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恩树用桃红四物汤治闭经

(2022-11-19 04:16:23)

摘自2022-11-18中国中医药报
陶佳 杨晓明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中医对闭经的认识和治疗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在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见解。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闭经的病因病机按辨证求因的原则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虚者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成经闭;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涎壅滞导致闭经。
桃红四物汤,源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祛瘀之功效,被医家推崇为调经要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若用于血瘀血热者,可用赤芍替代白芍,生地替代熟地。此方为临证治疗血虚血瘀引发的各种病证之良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张恩树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闭经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黄某,女,33岁,已婚,2021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急躁易怒,4月前因琐事与家人争执动怒,致使月经停闭,至今未潮,曾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治疗效果不佳,遂求中医调治。刻诊:月经停闭4月余,小腹胀痛拒按,触似有块,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常叹息,大便干硬难解,舌紫暗,苔黄腻,脉沉弦。证属气机郁滞、瘀血内阻,治拟行气解郁、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佐以润肠通便。方拟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10g,丹参10g,益母草10g,月季花10g,制香附10g,怀牛膝10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瓜蒌仁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10月19日二诊:药后胁腹胀痛已缓解,大便正常,月经来潮,但量少色黯,有血块,舌质暗红,苔薄微腻,脉弦。此为瘀血行而未畅,上方去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加三棱10g、莪术10g,以增活血化瘀之力。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10月27日三诊:药后经血通畅,7天净,胁腹胀痛已除,大便调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嘱其服加味逍遥丸调理,连服2周,并于下次月经前1周,服用二诊方7剂。后定期随访半年余,月经按期而至,经期无不适。
按 本案乃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久滞血脉、胞脉闭阻、失于濡养,导致经血不得下行而发病。方中桃仁性平,活血祛瘀;红花性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二药相须,共奏活血祛瘀之功。生地味甘、苦,性寒,清热凉血;当归性温,补血活血;川芎性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丹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除烦;益母草、月季花活血调经,疏肝解郁;制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怀牛膝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润肠通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解郁、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润肠通便之效。二诊大便已正常,故去润肠通便之药;瘀血行而未畅,故加三棱、莪术,以强活血化瘀之功。三诊药后肝郁解、气滞疏、瘀血活、冲任通畅,故经水按期而下,且无其他不适。另嘱其下次月经前1周,服用二诊方7剂,同时加服加味逍遥丸调理,连服2周,以资巩固。

从“血走脾经”论治闭经

 (2017-12-08 12:32:28)[编辑][删除]


王进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陈某,女,29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因“月经4月未至”就诊。形体丰腴,已婚未育。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行经正常,3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稀少,每3月后闭经, 便服“黄体酮”,药停则月经稀少,3年来体重增加15公斤左右。

现身高约155厘米,体重70公斤,月经120余天未至,带下量正常,色白质稠,偶有胸脘满闷,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沉滑。子宫附件B超未见异常,性激素全套正常,早孕实验阴性。

诊断:闭经。

辨证:血走脾经,痰浊内阻。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

处方:苍术15克,茯苓15克,香附15克,陈皮15克,胆南星6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山楂15克,牛膝15克,姜半夏9克,远志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7剂。

二诊时乏力好转,余证如前,方同前,7剂;三诊时月经来,量少黏稠,上方加菟丝子10克,7服。服药共4月余,月经量递增,症状较前好转,后因工作原因停止中药治疗。1年后随访,停药后月经正常,目前已怀孕2月余。

按:明代医家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提到“经水不通有属积痰者。大率脾气虚,土不能制水,水谷不能化精,生痰不生血。痰久则下流胞门,闭塞不行,或积久成块,占住血海,经水闭绝,妇人体肥者”。山西名老中医陈家礼先生首提“血走脾经”的概念,认为脾胃功能失调,经血入脾,化为痰湿,致生痰不生血。

本案中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味,出自叶天士《女科全书》,苍术燥湿健脾,香附理气散结,以开下焦及经脉之痰,为君药;二陈汤辅之健脾化痰,痰湿化气机畅,则经血调和,胆南星辛烈,走经络,除痰通血脉,再合当归、丹参、牛膝祛瘀化痰。至于远志,陈家礼先生云:远志乃心肾两经之药,通血脉去痰湿。《本草正义》也云“远志能利血之运行,振动而流利之”。《傅青主女科》固气汤方中用远志也此义也。

柴嵩岩治闭经经验
摘自2022-6-13中国中医药报
华苓 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国医大师柴嵩岩善治妇科疑难杂症。柴嵩岩于18岁时拜时伤寒大师陈慎吾为师,研习中医典籍及临证,后又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批中医学习西医学员。其推崇朱丹溪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治疗特点和学术思想。笔者拜柴嵩岩为师,在临证学习10余年中,对柴嵩岩治疗闭经的独特经验和学术思想颇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重视舌脉
柴嵩岩遵循古训,辨证论治,坚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实者,发于暂,通之则愈;而虚者,其来也渐,补养乃充。若虚者,复通之,而虚者愈虚也,切不可发竭泽而渔之弊,此弊甚也。”柴嵩岩强调对于闭经之治疗,首先注意补充血海,血海充实,因势利导通经活血,可使月经来潮。并提出滑脉在判断血海是否充实及治疗上的指导意义。柴嵩岩认为滑脉为阳脉,其充实程度标志血海的充实程度。妇女的正常脉象应为沉滑有力,说明血海充实。生育期可出现沉细滑的脉象,围绝经期至老年期则易出现弦滑之脉。如闭经患者的脉象显现出滑象,说明血海较为充盈,则可用通经之品,引经血下行而使月经来潮。反之,出现沉脉,说明血海不足,应补充血海,待血海充盈之时,方可应用通利之品。若脉沉细无力、无滑象,说明阴血极度匮乏,血海空虚,损伤严重,病程较长。因此恢复较慢,在治疗上切不可盲目应用通利之品,首先应以填充血海、补养阴血为主,直至脉象显现出滑象,方可酌情选用通利之品。在随诊中确见如此。
柴嵩岩还认为,舌象反映病态的本质,且不受情绪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绛红舌表示阴亏、内有伏热,舌体肥为有湿,舌体瘦为肾阴不足,淡舌为血气不足,舌暗淡或为脾肾虚损、或肾气不足、或瘀血、或血亏气弱,舌淡而有齿痕表示脾虚湿重、阳气不足。对于舌有瘀斑,柴嵩岩特别强调不能一概以瘀血而论,应综合考虑,一定要四诊合参;应除外因虚致瘀的情形,避免过度使用活血化瘀之法,而进一步损伤血海。如何选用补益药及应用的时机,柴嵩岩提出要注意舌苔的变化,如果出现薄苔,可以应用补益之品;出现腻苔,在应用补益药的同时,兼用化浊理气之品;出现厚腻苔,说明脾胃湿浊较重,应先化湿浊,除去邪气之后,再应用补益药。
注重气血同调
月经的物质基础是“血”,月经的规律来潮源于气血的平衡。柴嵩岩提出虚性闭经的关键病机或为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或为肾气虚衰,鼓动无力。血海之血按时溢泻,依赖于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将有余之血连续不断输入血海;然而,血的正常运行尚需气的统摄及调节。柴嵩岩在治疗闭经时,除重视脾肾之气外,还特别注意调节“肺气”,认为肺属金,与肾为母子关系,补肺气取其“金水相生”之义。柴嵩岩在治疗闭经时,除常规补肾健脾、养血调经外,还常常加用入肺经的药物,取其补肺气、提肾气的作用,如用沙参补肺气、提肾气,用百合缓和紧张情绪,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忘病证结合
闭经为中医学的疾病,而在西医学中则是许多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常见于西医学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早衰”“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上述疾病均为妇科临床之疑难疾病,治疗中有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及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这给中医学针对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空间。柴嵩岩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严重者,以脾肾阳虚型常见;卵巢功能早衰的常见证型以肾之阴阳虚衰为主,涉及肝脾不足及阳明热盛等因素;高泌乳素血症以毒热炽盛有关。柴嵩岩在辨证治疗上述病症中,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典型医案
患者,女,35岁,已婚,2007年11月7日初诊。闭经8个月。患者因工作紧张,出现月经闭止。末次月经:2007年2月18日。曾到西医院检查:卵泡刺激素(FSH)15.65IU/L;促黄体生成激素(LH)6.25IU/L;雌二醇(E2)15.02pg/mL;孕酮(Po)0.34ng/mL;催乳素(PRL)12.73ng/mL;睾酮(T)42.06ng/mL。B超:子宫内膜0.4cm,双卵巢可见少许卵泡,未见优势卵泡。基础体温(BBT)单相偏低。伴腰膝酸软,双乳胀痛,带下量少,大便干燥2~3日一行。既往:初潮15岁5~7/28天,量中,痛经(+),工具避孕。舌嫩暗,苔薄白,脉沉细滑。
辨证:肝肾阴亏,有伏热。
治则: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方药(经验方):女贞子15g,杜仲10g,沙参20g,柴胡3g,川芎5g,山药15g,瓜蒌15g,地骨皮10g,青蒿6g,山萸肉10g,淫羊藿12g。14剂。水煎服。
11月21日二诊:药后腰酸症状缓解,感心烦急,大便已通畅,基础体温(BBT)单相平稳。舌肥嫩暗,苔薄白,脉弦滑。方药:旋覆花10g(包),车前子10g(包),丹参10g,茜草12g,桃仁10g,杜仲10g,香附10g,荷叶10g,川芎6g,玫瑰花4g,百合15g。14剂。
12月5日三诊:月经于2007年12月2日来潮,量不多,无腹痛,现仍然有少量阴道出血,二便如常。BBT经前有不典型双相(短黄体期)。舌淡暗,脉弦滑。方药:太子参12g,桂枝2g,川芎5g,香附10g,茯苓12g,薏苡仁10g,杜仲10g,蛇床子3g,当归10g,益母草6g。14剂。
随访半年月经周期规律。
按 本例患者发病有如下特点:年龄处于“五七阳明脉衰少”的阶段,对精微物质的摄取与转化功能趋于减退状态,因此,有潜在的气血不足的可能。患者平素急躁易怒,乃为肝气不舒,郁久化热,热灼阴伤,出现的肝肾阴亏之象。长期便秘。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导致闭经的发生。柴嵩岩治疗首先抓住辨证的关键“肝肾阴亏”,以女贞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为君;配以沙参、地骨皮、青蒿清热通便,使热有出路;以川芎引药入血海。同时,注意气血阴阳的平衡,以山药、淫羊藿健脾温肾。药后诸症均见缓解。柴嵩岩根据二诊脉象脉弦滑判断,血海已足,故以通利活血为法,达到排卵通经的目的。三诊时患者已出现排卵性月经,故以健脾益肾,养血调经为法巩固治疗,以善其后。连续随访半年月经周期规律。

认识天癸

 (2022-11-15 08:47:08)[编辑][删除]

 

王惠珍女科临证经验(7)


时间:2021-05-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惠珍

天癸一词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历代医家有关天癸的解释则众说纷纭。《中医妇科学》教材基本认为: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成熟,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物质。笔者对天癸所藏有不同的看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天癸的论述阐明了几个问题:其一,天癸男女皆有;其二,天癸的至与竭,关系到女子的月事、男子的精气溢泻;其三,天癸与有子、无子息息相关。天癸至则有子;天癸竭、尽,则无子。天癸一词,仅在此篇提及,余未再见有出现过。

何为天癸

天癸为何物一直是后世医家争论的话题,历代纷说,莫衷不一。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云:“天癸,精气也。”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天谓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故云天癸也。”但于月经病中又列出“天癸过期方论”,似乎又将天癸当月经解。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则认为:“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明·张景岳《类经附翼·质疑录》:“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真水,在人身是谓元阴,即曰元气。”清·张志聪《素问集注》:“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癸水也。”高士宗《素问直解》:“天癸者,男精女血,天一所生之癸水也。”还有人从《易经》的角度解释天癸。历代对天癸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四种:一,天癸是一种阴精;二,天癸是元阴、元气;三,天癸是男精女血;四,天癸为月经。前三者,基本认为天癸是与肾及生殖有密切关系的精微物质。至于天癸为月经说,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女皆有天癸之说矛盾,不攻自破。

随着西医的传入,有人从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理论出发,认为天癸类似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有人认为天癸是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有人认为天癸指女性生殖功能;有人认为天癸与西医学所说的生殖内分泌激素相同等等。笔者以为,天癸约类似生殖内分泌激素,但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中医的理论,应从中医的角度,用中医的思维去认识。

天癸藏于脑

历代多数医家,包括现代教科书,都认为天癸藏于肾。而笔者认为天癸藏于脑。天,指人的头顶。《说文解字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人体之巅,脑也。癸,《说文解字注》:“癸,冬时,水土平,可睽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其本质属天干中的癸水,有阳中之阴的意思。天癸即天水。至,《说文解字注》:“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人体最低部位,则是女子胞宫,男子精室。从而可知,“天癸至”是指天癸从人体最高处之脑部而下达胞宫、精室。天癸来自先天父母,藏之于人体最高处——脑。

天癸的生成

天癸为天一所生之癸水。肾者主水,又主生殖。而天癸的至与竭,则关系到男子的精气溢泻,女子的月事潮止,以及有子无子。由此可见,天癸男女皆有,是促进男女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精微物质。天癸源于先天之精,藏之于脑,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肾者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齿为骨之余,肾华在发。故《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把人的发、齿等作为人体生殖功能发育各阶段的一个重要外在标志。从幼年开始,随着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身体逐渐发育,肾充则髓实,髓实而化生天癸,天癸满则由脑下溢于冲任、胞宫(精室)。天癸至,则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则精气溢泻,阴阳和,故有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的虚衰,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天癸涸竭。女子七七则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而无子耳。

天癸如何发挥作用

女子发育到一定年龄,肾气充盛,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气充盛,髓实而天癸成熟满溢,天癸通过冲、任、督三脉由脑下达于胞宫,主宰人体生殖功能。由于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胞中,督脉行于人体背部,上达项入脑至颠顶。任脉,下出会阴,循腹部正中上行,上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冲脉,其上行支挟足少阴肾经,并足阳明胃经,环绕唇口。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天癸与后天之本脾、胃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总之,天癸源于先天之精,藏之于脑,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随肾气的充盛而泌至,随着肾气的虚衰而竭止。天癸,男女皆有,是促进男女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精微物质。(王惠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摘自2023-5-15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二七而天癸至
14岁的时候,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就出现了
“二七”即14周岁。
“而”前边的内容表示条件,后边表示结果。
“癸”字是理解“天癸”的关键。在《黄帝内经》中,“癸”是指十天干的最后一个。何谓天干?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理解。以一棵树为例,上有树叶、树枝杈,下有树根和根的枝杈,这些分枝中的任何一个断了都不会影响植物的整体,但连接树根和树枝的“干”最为关键,如果“干”折断了,植物的整个生命就不能够正常维持,因此“干”字可表达唯一性、关键性和决定性。在自然界的一切变化中,天对万物生长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所以用“天干”一词来描述天对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十天干是天在不同阶段对万物生长变化的作用,这十个字可表现植物不同生长周期的特点。简单来说,甲、乙表示生,丙、丁表示长,戊、己表示化,庚、辛表示收,壬、癸表示藏。“癸”是成熟种子的聚集,像葵花籽盘、麦穗和稻穗等都是种子聚在一起。那么“天癸”就是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在女性是指成熟卵子,在男性是指精子。
我们先来看看含有“至”的几个字:“到”,是抵达;“室”,是屋里最内的房间;“臻”,也是抵达,日臻完善就是接近于完善;“窒”,上面是“穴”,底下是“至”,是走进死胡同,表示阻塞不通;“耋”,是指七、八十岁的年纪,进入老年。综合分析,《黄帝内经》中“至”的含义是到来、到达。
“二七而天癸至”是指十四岁的时候,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在女性为成熟的卵子)就出现了。
任脉通
接受全身脏腑组织流出血液的静脉是通畅的
《黄帝内经》中“任”的含义是承担、接受。
“脉”的繁体字是“脈”,左半部分的“月”表示人体结构,右半部分是水的分流、支流的意思。所以“脈”指人体内血液流通的管道。《素问•脉要精微论》对“脉”有明确的定义,“夫脉者,血之府也”,因此“脉”是指血管。
我们通常认为“任脉”是行于腹部正中线上的经脉,但是我觉得根据《黄帝内经》中“任”与“脉”的含义,“任脉”是接受全身脏腑组织流出血液的血脉,即上下腔静脉系统。
“通”就是洞道通畅。“任脉通”难道是说血管到14岁才通吗?当然不是的。“任脉通”强调接受全身脏腑组织流出血液的静脉是通畅的,尤其是女子14岁卵巢功能成熟后,卵巢分泌的促生育物质也进入到任脉体系。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摘自2023-6-21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五八,肾气衰
40岁的时候,肾脏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的活性物质开始减少
“五八”是40岁。
“肾气衰”是肾脏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的活性物质开始减少。
发堕齿槁
头发掉落开始增多,牙齿变得干枯没有光泽
“发堕”是头发掉落开始增多。
“齿”是暴露在口腔里边的牙齿。
“槁”,是木字边加一个“高”字,异体字是“槀”,《说文》中释为“木枯也”,就是木质的东西丢失水分干枯了。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干枯总是始于叶尖,比如树木是从树叶开始干枯,所以造字时用“木”和“高”字表示最早出现干枯的这种情况。在《黄帝内经》中,“槁”的涵义是干枯。比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蔓将槁”,这是形容藤类的植物将要干枯了,还有燥槁(干燥而枯)、鼻槁腊(鼻干似腊肉)、唇槁腊(唇干似腊肉)、大骨枯槁(骨头没有光泽)、茎叶枯槁、物焦槁。
“齿槁”,就是牙齿干枯。健康的牙齿是白而发亮的,因为上面有一层牙釉质,就像瓷碗表面有光滑的釉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40岁以后会发现牙齿的亮度不够了,实际这表明牙齿表面的釉质不足了。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48岁的时候,头面部阳气开始减弱
“六八”是48岁。
“阳气”是阳性的无形物质。
“衰”是刚开始减弱、减少,“竭”是快要接近终点之前,所以“衰竭”是由减少开始到严重减少。
“上”是指头面部,“于上”是在头面部。
面焦,发鬓颁白
面色皮肤干燥没有光泽,头发和两鬓的毛发出现散在的白发
“面焦”是面部干燥缺乏光泽。
“发”就是头发。
“鬓”(繁体字为“鬢”),上面是“髟(bio)”字,下面是“賓(bn)”字,“髟”多与头部毛发有关,“賓”是客人,在我们头面部,面是主,面两侧是客,所以“鬓”是面颊部的毛发。《黄帝内经》中“鬓”的涵义也是头部两侧的头发。
“颁”,是一个“分”字加上“頁”字,前面讲过,只要有“頁”的汉字基本都与头部相关,比如“颁布”也是上级向下级分发任务,所以一定是在头部。“分”,就是分割,能够把其他很清晰地展示出来,表示非集中的特点,所以“颁”是头部出现有分割、散在的特点,描述头部花白头发是最为恰当的,在黑色的头发里分散地出现了白色的头发,非常清晰。
“白”是白色。
“发鬓颁白”就是分散的白色的头发。

“暗经”新识

 (2022-11-18 08:15:16)[编辑][删除]

 

王惠珍女科临证经验(6)

时间:2021-05-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惠珍

《中医妇科学》教材载:“终生不潮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暗经的最早记载见于《本草纲目》:“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而异于常也。”然而某些后世医家把“暗经”列为月经之常。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月经之常》:“一生不至孕暗经。”直至今天的教科书,依旧把“暗经”列为正常月经,仅寥寥几个字简单述之,令后学费解,甚至误解。若患者年超初潮年龄仍未潮,医者还错当正常,可能会延误病情,错失治疗良机。

历史的眼光来理解“暗经”。李时珍所处时代为明代,明太祖洪武三年《明会典》中规定男女法定结婚年龄是男16岁,女14岁。由于受早婚孕子、多子多福思想的长期影响,加之还有如娃娃亲等特殊婚姻,当时女子结婚年龄甚至可能更早。因此,如女子早在月经未潮前就结婚,怀孕期间无月经,哺乳期无月经,于哺乳期间再次怀孕,如此循环无端,直至天癸竭止,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时,则终生不见月经来潮,但能受孕。笔者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现此种月经一生不至而能受孕的所谓“暗经”是有可能的,这并非是不产生月经,而是没有月经出现的机会。

再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今女子20岁以上方到法定年龄,除有生理缺陷者外,基本见不到婚前无月经者。如《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中有关月经的定义:“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第一次来潮称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岁或迟至16岁。16岁以后月经尚未来潮者应当引起临床重视。”若到了20岁法定结婚年龄,月经仍没来潮,一般会引起患者及家人重视,前往医院就诊,故当今不应有所谓“一生不行而受胎”的暗经。

一个发育正常的女性,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若月事当至而不至,应排除先天性无子宫,或先天处女膜闭锁、先天性阴道闭锁、先天性宫颈闭锁等由于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引起的假性闭经。假性闭经其实是有月经产生,但因流出通道受阻而不能排出体外,临床上往往会出现周期性腹痛症状。

也要注意甄别极个别现象。哺乳类许多动物性周期结束,子宫内膜自行退化,并不化生子宫出血。灵长类(猴、猿),由于子宫内膜血管系统高度分化,在性周期终了时,子宫内膜脱落,然后出现月经。但极少数性成熟妇女卵巢及子宫内膜虽规律性地变化,但到周期结束阶段,内膜自行退化而并不脱落,所以不会出现月经。即使周期性给予性激素,也可能不能引起子宫出血。这种情况可能与哺乳动物一样,是由于子宫内膜血管系统缺乏分化导致的,但它不影响生育功能。

综上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笼统地认为“终生不潮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暗经有两种情况:一是本为正常有月经者,只是没有让月经来潮的机会;二是指极为罕见的变异生理,虽无月经的出现,但可能不影响生殖。(王惠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摘自2023-5-15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二七而天癸至
14岁的时候,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就出现了
“二七”即14周岁。
“而”前边的内容表示条件,后边表示结果。
“癸”字是理解“天癸”的关键。在《黄帝内经》中,“癸”是指十天干的最后一个。何谓天干?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理解。以一棵树为例,上有树叶、树枝杈,下有树根和根的枝杈,这些分枝中的任何一个断了都不会影响植物的整体,但连接树根和树枝的“干”最为关键,如果“干”折断了,植物的整个生命就不能够正常维持,因此“干”字可表达唯一性、关键性和决定性。在自然界的一切变化中,天对万物生长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所以用“天干”一词来描述天对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十天干是天在不同阶段对万物生长变化的作用,这十个字可表现植物不同生长周期的特点。简单来说,甲、乙表示生,丙、丁表示长,戊、己表示化,庚、辛表示收,壬、癸表示藏。“癸”是成熟种子的聚集,像葵花籽盘、麦穗和稻穗等都是种子聚在一起。那么“天癸”就是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在女性是指成熟卵子,在男性是指精子。
我们先来看看含有“至”的几个字:“到”,是抵达;“室”,是屋里最内的房间;“臻”,也是抵达,日臻完善就是接近于完善;“窒”,上面是“穴”,底下是“至”,是走进死胡同,表示阻塞不通;“耋”,是指七、八十岁的年纪,进入老年。综合分析,《黄帝内经》中“至”的含义是到来、到达。
“二七而天癸至”是指十四岁的时候,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在女性为成熟的卵子)就出现了。
任脉通
接受全身脏腑组织流出血液的静脉是通畅的
《黄帝内经》中“任”的含义是承担、接受。
“脉”的繁体字是“脈”,左半部分的“月”表示人体结构,右半部分是水的分流、支流的意思。所以“脈”指人体内血液流通的管道。《素问•脉要精微论》对“脉”有明确的定义,“夫脉者,血之府也”,因此“脉”是指血管。
我们通常认为“任脉”是行于腹部正中线上的经脉,但是我觉得根据《黄帝内经》中“任”与“脉”的含义,“任脉”是接受全身脏腑组织流出血液的血脉,即上下腔静脉系统。
“通”就是洞道通畅。“任脉通”难道是说血管到14岁才通吗?当然不是的。“任脉通”强调接受全身脏腑组织流出血液的静脉是通畅的,尤其是女子14岁卵巢功能成熟后,卵巢分泌的促生育物质也进入到任脉体系。

补肝肾治女性性功能障碍验案一则

 (2023-11-14 04:24:49)[编辑][删除]

 


摘自2023-11-13中国中医药报
廖成荣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余某,女,39岁,2021年12月19日初诊。主诉:性欲低下4年。现病史:患者21岁结婚,婚后性生活协调。4年前,患者顺产2胎后出现性欲低下,性生活中阴道干涩伴白带量少,无烘热汗出、潮热盗汗等不适。曾多次就诊,激素六项、妇科彩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心理障碍所致,给予对症治疗后改善不明显而迁延至今。既往史:2021年10月26日行卵巢囊肿剥离术,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月经正常。生育史:G5P2(妊娠5次,分娩2次),2次顺产史,3次人工流产。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持续时间2~3天,量偏少,色暗红,有血块,痛经。末次经期为12月14日。刻下:患者诉平日自觉乏力,食纳可,睡眠稍差,时感腰部酸痛无力,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诊断:西医诊断为女性性功能障碍,中医诊断为阴冷(肝肾不足)。
方用七子益肾理冲汤合二仙五子汤加减:仙茅9g,仙灵脾18g,枸杞18g,菟丝子30g,覆盆子15g,五味子4g,车前子15g,女贞子15g,茺蔚子18g,续断15g,桑寄生18g,合欢花9g,沙苑子15g,桑葚15g,醋香附15g,肉苁蓉18g,鹿角霜30g,巴戟天15g。14剂,颗粒剂,每日1剂,分3次水冲服。
2022年3月5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效果较好,现已有周期性性冲动,性生活过程中阴道干涩明显改善,无头昏、头胀等不适,睡眠稍差,伴有腰部酸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处方改为七子益肾理冲汤合四仙五子汤加减:在原方的基础上去覆盆子、五味子、鹿角霜,改茺蔚子为15g,加仙鹤草45g、威灵仙12g、远志6g、石菖蒲12g。14剂,颗粒剂,每日1剂,分3次水冲服。
患者坚持间断以七子益肾理冲汤合四仙五子汤为主加减治疗近2月,症状完全消失。先后于2022年8月、2023年7月随访,患者性生活正常,告愈。
按语:女性性功能障碍(FSD)是指女性性反应周期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发生障碍,或出现与性交有关的疼痛,主要包括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障碍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阴冷”“阴枯”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先天肾精不足,天癸匮乏,冲任二脉不盛,加上后天失养所致;或因大病日久损伤肾阳,甚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以致性欲冷漠;或因肝气郁结,精神压抑,以致欲念难起;或因崩漏、多孕多产,以致气血亏虚、弱不思欲。故而在治疗方面,常常从肾肝入手。
初诊时患者除性欲低下外,尚有阴道干涩、伴白带量少等伴随症状。再结合其生育史,判定必然存在肝肾不足的一面。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精微物质匮乏,虚热内生,以致于精液不足、宗筋被灼从而产生性欲减退、阴道干涩、白带量少等一系列症状。故在治疗上当以补肝肾为本,以养气血为要。
首诊时选国医大师肖承悰的经验方七子益肾理冲汤合二仙五子汤加减治疗。方中枸杞、菟丝子补肝肾、益精血;覆盆子、五味子、沙苑子补肾固精;车前子能泻有形邪浊,且补而不滞、涩中兼通;女贞子养阴补气,滋而有通,补中有清;茺蔚子补阴益精,流散滋润,动中有补;桑葚可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醋香附疏肝理气,为气中之血药,可防止滋补太过而滋腻停滞。在此基础上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取二仙汤之意)、鹿角霜、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以调冲任;再加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身,养血脉,补中有通;“久病多郁”,故选用合欢花解郁安神,理气养血以助睡眠。此外,方中枸杞、菟丝子、桑椹子均具有补肝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养精血之效。纵观全方,虽重在补益,但补益的同时尤其重于通,使补而不滞,冲任通调。
二诊时考虑到患者有乏力、腰部酸痛等不适,故在原方基础上再加仙鹤草益气,威灵仙通络止痛,同时加远志、石菖蒲开窍以怡情益性。后患者坚持调理近两月,症状完全消失。

外阴肿块治验

  (2023-11-03 04:12:15)[编辑][删除]

摘自2023-11-2中国中医药报
侯聪 重庆市中医院 李源 河北省宁晋县草医堂
林某,女,75岁,因“发现外阴肿物伴疼痛6天”于2021年12月15日就诊。外阴肿物约黄豆大小,质软,呈阵发性轻微刺痛,肤温不高,无破烂,无异常排液及出血。曾自行口服抗生素,无效。刻下:自觉外阴肿物逐渐增大,疼痛明显,查体示:阴户下方有一囊性肿物,直径约3cm,边界清,触痛明显,皮肤黏膜无异常,皮温不高。阴道分泌物少,宫颈萎缩。舌红,苔薄黄,脉弦。既往有2次外阴肿物发作史,平素性格急躁,偶有口苦及痰。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正常,体表包块彩超示:会阴部所指包块处距体表约0.6cm处皮下组织层内探及一低回声,范围约2.0cm×0.8cm,边界清,边缘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细密点状弱回声充填,探头挤压有波动感。据检查结果,考虑脓肿形成。
诊断:西医诊断为外阴囊肿伴感染,中医诊断为阴疮(痰结积热)。
治法:清热解毒,消痰散疔。
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0g,蒲公英60g,紫花地丁10g,连翘10g,陈皮6g,法半夏10g,苍术15g,瓜蒌30g,天花粉15g,神曲30g。3剂,水煎服。
服用1剂后疼痛明显缓解,肿物较前缩小一半,伴有轻微疼痛;继服上方3剂,外阴处肿物消失,无疼痛不适,予出院。
按 本病属中医学“阴疮”范畴,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最易化火;木横乘土,若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脾土,导致脾气呆滞,津液水谷运化失常,湿阻于内;“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湿热之邪循经下注于会阴,湿毒浸淫,腐蚀血肉致阴部出现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外阴炎、前庭大腺炎等。
中医外科学对疮疡疔毒论为:“肿痛不红,触之有囊性柔软感者,为痰结积热。”《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阴中生疮,多由湿热下注”,故方以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二陈汤燥湿以化痰结。方中重用蒲公英,妙在善消疮毒,又善消火毒,故可两用也。金银花与蒲公英同为消痈化疡之物,蒲公英入阳明、太阴二经,金银花无经不入,两药同用则其功更大。苍术气辛味厚,燥湿强脾逐痰。朱丹溪曰:“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考虑患者年龄偏大,脾土本虚,用清热解毒寒凉之药恐伤中焦,故加神曲以助土气,且能破癥结、逐积痰。在临证中准确把握病机、诸药相合则可达到效如桴鼓的临床疗效。
中医助你安度哺乳期
摘自2025-6-•13中国中医药报
李伊美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在生命最初的时光里,母乳喂养是母亲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它不仅是营养的源泉,更是情感联结的纽带。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为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展和母婴健康提供了丰富的支持与保障。
中医将乳汁称为“乳”“乳汁”“白乳”等,认为乳汁由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所化,与气血密切相关。《傅青主女科》中记载:“夫乳乃气血之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 此外,乳汁的质量与产妇的饮食、情志、生活起居等密切相关。
通乳
当产妇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时,可辨证应用经典通乳方剂:下乳涌泉散。
下乳涌泉散由当归、川芎、通草、王不留行等中药组成,适用于因肝气郁滞导致的乳汁过少,乳腺导管不通畅导致的乳房胀痛、无奶或少奶等症状。此外,该方剂还适用于乳腺炎、乳汁淤积等症。
防治乳腺炎
一旦出现乳房红肿、疼痛,可采用金黄散外敷。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组成,用醋或茶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乳房红肿处,能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回乳
炒麦芽是常用的回乳药物,一般用炒麦芽60~120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此外,还可配合外敷芒硝。将适量芒硝装入布袋中,敷于双侧乳房,能吸收乳房中的水分,缓解乳房胀痛,帮助顺利回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