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宏正运用止嗽散经验

(2022-11-08 04:01:31)

摘自2022-11-7中国中医药报
吴绍彬 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 吴社泉 张晓娟 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梁宏正擅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各种肺系疾病,笔者跟师侍诊,今就学习所得总结如下。
运用心得
止嗽散是治疗外感咳嗽的经典方,首见于清代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止嗽散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组成及用法为:炒桔梗、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各1kg,炒甘草375g,陈皮500g。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9g,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方中桔梗苦辛平,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等。荆芥辛苦微温,芳香而散,可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可补虚调中、消痰止渴,善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白前辛甘微温,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陈皮辛苦微温,调中快膈,导滞消痰。炒甘草甘而微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程国彭认为本方温润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无攻击过当之虞。
梁宏正认为,咳嗽一证,总体病机为肺失宣肃,壅滞上逆。止嗽散虽为外感咳嗽而设,但从方药分析,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诸多咳嗽之疾。
观止嗽散组成,辛味、苦味药占七分之五,配甘药三味。从《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全方以苦辛为主味,苦以肃降肺气,辛以散其壅滞之气,复其宣肃功能。需注意,痰中带血者慎用,阴虚劳嗽者不宜使用。
梁宏正根据以上止嗽散的使用指征,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以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如普通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以及肺部肿瘤等。梁宏正还认为止嗽散加减变化甚多,当根据天时、病性、病之新旧、进退而定,并视其所犯何逆,用止嗽散合诸小方应用。如肺有伏热合泻白散,秋季燥邪偏盛加枇杷叶、杏仁;风邪偏盛咽痒难耐加牛蒡子、蝉蜕、防风;气逆憋闷合四逆散;痰多胸闷合小陷胸汤;风热偏盛、舌绛口渴者,加枇杷叶、茅根、桑叶、菊花;伴痰多微喘加麻黄、杏仁;风寒偏盛、舌淡苔白而不渴者,加防风、杏仁、紫苏叶、生姜以散邪;伴咽喉异物感加厚朴、法半夏;伴气阴两虚合生脉散;痰多合二陈汤或三子养亲汤;若饮食不当或食滞引起的咳嗽,则用止嗽散合小陷胸汤,再加布楂叶、芒果核;寒饮盛加葶苈子,痰液伴脓血腥臭合苇茎汤,等等。
典型医案
患者女,62岁,2018年10月25日初诊。主诉:发现肺占位性病变2月余。患者2018年7月诊断为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后行右侧上肺叶切除术。刻下:咳嗽,声音嘶哑,无痰,背部乏力感,空气不好时自觉呼吸气紧,睡醒后口苦,食纳一般。舌淡红,苔黄,脉细弦稍滑。
诊断:咳嗽(肺脾气虚,痰热互结)。
治则:疏风清热,降气化痰。
处方:紫菀15g,甘草5g,百部15g,桔梗10g,荆芥10g,陈皮5g,白前15g,黄芩15g,法半夏15g,瓜蒌皮15g,杏仁10g。14剂,常法煎服。
12月19日二诊:诉服上药后症状缓解,天气变化时症状反复,近2日微咳,痰多,乏力,双眼困重难以睁开,小便微黄,大便烂,日1~2次。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炒白扁豆15g,薏苡仁30g,桔梗10g,茯苓15g,陈皮5g,莲子15g,炙甘草6g,白术15g,山药30g,大枣10g,法半夏15g,竹茹15g,五指毛桃30g,砂仁10g(后下)。15剂,常法煎服。
按 该患者在肺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出现咳嗽,证属肺脾气虚、痰热互结,初诊予止嗽散合小陷胸汤加减取效。二诊时,患者肺脾气虚表现明显,遂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此处有“培土生金”的作用,并非单纯见咳治肺。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用于治疗脾虚夹湿证,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作用。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梁宏正临床治疗久咳患者肺脾气虚表现明显者,缓解期常令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可减少咳嗽发作频率,达到治本的目的。《医方考》曰:“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

国医大师熊继柏止嗽散临证运用经验采撷

时间:2019-09-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孙贵香 孙豪娴

 

  止嗽散是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的一首常用方,且止咳效果明显。在该方的基础上,熊继柏结合其临证经验进行化裁,形成了其特有的止嗽散系列方。本文从止嗽散出发,对熊继柏临床上加减运用止嗽散的经验进行简要论述。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痰声并有则称之为咳嗽。止嗽散是临床上止咳的一首常用方,出自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书中云其:“治诸般咳嗽。”原方由紫菀、百部、桔梗、白前、陈皮、甘草、荆芥这七味药组成。方中紫苑、百部苦温下气,化痰理肺为君;臣以桔梗、白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佐以陈皮、荆芥理气化痰、疏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配伍得当,为末调服,温润和平,“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使得邪散肺畅,气顺痰消,主用于治疗外感咳嗽诸症。现代医家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对于内伤咳嗽,若辨证化裁得当,也有可观的疗效。

  熊继柏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临床家,第三届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学术顾问、终身教授。他学验俱丰,不仅对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十分熟稔,还潜心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年。熊继柏一直主张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要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止嗽散是熊继柏临证治疗咳嗽的一首基础方,熊继柏根据其丰富的理论及多年的经验化裁加减,形成了以止嗽散为基础的众多验方,笔者特此录其应用止嗽散治疗咳嗽案数则,以飨同道。

  桑贝止嗽散治肺部占位案

  晏某,女,48岁,2018年08月24日初诊,影像学提示:左下肺实质性占位病变并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现症见咳嗽,咯黄黏稠痰,时痰中夹带少量血丝,咳甚伴有胸部疼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滑。处方:桑白皮15g,川贝8g,桔梗10g,炙紫菀苑10g,百部15g,白前10g,陈皮10g,甘草6g,杏仁10g,黄连5g,炒瓜壳5g,法夏10g,青黛粉10g,海蛤粉15g,蛇舌草15g,栀子炭10g。每天1剂,水煎服。服30剂后咳嗽情况较前改善,复查已无明显胸腔积液。

  按:肺部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个名词,往往提示肺部探及不明原因肿块,可能与感染、结核、肿瘤等相关,若要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往往需要行病理学检查。中医学是从阴阳整体的平衡失调来进行辨证施治。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为娇脏,最易受邪毒侵袭。外邪袭肺,肺气宣降失其法度,气机上逆而咳;气血不畅,络脉瘀阻,毒瘀互结,久而形成肿块;肺主通调水道无力,水津散布不归,留滞上焦则可见胸腔积液;聚津为痰贮肺,久则化热煎灼,毒热损伤肺络,故痰黄黏稠,且时胸痛夹带血丝。治以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为法,方用桑贝止嗽散加减。桑白皮甘寒,主入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效。同为贝母,川贝、浙贝却有不同,前者不似后者苦寒,《本草汇言》云川贝:“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仔细观察熊继柏诸多止嗽散方剂,不难发现杏仁是一味不可缺少的药物。《本草求真》记载:“苦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因此具有止咳、平喘等作用。因此熊继柏在运用止嗽散原方的同时,往往会加一味杏仁,增其止咳之效。桑白皮与川贝合用,止咳而不伤正,润肺而不留邪,增止嗽散化痰止咳之力。配伍杏仁,再以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宽胸散结;黛蛤散清肝泻肺,以防木反侮金之弊;蛇舌草清热解毒,栀子炭凉血止血。诸药配伍,药证相符,效果显著。

  玄贝止嗽散治慢性咽炎案

  王某,女,45岁,2018年03月05日初诊,慢性咽炎病史8月余,间断服用清咽利喉类中成药,觉效果欠佳。诉咽干、咽中略红、反复咳嗽、痰量少难以咯出、咳甚欲呕、时有鼻塞等。舌红苔薄白,脉滑。处方:玄参10g,川贝8g,桔梗10g,炙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10g,荆芥10g,甘草6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5g,薄荷10g,法夏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0g,牛蒡子10g,射干10g。每天1剂,水煎服。服20剂后上述诸症均缓,再服15剂愈。

  按:本例患者为肺阴受损,痰浊内蕴所致的慢性咽炎咳嗽。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多发病,常因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或由于其他诱因导致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伴有咽干咽痒,喉间如有异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该病病程长,病情反复,不易治愈。部分慢性患者可表现为反复且经久不愈的咳嗽,时可引起作呕,中医学属于“喉痹”范畴。久病患者,脏腑虚损,营阴不足,痰浊内生;咽喉乃肺胃之门户,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导致咽喉不利,故咽干,咽中略红;肺阴受损,肺降失职,气机上行则发为咳嗽。因本在肺阴受损,标在痰浊内蕴,清咽利喉类中成药只为治标之法,而未兼顾肺阴,所以咳嗽反复难愈。治疗上仍以止嗽散为基础,配伍川贝润肺消痰,玄参清热滋阴。玄参这味药,色玄名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可见玄贝止嗽散中玄参的运用颇有画龙点睛之妙;再合杏仁、炙枇杷叶、法夏润肺降气,化痰止咳;牛蒡子、射干清咽利喉,散结消炎,伍疏风止痛,通利鼻窍之苍耳子散,改善鼻塞症状。本法清润相合,疏散有度,标本兼顾,效如桴鼓。

  苇茎止嗽散治乳腺癌肺部转移案

  尹某,女,60岁,2018年09月20日初诊。3年前因乳腺癌行右侧乳房切除术,半年前复查发现存在肺部转移。现见咳嗽、咯吐黄稠脓痰、量多、胸闷连背、时有胀痛、气促、手足浮肿、夜寐欠安、多梦等。舌紫,苔黄腻,脉滑数。处方:桃仁10g,芦根20g,苡米20g,冬瓜子20g,桔梗10g,紫苑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10g,甘草6g,杏仁10g,川贝10g,法夏10g,黄连5g,瓜壳6g,蛇舌草20g,茯苓皮15g。每天1剂,水煎服。服30剂后无明显咳嗽胸闷。

  按:苇茎止嗽散,方如其名,止嗽散合上苇茎汤即组成该基础方。苇茎汤即为《千金》苇茎汤,因出自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药方》,故名之。原方主治“肺痈喘不得卧”,由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四药组成,其中苇茎退热清上,《本经逢原》谓之:“其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苇茎是治肺痈的要药,配伍利湿排脓之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清肺排浊,逐瘀行滞,四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对于病人咳嗽咯痰,甚至咯黄稠脓痰的时候,熊继柏常用该方来消痈排脓。本例患者为乳腺癌肺部转移,癌症患者往往正气不足,全身属虚,邪气存内,正气抗邪无力;肺部受侵,肺主通调水道受扰,周身津液循行不利,则见手足浮肿;肺主气无力,气不化津,聚液为痰,痰郁久则内热生,故咯吐黄稠脓痰;胸中为气海,因痰热之邪所犯,气海不荣,血运不畅,久滞成瘀,可见气促、胸闷胀痛。《杂病源流犀烛》中对肺癌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很好的论述:“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治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根据患者咳嗽咳痰及基本情况,熊继柏以苇茎止嗽散为主方,合小陷胸汤增其清热排脓,止咳化痰之效,辅以杏仁、川贝、蛇舌草,其中茯苓皮以皮治皮,“开水道,开腠理。”(《本草纲目》)专治“水肿肤胀”,诸药与病症丝丝入扣,故收效甚佳。

  三拗止嗽散治外感发热咳喘案

  朱某,女,1岁,2018年12月21日初诊,家长诉前1日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温度达38.5,自行喂服布洛芬混悬液后热退。刻下低热、咳嗽喘息、呕逆、面红、时有喷嚏、大便未解、小便量少色偏黄等。舌红苔薄白,指纹淡止于风关。处方:炙麻黄2g,杏仁5g,甘草6g,桔梗8g,紫苑8g,百部6g,白前8g,陈皮8g,荆芥5g,石膏15g,川贝8g,法夏5g,矮地茶10g。每天1剂,水煎服。2剂后热退,再服3剂后未见喘咳。

  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人曾对中医提出质疑,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中医不能治疗急症,而此例即是熊继柏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急症之典型。患儿有明显外感史,外邪入侵,与人体正气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故发热,泛面则见面红;邪蕴于肺,壅阻肺气,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上逆,发为咳喘;牵连胃气,上逆则呕逆,鼻窍不利则喷嚏。布洛芬虽能退热,但病本之源即“邪气”未散,故就诊时余热仍存。治以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为法,方以三拗止嗽散加减。三拗汤,“拗”者,违逆不顺之谓也,因方中所用三药皆违常法而用,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故以“三拗”名之。三拗汤合止嗽散,增其解表宣肺,止咳平喘之力,因患儿热象较显,此例加石膏,石膏性大寒,味甘辛,《神农本草经》谓之:“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合麻杏草取《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意,“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再配法夏燥湿化痰,矮地茶利湿止咳,川贝润肺与消痰并举,使得肺清而不燥,只13味药,共5剂,2剂即热退不复,再3剂病即瘥矣。

  泻白止嗽散治肺癌放化疗后案

  盛某,女,54岁,2018年8月17日初诊,肺癌放化疗后。现阵发性咳嗽、痰黏稠量少、时有血腥味、头晕伴视物模糊、面部潮热、颈项酸胀、夜寐差、夜间觉周身发热难以安眠、纳稍欠、小便偏黄等。舌质紫,苔黄白腻,脉细数。处方:桑白皮10g,地骨皮15g,紫苑10g,陈皮10g,百部10g,白前10g,浙贝母30g,杏仁10g,黄连5g,法夏10g,瓜蒌10g,葛根30g,片姜黄15g,威灵仙15g,羌活10g,蛇舌草20g,知母15g,炒枣仁30g。每天1剂,水煎服。20剂后潮热症状缓,咳嗽发作频次减少。

  按:采用放化疗方式治疗癌症是临床医学的常用手段,众所周知,高能放射线或者化疗药物杀死体内有害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个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现代学者认为化疗药物常损伤人体脏腑诸窍,易致中焦脾胃受损,造成肝肾阴虚;放疗射线攻伐机体,损伤腠理筋脉,进一步入侵而致气阴耗损,津液亏虚;两者均可归为中医火热毒邪之属。患者放化疗后,正气亏虚,气阴受损;清窍不荣,则头晕、视物模糊,经脉不利,则颈项酸胀;阴虚发热,虚热上泛,则面部潮热,夜间阳入阴不尽,则周身发热,虚热扰神,则寐差难眠;虽为放化疗后,痰湿、毒热等邪仍留滞于肺,肺为邪扰,失其清肃,肺络受损,则咳嗽咯痰,痰中夹有血腥味。方以泻白止嗽散为基础,取止嗽散止咳化痰,泻白散清泻肺热,平喘止咳,因方中桑白皮泻肺气之有余,地骨皮清肾阴中之火,生甘草益土和中可使泄气,合用使金清气肃,又因肺主西方,在色为白,故曰泻白。再以小陷胸清热涤痰,葛根姜黄散行气通经,知母、枣仁滋阴安神,诸症兼顾,清泻适度,故症状缓解,病人舒适。

  荆防止嗽散治支气管扩张案

  李某,女,55岁,2018年11月30日初诊,支气管扩张病史数年余,近日外感后出现咳嗽加重,咯吐较多黄痰,咳嗽遇冷风时加重,时有右胸部闷痛、下肢关节疼痛、畏寒、较平人需穿着更多衣物、纳寐一般等,既往有“慢性结直肠炎”病史,大便2~3天/次,燥结如羊屎状。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处方: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炙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10g,甘草6g,桑白皮15g,川贝8g,杏仁10g,黄连3g,炒瓜壳10g,法夏10g,桃仁10g,火麻仁30g,独活10g。每天1剂,水煎服。20剂后咳嗽咯痰情况减轻,大便解出较前顺畅。

  按:患者既往支气管扩张病史,近日外感诱发情况加重,咳嗽咯痰频发。久病正虚,肺气受损,肺卫不固,外邪袭肺;卫气被遏,阳郁不达,故畏寒肢冷,需添衣物;肺之宣降气化失司,痰热瘀毒邪扰,伏邪犯肺,气逆为咳,毒邪痹积,则见较多黄痰;气机受阻,络脉不畅,宗气化生不足,胸中不荣,故见闷痛;肺与大肠相表里,功能相关,经络相联,肺降不利,气津不下,肠腑不通,因此见患者便秘,大便燥结如羊屎状。止嗽散虽主治外感咳嗽诸症,但纵观全方,解表只荆芥一味,力量稍欠,故针对有表证患者,熊继柏会加入防风,增其散邪之力。防风,《本草纲目》中记载:“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不仅有散风之力,也有祛湿之效,此例患者有下肢关节疼痛,合独活下行除湿,通痹止痛,运用甚妙。再以桑贝小陷胸清热化痰,杏仁止咳平喘,二仁润肠,其中桃仁有活血平喘之效,兼通经祛瘀之功,全方配伍,使上焦肺气得宣,下焦肠气得降,提壶揭盖,药到病除。

  小结

  《医学心悟》这首止嗽散方药性平和,适合加减,所以熊继柏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通过其临症化裁,不断地扩大其应用范围,不仅适用外感风邪导致的咳嗽,痰阻咳嗽、外感内伤的咳嗽都可使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仔细观察熊继柏止嗽散的运用不难发现,熊继柏喜欢在原方基础上配伍杏仁、川贝二药,以增其止咳润肺之力,对于痰热症状明显者,小陷胸汤也是常用的配伍方剂。然加减配伍只是表面,真正需要学习领悟的是老一辈中医人对中医探索的执着及对方药把控的思路。(孙贵香 熊继柏传承工作室 孙豪娴 湖南中医药大学)

宣肺止嗽合剂
通风宣肺 止咳化痰
摘自2023-3-1中国中医药报
刘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感冒、流感恢复后,部分患者仍有咳嗽咳痰的症状,许多止咳化痰的中成药具有良好效果,受到众多百姓的青睐。宣肺止嗽合剂就是其中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中指出,“症见咳嗽明显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推荐药物就包括宣肺止嗽合剂。
组成与功效
宣肺止嗽合剂由荆芥、前胡、桔梗、蜜百部、蜜紫菀、陈皮、鱼腥草、薄荷、蜜罂粟壳、炙甘草组成,辅料为蔗糖,蜂蜜。其主要功效是疏风宣肺、止咳化痰,用于治疗咳嗽属风邪犯肺症,症见咳嗽、咽痒、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咯痰等。
宣肺止嗽合剂处方源自《医学心悟》所载经典方——止嗽散。此方主治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咳不止者。风邪犯肺,肺失清肃,虽经发散,因解表不彻而其邪未尽,故仍咽痒咳嗽,此时外邪十去八九,故微有恶风发热。方中紫菀、百部为君药,两药味苦,都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对于新旧咳嗽都能使用。罂粟壳上入肺经,能敛肺气而止咳逆,与君药同用。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前胡味辛甘性亦平,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功;鱼腥草以清肺热见长;薄荷疏散风热,利咽喉,共为辅佐之用。
用法与禁忌
本品为红棕色至褐色的液体,气芳香,味微甜。口服,每次20mL,一日3次。
用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禁烟禁酒,还要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用药期间最好不要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等病患者如出现咳嗽,应该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以及有高血压、冠心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比较严重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用药。患者在用药期间如果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或者出现喘促气急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燥咳浅议【草根一生】

 梁宏正运用止嗽散经验 (2014-11-29 09:22:07)[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燥咳浅议【草根一生】              

    燥咳一证,多因感受外邪,或以解表之药治之后伤及肺津,或外感迁延耗伤肺津所致,伴有外感时当以宣肺祛邪、润燥止咳,常予桑杏汤、杏苏散之属;外感已除则以清燥救肺汤或养阴清肺汤治疗,然服药后或效或不效,不尽如意。

  咳嗽一证,肺气上逆,宣多降少,治宜降多宣少为大法,肺与大肠相表里,当通其大便,浊气下降则不上冲娇脏。而燥邪相干,肺津伤则痰聚于咽喉、肺脏,肺为清虚之脏,邪踞肺脏而生咳嗽,所以治咳又不可忘祛痰。

    有热邪为患,或为尚未平复之暑热余邪,或为外寒内闭所致之内热,热邪作祟易伤津动血,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津血本为同根生,津伤血燥则肝气不得敛藏,导致肝木反侮肺金;肝脏本为风木之脏,在体合筋,肝气不得津血之滋柔,则有风动的表现,导致咽喉部位之肌肉、神经痉挛而发生咳嗽,所以欲想燥咳消,当辅以柔肝平肝清肝之品。

  我治燥咳,常以桑白皮泻肺降气,冬桑叶平肝润肺,桔梗、杏仁宣降肺气,桔梗载药直达病所,合枳实疏肝行气走肠道,降浊而升清,浙贝、僵蚕化痰解痉,还肺脏以清宁,白芍柔肝缓急,生地、丹皮清热凉血并能生津止渴,热消则血归于肝而肝气柔和,地骨皮清透血分虚热且能降肺热,炒麦芽健脾和胃以消痰之源,炙甘草调和诸药,并可借助甘草之甘味以缓急止咳,诸药共奏宣肺降气、清肝化痰之效,则燥咳可止。

    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玄参利咽;失眠多梦者加竹茹、夜交藤;瘙痒者加鸡血藤、赤芍、紫草;痰中带血者加板蓝根、蒲黄;胸痛者加瓜蒌、红花;胸闷如窒者改枳实为枳壳,加半夏;疲乏者加黄芪、北沙参。  

顽固咳嗽传世方 【草根一生】

  燥咳浅议【草根一生】 (2014-11-30 20:44:33)[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顽固咳嗽传世方 <wbr><wbr><wbr>【草根一生】

       顽固性咳嗽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或变异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有外感失治,余邪恋肺,风痰寒饮内郁,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处方:炙麻黄,干姜,桂枝, 炒白芍,炙甘草各10克,细辛3克,清半夏,五味子,桔梗,杏仁,当归, 蝉衣,僵蚕各10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宣肺解表,化痰降气,祛风解痉,止咳定喘。

    主治:顽固性咳嗽,咽痒,痰稀白多沫,或哮喘痰白者。

  方解:本方以《伤寒论》经典方剂小青龙汤化裁,散寒解表,温肺化饮,直捣寒饮所伏,乃以方为君之法;蝉衣、僵蚕为臣,祛风皆轻,针对风痰内郁,变异性咳嗽而设;当归、杏仁、前胡为佐,协助化痰降气,活血止咳,其中当归一味,临床上多用于养血活血,《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上气”,每验之于症,治疗干咳、久咳、阵咳、呛咳等多有佳效,其润肺活血、止咳平喘之功效不容忽视;杏仁辛润多脂,味苦降泄,为止咳平喘之圣药;前胡降气化痰,辛凉疏散;桔梗为使,宣肺祛痰,直达肺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