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从田间到中药铺的奉献

(2022-12-06 03:57:31)


时间:2021-02-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陈梦生

  牛,在十二生肖中居次位,与十二地支配属“丑”,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丑时”——夜间1点至3点又叫“牛时”,易卦为“坤为子母牛”。凌晨1到3点,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舒适。牛为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吃草时不经细嚼就吞入瘤胃,再进网胃,在休息时又呕口腔,重新细嚼,混上唾液,然后咽入瓣胃或皱胃,完成整个消化过程。这不正提示着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反复消化再吸收,最终得到所需的“营养”吗?

  在目前严控用虎骨入药的中成药生产销售中,用牛骨代替也是能起到作用的。牛的胆结石称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有解热、解毒、定惊之功效,天然牛黄更是珍稀中药。

  农民爱牛,视它为农家宝,尽管现代化农业发展非常迅速,广大山区里的农活真离不开牛。鲁迅先生爱牛,称其“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血”,道出了对牛奉献的敬佩和褒扬。我爱牛,就在于敬它的质朴勤劳,爱它的聪明善良,牛真能给我力量、智慧。

  “狂鼠烦心随岁去,金牛挺角应天来”。走过极其不平凡的庚子鼠年,迎来了充满希望和力量的辛丑牛年,让我们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激荡起团结奋斗、开创新局的磅礴力量,共筑“中国梦”。(北京 陈梦生)

牛: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

 (2022-12-05 03:30:31)[编辑][删除]
时间:2021-02-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刘琪瑞

  牛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牲畜,被称为“六畜之首”,它身形庞大,体格健壮,力大无穷,是人们得心应手的使役工具。牛所具有的勤劳奉献、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等精神品质,历来被人们所赞扬、景仰。

  北宋诗人梅尧臣在《耕牛》一诗中写道:“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不论环境多么恶劣,劳作多么艰苦,牛总是负重前行,春耕夏耘秋收,一心一意为人类造福。北宋名相王安石在《和圣俞农具诗》里进一步为耕牛画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颂扬了牛一毛不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唐代诗人刘叉写有一首《代牛言》:“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南宋宰相李纲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病牛》,读来不由令人唏嘘感叹。这是历代为官者应有的无私奉献初心、执政为民情怀。

  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始终,可谓辛苦矣。”(《老残游记·自叙》)牛的全身皆是宝:牛肉作菜,味道鲜美;牛乳养人,富于营养。即使生病,长了“牛黄”,也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本草纲目》载:牛肉,气味甘、温,无毒,可安中益气、养脾胃、健筋骨、消水肿、除湿气。牛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而牛粪可作燃料、可当肥料,牛皮、牛角、牛骨还可作工业原料。

  

  臧克家《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们都要做革命的老黄牛,不为夕阳晚,不待高扬鞭,奋蹄耕作,奉献不止。郭沫若称自己是“牛尾巴”,在《水牛赞》诗中把牛称作“中国国兽”“兽中泰斗”。而茅盾更是自谦为“牛尾巴上的毛”,称“可以帮助‘牛’把吸血的‘大头苍蝇’和‘蚊子’扫掉”。

  齐白石一生以牛自喻,自称“耕砚牛”,到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李可染酷爱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他不仅画牛,还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师牛堂”,可见其对牛的情有独钟。他在题画中赞曰:“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

  (刘琪瑞 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

本草的性随时异

 (2018-03-29 15:49:12)[编辑][删除]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在夏枯草条下云:此以物禀之气候为治,又一义也。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治者,俱可类推。”“以物禀之气候为治,即禀药物生长过程中受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的影响而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为用。对此,李时珍释冬霜名义时指出:阴盛则露凝为霜,霜能杀物而露能滋物,性随时异也。

本草功效性随时异,最典型者莫过于露水。《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于露水条下引唐·陈藏器云:秋露水,味甘平,无毒。在百草头者,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亦有化云母成粉。朝露未晞时拂取之。·陈嘉谟《本草蒙筌》云:秋露水,秋分时,以物拂诸草上,性禀秋降而肃清,痨虫传尸、疳虫作胀,并年深染祟者,取饮最佳。·汪昂《本草备要》云:霜杀物,露滋物,性随时异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则处暑矣。疟必由于暑,故治疟药,露一宿服。

可见,所谓性随时异,意指一物之性质与功效,有所禀受于时间节候者。在以上对露水的记载中,由秋分时,以物拂诸草上,性禀秋降而肃清等语可知,露水逢秋方具肃降、解暑、清冽之性。阐释露水功用而特标出其为逢所出,正体现了本草学性随时异的观念。另,《虞抟医学正传》云:立春节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发之气,故可以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古方妇人无子,是日夫妇各饮一杯,还房有孕,亦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腊雪水,大寒之水也,故治以上(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酒后暴热等)诸病。有鉴于本草存在着性随时异这一普遍原理,李时珍特增节气水一药。并云: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立春、清明二节贮水,谓之神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丹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四节,及腊日水。”“宜浸造滋补五脏及痰火积聚虫毒诸丹丸,并煮酿药酒,与雪水同功。”“立秋日五更井华水”“长幼各饮一杯,能却疟痢百病。”“重午日午时水”“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并有毒。造药,酿酒醋一应食物,皆易败坏。人饮之,亦生脾胃疾。

不独大自然所造化的露、霜、水如此,植物也同样如此。谚语所说的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即是说的这个道理。再如菊花生发于春,长养于夏,秀英于秋,而资味乎土。历三时之气,得天地之精,独禀金精,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青葙开花结实于三秋,得秋金清肃之气,故主清邪热等,亦均是以此而立论的。关于其原因,张志聪曾云:夏枯之草,夏收之术,半夏之生,麸麦之成,皆得火土之气,而能化土;秋英之菊,秋鸣之蝉,感金气而能制风;凌冬不凋者,得寒水之气,而能清热;先春而发者,秉甲木之性,而能生升,此感天地四时之气,而各有制化也。(张效霞)

春风杨柳万千条

  (2018-03-28 05:08:52)[编辑][删除]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这首《柳梢青》是北宋和尚仲殊的代表作,全词留有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柳树是人工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的植物之一,不但经济价值巨大,而且姿态秀美,宜于观赏,自古就是文人骚客抒发情感的对象。古代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的说法,柳树因为其巨大的药用价值,千百年来一直是百姓健康的保护神。

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的叶也是一味良药,性味苦、寒,归肺、肾、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的功效,用于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白浊、高血压、痈疽肿毒、烫火伤、关节肿痛、牙痛、痧疹、皮肤瘙痒的治疗。临床用柳叶治疗炎症感染、传染性肝炎、高血压、地方性甲状腺肿、出血性结膜炎等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柳花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告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春风吹着柳花的清香飘进金陵的酒店,看到此情此景,和友人分别的李白也感到彷徨。柳花又名杨花、柳椹、柳蕊,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性味苦、寒,具有祛风利湿,止血散瘀的功效,用于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经闭、疮疥、齿痛的治疗。杨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搽,可治疗走马牙疳;柳花,煎汤饮之,可治疗热郁小水不通。

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看到清江岸边的柳枝,刘禹锡想到了初恋的情人,写下了这首《柳枝词》。柳枝又名杨柳条、柳条,为垂柳的枝条。柳枝性味苦、寒,归胃、肝经,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的治疗。临床用柳枝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烧烫伤等,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柳根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在唐朝女诗人鱼玄机的眼里,江边柳树的根里,竟然藏着许多鱼。柳根为垂柳的根及须状根,性味苦、寒,具有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淋证、白浊、水肿、黄疸、痢疾、白带、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乳痈的治疗。

柳屑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在对政治前途心灰意冷的李商隐的眼里,柳树也是病恹恹的,上面有蝉还有虫子。垂柳茎枝蛀孔中的蛀屑,也是一味良药,名为柳屑,又名柳蚛屑、柳蛀粪,性味苦、寒,具有祛风、除湿、止痒的功效,用于筋骨疼痛、湿气腿肿的治疗。

柳絮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纷纷,表现出自己杰出的诗词才华,后世常用“咏絮才”形容有才华的女子。柳絮又名柳实、柳子,是垂柳的带毛种子,性味苦、凉,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的功效,用于吐血、创伤出血、痈疽、恶疮的治疗。

柳白皮 “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看见路旁的柳树皮因风霜而干枯,白居易发出无限的感慨。柳树的树皮或根皮也可入药,名为柳白皮,又名柳皮,性味苦、寒,具有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白带、乳痈、疔疮、牙痛、汤火烫伤的治疗。

 

“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芳柳吐翠,预示着鸟语花香的春天的到来,在欣赏柳袅烟斜的美景时,您可曾想过,这婀娜多姿的柳树,竟然有柳叶、柳花、柳枝、柳根、柳屑、柳絮、柳白皮等7种治病的良药,合理运用,也能给患者送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小雅•采薇》中的杨柳
摘自2022-3-18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记者 杨璞
采薇(末章)
佚名 〔先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原文释义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十分劳累。满腔伤与悲,我的哀痛谁能体会。
中医知识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寄情》这一节目感动了不少观众。伴随着《送别》的乐声在“鸟巢”上空响起,一条柳枝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友情感动世界。您知道吗?这饱含深情的柳一身都是中药。
柳叶:透疹利尿解丹毒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瘰疬科)主任医师黄子慧介绍,中药柳叶的药物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叶,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等功效。柳叶主要用于治疗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丹毒、烫伤、牙痛。如《证类本草》中记载其能“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本草纲目》记载其能“疗白浊,解丹毒”。《本草再新》中记载其“能托能升,败毒,发斑,治小儿痧痘等症”。
柳花:祛风利湿,止血散瘀
中药柳花的药物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味苦、性寒,有祛风、利湿、止血、散瘀等功效。柳花主要用于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等病症。
柳根:止痛消肿治五淋
柳根的药物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有利水、通淋、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淋病、水肿、风湿疼痛等病症。《滇南本草》中记载其能“治五淋”。《本草纲目》中记载其“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现代应用
治疗2型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柳叶泡水服联合口服降糖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改善作用,能有效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治疗慢性盆腔炎
有研究发现,柳叶蜡梅灌肠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脚气
鲜柳树叶可治疗脚气,对脚气感染引起的红肿、化脓等有较好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