实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解剖、炎症因子、遗传基因、神经营养因子、氧化应激、肠道菌群、社会心理等与PSD密切相关,但对PSD的具体病因机制尚无统一定论,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严峻考验。现阶段较为认可的PSD发病机制是脑组织内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不足。故选择性抑制神经元对五羟色胺再摄取类药物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及新型抗抑郁药如黛力新等在其治疗中应用普遍,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亦有极少使用,但以上药物均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年2月第40卷第2期发表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的《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可实现优势互补。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协同增效,缩短抗抑郁药起效时间,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复燃风险,降低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治 愈率及安全性。一项Meta分析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576例患者,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中医学对郁证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认识和丰富的诊治经验。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中医学中无PSD这一病名, 遵循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其大致归属于“中风”“郁证”范畴,郁证是中风所发生的变证,即《景岳全书》所阐述的“因病而郁”。风、火、痰、瘀为主的病理因素在中风这一原发病的基础上相互胶结产生气机郁滞、瘀血内阻等病机变化。“气有余便是火”,肝为刚阳之脏,属木应风,同时瘀血内阻而新血生化乏源,久之则形成血虚肝旺的病机特点。养血清脑颗粒主要成分是补血调血之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配伍鸡血藤及行气活血之要药延胡索,平肝清肝药珍珠母、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及疏经通络止痛之细辛等数味中药的浓缩提取物,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切合中风后抑郁的病机。以往多用于头痛的治疗,10余年来逐渐用以改善 PSD 的症状。

  由江苏省优势学科中西医结合专项基金支持,江苏省中医药局基金资助项目(BE2016808)支持对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发表于《中国中医急症》2017年1月第26卷第1期,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此META分析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1035例患者。结果证实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抗抑郁药治疗中风后抑郁≥28天后,有效率、降低 HAMD评分及NIHSS评分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单独应用抗抑郁药)(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且治疗效果与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基本相当,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带来更多临床获益,养血清脑是卒中后抑郁治疗的良好选择。 (刘斯宁)

春分至清明这样做 脑清目明神采奕奕
摘自2025-3-26中国中医药报
刘竹韵 吴 遍 广东省中医院
《历书》:“春分节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这一时节,自然界阴阳调和,草木萌动,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人体的阳气生发,肝气易亢,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等脑部不适。现代研究表明,此阶段气压波动较冬季频繁,脑血流速度变化幅度大。中医认为“春气通于肝”,肝属木,木生火,肝失疏泄则脑络失和,火邪攻心、脑而致病。因此,需顺应节气特点,科学养护脑健康,以保持脑清目明、神采奕奕的状态。
起居调理:动静结合,稳定生物钟
时节特点
春分后地磁活动增强,易出现睡眠节律紊乱。清明前后温差可达12,血管舒缩频繁,容易诱发偏头痛。
养生建议
清晨养阳法:5~7点,面向东方,练习“嘘字诀”(口吐“嘘”音同时配合缓慢呼气,手掌开合或腰部转动导引气息),配合踮脚后跟36次,分4组进行,通过震动涌泉穴引火归元。
午时护眼冥想:13~15点,闭目“青冥式”冥想。具体方法为双手搓热敷眼,想象绿色光晕笼罩百会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持续10分钟。
经络导引:疏通气血,预防脑疲劳
时节特点
春季风邪善行数变,头颈部体感温度较实际低5,头颈部受凉易致脑供血不足。肝经气血旺盛时段(1~3点),肝经主时,脑窍得养。
养生建议
头部叩击法:以指尖轻叩四神聪穴(属经外奇穴,在头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个穴位),从前往后呈Z字形行进,此法可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
颈项导引术:双手交握置于颈后,头颈缓慢做“米”字书写,每个方向停留3次呼吸的时长。
穴位按摩:19~21点,手少阳三焦经行经时按摩合谷穴(在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顺时针揉按2~3分钟,疏肝理气。
清明前,外邪易袭,需加强防护,尤需注意“倒春寒”防护,外出可佩戴丝巾保护颈后风府穴。特别注意避免洗头后直接吹冷风,建议用吹风机温风彻底吹干发根。若出现持续视物模糊、突发性耳鸣等先兆症状,应立即就医。

揭秘“老年痴呆症”的元凶

 (2019-11-30 04:55:16)[编辑][删除]
程门立雪转载了川乌2012的博文

作者:紫菀花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退行性(脑功能逐渐衰退性)疾病,起病潜隐,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能力。

 

  西医对于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尚无任何有效地治疗和阻断这一疾病的方法。

自从1906阿尔兹海默博士发现AD以来,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针对阿尔兹海默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是未知的,这也正是目前众多相关药物难以从根本上逆转此病进展的主要原因。有人甚至称:全球每3秒就增加一个AD患者!目前在我国约有1000多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且患病人数几乎每10年翻一番!

当代著名中医刘力红先生的著作《思考中医》AD病的思考”等相关内容,中医界是如何看待AD病,是如何进行防治此病的。

刘力红先生说:“作为中医,我们怎么看这个AD病?AD病有没治好的可能呢?对这个问题我是比较乐观的。其实AD病,我们如从六经的层面去思考它,它就是一个少阴病AD病的早期是由记忆障碍开始的,并逐渐发展到神志障碍

 

记忆的问题我们前面曾经谈到过,它实际就是心肾的问题。记,为贮藏过程,这个过程与肾的主蜇、封藏相应,故记的过程系由肾所主。忆,则为提取过程,这个过程与夏日之释放相应,故忆的过程实由心所主。因此,记忆的障碍实际就是心肾的障碍,就是少阴的障碍。而神志的障碍则更与少阴心肾相关,以心藏神,肾藏志也。”

 

中医的“少阴经”,是指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简言之,AD跟中医所说的“心”“肾”相关。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其中心与火相对应,“心主火”。这个火是君火。

 

如同火的自然性用一样,人体的心阳(即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能温热身体,能视物光明,能维持人体的机能活动,能通过胃火来腐熟水谷,能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此外,最重要的是:心阳“主神明”!

 

神明的作用可以说是人体中最最重要的,它无处不在,无处不用。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心”主神明,神若明,则无所不见,无所不察。你稍有变化,机体就察觉了,就能作出相应的处理。

 

我们的机体每天都面临着细胞的异常分化,可为什么它不形成肿瘤呢?因为它一发生异化,就能被发觉,机体就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其他的一切疾病亦是如此,只要我们的“主”明,就能及早发现问题,就不至于使其形成大患。

 

君主要明,关键就得要阳火充足。当有一天,阳火虚衰了,那么君主也就不明了,明君成了昏君。当“心”的神明作用丧失了,就会如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言:“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神明的作用如此重要,可以说:有它才有生命,无它则无生命可言。

 

刘力红先生《扁鹊心书》(宋·窦材)中有一个主干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窦氏认为人体的疾病中属阳证的比较容易解决,因为阳证易于发觉。阳火太过就像纸包火一样,包得住吗?包不住的。所以阳证它潜伏不了,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而阴证(如肿瘤、癌症)则不然,阴证易伏易藏,我们不易发觉它。所以,到最后能酿成大患,造成危证险证的,往往就是这个阴证。

 

那为什么阴证易伏藏而不易发觉呢?根本原因就是人体内的阳火虚衰了,识别系统麻木了,对任何异常都反应不出来了。一句话就是:主不明了。

 

在现实中,你会发现有不少被查出有重大疾病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是毫不敏感、毫无知觉的;而且他们只愿意相信医院里那些冰冷的仪器设备,相信体检报告上那些毫无生气的数值!这种现象,恐怕也只能从“昏君”这个方面来解释了。

 

说完了“心”,我们接着说“肾”。

 

中医认为“心藏神,肾藏精志。”

 

“肾有二枚,左箱为肾,藏志也;在右为命门,藏精。”(《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六·藏府气液》)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云:“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蜇”,即“封藏”之意。封藏什么呢?封藏阳气。肾里的这个阳气源自先天,故称真阳、元阳,亦称命门火、龙火,是人体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此阳此火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潜藏了才能温养生命。许多危重病人临终前为什么会出现回光返照呢?这其实就是真阳外越的一个征兆。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西医的激素

 

西医治病,除了手术之外,就是药物。其他类别的药物我们暂且不说,只说抗生素类和激素类,因为这两类西药用得最为普遍和广泛。要说效果呢,的确都很快,可是大家现在都知道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就是:出现耐药性和超级细菌!

 

那么激素类药物呢?

 

你要想想为什么激素的效果会那么快?你要知道:激素的作用点是在肾,它将肾所封藏的阳气释放出来,以此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换句话说,真正有本事产生疗效的,是你自己的肾脏,而不是激素!

 

而肾中所封藏的阳气不就是真阳吗?是“精”啊!它是人体内最了不起的东西,就像原子弹所发出的能量一样,可以干很多的事情,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那当然对很多疾病有“奇效”啦!

 

但是你别忘了:这个真阳、这个,本来应该用来温养生命的,你现在却把它提前动用了!那么你的库存自然也就减少了,生气的来源少了,养命的东西少了,其后果会怎么样?!庸医杀人不用刀啊!

 

另外,激素用多了,还会变成“满月脸”——这,你可能还受得了;可是激素用多了,还会造成股骨头的坏死(因肾主骨),让你走不了路——这,你还能受得了吗?!

 

中医认为肾藏精、生精,精生髓,髓养骨;脑为髓之海;肾藏志;肾开窍于耳;肾主二阴。这些中医理论都可以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股骨头坏死、听力减退、记忆力消退、大脑退化、二便失禁等等症状都是肾虚的体现!

 

中医理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无数的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而近几十年来,无数的AD临床案例以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AD案例,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激素,以及其他西药,都是伤肾的。而五脏六腑之间是互相联系、相生相克的,一旦肾出了问题,毫无疑问其他脏腑也会接二连三地出问题。

 

关于“心”和“肾”,以及其他脏腑,紫菀花在此前的文章中都有谈及,大家可以再去好好地回顾回顾。

 

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就看你信不信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非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实践、去验证,那别人也没办法!

 

心和肾,一个主藏神,一个主藏精(志),合起来就是“精神”(“神志”)。所以从一个人的精神(神志)状态,就可以看出他的的状态。

 

仲师《伤寒论》中对于少阴病的提纲是这样写的:“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心、肾将要衰竭时,心火虚衰,神明昏暗,人就会没精神,昏昏沉沉的,呈现出一个但欲寐,即老想睡觉的状态;与此同时,潜藏在肾里面的真阳(命门火)向外飞越,心神受扰而不安定,就会感到心烦、失眠昏昏欲睡却又心烦睡不好觉这种反常的现象,可不是一般的困倦和心烦失眠,而是生命垂危的信号!少阴病中有很多的死证。

 

我们再好好地看看“寐”(即睡着zhao这个字。老年痴呆症患者会连自己的亲生儿女的名字也记不得,连住了几十年的家也记不住,或是刚刚做完的事情转头就忘,这其实就是一个神志不清的“寐”的状态。

 

少阴病还有“口渴而小便色白、清长”的反常症状,这也是阳气虚衰的表现。因为一般来说,口渴的人,体内有热伤津,故口渴、小便黄、小便短赤。

 

总之,为什么老年痴呆症以前没有,或者说极少有,现在却变得越来越多了?这并不是人体自然的衰老现象,不是人生必然会经历的痛苦,而是长期吃西药的结果!因为西药能快速地造成心肾的虚衰,其结果就是快速地出现听力减退、记忆力消退、脑部退化、神志不清、语言障碍、二便失禁等等的症状,甚者还会出现性格改变等其他令人匪夷所思的症状!

 

因此,首先得把西药停掉!否则AD的防治将无从谈起!

 

老年痴呆症(AD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则必须、也只能从少阴病入手,根据医圣张仲景的医学理念和《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进行辨证论治!


打老儿丸助你活百岁

  (2019-11-30 04:39:30)[编辑][删除]


【组方】怀山药、山萸肉、茯苓、牛膝各45克,熟地、杜仲、肉苁蓉、巴戟天、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小茴香、远志、石菖蒲各30克。

【制法】研末,加适量炼制过的熟蜜,制成蜜丸。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每日2次。


彭坚教授指导:

这个蜜丸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打老儿丸”,据传说出自华佗。有古书甚至记载,按此方调理的老人多长寿,经常可以看到120岁的老母亲拿着扫帚追着百岁老儿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