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022-11-23 03:24:46)


燕京刘氏

时间:2021-04-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庆国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黄连以治火热、湿热、血热、热毒之证广为人知,但是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往往为人所忽略,笔者归纳其主治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湿热证

  本品药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泻热,对于诸多湿热证有效,而最善于清胃肠之湿热。其清热燥湿之功可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治湿热中阻,如《伤寒论》三泻心汤证,配半夏、干姜等辛开苦降,和胃开痞,若温热蕴伏,胃肠湿热并重,霍乱吐泄者,可与厚朴、半夏等配伍,如《霍乱论》之连朴饮。二治湿热泻痢,本品为治湿热痢疾之第一要药,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自古就有“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的说法,故历代均将其作为治疗痢疾的必用药。本品治痢,单用即效,亦可配伍木香,为香连丸;还可以配葛根、黄芩、甘草,为葛根芩连汤;与芍药、黄芩、大黄、木香、当归等配伍,为芍药汤,也是治痢之名方。三治湿疮,湿疮是由于湿热浸淫肌肤所致的湿疹,以本品配伍当归、赤芍、生地、黄柏、蝉蜕、苦参、荆芥等内服,或用本品与松香、海螵蛸等研细粉,制成软膏外敷,效佳。

  火热证

  本品为苦寒之品,其性清泄苦降,入心肝胃经,为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佳品,主清脏腑热,多用于心胃火盛,肝火上炎等。对于心火上炎者,可以本品一味煎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泻心汤即是;对于热盛火炽,心神受扰的烦躁、壮热,甚至神昏谵语,常与黄芩、山栀等同用,即《外台秘要》之黄连解毒汤;如果心火盛,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出现虚烦不得眠者,则又与芍药、阿胶、鸡子黄等配伍,即《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对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移热于小肠,心烦尿赤,可与竹叶、栀子为伍,如《医宗金鉴》之清心导赤散。对于胃火上炎者,症见牙痛连头,面颊发热,痛处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红肿溃烂,脉滑而数,舌红苔黄,可以配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即《兰室秘藏》之清胃散;治胃热呕吐,常配伍半夏、竹茹、橘皮等同用,如《温热经纬》之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对于肝火上炎,常与吴茱萸同用,治疗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如左金丸。

  血热证

  本品苦寒,泻火解毒力佳,对于热迫血行所致的出血证,可与黄芩、大黄同用,如《金匮要略》泻心汤,治疗吐血衄血。《博济方》载单用黄连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也有此功效,更为简捷精当。

  热毒证

  本品性苦寒,清热解毒力强,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故为热毒壅滞皮肤诸证所常用,尤善疗疔毒。如《外科正宗》黄连救苦汤,以本品与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同用,内服之治疗疮痈肿毒、红肿疼痛,有消肿止痛之功。本品不仅内服有效,尚可外用,如《医宗金鉴》黄连膏,就是以黄连、黄柏、姜黄等配伍,制成膏药外用,配合内服药同用,效果更佳。

  降血压、血糖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平滑肌有关。有临床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治疗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30例,连续服用1个月,结果表明,治疗组血压下降有效率达到90%。治疗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用黄连、钩藤、芦荟、泽泻、葛根、夏枯草、益母草、龙胆草、白芍等,降压有效率可以达到八成以上,症状改善率更高。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连具有降血糖作用,疗效可靠。例如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4克,每日3次,1~3个月为一疗程,服药后血糖下降者达80%以上,且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减轻。笔者治疗糖尿病早期郁热型患者,或是胰岛素抵抗患者,习用葛根芩连汤,降糖作用明显。对于后期气阴两虚者,常与黄芪、玉竹、天花粉、人参、葛根、山萸肉、鬼箭羽等配伍,可以增加降糖效果。坚持服用1~3个月,随着时间增加,疗效也成正比提高。

  除疳气

  《药性论》载本品“杀小儿疳虫”,《日华子本草》云其“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对于小儿疳疾,在大队健脾益胃药中加入本品,可以增强疗效,起到苦味健胃的作用。

  黄连内服入汤剂,5~10克,外用及入丸散适量。本品量大害胃,不可用药太过;凡阴虚内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者慎服。(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炎症就是有火有热吗

 (2022-11-22 08:02:21)[编辑][删除]


时间:2021-04-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陈瑞春

  炎症与热证,是中西医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可是,现如今很多人将炎症视为热证,搞成“炎者必热”“热者必清”。这种误导不仅对患者不利,就连医者也往往将错就错。概念糊涂了,治疗也就乱套,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误,贻误病机,实在不应该。

  首先说说炎症。炎症是一个名词,它的病理过程有了“红、肿、痛、热”四个方面,具备了红肿痛热可称之为炎症,或是红肿不痛不热,或是肿痛不热,或热不肿不痛,或热或痛单独存在,都可视为炎症。

  所以临床上的炎症很广泛,诸如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肝炎、肾炎等,都是具体落实在脏器组织的病变上的。炎症并不分寒热虚实。只是分什么致病因子所导致的炎症,如细菌、病毒等,用消除病因的抗生素即可治愈。

  如果从中医的认识论看,那就大不相同,同样是炎症可分为寒热虚实,用补药、用温药、用寒凉药都可以治疗炎症。所以说炎症就是炎症,不能与热证混为一谈。

  再谈谈热证。热证是中医的证候(也可以说是术语),从证候的角度看,有无形之热(即不发热),有有形之热(即有发热),前者多为内伤病,诸如口苦咽干、胃中烧灼、胸闷气热、夜梦烦躁、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都是热在于里。后者多为外感病,如发热(有体温升高),口渴饮水,或伴恶寒身痛等,实为热邪在表。这是就有热无热均可称热证之说。

  再深入言之,热证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有热在脏腑,如心火、胃热、肺卫热;有热在营血分热;有热在湿中,湿热并存等。所以,治疗热证用药就十分复杂,比如解表可以退热,清里可以泄热,滋阴可以清热,补气可以退热等,从药物而论,黄连、黄芩可以清热;金银花、连翘可以清热;黄芪、党参可以退热;生地、白芍可以清热等。

  概括地说,辨证求因治热证,解表清里可治热,补益气血可治热。因此不能执定热证都用清热药,必须辨证方可权衡用什么大法,选什么方药。

  至此,不言而喻,炎症和热证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说凡是炎症都是热证,炎症必须用清热药,否则会产生误解而贻害患者。(陈瑞春)

三黄二香散巧治火毒疮痈【草根一生】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013-10-27 13:26:49)[编辑][删除]


    三黄二香散一方源自清·吴瑭《温病条辨·上焦篇》一书,是用来治疗温毒外肿、皮肤溃烂的外用散剂。方由大黄30克,黄柏30克,黄莲30克,制乳香15克,疮疮制没药15克组成。方中“三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制乳香、没药活血消肿,止痛生肌。数年来,笔者用此方时常加用有清热止痛、防腐生肌作用的冰片3克于上药,共研细面外用,临床治疗以下几种外科常见病

带状疱疹:三黄二香散适量,用适量香油调成稀糊状,外涂患处,随干随涂。若疱疹为水疱,常规消毒后,刺破剪去疱壁后,外涂。一般1~2天疼痛消失,4~6天可结痂痊愈。

水火烫伤:未起水疱前可取三黄二香散适量,用凉茶水调成稀糊状涂患处,随干随涂,日不拘次数,可很快止痛。若已起水疱,可将水疱刺破,剪去疱壁,用香油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厚度以不露出烫伤面为度。每日2~3次。一般6~8天可结痂痊愈。

黄水疮(湿疹):用三黄二香散适量,香油适量调成稀糊状,涂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一般2~4天可愈。

腮腺炎:取三黄二香散适量,用鸡蛋清适量调成稀糊状涂患处。每日1次,连用3~4天可愈。

各种未成脓的痈、疽、疔、疖:取三黄二香散适量,用好米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随干随涂,以愈为度。
               
            

痈肿妙治【草根一生】

  三黄二香散巧治火毒疮痈【草根一生】三黄二香散巧治火毒疮痈【草根一生】 (2013-10-21 19:22:16)[编辑][删除]
上清丸与补中益气丸各1丸,一日两次。可治各种疔毒疖肿、痈瘍内陷。这两样成药合用的效果可靠,虚中夹实者更佳,特此贡献给大家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