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润肺茶饮方

(2022-10-22 04:04:21)

兰花麦冬茶
材料:兰花9g,麦冬6g,白茶5g。
功效:兰花性平,归肺、脾、肝经,有调气和中、止咳、明目等功效,配伍麦冬增强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能,尤其适用于秋季燥邪伤津导致干咳痰少者,以及吸烟人群。
桂花半夏茶
材料:桂花9g,法半夏3g,红茶5g。
功效:桂花具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的功效,配伍法半夏增强化痰止咳、消痞散结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感受风寒后有咳嗽痰多、痰清稀白、流清涕、畏寒等症状的人群。
菊花罗汉茶
材料:杭白菊9g,罗汉果6g,绿茶5g。
功效:杭白菊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配伍罗汉果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咽利音,尤其适用于感受风热后有痰稠色黄、头身发热、口臭口干的人群。
款冬桔梗茶
材料:款冬花9g,桔梗5g,绿茶3g。
功效: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消痰的功效。本茶饮配伍桔梗,加强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效果,尤其适宜咳嗽气喘、胸闷不畅、咽痛音哑的人群,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也有一定的缓解和改善作用。
枇杷大海茶
材料:蜜炙枇杷叶12g,胖大海6g,白茶5g。
功效: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入肺、胃经,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配伍胖大海,还可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不仅适于肺热痰多咳嗽、咽喉干痛的人群,而且对于肺热肺燥导致的热结便秘具有一定的作用。
桑叶薄荷茶
材料:桑叶9g,薄荷6g,绿茶5g。
功效:桑叶性寒,味甘、苦,归肺、肝二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本茶饮配伍薄荷,对于风热感冒出现的咳嗽痰少、色黄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咽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秋高气爽话燥邪

 秋季润肺茶饮方 (2022-10-23 08:38:31)[编辑][删除]
时间:2021-08-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李杭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


《黄帝内经》指出“燥胜则干”,清代医学家喻嘉言曾为“病机十九条”补缺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致病,以其性干,易损伤人体津液为主。其次,秋季主脏在肺,肺与口鼻相通,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最易伤肺。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故极易伤人津液。一旦侵犯人体,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干咳少痰,气逆而喘,咽干喜饮,皮毛不荣等阴津耗损不足之象,甚至可以伤及血络,出现咳血、肢体痿废等危重症。

凉燥与寒气相合,侵犯人体时常表现为头痛、恶寒无汗等特点,只是程度较寒邪为轻,因此有“燥为次寒”“燥为小寒”的说法。凉燥袭人,对津液的影响可能并不是直接的耗损,而是更多表现出收敛肃降的特点,从而影响津液的布散,常以咳嗽痰稀,鼻塞咽干,不欲饮水为主要表现。

“燥者濡之”,中医针对燥邪犯肺,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常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天冬、梨皮、银耳等;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常用中药包括紫苏叶、桑叶、桔梗、枳壳、前胡等,另外还多配合陈皮、苦杏仁等降气化痰之品。比如治疗温燥初袭的“桑杏汤”,桑叶既可以宣散风热,又可以生津止渴,同时再加上梨皮、沙参以清肺润肺;豆豉、栀子增强宣散清热的作用,以及杏仁、象贝来止咳化痰,全方共奏清燥润肺之功。(李杭)

口干鼻干泡杯银花清肺饮

  (2022-10-23 10:58:53)[编辑][删除]
时间:2021-08-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培培


“银花清肺饮”是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专家针对季节特点,四因制宜,几经论证调整而成的。具有清肺利咽、养阴润燥、化湿消食功效的预防用药,兼具口感清醇、畅爽通透、苦尽甘回等特点。处方组成为金银花、连翘、黄芩、牛蒡子、北沙参、天花粉、芦根、苍术、生山楂、生甘草。适用于暑秋相交之际咽喉不适、秋冬季节常患咳嗽或慢性咽炎的人群。其饮用方法如下。

浸泡法:将茶饮倒入茶杯,用300毫升左右开水浸泡后饮用。一包茶饮可分为两份,一天两次浸泡,一天内服完。


润肺降火蜜柚茶

  (2022-10-23 03:53:28)[编辑][删除]


进入秋后,天气干燥,容易上火,选用时令养生饮品以清热降火、润肺防燥。一款非常适宜秋季饮用的养生茶——蜂蜜柚子茶。

《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现代医学发现,蜂蜜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病等均有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防治这些疾病,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从而使人健康长寿。柚子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去肠胃中恶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不思食口淡,化痰止咳。”具体做法为:

材料柚子500克(连皮带瓤),冰糖100克,蜂蜜250克(最好选择洋槐花蜜等香味较淡的蜜类,不推荐桂花蜜)。

将柚子在热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将黄绿色的皮薄薄地刮下来。将柚子皮切成细丝,越细越好,然后放点盐腌制一小会儿。将果肉剥出,去除核及薄皮,用勺子压碎。将柚子皮、果肉和冰糖放入干净的锅中加一碗水同煮,大火煮到开锅时改为小火,熬至黏稠,柚皮金黄透亮即可。待黏稠的柚子汤汁冷却一下,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冷藏一周左右就可以了。

脾虚泄泻的人不宜饮用蜂蜜柚子茶。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可多食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以补肺润燥。

秋分来临话“秋燥”

外燥

秋燥:补水为主辅以食疗
多因秋季感受燥邪而成,有凉温之分。“秋燥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

凉燥

深秋风寒之邪侵袭卫,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
、咽干口燥,或咳嗽痰稀、无汗、苔白、脉弦。治宜辛散温润、宣肺化痰,方选杏苏散:苏叶、杏仁、制半夏、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壳、橘皮、生姜、大枣。表寒重加豆豉、牛蒡子;头痛甚加川芎、防风、白蒺藜;痰多胸闷加川贝、紫菀;表邪已去,久咳不止者加百合。

温燥

秋季感燥热之邪,症见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心烦口渴,或气逆而喘,舌淡红脉浮数。治宜辛宣凉润、利气化痰,方选桑杏汤:桑叶、杏仁、北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皮、皮。热甚伤津较重,加天花粉、麦冬;咽干而痛,加射干、桔梗、甘草;痰黏难咯,加瓜蒌皮、前胡、麦冬。若病久,气阴两伤者,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生石膏、桑叶、麦冬、太子参、胡麻仁、杏仁、枇杷叶、阿胶(烊化)、甘草。痰稠难出加桔梗、前胡、瓜蒌皮;咯血加侧柏叶、白茅根、藕节炭、连翘;津伤甚者加石斛、生地、北沙参;大便不爽加大黄、槟榔、当归。

内燥

多为精血津液暗伤或枯竭为病,亦有寒热之别。

热燥

因嗜食辛辣厚味,或热病后期津液被劫,或误服攻伐之品,时值秋燥当令,内外引动发为内燥。常见口舌干燥、烦渴引饮,或纳食不香、气逆呕恶、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耳鸣口臭,舌红少津,脉虚数。治宜益胃生津、润肠通便。方用麦门冬汤、增液汤加减:麦冬、玄参、生地、半夏、太子参、大枣、粳米等。若胃阴亏甚,舌红无苔,加玉竹、石斛、花粉;若津涸便干,加郁李仁、大黄、瓜蒌皮;有潮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咽燥而干,加桔梗、天冬、射干。

寒燥

素体虚弱或久病入,阳气亏虚,气滞血凝、津液不化,或阴寒下沉,阳火上炎,见气逆而喘、面红不热、口干少饮,虽大便闭结,但并不燥硬,皮肤干燥失润,舌淡,脉大而急。治宜温肾润燥,方选肾气丸、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枸杞子、菟丝子、当归、黄精、石斛、肉桂、制附子等。若下元不固、小便淋漓,加桑螵蛸、益智仁、杜仲;若精神萎靡,梦泄遗精,加金樱子、芡实、莲须;若皮肤燥痒、胸闷咯血,加银柴胡、黄柏、当归、制首乌;虽渴但不能饮,咽干唇燥,加黄芪、白术、甘草。

声音沙哑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由于燥热损伤肺阴所致的燥咳症,滋阴润肺。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鼻敏感

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皮肤干燥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由于外界燥邪侵入体内,损伤津液导致津液亏虚,不能润泽皮肤之故。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惊厥

干燥的秋天,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提早去医院治疗。

头发干燥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当你发现自己秋天一到的时候,头发枯黄拼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这个时候你就该做好应对措施了。

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燥邪已伤及孩子的肠胃津液了。
养肺是治燥的关键,对付燥邪,升清降浊,宜宣肺、润肺并重。

润燥清火

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
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

生津益胃

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

润肠通便

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

增液润燥

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适应症: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

滋燥养荣

当归15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甘草3克、黄芩10克。
适应症:血虚生燥,皮肤皱摺,筋急抓枯。

清燥润肺(清燥救肺)

人参6克(另煎)、麦冬12克、桑叶15克、石膏30克、胡麻仁12克、阿胶10克(烊服)、杷叶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
适应症: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苔白,舌红少津。
雪梨1个或莲子10克,粳米50克,百合2克,煮粥食之,一日两次。或川贝1克研末,和1个雪梨炖熟,待温后加积安堂蜂蜜10克服用,早晚各一次,以润肺滋阴止咳。

滋燥清肠

黄连6克、阿胶10克(烊服)、生地18克、牡丹皮12克、银花12克
适应症:肺燥肠热、下利灼肛、秋燥兼伏暑热,已从火化。

蜂蜜梨水

 
原料:鸭梨、枸杞子、蜂蜜、冰糖。
做法:
1、先切下一点做盖子,梨核取出,梨肉挖一些出来,放满清水,枸杞子5粒,冰糖3颗,文火蒸45分钟。
2、出锅的时候小心烫手,不用急着喝,出锅以后可以保温很久。
梨水细腻甘甜,梨肉香脆可口。等放温后可加入蜂蜜1-2小勺,蜂蜜怕高温,如果温度过高就会破坏蜂蜜营养成分,可以选择洋槐花蜂蜜。
备注:挑选 梨果下面要整齐,否则坐不稳。
梨称之为“百果之宗”。梨生吃去火,熟吃润五脏,蒸雪梨加蜂蜜味道可口,还可养阴生津、润燥止渴。滋润五脏,口舌干燥自然很快就会消失。
五味调和 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应注意如下关系:辛辣味与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约的;甘甜味与咸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约的;咸味与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约的等。以上归纳概括为:防寒温里排温气;润燥滋阴增正气;降温降暑敛阳气;五味调和少疾病。
特别是在秋季这样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这时,如果不注意,会很容易得病。因此,在秋季应该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

常流鼻血

医家解读:孩子鼻腔内的黏膜血管丰富且又非常脆弱,燥热的空气容易引起鼻腔干燥而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而流血。
呵护有道:鼻子流血时,应马上让孩子坐下或者躺下,家长可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孩子鼻翼两侧,待几分钟后,轻轻松开手指,鼻血大多就可以止住了。或让孩子头部保持竖直,将消毒棉卷或清洁的纸巾卷塞进出血的鼻孔,注意不要插入过深。同时用冷水轻拍孩子的后脖颈,也可使用小冰袋冷敷。如果比较严重,应立即去医院处理。孩子睡觉时,应把被子盖在下巴以下部位,保持鼻子通畅,让孩子多呼吸新鲜空气。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挖鼻孔,以免损伤鼻部小血管,引起出血。
对付燥邪,宜“宣肺”“润肺”并重

《黄帝内经》有言:“燥气先伤上焦华盖。”肺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燥邪伤害,养肺是治燥防燥的关键。此时当以宣散邪气为主,发散风燥之邪于体外,同时养阴润肺,改善鼻咽干痒等不适症状。即“宣肺”之时,适当“润肺”。
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参与体内津液的输布。燥邪内伤于肺,耗伤津液,上不能濡润口鼻与肺络,容易出现口干、鼻衄及咳血;下不能带动水液运行至膀胱与大肠,会导致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这都是燥邪伤肺致肺宣发功能失常的表现。肺失宣降,不能正常输布津液到全身各部位。此时应补充津液,同时宣通肺之气机,使水液输布运行到全身,改善机体干燥症状,宣通气机,通利二便。“宣肺”可调畅一身之气,清气升,则浊阴易降。肺气宣,则三焦气机通畅。
食养
四仁赤扁豆粥 取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仁15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10克,白豆蔻10克,粳米150克,小火熬制成粥。此粥可宣畅气机、润肠通便,特别适合咳嗽喘气、二便不利的人群食用。
西芹百合炒白果菜 取白果10克,百合30克,芹菜150克,红甜椒1个,芹菜焯水后与配菜翻炒至熟即可。此菜肴功效平和,敛肺润肺,可宣畅气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