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9,581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水而不耗气的车前子

(2022-11-26 04:27:57)


时间:2021-03-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曹俣

  车前,别名当道,不生于翻耕空松之土地,而好长在山野道途车辙之中,任人畜践踏但不死,生发之气弥强;其春生苗叶,自翠碧叶丛中心撺出数茎如鼠尾状长穗,生生之气厚可知。观其所富生气,正行肝之用。车前多子而色褐黑,甘咸气寒,属肾之物,但质滑味淡,故为肾府膀胱输泄之药。

  《灵枢·经脉》云:“是主肝所生病者……遗尿闭癃。”言癃者,为肝气疲罢,失于传输,以车前开道,使清气上升,前阴疏泄,则浊去而真阴愈固。车前子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上品,能利水道小便,湿从膀胱出,下焦利则湿痹除;治气癃止痛者,能通肾气之故。

  陶弘景认为:“车前子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治目赤肿痛。” 车前子升清气,利膀胱,使邪火随小水散,不致鼓动真火而生淫邪之梦,俾精窍闭而无漏泄,则阴精益固,此虽利水之物,古人偏用以治梦遗而多效;肾气固即水藏足,故明目并疗赤痛。唐代诗人张籍寄车前子为友人治眼病,曾作诗云:“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馀里寄闲人。”无子者为精道不疏达,其间必有隐曲,车前当道以小利之,用通于闭之中,用泻于补之内,利膀胱水窍而不走精气,病去则路通,故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用车前子以为四子之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旨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车前子能升清利水而不动气,味甘可祛脾之湿滞,清浊分,则泄泻自止。故以车前子利小便而实大便属常用之法。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泄泻》中称:“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不分,水谷分则泻自止,故治泻不利小水,则非其治。”

  赵学敏的《串雅内编》治水泻,用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二味煎汤,服之立效,称分水神丹。湿盛则濡泻,故以白术味甘益脾去湿,用车前子仿古急开支河,分消水势,此正治之法。

  张锡纯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取生山药一两、生车前子四钱,二味同煮作稠粥服之,小便利而大便自固。盖山药助阴力强而固大便,车前子升清利水,二物皆汁浆黏稠,甚能留恋肠胃,故效。

  治小便血淋作痛:车前子晒干为末,每次6g,车前叶煎汤下,每日2次。

  治白浊:炒车前子12g、白蒺藜9g,水煎服,每日2次。

  治风热目赤涩痛:车前子、黄连各等份为末,食后温服,每服3g,每日2次。

  治阴痒痛:车前子煮水去滓,外洗痒痛处。

  车前子能行肝疏肾、畅郁和阳,其固精窍,似即补肾之谓,当须深思何以固精窍,宜细斟酌,切不可妄投。严西亭在《得配本草》中指出:“若无湿热而肾气不固,妄用车前子利水窍,反使阴气泄于下、阴火动于中,则痨损必由所成。”(曹俣 陕西省西安市六君子堂中医馆)

五味子:五味小果品百态

 (2025-01-24 13:51:13)[编辑][删除]
五味子:五味小果品百态
摘自2025-1-23中国中医药报
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
成语“五味杂陈”形容的是一言难尽、百感交集。品尝五味子,剖析它的药性,也就如同品味人生。接触五味子,可能开始品尝到的是酸味,慢慢深入品尝才能认识到它的辛与咸、苦与甜。一个五味子,蕴含着中医药王国的酸、苦、甘、辛、咸。一句五味杂陈,咀嚼着世间百态。
生活对于有的人是从辛苦开始,逐渐走向了甜蜜;也有的人是在蜜罐里出生,慢慢才感受到人世的艰辛。认识药性,品味人生,天地万物,大道相通。这一切,需要阅历,需要时间。
“南北五味”
有些中药的味道人尽皆知,黄连是苦的,甘草是甜的,乌梅是酸的,大青盐是咸的,胡椒是辛的。有一种中药五味俱全,那就是五味子。
五味子,叫子其实不是种子,而是果实。枸杞子、女贞子、牛蒡子都是果实。既然五味子是果实,就有果肉和种子两个部分。
曾经有学生问我:五味子是酸的呀,剩下的四味在哪里?五味子的果肉是酸的,但种子里的味道很复杂。五味子的种子呈肾形,棕黄色,表面有光泽。用工具砸开或捣碎种皮,才能尝到种子的味道。
五味子属的植物全世界有30种,我国有19种。《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有南北之分。现在《中国药典》也收录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两个条目。
《中国药典》记载五味子,习称为北五味子,五味子来自木兰科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也就是李时珍所记载的“北产者”。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是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之一。有野生的,也有栽培的,市场供应的以栽培者为主。以粒大、肉厚、有油性者为佳。每年8~9月是五味子果实成熟的季节,熟果就似一串串小葡萄,鲜红可爱。
南五味子则是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南五味子”之名也列在《中国药典》中,但植物学上另有南五味子属,二者不可混淆。
南五味子主产区在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我在四川峨眉山实地考察时采过野生的南五味子。它的果粒比较小,果肉也比较薄。
临床应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五味子主益气。根据中医的临床实践,逐步总结出五味子:一药具五味,五脏皆可养。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一般认为,北五味子对于虚损劳伤比较适用;而南五味子的滋补作用不如北五味子强,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咳喘。
医圣张仲景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和小青龙汤都用到了五味子,在治疗寒饮咳嗽的时候,干姜、细辛、五味子是要药。
药王孙思邈十分推崇五味子,他把五味子与人参、麦冬一起配合使用,用于治疗夏季的困倦无力。
到了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正式将五味子、人参、麦冬组成一个固定的处方,这就是著名的生脉散。生脉散是以功效命名的,“本方可益气生津,气阴复则脉生,用之以散”。
生脉散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在销售时又有一个商品名——麦味参颗粒。麦、味、参3个字直接表示药物的组成。在日语里,这3个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方便记忆和推广。
六味地黄丸有药6味,在此基础之上增加麦冬和五味子,则成为麦味地黄丸,主肾虚久咳。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是我国西学中的代表人物,是一位中西汇通的大家。陈可冀院士的杰出贡献之一,是对我国清宫医案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这一发掘工作,向世人展示了清朝帝后、嫔妃还有部分王公大臣的病情医案。阅读那些医案,既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看看皇帝得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同时还能学到很多知识,一举两得。那一篇篇的医案都是出自名医国手,记录的是真实可靠的宝贵经验,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在陈可冀院士编著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收录五味子膏,慈禧、光绪经常服用五味子。制法是先将五味子煎煮浓缩,后加入蜂蜜制成膏滋药,可以滋补强身。
五味子在韩国
我国东北出产的五味子质量上乘,其实韩国出产的五味子质量也不错。
我的办公室里放着一罐韩国朋友成乐宣博士送的五味子茶,品相质量很好。韩国人不像中国人和日本人这么喜欢喝茶叶泡的茶,他们对草药茶的需求量比较大。
五味子茶是韩国很有名的一种传统药茶,尤其在夏天,五味子茶是解暑解渴的必备之品,类似中国夏天的酸梅汤。优质的五味子表面会有一层白霜,那是药材里面的有效成分析出的结晶。
成乐宣博士原本是韩国药监局下属研究所的一位生药学家。我们在世界卫生组织草药协调会见过多次。成博士用了两年的时间,把我和陈虎彪教授编著的《中药材鉴别图典》翻译成了韩文。他具有深厚的生药功底,又通晓中英文,为中药在韩国的普及和推广积极助力。与他相识以来,成博士多次陪我考察韩国药材栽培基地和药材市场,帮助我获得许多第一手资料。
如同中国有南、北药都,以及各处药材市场一样,韩国各地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药材市场,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首尔的药材市场了。
那里聚集了一千多家药店和杂货店,主要负责批发和零售中药材,周围还有上百家韩医诊所。每天有不少药商到此进行贸易活动,当地的市民也常来寻医问药、观光购物。那里已经变成了首尔的一个旅游景点,很多中国游客也会到此一游。
虽然首尔药材市场售卖的药材70%以上来自中国,但也有不少韩国本土出产的药材,五味子和高丽参是最出名的,其他还有东当归、韩厚朴、韩川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