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药子、海藻:软坚散结清火化痰

(2022-11-22 08:14:37)

国医大师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时间:2021-04-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黄药子、 海藻为临床常用的软坚散结,化痰消肿药对。

  黄药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味苦、辛,性凉,有小毒。归肝、肺经。具有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本品含黄药子素A-H、8-表黄药子素E乙酸酯、薯蓣皂甙元、D-山梨糖醇、2,4,6,7-四羟基-9-10-二氢菲、2,4,5,6-四羟基菲、 4-羟基-(2-反-3′,7′-dimethylocta-2′,6′-辛二烯基)-6-甲氧基苯乙酮、4,6-二羟基-2-o- (4′-羟丁基)苯乙酮、二氢薯蓣碱、蔗糖、还原糖、淀粉、皂甙、鞣质等。黄药子苦、辛,凉,有小毒。可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 “大叶海藻”,后者习称 “小叶海藻”。 味咸、性寒,归肺、脾、肾、肝、胃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化肿之功效。羊栖菜含褐藻酸15.32%~32.18%、甘露醇2.21%~7.87%、碘32.2%~84.2%、氧化钾3.23%~11.67%、总灰19.72%~37.53%、羊栖菜多糖A、羊栖菜多糖B、羊栖菜多糖C及褐藻淀粉即海带淀粉;海蒿子含有褐藻酸、甘露醇、碘、钾、粗蛋白、灰分、马尾藻多糖及脑磷脂为主的磷脂类化合物。海藻的功效是清热、软坚散结、软坚、消痰、利水退肿,临床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项下淋巴结结核,散结气痈肿,腹内积块、胀痛、腹中空鸣,还可下十二种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结热,利小便。脾胃虚寒者忌食用海藻。

  配伍功效

  黄药子苦寒,能清热解毒,清泻肝经实火,软坚消痰消瘿;海藻苦寒清热,咸寒软坚散结,能泻肝胆实火,软化血管经络,散痰结气郁。《开宝本草》记载黄药子:“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本草纲目》亦云其:“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本草汇言》曰:“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 张元素曰: “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 《黄帝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药性论》记载海藻:“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 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本草纲目》云: “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 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 故二药伍用,清火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药理作用

  黄药子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黄药子中的黄独乙素具有抗炎活性。黄药子具有抑菌作用且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优于水煎液。黄药子的乙醇浸膏不仅能抑制DNA病毒,还能抑制RNA病毒的转录。黄药子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取得较好效果,因此黄药子对甲状腺的作用有待研究。

  海藻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褐藻酸钠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具有对抗作用。褐藻酸钠具有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褐藻酸钠对60Co射线照射所致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海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肿瘤作用。海藻多糖具有抗内毒素作用。

  从以上药理作用看,该药对软坚消瘿作用与二药的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有关。

  临床应用

  刘老将黄药子与海藻配伍使用时,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3,常用剂量为黄药子6g和海藻20g。复方黄药子酒与消瘿汤的用量比例关系都是1:1。

  用于肝火炽盛所引起的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颈前结块肿,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治气瘿:海藻(酒洗,一两),黄药子 (二两,万州者佳)上为末,置掌中,以舌时时舐,以津咽下。消三分之二止药。先须断浓味,戒酒色。

  王万袒经验:用黄独海藻汤治疗数例乳癖病人,疗效尚佳,方用:黄独20g,海藻30g,昆布20g,瓜篓15g,柴胡15g,赤芍20g,陈皮20g,浙贝12g(冲服),香附 15g,穿山甲10g(炮),共奏化痰散结,疏肝解郁之功。

  洪子云选用消瘰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后期,方药组成为:夏枯草、皂角刺、昆布、海藻、柴胡、香附、橘核、荔枝核、川楝子、黄药子。作为巩固疗效方。

  王俐羚选用肉瘿汤(海藻、昆布、浙贝母、陈皮、柴胡、黄药子、牡蛎、三棱、酸枣仁、知母)治疗 “甲亢”,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导滞祛湿,清热散结,软坚破瘀之效。

  欧阳可钧运用海藻消瘿汤(海藻、昆布各20g,生牡蛎、浮海石、黄药子、夏枯草各15g,当归、炒穿山甲、三棱、莪术各10g,木香6g)治疗甲状腺瘤60例疗效确切。

  潘敏球运用加减四物消瘰汤(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各10g,玄参、山慈茹、黄药子、海藻、昆布、夏枯草各15g,牡蛎、蚤休各30g)治疗恶性淋巴瘤10例,预后结果较好。

  孙宜林方创夏枯草汤:夏枯草50g,香附20g,昆布20g,海藻20g,牡蛎35g,黄药子25g,射干20g,连翘20g,龙胆草15g,海浮石30g,以清热解郁,祛痰软坚。主治气郁化火,痰凝经络。

  慈菇海藻汤: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15g,元参15g,山慈菇10g,黄药子15g,海藻15g,昆布15g,夏枯草15g,牡蛎30g,七叶一枝花30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调养。

  毒副作用

  黄药子对肝肾组织有一定毒性,并且与给药剂量、用药时间有一定关系,如长时间服用黄药子,对ALT和NPN都有一定影响。《本草经疏》载海藻:“脾家有湿者勿服。” 《本草汇言》亦云:“如脾虚胃弱,血气两亏者勿用之。” 对于本对药,临床选用需对证合理使用。(本文摘编自《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治肿块两个基础方

 (2022-11-21 08:01:28)[编辑][删除]


时间:2021-04-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春荣

  临床常用两个基础方加全蝎、蜈蚣、僵蚕、鳖甲、夏枯草,治疗结节、息肉、囊肿、肿块药效更强,能使肿块变软缩小,痰核瘰疬自消。

  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大法是化痰散结。对于已经形成的肿块(结节、息肉、囊肿、肌瘤),有2个基本方是笔者最喜欢用的。

  第一个就是苓桂术甘汤。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化痰、祛湿的功效,是一个治疗痰核瘰疬的基本方。说其基本方是因为光靠这四味药治疗已经形成的肿块难度较大,因此加一些散结力量强的药,比如全蝎、蜈蚣、鳖甲、僵蚕、夏枯草,效果很好。

  如果遇到痰湿比较重的患者,笔者就会用到第二个基本方——五苓散。五苓散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组成,具有化痰祛湿,利水祛湿的作用,是治疗痰核瘰疬痰湿体质型的基础方,但如果想要药效更强,也会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全蝎、蜈蚣、僵蚕、鳖甲、夏枯草。

  这两个基础方,一个是健脾、化痰、祛湿;一个是化痰祛湿,利水祛湿。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所以首先第一个就要健脾,让脾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结节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这是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

  在这两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全蝎、蜈蚣、僵蚕、夏枯草,因为全蝎、蜈蚣,在中药里解毒散结的力量是最强的,所以必须要用这类化痰散结的药打头阵;其次就是鳖甲,鳖甲是软坚散结的,它可以使肿块变软,然后再逐渐缩小;最后是僵蚕,僵蚕是感染了白僵菌失去生命的蚕的尸体,化痰散结是首屈一指的;最后一味是夏枯草,它是散结消肿的名药。

  所以用全蝎、蜈蚣、鳖甲、僵蚕、夏枯草这几味药,配合苓桂术甘汤或五苓散,治疗长在身上的这些结节、息肉、囊肿、肌瘤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张春荣)

滋补珍品——甲鱼

 (2022-11-19 07:54:26)[编辑][删除]


时间:2021-05-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胡献国

甲鱼,中文学名为鳖,又叫团鱼、元鱼等。我国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等,以中华鳖最为常见。甲鱼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甲鱼为药食两用之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很多疾病患者也常食其进补。鳖裙营养滋味最佳。鳖蹼热量最高,味也鲜。吃甲鱼应注意选择大小,清代文人兼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水族无鳞单》中写道:“甲鱼宜小不宜大,俗号‘童子脚鱼’才嫩。”袁枚明确选择“要一个半斤重者”。嫩甲鱼吃起来滋味上乘。甲鱼肉、甲鱼壳、甲鱼胶均既具有药用价值,又具有食用价值。

一身是宝,入食入药

甲鱼肉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平,归肝、脾经。有滋阴凉血,补虚调中之功,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低热,遗精及身体虚弱所致的四肢乏力,腰膝酸软等。《名医别录》言其“主伤中益气,补不足”。《日用本草》言其“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

营养分析表明,甲鱼肉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如钾、钙、磷、镁等,维生素A、B含量也较高。能增加血浆蛋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骨髓造血,增强免疫力。

甲鱼壳又名鳖甲,为中华鳖的背甲。中医认为,鳖甲性寒,味咸,归肝、肾经。寒能滋养阴液,咸能软坚散结,故可使癥瘕消,积聚散。《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名医别录》言其“主伤中益气,补不足。”《日用本草》言其“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本草汇言》言其“除阴虚疟热,解劳热骨蒸”。

药理研究表明,甲鱼壳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磷酸钙、碳酸钙、多糖等,能增加骨密度,有调节免疫功能,强壮作用,还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甲鱼壳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甲鱼胶又名鳖甲胶,为鳖甲经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中医认为,鳖甲胶性微寒,味咸,入肺、肝、肾经。有滋阴、退热、软坚散结之功。适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还可用于肝脾大、肝硬化、闭经等的治疗。《现代实用中药》言其“滋阴补血,为滋养解热止血药”。《四川中药志》言其“滋阴补血,润肺消结。”

现介绍三则甲鱼粥疗方。

鳖肉粥鳖肉150克,粳米100克,食盐适量。将鳖肉去甲壳,洗净,切细;粳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沸后,调入鳖肉、食盐,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本药膳可滋阴凉血,适用于阴血亏虚诸症。如五心烦热,盗汗,遗精等。

注意:据《随息居饮食谱》,孕妇及中虚寒湿内盛,时邪未净者,忌服鳖肉膳食。

鳖甲粥鳖甲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鳖甲洗净,放入铁锅中,加食醋适量翻炒片刻,取出打碎,而后放回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鳖甲汁中加入粳米,小火煮至米熟,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鳖甲退热功胜,本药膳可滋阴潜阳,适用于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及高血压所致的头目眩晕,手足心热等。

注意:鳖甲有软坚之功,故本药膳孕妇不宜食用。

鳖甲胶粥鳖甲胶1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鳖甲胶捣碎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小火煮沸。待米熟时,调入捣碎的鳖甲胶、红糖,共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本药膳可养阴补血。适用于男性肾虚阳痿或女性月经崩中漏下等症。

滋阴潜阳说二甲

时间:2019-05-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胡献国

 

  龟甲、鳖甲二者均有滋阴潜阳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甲,但由于出身不同,故临床使用稍有差异。

  龟甲,又称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本品性味甘、咸、寒。归肝、肾、心经。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之功,适用于头目眩晕、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神倦瘛疭、腰膝酸软、筋骨不健、步履乏力、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等。《本草通玄》言其“强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疟,去瘀血,生新血”。《医林纂要》言其“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蛋白质、脂肪、钙盐等,有补养、强壮、解热、镇痛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本品醋制后可增强其软坚之力,故治疗肝脏疾病时,以醋制为佳。

  鳖甲,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本品性味咸、寒,归肝、肾经。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适用于头目眩晕、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瘛疭、闭经、癥瘕积聚等。《名医别录》言其“主伤中益气,补不足”。《日用本草》言其“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本草汇言》言其“除阴虚疟热,解劳热骨蒸”。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能增加血浆蛋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防止细胞突变等作用,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止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本品有软坚之功,故孕妇慎用。滋阴潜阳宜生用,软坚散结宜醋炙用。

  由此可知,二甲均以甲壳入药,但龟甲为腹甲及背甲,鳖甲为背甲。二者均有滋阴潜阳之功,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但龟甲长于滋阴补肾,兼能健骨,治疗筋骨不健、腰膝酸软、小儿鸡胸龟背等。鳖甲滋养之力不及龟甲,但长于退虚热、除骨蒸,兼能软坚散结,治疗癥瘕积聚、闭经。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三甲散(中成药):方由龟甲、鳖甲、穿山甲、鸡内金等组成。口服,不满周岁1次0.45g。1~3岁1次0.9~1.8g,1日3次。可软坚化积。用于食积,乳积,痞块。

  大补阴丸(中成药):方由熟地黄、盐知母、盐黄柏、醋龟甲、猪脊髓等组成。口服,1次6g,1日2~3次。可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等。

  圣济鳖甲丸(中成药):方由鳖甲、常山、草果、莪术、六神曲、厚朴、半夏、柴胡、青皮、麦芽、制何首乌、山楂、陈皮、三棱、黄芩等组成。口服,1次5~9g,1日2次。可软坚消痞。适用于久疟痞。

  龟板粥:龟板3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龟板择净,放入铁锅中,加食醋适量翻炒片刻,取出打碎,而后放回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滋阴潜阳。适用于头目眩晕、耳聋耳鸣、手足心热等。

  鳖甲粥:鳖甲3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鳖甲择净,放入铁锅中,加食醋适量翻炒片刻,取出打碎,而后放回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滋阴潜阳。适用于热病伤阴、虚风内动、高血压所致的头目眩晕、耳聋耳鸣、手足心热等。(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牛年说牛肉

  (2022-11-21 05:22:59)[编辑][删除]


时间:2021-04-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梁鑫

  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深受喜爱。《千金方》认为牛肉“安五脏,平胃气,通十二经脉,理三焦,温骨髓,补中,续绝伤,益气力。”食用牛肉可以起到补养脾胃,益气生血,强筋健骨的作用。

补养脾胃 增长肌肉

  牛肉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运动后可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的恢复。

益气生血 增加免疫力

  牛肉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补气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而且牛肉中富含大量的铁,多食牛肉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强筋健骨 防止衰老

  牛肉中含有的锌是一种有助于合成蛋白质、能促进肌肉生长的抗氧化剂,对防衰防癌具有积极意义;牛肉中含有的钾对心脑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有着防病作用;含有的镁则可提高胰岛素合成代谢的效率,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牛肉性味甘温。我们吃的牛肉主要分为黄牛肉和水牛肉。黄牛肉补气血、强筋骨的作用更强些,适合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平时体虚乏力的人也可以多吃黄牛肉。水牛肉性偏凉,不会导致发热、上火,对湿疹、过敏等湿热体质尤为适合。

  牛肉的吃法非常多,比如最简单的萝卜炖牛腩,胡萝卜、白萝卜都可以,还有咖喱牛肉。从食疗的角度来说,牛肉与不同的食材搭配就有不同的功效。

  牛肉单吃或配熟地、枸杞、桑葚等,能够改善肾虚引起的脱发;配合黄芪,补气效果最好;配合山药能强健骨骼;配合天麻可以降压;配合虫草可以提高免疫力。

  牛肉配鹿肉,补肾效果最佳,非常适合用脑过度、早衰的人。

  牛筋也是好“补品”。除了牛肉外,牛筋也是高营养的好东西。它可以强筋健骨,特别适合于腰腿疼痛的老年人或骨折后的病人。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牛肉药膳。

  三七牛肉汤

  材料: 牛肉250克,怀山药片20克,三七片1-3克,黄酒、胡椒粉和盐适量。

  做法:牛肉切块,水焯后,捞出,放入砂锅中;再加入怀山药片及三七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个小时,最后加入黄酒、胡椒粉和盐调味即成。吃牛肉、山药喝肉汤。

  功效:本药膳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的人群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可改善营养不良。(本药膳孕妇忌食)

  大蒜煲牛肉

  材料:大蒜150克,牛肉500克,食盐适量。

  做法:大蒜去皮衣,放入锅内炒香;牛肉切成小块焯水沥干,与大蒜同放入砂锅内,加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煲至牛肉熟烂后加入食盐即可食用。

  功效:大蒜性辛散,有疏散风寒的作用,可以将潜藏在体内的寒邪风邪一起驱逐出去,有冻疮者可以多服用本药膳。

  黄芪龙眼牛肉汤

  材料:牛肉250克,龙眼肉10克,黄芪15克。

  做法:先将牛肉切片,用水煮成清汤,去除泡沫和浮油,再放入黄芪、龙眼肉小火煮至水减半即可,最后入盐调味。

  功效:本药膳补中气,养心血。对于工作压力大、气血亏虚的人群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尤其可以改善因为心血不足造成的失眠。

  哪些人不适合吃牛肉

  肾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可多吃或者最好不吃高蛋白食物。牛肉属于高蛋白食品,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也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恢复。

  阑尾炎手术之后的病人肠胃比较虚弱,初期适合吃一些流食和半流食,后期才能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的饮食。而牛肉的纤维比较粗,不易咀嚼,到肠胃里面不容易消化。

  感冒期间抵抗力弱,牛肉属于温性食物,容易引起嗓子发炎,导致呼吸道疾病。

  皮肤病多属湿热、虚热之证,牛肉性偏温,多食不易疏清散热,所以患有皮肤病的人不适宜吃黄牛肉。(梁鑫)

吃牛肉养出好脾胃

时间:2019-06-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王新志

 

  牛肉味甘,其中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水牛肉重在安胎补血,黄牛肉重在补养脾胃,一般进补都是选黄牛肉。中医认为,黄牛肉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能。而且还擅长补气,是气虚之人进行食养食疗的首选肉食。《韩氏医通》记载:“黄牛肉,补气,与黄芪同功。”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和贫血久病等人群食用。需要提醒的是,牛肉不宜常吃,一周一次为宜。另外,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牛肉为发物,患疮疥湿疹、痘痧、瘙痒者应慎食。

  牛肉能补气益血、健脾和胃,长期食用可强筋壮骨,对于日常热爱健身的人,食用牛肉成为他们为了增长肌肉而制定的饮食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普通人吃牛肉能达到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具体有什么食疗方法,大家看一下吧。

当归牛肉汤

  牛肉1斤,当归30克,红枣10个。牛肉选鲜嫩者洗净,切块。当归、红枣(去核)洗净。 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3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当归既补血活血,又调经止痛,为调经要药。红枣养血和药,以加强牛肉、当归之功效。合而为汤,补血调经。凡血虚诸证,或月经不调,食用后能起到很好效果。

枸杞牛肉粥

  牛肉、粳米各100克,枸杞50克。牛肉剁碎,同时加入姜片(末)、少量的盐及料酒(黄酒)腌制10分钟。随后大米洗净后用适量清水浸泡10~20分钟,浸好的米待水开后加入,当锅再次烧开后便可将腌制好的牛肉沫倒入,待米熬到开花后放入十几粒枸杞,再熬5~10分钟。最后加入切碎的生菜叶,此时关火即可,利用锅内余温将生菜烫熟,这样一碗醇香绵糯的枸杞牛肉粥便完成了。

  补虚益精的牛肉配上补气的枸杞非常适合病后气血双亏的病人进补,另外,气血两虚所致的体虚乏力、筋骨酸软等人群也非常适用。

西兰花牛肉泥

  西兰花5小朵、牛柳100克,少量盐。西兰花去掉根部的老皮,放入开水中烫2分钟,关火闷3分钟。水要放的尽量少,或者用蒸的方法,这样能尽量减少营养的流失。然后将牛柳一块,切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放入水中煮约30分钟至牛肉熟烂。将煮好的牛肉块和汁水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肉泥,最后把西兰花加少量的水也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泥,放少量的盐即可。

  这个是适合宝宝食用的辅食,宝宝四个月开始,光吃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而牛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特别适合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宝宝食用。(王新志)

心脏病患者宜食驴肉

时间:2019-06-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王新志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肉质细嫩,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可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驴肉除了美味以外,还有很好的食补功效。“要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驴汤。”驴肉具有“两高两低”的特点: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胆固醇。对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驴肉还含有动物胶,骨胶原和钙等成分,能为老人、儿童、体弱者和病后调养的人提供良好的营养补充。

  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的功效。总而言之,一般人均可食用驴肉。健康的人多吃驴肉能够强健体魄,滋阴补肾,体弱多病者则可以调养身体。面对如此好的食材,想必你也一定想马上就吃上一顿,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驴肉的吃法。

  红焖驴肉:驴肉300克,冬菇40克,生姜5片,葱2根,花椒适量。驴肉切块,放入锅中烧开的水中煮熟,捞出漂洗干净,冬菇清水泡发,洗干净,烧热锅加入少许油,将葱、姜爆香,下驴肉用大火爆炒,烹入料酒、老抽,大火烧开,转小火焖至驴肉酥烂,酱汁浓稠即可。

  驴肉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冬菇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压、扩张血管,花椒有温中、止泻、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有“三高”的老人,平时总是清汤寡水,口中经常无味,而想吃一些东西又不敢吃,怕血糖升了,怕血压高了。那么,这个红焖驴肉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味道不错,还补身体。需要注意,千万要记得孕妇还是少吃驴肉为好。(王新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