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用决明子验案六则

(2022-12-09 03:35:23)

摘自2022-12-8中国中医药报
时乐 高军 孙彬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的干燥种子。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认为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凉,功在乙癸,故临证多用来治疗肝热诸疾,如高血压、脂肪肝、眩晕症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验案六则。
高血压病
王某,男,50岁。患高血压病8年余,服药不规律,血压波动较剧,近日因血压升高引起头面烘热、目眩、少寐,服降压药后未见改善。刻诊:面颊潮红,两目干涩,舌红,苔黄厚,脉弦。口苦,大便干燥,小溲黄赤。血压180/110mmHg。证属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治以清肝泄热,制亢熄风。处方:决明子10g,冬桑叶10g,菊花10g,石决明30g(先煎),炒山栀5g,生甘草5g,川牛膝10g,夜交藤15g,石斛15g(先煎)。7剂。药后诸症悉解,血压渐趋正常。
神经性头痛
陈某,女,44岁。头痛3天。平素性情急躁,发怒时手指抽搐,全身哆嗦,近日因与人发生口角,突发头痛,烦躁不安,查脑电图、脑部CT未见异常,服镇痛药后缓解,移时又发作。刻诊:双目干红,手捂巅顶,呻吟不已,诉头痛如凿。心烦不寐,口干唇燥,饮水不多,舌红,苔黄厚,脉弦数。血压160/100mmHg。肝经风火遇暴怒而上扰于巅,《内经》谓“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因思决明子一药即符合治肝热大法,遂处方:决明子20g,石决明30g(先煎),钩藤20g(后下),生白芍15g,生甘草5g,菊花10g,生地黄10g,青黛拌灯心草5g。7剂。药后痛止,余症亦瘥。
眩晕
张某,女,45岁。2年前曾因颈椎病引发头眩,后经针灸、推拿治疗后眩晕已止。近2月来头眩又发,视物旋转,双目不能睁开,干呕欲吐,口干作苦,舌红,苔黄薄,脉弦。《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眩。处方:决明子10g,蔓荆子10g,明天麻10g,钩藤15g(后下),白蒺藜10g,桑叶10g,菊花10g,生赭石30g(先煎),川牛膝10g。3剂。药后头眩渐止,原方再进7剂,眩晕未作。
高脂血症
解某,男,45岁。患高脂血症、脂肪肝而来诊。刻下:形体肥胖,喜食厚味,舌胖,苔中根黄厚而腻,脉弦滑。恙由过食肥甘,有损肝脾,痰湿内生,蕴而化热所致,此系肝脾湿热之证,当燥湿健脾、消脂化浊。处方:炒决明子10g,炒山楂15g,炒麦芽15g,橘红10g,炒薏苡仁15g,胆南星10g,苍术10g,泽泻10g,茯苓15g。7剂。连服3个月,高脂血症、脂肪肝明显减轻。
便秘
李某,女,38岁。大便艰难2年,质坚如栗。现感少腹胀痛,便结不通,躁扰难安,口苦,舌红,苔黄燥,脉细弦。证属热秘,决明子有入肝泻热、归肾软坚、走肠通便的作用,适于此类便秘。予决明子150g,每日30g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5天,其秘遂解。
尿路感染
冯某,女,41岁。既往有尿路感染病史,近2日来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有轻度寒热往来,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湿热伤于少阳,注于下焦,一以柴胡、黄芩清肝胆之邪热,一以决明子、茯苓等利下焦之湿热。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决明子10g,茯苓10g,六一散30g(布包),乌药10g,萆薢10g,生薏苡仁15g,通草5g。5剂。药后寒热尽解,小溲如常。

桑叶小方能治病

 (2016-07-20 19:50:06)[编辑][删除]

蒲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

桑叶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味甘、苦,性寒,主要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桑叶一般多配方使用,不过,单味桑叶也是治病良药,现略举数则桑叶治病效验方如下:

热嗽 冬桑叶12克,麦冬6克(切碎),置杯中冲入鲜开水,焖约5分钟即可服用,也可泡茶代茶饮服。对因燥热伤肺所致的咽喉疼痛、咳嗽(干咳或咳痰少)、咽干等疗效显著,也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出现干咳少痰者。

高血压 鲜桑叶、鲜菊花各10克,开水冲泡几分钟后,再加蜂蜜20克,搅匀即可服用。也可煎煮5分钟后除去药渣,再兑入蜂蜜当茶频饮。本品能降压,适用于高血压者服用,还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化脓性中耳炎 采鲜桑叶300克,用消毒过的器皿捣烂取汁,每次滴耳1~2滴,每天3次,可治化脓性中耳炎。鲜桑叶汁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据报道:有人采用上法治疗一位“内耳发炎、有脓液流出20天”的患儿,每天3次,2~3天即愈。

盗汗、自汗 冬桑叶30~60克,加水适量煎煮,取药汁300毫升,分2~3次服,1日1剂,连服2~3剂,能止盗汗(睡中出汗)。也可将桑叶焙干为末,每次取10~15克,以热米汤调服,1日2次。本方对各类不明原因的自汗、更年期汗多等也有良效。

肥胖 每晚用温开水1杯浸泡10克干桑叶,第二天早晨空腹服下(冬季可适当加温服),然后再用开水冲泡,白天当茶饮。据报道,有人坚持服用本方3~5个月,不仅可以减肥,还能使肥胖者兼四肢乏力、麻木、盗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干眼症 霜桑叶30克,洗净,水煎去渣,放凉后用小毛巾浸药液敷眼,可直接将霜桑叶煎水温洗也可,1日3次,能起润眼明目之功,对防治干眼症有效。

烧烫伤 桑叶、地榆、黄连各等量,三味焙干后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与香油调匀涂伤处,每日数次,至愈为止。本方能止痛、促进结痂脱落,适用于I、II度烧烫伤。

头屑 桑叶、麻叶等量,水煮(用淘米水更佳)去渣洗头,每日1次,连洗7次。此方能疏风清热,可去头屑及止痒功效。本法还有助生发、防止脱发作用。(蒲昭和)

菖蒲说

  桑叶小方能治病 (2016-07-18 04:16:42)[编辑][删除]

 

                       http://img5.imgtn.bdimg.com/it/u=1838763269,2428070556&fm=21&gp=0.jpg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有关端午节挂艾悬蒲的习俗,在古籍中多有描述。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艾蒲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从现在的眼光看,虎符系臂固然具有迷信色彩,但是艾蒲簪门却有预防疾病的积极意义。君不知,即使在现代,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只是,如今高楼林立,这种习俗已渐行渐远,可一些老式居民区和农村地区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习俗。

菖蒲还深得古代诗人的青睐。宋代大诗人陆游《石菖蒲》诗云: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相传,陆游与唐婉婚后不久,新娘即患尿频症,昼夜排尿不止。一天,名医好友郑僬来访,见其形色憔悴,问清情况后,将石菖蒲与黄连研末,用酒冲服。数日后,病症全消。陆游很感激郑僬用石菖蒲治好了妻子的病,于是写下了《石菖蒲》。

石菖蒲确实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古医书《抱朴子》记载:服食以一寸九节紫花者尤善。菖蒲分为节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三种,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主治也不同。

节菖蒲又称九节菖蒲、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

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水菖蒲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 

菖蒲消毒饮

   (2016-07-20 19:25:55)[编辑][删除]

 

【组成及用法】 石菖蒲9克,制香附4.5克,紫苏5克,炒枳壳5克,苍术 6克,甘草3克,泡参15克,干姜3克,大枣3枚,葱白2根。水煎日服3次,若作预防,则大锅煎汤分发,不拘时日服数次。

【主治】 四时瘟疫,如流行性感冒,疫毒感冒,流行性脑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或作预防之用。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石玉书名方。凡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全身酸痛,发热憎寒或畏风无汗,或有呕逆,舌苔薄白或腻,均宜本方治之。脑炎等流行疫毒,本方之预防意义或较大。

本方类《医学心悟》加味香苏散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谓之消毒者,上述诸病证无不由外来传染之疫邪所致,轻则普通感冒,重则如脑炎。

本方理三焦而开腠理,除秽浊而解毒;石菖蒲开窍豁痰,散风去湿,治中恶客忤一切瘟疫兼夹秽浊之证,故以之为君药。若舌红少津,阴气伤者,本方不宜。(何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