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582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浊解毒向新冠肺炎亮剑

(2022-11-22 14:50:00)


时间:2021-04-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李佃贵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虽然没有去武汉,也同样与疫情进行了殊死的较量;我虽然已不年轻,却同样与中医同仁们一起冲锋陷阵。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在新冠疫情考验我的时候,我用身躯和智慧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场全民皆兵的疫情阻击战中,我想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会为了疫情防控而奋勇向前。

  1月27日,作为“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顾问,我应邀参加河北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冠肺炎专项会议。会上我建议中医药应该尽早介入疫情防控,并要有一定的主导权和主动权。还汇报了我们研发的预防新冠肺炎方——“藿香化浊解毒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会后,很多人问我,在疫情形势尚不明朗情况下,全国都没有特效药,这是要冒风险的。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中医药工作者,在疫情肆意蔓延的紧要关头,在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迫切时刻,我必须挺身而出,相对于国家命运和群众安危,我个人的安危得失微不足道。

  在群众需要的时候,进入重症病房施治

  2月4日,在我的主动要求下,相关领导批准了我直接进入定点医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病房,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把脉会诊。认真询问了他们的感染途径、主观感觉,仔细观察了他们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当时有同事说,你是目前全省进病房接触确诊患者年龄最大的医务工作者,你考虑过没有,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我说考虑过,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万一我被感染了,也正好亲身体验一下,我会把我的真实感受如实记录下来,供其他同仁研究。

  提出“浊毒疫”病名,以化浊解毒贯穿新冠肺炎治疗始终

  鉴于古籍有“疫病多兼秽浊”“疫必有毒,毒必传染”的记载,并结合河北省临床实践,首次提出了“浊毒疫”病名,结合新冠肺炎的具体情况,认为应该将化浊解毒贯穿治疗始终。该思想应用到了第一版至第五版河北省中医诊疗方案。轻型患者,邪尚轻浅,宜芳香化浊解毒;危重患者,阴阳竭,浊害清窍(神志昏迷,内闭外脱),宜通腑泄浊解毒,开窍固脱,辟秽化浊解毒。恢复期,气阴两伤,宜养阴益气,兼清余毒。并提出代茶饮、刮痧、佩带香囊等一系列预防方法。

  这一学术观点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基于浊毒理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辨证思路》一文,受邀在权威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优先发表。《李佃贵国医大师谈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防治》一书受邀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优先出版发行。2月21日,团队研制的治疗新冠肺炎中药——香苏化浊颗粒通过河北省药监局应急备案【备案编号(应急备202001)】,开始应用于临床,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合实际重预防,提出防疫九字,为民众带上心灵口罩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结合河北省具体情况,认为防重于治,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冠肺炎,并科学预防,非常重要。在河北卫视、河北省广播电视台《国医话健康》栏目、河北日报以及河北工人报等多次专访中,反复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静心气,提正气,避浊气”防疫九字诀,并且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平台进行关于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和提高免疫力的讲座,特拟抗焦虑抑郁方和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方,并录制视频进行解读,帮助更多的人戴上“心灵口罩”,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多个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部门的赞同和推广。

  关注农村疫情,编写我国第一部农村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手册

  2021年伊始,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冠肺炎出现反弹,其下辖的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1月19日,时隔近一年后,我再次主动请缨,进入了河北省定点收治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病房,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患者依次进行了查房会诊,与齐文生教授等交流了患者病情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基于上述原因,在团队抗疫经验的基础上,电话访问了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并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昼夜加班,编写了《新冠肺炎农村中医药防控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对此书高度重视,经审批后火速出版,从组稿到出版仅用了半个月时间,该书主要面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语言力求简洁易懂,内容力求简单实用,希望能为我国农村疫情防控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疫情无情人有情,竭尽全力为省外、海外抗疫输出河北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我除了以个人名义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浊毒理论分会名义,向疫区捐款外,还向国内外多地捐献中医药防治处方:

  为河北省多个省直机关、邢台市、张家口市、湖北武汉市、安徽亳州市、江西景德镇市、浙江杭州市等地捐献防治新冠肺炎中药处方、代茶饮和香囊。

  应亚非拉国际合作交流协会等组织邀请,为英国、意大利、菲律宾、美国等国患者提供了新冠肺炎的防治方案。

  大医精诚,中医药战胜疫病的十大学术基因

  两千年前的《灵枢》曰:“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我想说没有中医药战胜不了的疫情,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暴发过1400多次瘟疫,大规模的有321次,因为有中医药的防控,从来没有发生过像欧洲那样整个城市人口死亡的状况。因为我们有独特的中医药,因为中医药有独特的十大学术基因,一是哲学思想,二是整体观念,三是辨证论治,四是天然药物,五是绿色疗法,六是大医精诚,七是中体西用,八是内外兼治,九是理论创新,十是新方组合,正是由于这十大学术基因,中医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战绩卓著。

  大疫考验了中医药,中医药要善于亮剑,敢于亮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对待中医药,对待患者,既要有热情,更要有激情。大疫考验了中医药,中医药没有让党和人民失望,今后中医药人要敢于亮剑,善于亮剑。

  疫情期间,许多国家和省级的媒体曾对我的事迹进行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授予我“2020年度突出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了我“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等。对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古人说七十岁已是古稀之年,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只不过是中医药大军中的普通一员,只想在有生之年,为中医、为患者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仅此而已。

  中医能够护佑国民的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再猖獗,也一定会在传承千年的中医面前、在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面前,低下狂傲的头颅,向伟大的英雄们致敬,向伟大的中医药学致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向伟大的中华民族致敬!(国医大师 李佃贵)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北京“献礼建党100周年中医药人物亮剑盛典”大会上的发言)

穿越千年的邂逅宣肺败毒方里的中国智慧

 (2022-11-25 03:18:23)[编辑][删除]

摘自2022-11-24中国中医药报
通讯员 沐白
传承经典名方,凝聚中医智慧。在党和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古代名方展露新颜,新旧交融焕发生机。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出独特优势。一张小小的中医名方,已经跨越千年,通过系列创新在新时代展现出中国智慧。
几载春秋 古方再造闪耀“时代之光”
大疫出良方,疫情考验着中医人的智慧,每一个经典良方的出现都是中华民族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与经验的总结。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人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中医药的治疗方案,一次次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医药可以历久弥新,值得珍惜。“好使、管用”是百姓对中医药最朴素的评价。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中西医各有所长,协同配合,可以发挥最大优势的理念已经被无数次验证。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实现了持续作战、协同作战的目标,功不可没。
名方难求,百转千回。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至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也累积了数量巨大的中医经典名方,每一个名方的出现都凝结了中医人的智慧,都体现了中医人的执着探索。
“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均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以宣肺败毒方为例,由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根据多个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而来,包括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等。
一张名方的诞生过程并非坦途,宣肺败毒方是张伯礼、刘清泉等在武汉抗疫过程中边治疗、边总结而成。要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把中医说清楚、讲明白,要用数据说话,用疗效说话,是这个中医团队携手研发名方的一致原则。正是一批中医人的群策群力,才有了宣肺败毒方的出现,造福当代患者。
谁也没有想到,从汉代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到新时代中医药名家的新成果,已逾千年。一张小小的古方,悄然连接起一次跨域时空的、属于中医人的“邂逅”,这背后也是一场现代科学与古代智慧的交融与探索。
经典名方是中医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古今莫不如此。
以科技之名 “新名方”大放异彩
通过分析多次、多地的中医临床救治经验,新冠肺炎的特征逐渐被摸清,在中医看来其属于湿毒疫,即湿毒郁肺所致的疫病,湿毒内蕴是其核心病机,兼夹发病是临床特点。
历经多轮、多次临床验证效果后,包括宣肺败毒方在内的多个名方的成果转化项目迅速启动,事实上,在此之前,许多中医专家团队已经有了多年的临床实验积累,包括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活性等特性的研究。
这是地道的“中医药+现代科技”产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