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恶阻与出血辨治
王惠珍女科临证经验(10)
妊娠病的治疗,首当辨识胎元正常与否,安全用药是考虑的第一要素。中医药在保胎上具有很大优势,但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故治疗应谨慎。
平冲降逆治恶阻谨防输液添水湿
恶阻,乃怀孕早期恶心阻其饮食,头晕呕吐,甚至食入即吐。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是恶阻的主要病机。从中医理论看,恶心呕吐者多责之胃失和降,而恶阻区别于其他呕吐,是由于孕早期冲气上逆,扰于胃而致。
治病求本,恶阻的治疗当平冲降逆。方用自拟桂芍平冲汤:桂枝9克,白芍9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怀山药15克,紫苏梗6克,生姜6克。
加减:若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寒湿内盛者,宜适当加大桂枝量,酌加砂仁6克、木香6克,气味芳香,性温化湿;伴脘腹胀满者,酌加薤白6克;伴有胸闷喜叹息者,酌加醋柴胡6克,柴胡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理气作用;若心烦少寐,可加牡蛎15克以安神镇静;若舌红少津,甚至无苔,脉细数者,病已伤阴,当酌加五味子9克、麦冬9克、沙参9克等益气养阴生津之品,并配合输液,调整酸碱平衡。
妊娠恶阻者,恶心呕吐严重,无法进食,营养缺乏,常一到医院就要求输液。电解质紊乱可以通过输液调整,但应用中医思维辨证看待输液。舌红少津无苔或剥苔者,阴津亏虚,可适合输液;而对舌淡胖大,脾阳、脾气虚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其本水湿不化,静脉输液骤加水液,更伤脾碍胃,无异于雪上加霜。临床上见此类患者,越输液呕吐越剧烈,故当少输液或不输液,以防骤添水湿。
胞中出血致瘀阻化瘀安胎引归经
孕期使用活血化瘀药本为禁忌,但临床不少先兆流产患者行B超检查示子宫内、胎盘后或孕囊周围有液性暗区,提示有宫腔内出血,有的患者还合并有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而子宫内出血若不能很好控制,可致流产。根据唐容川“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此亦为离经之血,则为瘀。此类患者临床上多数有流产、宫腔手术史、盆腔炎史等,多由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致出血不止,严重者可致堕胎。
此类出血在治疗上当化瘀止血以安胎,祛瘀行滞以引血归经。虽《内经》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之记载,但莫忘“衰其大半而止”之告诫,临证时要严格掌握治疗方法及用药指征。首先确定胚胎发育正常;再者,辨证要准确,必须在辨证基础上,于安胎之中,佐以化瘀止血之品。由于化瘀药有行血、破血之分,若用之不当,则可加重出血,甚至堕胎。因此,药物的选择和配伍,至关重要。化瘀药一般要选择既能化瘀又能止血且无毒之品,如丹参、蒲黄、茜草、五灵脂等,酌选1~2味,用量宜轻,中病则止,勿过用,禁用破血药。至于药物的配伍,则随证加减,化瘀药可行血,必耗气,故用化瘀药同时,当配伍黄芪、党参、白术等以补气益气,固护胎元。治疗期间不仅要密切观察出血、腹痛等情况,还要及时复查B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以便动态观察。
验案举隅
林某,女,32岁。患者因经量少,于调经中怀孕,5天前排便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腹不痛,要求保胎。曾连续2次胎停,素有宫腔粘连病史,于外院多次行宫腔镜手术。舌尖红,边瘀斑,舌苔薄黄腻,脉弦滑。证属瘀热内扰。治以清热化瘀,安胎止血。方药:苎麻根15克,生地黄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炙甘草9克,桃仁6克,黄芩12克,菟丝子15克,续断9克,白术15克,阿胶9克(另烊化,分2次冲)。7剂。嘱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二诊:药后阴道出血止,行B超诊断为先兆流产,宫腔积液。舌、脉同上。守上法,上方去桃仁,易蒲黄6克,续进7剂。
三诊:停经63天,药后阴道少量出血止,伴恶心,欲呕,舌尖略红,边瘀斑,舌苔薄白腻,脉弦滑。B超复查见胎心胎芽,孕囊与宫壁间液性暗区消失。方药:菟丝子15克,生地黄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炙甘草9克,党参15克,黄芩12克,续断9克,白术15克,陈皮6克,阿胶9克(另烊化,分2次冲)。7剂。并嘱静养,定期行相关产科检查。后足月剖宫产一健康女孩。
患者以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为主诉,舌红边瘀斑,舌苔黄腻。又有宫腔粘连病史,证属瘀热内扰胞脉,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治以清热化瘀,安胎止血。方选苎根汤合寿胎丸加减。B超检查发现宫腔内积液,酌加蒲黄以化瘀止血。由于患者曾因宫腔粘连多次行宫腔镜手术,虽宫腔镜手术解决了粘连,但也可能对正常内膜组织进行了烧灼和破坏,故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影响胚胎的着床与发育。在诊治过程中,动态观察B超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等,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诊治。(王惠珍
针灸治疗妊娠呕吐
妊娠剧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jib4So7yuWiaWhw518U8aMM4ezXicqPCvx9wgfuD7ib8j2wNyolvicPKCTibEBpx2vS1hncXkdKGflG0bzHW5HW5Mib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妊娠后由于机体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可有头晕、倦怠、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及轻度呕吐等相关症状,这些统称为早孕反应。这些轻微的症状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规律,但是有些患者表现非常明显,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这种情况称为妊娠剧吐,在中医学中称为“妊娠恶阻”。
由于妊娠后属于特殊群体,不能随便乱用药,在历史上药物为此曾留下的悲剧还记忆犹新,治疗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停在历史上留下了沉痛的悲剧,1961 年“海豹儿”出现,从1962 年5 月至1963 年3 月,仅10 个月中在西德就有5500 名“海豹儿”出生,还有相当多的孕妇出现流产、早产和死产,在英国发现了8000多例。一直在警醒着人们,为医药史上沉痛之教训!针灸治疗本病既无副作用,又有很好的疗效,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一、辨证分型
1. 脾胃虚弱型
患者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或食物,脘腹胀闷,头晕身疲,倦怠嗜睡。舌质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2. 肝胃不和型
患者妊娠早期出现呕吐,可见吐酸水或苦水,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叹息,烦渴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二、治疗
1. 基本处方
足三里、内关、公孙、中脘。
2.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胃俞;肝胃不和者配太冲、阳陵泉。
3. 操作
用平补平泻法,不宜用泻法也不宜用补法。补则宜致胃气上逆,泻则宜伤胎气,因此补不宜太强,泻而不可过,所以宜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时宜用细针,手法不可过强,针刺不宜过深,尤其是腹部中脘穴,在妊娠3 个月之前可以针刺,3个月之后禁针。留针30 分钟,每日或隔日1 次。
【探讨】中脘是胃之募穴、腑之会,有通调腑气、和胃降逆的作用;足三里是胃腑之下合穴,有降胃气、健脾胃的作用;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通于三焦,有宣上导下的作用,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难经·二十九难》),故是治疗呕吐之要穴;公孙也是络穴之一,通于胃,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通于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素问·骨空论篇》),内关、公孙合用是八脉交会穴之配用,诸穴配用,则和胃平冲,降逆止呕。针刺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作用,笔者曾以本法治疗多例患者,针刺疗效均较满意,一般经3~5 次的治疗即能有效改善其症状。但是孕妇是特殊群体,对于惧针、习惯性流产的孕妇慎针,对于呕吐剧烈,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排除葡萄胎、病毒性肝炎等病。
标签: 健康 |
标签: 股票 |

摘自2024-12-23中国中医药报
毛俏然 何富乐 浙江中医药大学
痛经可谓是无数女性的“大敌”,它不仅会引发强烈的小腹疼痛或腰骶酸痛,还伴随着情绪的大起大落,严重干扰了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根据中医对痛经的认识,本病常见以下3种类型:寒凝胞宫型、气滞血瘀型和肝肾亏虚型。若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采取适合自身证型的食疗、泡茶、穴位按摩等方法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便可有效缓解经期不适,帮助摆脱痛经困扰。
寒凝胞宫型
常表现为月经时小腹冷痛、喜暖,月经推迟、量少色暗、有血块,手足冰冷,面色苍白。
养生茶:肉桂红糖姜茶
材料:肉桂2克,山楂3克,生姜3大片,红糖适量。
做法:沸水冲泡,加入红糖搅匀,闷10分钟,温热服用。
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10克,生姜15克,羊肉200克,盐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后焯水、切块,并将生姜洗净、去皮、切片,再把上述食材与当归放进炖盅,加入清水,炖1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
穴位按摩:关元、三阴交、气海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具有温阳固脱的功效。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具有益气助阳、调经止痛的功效。每次5~10分钟,以穴位处感到温热为宜。
气滞血瘀型
常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量少、色暗有块,乳房胀痛,胸闷不舒。
养生茶:桃红花茶
材料:桃仁5克,红花2克。
做法:药材清洗干净后放入保温杯,沸水泡服即可,温热饮用。
食疗方:益母草煮鸡蛋
材料:益母草20克,鸡蛋2只。
做法:将益母草、鸡蛋洗净,加水同煮5分钟。鸡蛋熟后去壳再入锅小火煮20分钟后关火,再静置20分钟,吃蛋饮汤。
穴位按摩:太冲、血海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具有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功效。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每次5~10分钟,以局部酸胀发热为宜。
肝肾亏虚型
常表现为经行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养生茶:枸杞茱萸茶
材料:枸杞子5克,山茱萸5克,冰糖适量。
做法:上2物放入保温杯,沸水泡服,根据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温热饮用。
食疗方:韭菜炒羊肝
材料:韭菜150克,羊肝200克,盐适量。
做法:将羊肝切成小片、洗净,韭菜洗净切段,一起于铁锅内急火烹炒,加入适量盐调味。
穴位按摩:肝俞、肾俞
肝俞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肾俞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每次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临床辨治,须循“郁者疏之,结者散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之理使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冲任气血调畅,氤氲有时则能受孕。谨记“调经先治肝肾,补肾疏肝经自调”以及“治病先祛邪,邪去正自安”的观点。
•临证中除以药物治疗外,还需辅以心理上的疏导和精神上的安慰,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社会、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和心理平衡。
杜惠兰教授,系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从事妇科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治疗不孕症疗效颇佳,笔者有幸侍诊于杜惠兰教授左右,耳濡目染,受益颇多,现总结其治疗不孕症学术思想如下。
受孕理解
杜惠兰教授认为,受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必须夫妇双方肾气盛,天癸至。在女子必须“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必须肾精满盛,精气溢泻,然后阴阳相合,精血相搏,胎孕乃成,是所谓“男精女血,合而成胎”。
月经是脏腑、经络、气血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其主要成分是血。藏血者,肝也,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阴阳和而能有子。肝为血脏,冲脉为血海。女性的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用,肝所藏之血有余,则冲脉血海盈满,肝气条达,冲任调畅,胞宫才能行使其生殖功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胞宫的生殖功能提供能源和动力。又肾藏精,主封藏,脾主统血,肝主疏泄,均与经血之藏泻有关,共为孕育打下基础。
病因病机
杜惠兰教授认为,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肾气虚,则影响天癸的泌至和冲任的通盛而造成不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不健,气血失充,亦难受孕;另外女子因有经、孕、带、产、乳等生理特点,损耗有形之精血于平时,耗血则致肝血不足,肝气易于郁滞为患。此外,外感如寒、湿、火、热,内伤如房劳、产伤、劳损,其他如瘀血、痰饮等均可影响机体,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冲任二脉不能相资而不孕。
辨治经验
杜惠兰教授认为,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由月经病导致者多见,故治疗应重视月经的调治。若由于炎性带下,或癥瘕,或免疫因素所致者,则应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
求子之道,调经为要
“由月经病导致的不孕,重点在于调经。”杜惠兰教授认为月经正常是孕育的最基本前提条件。《女科要旨·种子》云:“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种子之法,即在调经之中。”据临证所见,不孕症患者多伴有经行违期,月水不利,经量失宜等月经不调之候。杜惠兰教授认为调经即补肾、调肝、健脾,调畅气血,调补冲任。具体治法如下。
肾虚宫寒,温阳暖宫
肾为先天之本。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致使肾气虚惫,命门火衰,胞宫失于温养,宫寒不能摄精。临证多见久婚不孕,月经延期,腰腿酸软,小腹冰凉,畏寒肢冷,情欲淡漠。杜惠兰教授凡遇此证,辄仿艾附暖宫、温胞饮之意,以温肾暖胞之品济之,如菟丝子、仙灵脾、仙茅、补骨脂、熟地等,再辅理气之品以周流,防其痞塞。
肝郁气滞,疏达郁遏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遂,气机拂郁,则肝失条达,抑郁不伸,气血失和,则致冲任不能相资,阴阳不能相合,久婚而不得孕。临证多见性急易怒,月事不调,色量失宜,经前乳胀。杜惠兰教授治此每仿逍遥散之旨,多用香附、合欢皮、柴胡、郁金、枳壳等调达气机,疏肝解郁。
瘀遏胞宫,祛瘀散结
血以运为贵,气以行为常。血运违和,气机失常,造成瘀血留着,阻遏胞宫,两精不能相搏,受孕难成。临证多见经行腹痛,血来涩少,或下膜块。杜惠兰教授每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灵活运用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膈下逐瘀汤(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血瘀化热),选投蒲黄、没药、桃红、当归、川芎、莪术等活血化瘀,散结除积之品。
阴亏灼热,益阴凉血
临床所见,宫寒不孕者固然居多,但因血分热盛,胞宫受灼而致不孕者亦不少。素体阳盛阴亏,或过食辛烈之品,使血热伤胞,阴阳相乘,亦难受孕。临证多见月经先期,血来量多,面色红热,消谷善饥。杜惠兰教授治此多宗养阴清热之法,用生地、白芍、地骨皮、黄芩、栀子、丹皮等品清内热,养阴血,使阴阳调和,冲任皆资,则胎孕始受。
痰湿壅塞,祛痰化瘀
脾肾素虚,水湿难化,湿聚成痰,痰阻冲任,壅塞胞宫,孕育难成。临证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异常、闭经、体胖、卵巢多囊性改变等。杜惠兰教授认为,痰湿之源在于脾肾,主张以补肾健脾祛痰立法,佐以化瘀。常用苍附导痰丸、肾气丸化裁,选投苍术、泽泻、半夏、香附、当归、紫石英、续断、坤草等补肾化痰活血之品。
辨证论治,分期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杜惠兰教授结合月经周期变化的四个阶段(经后期、氤氲期、经前期、月经期)分期施治,即经后期重用益肾滋阴养血法,氤氲期重用温肾活血助孕法,经前期重用温肾助阳调肝法,月经期重用理气活血化瘀法。
若患者经闭时日既久,杜教授主张中药、西药同时服用,先用雌孕激素序贯法建立人工周期,再用中药调补脏腑气血,一则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二则提高患者信心有助受孕。
带下为患,止带种子
因带下病影响不孕者,当先治其带下,再依病情而调治。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傅山云:“夫带下俱是湿症。”湿浊蕴阻冲任胞宫,即可影响受孕。
清热利湿止带
临床见带下色黄,黏稠腥臭或阴痒,舌红,苔黄厚,脉弦或滑数。妇检:阴道充血,或宫颈糜烂,黄色分泌物多,或有附件炎性体征。此宜清热除湿解毒,杜惠兰教授治此常用自拟清热燥湿止带汤加减。用药如苍白术、黄柏、蒲公英、川楝子、茵陈、泽泻、苡仁等品。
健脾燥湿止带
临床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味,面色萎黄,食少,便溏,乏力。妇检:阴道无明显充血,分泌物色白,如水样,或宫颈肥大。此宜健脾疏肝,升阳除湿,杜惠兰教授临证常用完带汤加减,而每收佳效。
癥瘕内阻,分消调冲
女子胞中有结块,或痛、或胀、或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其块坚结不散,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多属血瘀。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多属气滞。临床所见每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癥,本病以包块为主症,而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等均在此范畴。
温阳化瘀消癥
子宫肌瘤是女性盆腔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临床上以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不孕,继发贫血等为基本特征,属于中医“癥瘕”范畴。因其病程日久,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故杜惠兰教授多用温阳化瘀消癥之法,临证多宗桂枝茯苓丸之意加减,多能收效。
清热消瘀散结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常伴见炎性包块,并使内生殖器与周围组织发生黏连而形成固定状态,为中医“癥瘕”“内痈”“热入血室”范畴。杜惠兰教授于此常以二丹败酱红藤汤治疗,用药如红藤、败酱草、苍白术、黄柏、蒲公英、丹皮、丹参、赤芍、苡仁等,内服配合灌肠、理疗,效果颇佳。
免疫不孕,转阳入阴
免疫不孕史无记载。杜惠兰教授认为,免疫不孕系经行、产后,或人流堕胎后,房事不节,感受湿热之邪,或精浊内侵,内扰气血,冲任阻滞;或因肾虚冲任不充,胞脉失养,精不循常道,内扰气血而致。临床常见阴虚瘀热和肾虚瘀阻两证。杜惠兰教授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具有抑制自身抗体,调节免疫的作用,故而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本着“久不孕,必治瘀”的原则,加大活血化瘀力度,促进受孕。
辅助方法
治疗不孕症,采取药物治疗是必需的,但一些辅助方法的介入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权夫妻关系,男女双调
婚后不孕,责在双方,男女都要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若非绝对单方因素造成者,宜男女双方同时服药治疗,如此可缩短疗程,并能增强夫妻双方信心、积极度和协调度,增进夫妻关系,改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疗效。
善情怀开导,身心同治
久婚不孕,盼子心切,意欲不遂,无不情怀郁悖。久婚不孕者,多心理复杂,终日悲观失望。临证时杜惠兰教授对患者每循循善诱,嘱其要“抒情畅怀,以助药力之不逮”,同时做好其丈夫和双方老人的工作,解除患者心理压力。
重起居调摄,天人相应
女子不孕之起居调摄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即使治之得法,若不慎调摄,亦无痊望。杜惠兰教授每教以患者“积精、养血、乘时”之法,令独宿自养,待精血充盈,乘时交合,两精相搏,则胎孕可望。
用药经验
杜惠兰教授针对不孕症的治疗,采取病证结合,内外同治的方法,从而达到精简用药、方简效宏的目的。
衷中参西,用药不拘
杜惠兰教授在临床上衷中参西,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充分利用妇科检查、B超、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查等方法,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组方遣药时,杜惠兰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应用:如仙茅、仙灵脾的类植物雌激素作用,菟丝子、紫石英的类内分泌激素作用,用之可提高调经种子的治疗效果。
擅施药对,提高疗效
杜惠兰教授在临床上注重药物配伍,喜用药对。旱莲草、女贞子合用,滋补肝肾,取二至丸之意;川楝子、路路通,为治疗输卵管不通之良品;仙茅、仙灵脾合用,二仙共奏温补肾阳之功;生地、熟地同用,一寒一温,滋阴养血;阿胶、蒲黄,养血化瘀,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血,养而能利。这些药对精简实用,或二药相伍,或三四成组,药精而不杂,方简而效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孕症的治愈率。
总结讨论
本文所论之不孕症,不包括先天性生理缺陷者,主要是病理性不孕。导致病理性不孕的因素很多,杜惠兰教授认为以七情内伤、外感淫邪、生活所伤等为主要病因,是否发病以及表现为何证还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然七情之中以怒、思、忧、恐为著,外感以寒、热、湿邪为主,尤以湿热多见。流产手术常导致瘀热为患。这些因素均可引起经、带、杂病,影响脏腑、气血、冲任失调或冲任虚损而致不孕。
临床辨治,杜惠兰教授循“郁者疏之,结者散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之理使其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冲任气血调畅,氤氲有时则能受孕。此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类》云:“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故凡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涩,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阴阳和而生化著矣。”
女子原发性不孕,以月经病为多,继发性不孕,以盆腔炎性疾病居多。杜惠兰教授治疗月经病所致的不孕,重在调补肝肾。炎性包块、子宫肌瘤(癥瘕)所致的不孕,则化瘀散结与清热利湿并举。实践证明,杜惠兰教授“调经先治肝肾,补肾疏肝经自调”以及“治病先祛邪,邪去正自安”的论点是有临床依据的。
杜惠兰教授在临证中还强调,除以上药物治疗外,还需辅以心理上的疏导和精神上的安慰,正确面对社会、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和心理平衡。通过疏导、安慰及做通患者和亲人的思想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增进疗效。(刘签兴)
李老指出,本病的病机变化虽涉及心肝脾三脏,但病机演变的关键在肝脾两脏,故曰肝郁脾虚为脏燥发病之本。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肝火旺盛效果欠佳,故针对其病机演变,从治肝实脾入手,标本兼顾,以理气豁痰,清心透窍为法,在温胆汤和导痰汤基础上化裁演变,创制了清心豁痰汤。
清心豁痰汤主要成分:白术、茯苓、橘红、半夏、香附、枳壳、西茴、乌药、郁金、菖蒲、栀子、莲子心、胆南星、甘草,失眠加琥珀。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橘红、半夏、胆南星豁痰降逆;香附、郁金、西茴、乌药疏肝理气,气行湿袪,郁解热散;郁金配菖蒲透窍和中;栀子、莲子心清心除烦;琥珀安神宁志,镇惊平肝;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脾运得健,痰火散除,心神安宁,则脏燥自平。
李老还强调恢复期治疗要掌握好分寸,若过早使用逍遥散,反可使病情加重,可能与早用归芍等阴分药滋阴而敛痰湿有关。一定要把握好逍遥散的使用,在辨证的时候要根据病情来选择。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