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麻:延年不复老,飞身混烟霞

(2022-11-26 09:37:26)


时间:2021-03-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马凤岐 陈永灿

  仙客饵赤箭,其根乃天麻。延年不复老,飞身混烟霞。文升蚤得道,山下多灵芽。世士所购求,金玉如泥沙。吾昔负羸疾,衰龄畏风邪。筋骨困连卷,跳偏竟何嗟。履道知我欲,囊封寄山家。呼奴为煮食,惜已鬓毛华。——宋·沈辽《谢履道天麻》

诗词赏析

  本诗乃作者为表达对友人寄送天麻的感激之情而书,同时也表明自己已年老体衰,内心颇为感慨。隐士仙人们常以赤箭为食,它的根就是天麻。食之可以轻身延年,益寿不老,早日得道,是稀少难得的养生保健佳品。天麻多生长于山下林中的空地,世间之人不惜重金寻求购买。老夫向来身体羸弱,如今年事已高,颇畏贼风,浑身筋骨困倦不堪,路上行走时有不稳。远方的友人履道深知我的心思,将天麻包好了寄于我家。我吩咐侍者将其煎煮,可惜我早已两鬓斑白,不知吃了这天麻能否有所助益呢?

养生解读

  诗中所讲的天麻可以息风止痉,《神农本草经》中说其“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作者的友人知道其素体羸弱,有畏风之疾,所以寄来天麻以望其可以长养身体,祛除风邪。明代李时珍认为“补益上药,天麻为第一。世人只用之治风,良可惜也。”作为“补益第一药”,如果只是用其“息风止痉”之功效,而忽视了其养生保健的作用,未免有些可惜了。天麻性味平和,虚实皆宜,其首要的功效是保健养生。古人因其功效神奇,且不易得,便将其称作“神药”,意思是天麻乃神仙播种凡人采挖的仙药。有人赋诗曰:“深山天麻真是奇,神仙播种地下生,果实成熟见其踪,凡人无法能栽种。”由于它的生活习性和“无根无叶”的奇特形状,无叶则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来养活自己,无根则不靠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导致长期以来人们把它的生长繁殖看得神乎其神。

  天麻的别名颇多,《本草纲目》作了汇集,有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等。李时珍在书中解释道:“赤箭以状而名,独摇、定风以性异而名,离母、合离以根异而名,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书中还记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中医认为,天麻性平、味甘,主入肝经,具有息风定惊、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作用。可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等症。如《本草汇言》谓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含有酚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甾醇及有机酸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还包含维生素A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有着重要的保护和调节作用,并有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增强视神经分辨能力和抗衰老的功效。具体而言,天麻具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还能缓解心绞痛、胆绞痛。

膳饮品鉴

  天麻是常见的养生保健佳品,性平,味甘,《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可以做药膳、煲汤、熬粥、泡酒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疗做法,可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天麻蒸鸡蛋

  材料:天麻6克,鸡蛋1个。

  做法:先将天麻洗净,晾干,磨成细粉。取个头较大的鸡蛋,在鸡蛋一头开一小孔,灌入天麻粉,用浸湿的宣纸贴住鸡蛋上的小孔,将孔向上放入蒸笼内,把鸡蛋蒸熟,去壳食用鸡蛋和天麻粉即可。早晚各服1次。

  功用:本药膳具有益气力、强筋骨、补虚损的功效。适合于体虚乏力、腰膝酸软、脱肛、子宫脱垂的人群食用。

  天麻汆鱼片

  材料:天麻15克,黑鱼1条(约450克),豆苗60克,鸡蛋240克,高汤750毫升,盐、胡椒粉、生粉、黄酒、葱、姜各适量。

  做法:将黑鱼从背上入刀取下鱼肉,片成大薄片,用葱、姜、黄酒、盐腌渍入味。鸡蛋去蛋黄留蛋清,加入生粉打成蛋糊,放入腌好的鱼片抓匀。天麻用清水发透,切成薄片。锅内放入高汤烧开后,放入天麻片煮约10分钟,加盐、鸡粉、胡椒粉调口味,放入浆好的鱼片,小火炖至鱼肉熟后,撒入豆苗,稍焖一会儿,即可出锅。

  功用:本药膳具有平肝息风、开窍益智的功效。适合于头晕、头痛、高血压、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的人群食用。

  天麻土鸡汤

  材料:土鸡240克,天麻30克,红枣6枚,生姜3片,大葱1根,食盐适量。

  做法:将各食材洗净,土鸡斩块,大葱切段;锅内放入土鸡和适量清水,将水烧开,撇去浮沫;锅内放油,烧热,炒一下土鸡,然加入热水,放入天麻、大枣、生姜和葱段,小火炖约1小时,加入食盐调味。

  功用:本补汤具有息风止晕、滋补强身的功效。适合于身体虚弱、容易头晕的脑力劳动人群食用。

  天麻鱼头汤

  材料:草鱼头1个,天麻15克,红枣6枚,生姜3片,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草鱼头洗净,斩成两块;天麻、红枣、生姜,洗净备用;用酒、盐腌草鱼头,放油锅略煎一下;汤煲放水,待水烧开后,将所有材料放入,慢火煲1个小时,放盐调味。

  功用:本补汤具有健脑益智、安神助眠的功效。适合于记忆不好、睡眠欠佳的人群食用。

  天麻竹荪粥

  材料:天麻9克,粳米150克,竹荪9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天麻洗净,浸泡1小时,切成薄片;竹荪泡发,粳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天麻、粳米,待粥将成时加入竹荪,粥成调入白糖即可。

  功用:本药粥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化痰的功效。适用于风痰内蕴而出现眩晕头痛、痰多胸闷的人群,也可供痰热壅盛证的中风后遗症人群作为日常食疗选择。

  天麻鳝鱼粥

  材料:天麻9克,鳝鱼150克,山药30克,粳米150克,姜、麻油、盐、料酒少许。

  做法:鳝鱼洗净,切块,用料酒腌制15分钟;天麻、山药洗净,切薄片;姜洗净,切丝;粳米淘洗干净。将鳝鱼块和天麻、山药、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慢火熬煮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姜丝、麻油、盐调味即可。

  功用:本药粥具有平肝健脾、祛风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肝旺脾虚、风邪浸淫引起的眩晕、手麻以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后调养。

  天麻健脑酒

  材料:天麻、枸杞子、黄芪、党参、山萸肉、茯苓各60克,白糖600克,白酒2400毫升。

  做法:以上6种材料,置于干净容器内,倒入白酒,密封,浸泡2周。启封后,过滤,弃药渣,加入白糖,使之溶解后即可饮用。

  功用:本药酒具有益气养阴、健脑益智、宁心安神的功效。适合于气阴不足、神经衰弱、记忆减退、夜寐不安的人群适量饮用。

  天麻益血酒

  材料:天麻片60克,炒当归30克,西红花3克,白糖30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将天麻、当归洗净,晾干,与西红花一起置于净坛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周后,即可取澄清酒液饮用。

  功用:本药酒具有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适合于有血虚头晕、月经量少、经行腹痛的人群适量饮用。(马凤岐 陈永灿)

白薇常用治病方

 (2022-11-26 09:09:50)[编辑][删除]


时间:2021-03-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韦良渠

  白薇是萝藦科、鹅绒藤属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香气。叶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生在茎的四周,花萼外面有绒毛,花冠辐状,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顶端有1个圆形的膜片,长圆状膨胀,柱头扁平,蓇葖单生,向端部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种子扁平。根及部分根茎可供药用。

  尿道感染:白薇五钱(15g),车前草一两(30g),水煎服。

  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30g),当归一两(30g),人参半两(15g)。上为散,每服五钱(15g),水二盏(200ml),煎至一盏(100ml),去滓,温服。

  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一两(30g)。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1g),日三服。

  火眼:白薇一两(30g),水煎服。

  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60g),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30g)。上为散,每服一钱(3g),米饮调下。

  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韦良渠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芦根治疗春温

时间:2019-04-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曹俣

 

  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茎高1~3米,长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浅水之中,小者为芦,大者是苇。郭璞云:“芦苇也,苇即芦之成者。”

  芦根的形态功效

  芦苇的根匍匐居于水底,性凉善升,甘寒多液,鲜者色黄兼白而润,入肺、胃二经。芦根形如圆柱或略扁,质韧而中空,其善清上窍,可宣手太阴肺之邪;透达下窍,可理三焦郁热;滋肺阴,安中土,能下气止呕吐。《本草图经》指出:“芦根清泻肺热,兼能利尿,可导热毒从小便出,故可治肺热咳嗽,痰稠及肺痈咳吐脓血。”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以芦根伍青粱米,治老人消渴消中,饮水不足,五脏干枯者,是得甘寒益阴,降伏火之功而已。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称:“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 温病学家吴鞠通的名方银翘散、桑菊饮皆有芦根,取其清中有透、甘润生津之意耳。

  苇茎为芦苇嫩茎去叶者,茎为阳,嫩为阳,去叶一茎直生为阳;根是阴,匍匐潜藏是阴,其居水底性凉亦是阴。故芦根见长于生津止渴,苇茎胜于清透肺热。张仲景《金匮要略》之苇茎汤,治肺痈阳剂,当取苇茎轻浮而甘凉、形如肺管清透排脓之意。

  芦根的临床应用

  芦根质地中空而具通达之性,能生津除烦,且非常安全,临床运用每日30~50克,对妊娠呕吐不食兼吐痰水之症,常有一剂知、三剂愈之功。

  治伤寒后呕哕反胃,以芦根、竹茹、粳米各30克,鲜姜片20克,煮水频服。

  治五噎(常见症状为噎气、忧噎、食噎、劳噎、思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呕哕不止、不能下食,以芦根150克,煮水温服,不拘次数。

  治干呕哕,若手足厥冷,以芦根三斤煮浓汁,饮之。

  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芦根汁,多饮良,并治蟹毒。

  治内热胃火之口臭,以芦根30克,煎汤一碗加冰糖适量,晨起空腹服用。

  治牙龈出血,以芦根煎水,代茶饮。

  治肺痈吐血,以鲜芦根1000克,炖猪心肺服。

  治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方以去核鲜青果20个、切段鲜芦根30克,水煎代茶饮。方中鲜青果能清肺利咽,去火化痰;芦根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可清胃热而生津止呕;二物合用相伍,清解肺胃之热,功专而力大。

  治咽喉肿痛,取鲜芦根,捣绞汁,调蜜服。

  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芦根常配白茅根、车前子为用。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五汁饮”,可养阴生津、清肺热而排痰,用于肺热津伤、咳嗽黄痰、皮肤干燥、咽干口渴者。方中鲜芦根、去皮梨、去皮荸荠、去节鲜藕、鲜麦冬,切碎绞汁温服,日数次。

  民间素有“春饮芦根水,夏喝绿豆汤”之说,取鲜芦根100克,砂锅煮水代茶饮。春季多高发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麻疹等,中医认为当属温热之病,芦根性润甘寒而不凝,生津不恋邪,轻清味淡,清热透疹,宣利而不耗气阴,正可预防此疾发生。《本草纲目》谓:“芦根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止呕、泻胃火,利二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芦根具有解热、镇痛、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曹俣 西安六君子堂中医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