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宏从湿毒论治银屑病

摘自2022-12-9中国中医药报
廉凤霞 祝向东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 徐静 宁夏回族医药研究所
全国名中医高如宏是宁夏回族医药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一直致力于皮肤病中医药临床防治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对银屑病、白癜风等难治性皮肤病有独到的认识。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松皮癣、白壳疮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血热、血燥、血瘀、血虚,治疗从血论治。高如宏认为,该病由湿毒蕴阻、滞络损肤所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高如宏从湿毒论治银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近现代医家提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归纳为四大学说,即血热说、血燥说、血虚说、血瘀说。其中,张志礼认为血燥与血热皆为本病之起因;朱仁康、赵炳南倡导血热论;顾伯华则认为本病是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高如宏认为,本病除了以上四大学说外,还与湿毒致病有关。其病因外因多为淋雨涉水,居住潮湿,或感冒夹湿,感受热毒、药毒、虫毒之邪;氤氲熏蒸,阻遏气机,留滞脏腑经络肌肤。内因多由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乏力等多因素致病。陈实功《外科正宗》说:“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发之大小圆斜不一,干湿新久之殊。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陈士铎《洞天奥旨》曰:“白壳疮……皆因毛窍受风湿之邪,而皮肤无气血之润,毒乃附之而生癣矣。”据此,高如宏提出本病病机为湿毒蕴阻,滞络损肤。病性为本虚标实,标实为湿毒之邪蕴阻肌肤;本虚则为正气不足之时,复感湿毒邪气,致气血失和,肌肤失养。病位在肺脾。
湿毒浸淫化热,耗伤气血,外发肌肤,故可见全身出现红色丘疹、斑块;湿毒蕴阻,气血不荣肌肤,肌肤失养,则在红斑上出现多层银白色鳞屑;湿为阴邪,其性黏滞,缠绵难愈,故病情反复,且易复发。湿毒蕴阻肌肤,气血运行受阻,肌肤失养,化燥化火,因此,皮损肥厚成斑块状、蛎壳状。
辨证施治
高如宏认为,本病为正气不足,湿毒蕴阻,滞络损肤,因此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见正气充足,则不易感受外邪侵袭,正气不足时,则容易感受外邪。正气与邪气抗争,致使正气虚损,这也是银屑病病情反复不愈的原因。因此,治疗应分辨虚实,据辨证扶正祛邪。高如宏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分型:
邪阻肌表 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西北地区春季多风,冬季风寒隆盛,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食物,致使脾胃运化失健,湿邪内阻,加之不慎感受风寒邪毒,内外合邪,外寒湿邪瘀滞肌肤,气血失和,故皮肤出现红斑、鳞屑。临床表现:发病急,多有扁桃体炎、咽炎病史,咽痛、咽痒,全身出现密集红斑,色鲜红,其上覆有银白色鳞屑,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祛风散寒,健脾除湿;方以藿朴夏苓汤加减。
寒湿困脾 《诸病源候论》载:“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气血相搏所生。”本型病机为湿浊偏盛,困阻脾胃,升降失司,气机受阻,或复感寒湿,与气血搏结而成。临床表现:病久,反复发作不愈,全身出现散在斑块,以腰背部为多,色暗红,其上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紧。治以温中散寒,运化水湿,方以雷氏芳香化浊方加减。
湿毒蕴肤 《外科集验方•疥癣论》认为,夫疥癣者,皆由脾经湿热及肺气风毒客于肌肤所故也。提出因风毒之邪侵犯于肺、脾两脏,湿热外发于肌肤所致。临床表现:病久,每因饮食辛辣刺激、饮酒后诱发,全身出现散在斑块,以下肢为多,色鲜红,其上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瘙痒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方以甘露消毒丹加减。
脾虚湿蕴 脾失健运则可导致气血亏虚,易致阴阳失衡,气血失调,正不胜邪,使病邪久留而不去,病程延长,不易治愈。临床表现:平素纳差、乏力,病久,全身散在斑块,基底色淡红,其上覆有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舌质淡红、边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治以健脾燥湿,淡渗分利;方以平胃散合茯苓皮汤加减。
典型医案
陈某,女,33岁,于2012年12月2日初诊,患者患寻常型银屑病5年,形体肥胖,易感冒,病情反复发作,本次主因“全身散在斑块、鳞屑伴瘙痒半月”来门诊就诊。见全身散在斑块,其上覆有银白色鳞屑,黏腻肥厚,自觉瘙痒,无发热、恶寒,无咽痛,无关节疼痛,无脓疱,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边齿痕、苔薄白,脉沉缓。全身可见散在红斑,覆有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综合患者病史、舌脉及皮疹特点,辨证为脾虚湿蕴,治以健脾燥湿。方药:茯苓、益母草各15g,苍术、白术各12g,生薏苡仁、黄芪各30g,猪苓、通草、制半夏各10g,竹叶、厚朴、陈皮各6g,土茯苓20g。7服,水煎服,服上方后皮疹颜色明显变淡,效不更方,故嘱其再服7服,门诊随诊。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爱看别人的脸色”。但是您知道吗?咱们自己的脸色一定要看清楚!《养生堂》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教授朱学骏,为您解读身体上的变色龙——皮肤。透过皮肤颜色的变化,不仅可以看出人的情绪是悲是喜,是静是怒,而且能看出身体内部的疾病端倪。看似普通的脸红,可能是由皮肌炎诱发,隐藏已久的乳腺癌,甚至血液病!
专家告诉我们,加入中老年人患了皮肌炎,一定要注意肿瘤。差不多有30%-50%的皮肌炎患者可以先后发生肿瘤病变。具体的致病机理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确定结论,但一般来说与免疫力的监视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在肌体上有所表现。专家在几年前回上海探亲时,发现久别未见的舅妈脸色发灰,皮肤科医生的敏感让他马上提醒舅妈去检查,结果及时发现了直肠癌!
红光满面您觉得是好事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红都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专家为我们详细区分了需要警惕的红和不需要警惕的红。前者包括心脏病、结核病、发烧、酒糟鼻等,大多为永久性,需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治疗。后者包括蒸桑拿、运动过后、情绪激动等,大多为暂时性,从引起发红的环境中离开后即可缓解。
![[转载]2012年2月23日播出《读懂皮肤的语言》1 [转载]2012年2月23日播出《读懂皮肤的语言》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2年2月23日播出《读懂皮肤的语言》1 [转载]2012年2月23日播出《读懂皮肤的语言》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脸色发红需要特别警惕!当我们骨髓中负责产生红细胞的细胞发生异常性的克隆,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人的血色素会上升,超过正常范围(男性为13-17克,女性为12-16克),此时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血管栓塞疾病。
我们东方人尤其是女性喜欢皮肤白皙,觉得“一白遮百丑”,但专家提醒适当的黑有益于皮肤和身体健康。当紫外线照射时,皮肤基底层上的黑素细胞会产生黑素小体,它们像阳伞一样分布到皮肤角质层的细胞中去,保护皮肤不被晒伤。除此之外,黑色素还能减少皮肤炎症,许多户外工作者比室内工作者皮肤瓷实,偶尔划伤也很少发炎,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