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芪百合薏苡仁:益气养阴阴阳相生

(2022-11-17 15:08:44)

国医大师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时间:2021-05-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黄芪、百合、薏苡仁为刘尚义临床常用的益气养阴药角。

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类化合物、微量元素、有机物如甜菜碱、胆碱、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山萮酸、天冬酰胺等68种化学成分。

百合源于植物卷丹百合和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味甘,性寒。归肺、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中药百合中含有生物碱、皂苷、磷脂、多糖等活性成分,还含有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性凉、淡。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毒之功效。薏苡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脂类、多糖类、木脂素类、酚类和腺苷等化合物,以及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及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

配伍功效

黄芪、百合、薏苡仁为刘尚义临床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之证,症见肢软乏力、口干等。气虚与心、肺、脾、肾密切相关,尤以脾为重。脾处中焦,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虚则气无以生化,肢软乏力。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脉,故与四肢亦有关联,故气血虚不足以充盈其他脏腑,同样造成肢体筋骨不得滋养而出现肢软乏力。

黄芪性微温,味甘,而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张景岳曰:“(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临床常用其治疗多种气虚之证;百合性微寒味甘,含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临床常用养阴药;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具健脾除湿之功效。《本草述》曰:“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本经疏证》曰:“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三药相用益气养阴,气阴两虚常兼并出现,因其气化有利于阴液之生成,而阴液又能营养气,故久之一损具损。”故三药相配,一则益生源之本。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且脾主四肢,故当治病求本。黄芪、薏苡仁归脾经,二者相配健脾益气。气虚阴液生成不足,故养气以助阴生。二则气与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津液,血、津液能养气,气属阳,血、津液属阴。阳得阴则生化无穷,百合为养阴益津常用药,即可益阴而养筋,又可助黄芪、薏苡仁健脾益气。同时黄芪、薏苡仁益气显著,气有余便是火,火易伤阴。故百合养阴,防止气余化火。三则性味平衡,黄芪性微温,百合、薏苡仁性微寒,三药本身不会大温大寒,比较温和,同时温寒相搭,阴阳平衡。三药相用,益气为主,养阴为辅,性味相合,阴阳相生相佐,故临床疾病证见气阴两虚之候可灵活运用。

临证运用

用于气阴两虚诸证。虚劳症见肢软乏力,面色白光白,易受外感等(见于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神疲倦怠,气累气短等(见于肺癌,哮喘,肺结核等);腹胀,腹泻,纳差,消瘦等(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虚劳:脾气虚损,气血津液生化不足,在内不养机体,在外不御外邪,故证见肢软乏力,面色白光白,易受外感等。黄芪、薏苡仁健脾益气固表,百合养阴,可配伍运用其他滋阴养精之品以增强其效。癌病:癌病后期正气亏损,气阴两伤,感神疲倦怠,气累气短,如肺癌;脾胃受损,可见腹胀腹泻等,如胃癌等。此药对健脾益气养阴,培土生金,故对肺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尤为适宜。哮证、喘证:哮证、喘证与肺脾相关,此药角对健脾益肺,益气养阴,化湿祛痰,对于哮证缓解期,虚喘尤为适宜。肺痨:肺痨乃肺阴亏虚为本,继而阴虚火旺,气阴耗伤。症见咳嗽无力,神疲倦怠,潮热,消瘦,纳差等。可将其与养阴清热之品合用,增强其益气养阴之效。脾虚泄泻:腹泻,水样便,腹胀,纳差,乏力、口干等。黄芪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止泻,百合养阴生津,配之其他健脾化湿止泻之品,对其尤为适宜。脾虚诸证:脾胃虚弱症见肢软乏力、纳差、腹胀、消瘦等,对于属脾胃虚弱,气阴两虚的胃炎、胃溃疡尤为适宜。(本文摘自《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再谈养血妙方玉灵膏

 (2019-10-07 09:37:06)[编辑][删除]
豫西南客转载了fj592的博文

       蹲在地上两分钟,然后猛地站起来,眼前瞬间变黑一下?您可能看看下面的内容。
      我最早看的是清朝王孟英的医案,然后才是叶天士的。王孟英方子,是用龙眼肉制成的玉灵膏。是补血的。
       血虚,就是血液不足,与西医的贫血有范围交叉的地方,血虚未必贫血,血虚重的人,一定贫血的。
       
       血虚的主要的症状有,第一:血虚之人,面色无华,脸色总是没有那种红润的感觉。
        第二:血虚的人容易失眠,这叫血不养心,所以会失眠,现代人里面,这种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较多。
       第三:血虚的人容易健忘,刚刚见过的人,转眼忘记人家的名字了,这也是血不养心的缘故。
       第四:血虚的人有黏膜的部分颜色浅,比如,指甲里面的颜色、嘴唇的颜色、眼睑的颜色等等,总是惨白。
       第五:血虚之人,容易疲劳。一般女性应该喜欢逛街,血虚的女性,逛一条街,就会累得“骨头架子像要散了一样”,而且,在疲劳的时候容易心悸,心脏无力地乱跳,而且容易头晕。
       第六:血虚之人,夏天的时候,手脚是热的,一旦到了冬天,手脚立刻冰凉,夏天进入空调冷气房间,也会如此,这是血虚不能濡养四肢。这样的人会怕冷风,冬天要比别人多穿衣服。
       第七:这样的人,蹲下两分钟,猛地站起来,会眼前突然变黑瞬间,然后才能正常,这样的人,往往是气血不足,但是,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互生,此时补血,往往可以效果非常好。
       第八:血虚之人舌质淡白,没有红润的感觉。

        血虚的原因,首先是脾胃虚弱。脾胃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血液,有的人会问,不是血液的来源是造血干细胞吗?造血干细胞从何而来呢?还不是脾胃吗?中医讲的是过程,是本源的内容“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
       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伤的太多了,越是这么吃,脾胃越受伤,反而营养状态最差,如果电脑打开一个文档没有问题,可是打开一万个一定死机一样,这样的人,脾胃受伤,往往血虚。
       思虑过度,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赚钱,公司如何发展,如何安顿人际关系,结果消耗心血,导致血虚。
       心思重,昨晚一夜没睡好,在思考问题。有多少人所操心的事情,或者是过去的,或者是不可能到来的,但是,它们占据了我们大脑很大空间,耗伤了我们的心血。
       妇女一生中失血的机会很多,如果不懂滋养,则会导致血虚。但是就是不舒服,却不知何故。

       而王孟英的玉灵膏,是我特别推荐的养血的方子,王孟英说“玉灵膏一名代参膏。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
       我介绍的具体制作方法,就是龙眼肉十份,西洋参一份,两者搅拌均匀,然后,放到一个碗里,上锅隔水蒸,蒸到四个小时以上。然后,每天一调羹,开水冲泡服用。
       这个方子,可以迅速补血,是我感觉力道非常大的方子,寻常的补血之剂不起作用的时候,这个方子会很快见效。

       北京有位女士,严重疲劳,总是没有力气,无精打采的,脸色苍白,怕风,怕冷,头晕,失眠。
       这是什么病?这是一系列症状,如果你把它们当做“病”,失眠是病,可是怕风是什么病呢?如果真的把它们当病,并一个个研究,我相信此生也找不到答案,比如,怕风
、怕冷,您去医院挂哪一科?
        而我们中医考虑的是,你的体质如何,您是血虚的体质,就要先养血,然后,因为血虚而出现的这些症状,就会消失的,此时人们会说,瞧,这个病好了。
        所以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您这是什么病啊,我们先用食疗的方法,调理一下体质好吗?
       于是,让这位女士吃玉灵膏,当时她不相信,说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有效吗?我说试试吧!结果,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就明显见效,她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再说一位患者,更加离奇,她每天夜里,胃部会突然抽动般剧痛,非常恐怖,她的一位亲戚,是北京一个大医院的某科室主任,于是去那个医院求诊,这个医院不知道为何,认为她心脏有问题,可能与此有关,于是给心脏做手术,下了两个支架。但是,手术后,胃部晚上剧痛依旧。于是再次检查,这次好像说是子宫有问题,于是切除,但是,术后依旧胃部疼痛,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水肿情况,这次有些棘手了,因为没有找到水肿的原因,所以无法具体处置。
       这个患者不是我亲手调理的,是她自己,当时很绝望,在家里看电视,看到我讲玉灵膏的功用,结果她突然觉得,自己的水肿,是脾虚导致,而我说玉灵膏里面的龙眼肉,味甘入脾,补脾养气,色赤入心,养心血安心神。她听完觉得正好可以这个方子来补脾,于是开始自己决定要吃玉灵膏,结果,服用两周后,水肿消除,胃也不痛了。
       我是怎么知道这个事情的呢?是她后来知道有朋友认识我,一定要见我一面,然后亲口告诉我的。我听了很吃惊,我心里暗想,这种症状,如果真的见到我,我都未必能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处理。看来,教学相长是非常对的啊。
       这个例子里面,前面的医生治疗的,也未必不对,我后来想,她可能那些部位确实有问题?但是,总之,最后调理好自己身体胃痛的问题的,不是前面的手术,也不是我,是她自己,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最了解,如果,再有些医学知识,往往分析得会更加切中要害。

       我后来大力推广这个方子,很多人受益,我觉得妇女养血的手段太少,这个方子可以帮助到大家,尤其是妇女,在生过孩子后,很多妇女血虚,可是却没有调养过来,很多妇女生孩子后体质一落千丈,如果现在能把血养足,则会身体健康很多。所以王孟英说:“产妇临盆服之,尤妙”。但是大家要记住,孕妇忌服,就是孕妇不要服用。而产后则最适合服用的,对产后恢复很好。

       但是,后来的一件事,又引起了我的深思。
       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的,有个网友来邮件,说:罗博士,您说蒸四个小时,可是,王孟英的原文是家里蒸饭的时候,就要放在笼屉里面蒸,蒸一百次啊,这一百次,我思考一定超过您的四个小时,所以我一算,蒸一百次大约需要四十个小时,于是尝试着蒸了四十个小时,结果发现,此时龙眼肉就不再甜了,而是有两种龙眼,一种是苦的,一种是酸的,但是此时两者药效极好,吃了都不上火,而且立竿见影,我给同事吃了,都觉得睡眠明显改善了!
       这个邮件让我大吃一惊,我之前推广这个方子,都简化成四个小时,我觉得现代人没有这个耐性蒸几十个小时,结果,确实有人吃了,虽然见效,但是部分人会上火。
       可是,这位朋友说蒸四十个小时后,龙眼肉就不再甜了,也不上火,药效极好。
       后来,我做了尝试,发现果然如此,在蒸过十个小时以后,龙眼肉的甜味,就开始去掉,然后会变苦,而药力,却更加有力。
       网友的实践让我深省,看来,古人写的东西,真的都是经验之谈,最好不轻易改动,其中内容,值得深思并尊重。
       最近,身边又有很多朋友身体出了问题,让我很感慨,我们赶路的速度,都太快了,在匆忙中,我们却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的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多掌握一些调养身体的小方法,我们会有更充沛的精力享受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会有更多的体力去完成工作,我们对身体的呵护,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丝毫不能松懈!【转自:罗大伦】

祖传膏药方

  (2019-10-02 12:57:29)[编辑][删除]

          
  
马钱子30钱   清风藤30钱   玄参30钱   桑枝30钱   白芷30钱   当归身30钱  肉桂28.6钱   赤勺30钱   大黄30钱   土木鳖36.5钱   乳香28钱  没药28钱   柳枝30钱    川乌30钱   草乌30钱   头发灰20钱   麝香0.5钱   血竭6钱    广丹600钱   麻油800钱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制法:
   除广丹,麝香,血竭外,药煎枯去渣,再入广丹熬搅匀成膏,再入麝香,血竭.最后摊于布料上.
作用:
   治疗各种创伤,对腰突症有奇效.
附注:
   此方是我祖上自清末传至今的秘方,已传五代,今将其公开,希望对同道有所帮助

              这可是别人压箱地儿的方,神效啊本来是治疗静脉曲张的外洗方不过用来治疗膝观节肿痛,一样嘎嘎的强.
苏木30  秦究15   川椒10   松节10  制川草乌15各  威灵仙15  红花15  荆芥10  防风10 芒硝20冲化  
外洗一副用三天药渣外敷,另居老太太膝关节摔伤后肿了1个多月了,买了一副说先试试,一副药舍部不得仍用了5天,没买第二副,搞定了!!!
            

鲜苦参与仙人掌治骨质增生有奇效

2005年3月,我的左膝盖骨疼痛难忍,经医院确诊为骨质增生。我的一位邻居告诉我,她曾患骨质增生,后用民间验方治愈。鲜苦参洗净,与仙人掌一起捣成稀糊状,敷在患处,用纱布包扎,外裹塑料袋或保鲜膜,每天早晚各换药一次,个月就可治好。我按照她说的方法当天晚上进行治疗,敷上半小时后膝盖就不太疼了。
豫西南客转载了王氏中医的博文

风湿拔毒膏配制方法

   (2019-10-06 04:55:19)[编辑][删除]

配方:斑蝥 100 克、白芥子 130 克、面粉 200 克、

制法:斑蟊、白芥子研面粉,加入面粉拌匀即可。

功能:拔寒祛湿、排毒、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主治: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及骨质增生等风湿骨病。

使用方法:

以上药粉 1.5 克左右倒入容器内,加适量凉开水或蛋清调成饼状,约 5 分硬币大贴在阿是穴上,用活血膏药固定 4 个小时左右取下,不久局部即便发水泡,并逐渐隆起,如水泡溃破不需特殊处理,让其自行流出致病毒素。病情严重者可在水泡处拔罐 1-1.5 小时,只要天天坚持拔罐不需其他处理,取下罐后用针刺破水泡,可用消毒纸放在出水局部,个别确需消毒者可用75%酒精棉球擦涂。10 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轻重,采取 1-3 程,一疗程水出不尽者,可进行下一疗程。以水出尽为止。

 方组:   花粉5分      姜黄3分      大黄2份      冰片少许    
    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拔脓    用于脓疡,热疡,疔疽
    用法:共为未加凡士林为膏,外敷患处。(注:凡士林可视你所在的地方如:北方天气冷可用多点,南方用少些。可随天气而定)
    可以把脓根都拔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