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沙哑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由于燥热损伤肺阴所致的燥咳症,滋阴润肺。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鼻敏感
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皮肤干燥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由于外界燥邪侵入体内,损伤津液导致津液亏虚,不能润泽皮肤之故。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惊厥
干燥的秋天,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提早去医院治疗。
头发干燥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当你发现自己秋天一到的时候,头发枯黄拼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这个时候你就该做好应对措施了。
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燥邪已伤及孩子的肠胃津液了。
养肺是治燥的关键,对付燥邪,升清降浊,宜宣肺、润肺并重。
润燥清火
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
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
生津益胃
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
润肠通便
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
增液润燥
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适应症: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
滋燥养荣
当归15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甘草3克、黄芩10克。
适应症:血虚生燥,皮肤皱摺,筋急抓枯。
清燥润肺(清燥救肺)
人参6克(另煎)、麦冬12克、桑叶15克、石膏30克、胡麻仁12克、阿胶10克(烊服)、杷叶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
适应症: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苔白,舌红少津。
雪梨1个或莲子10克,粳米50克,百合2克,煮粥食之,一日两次。或川贝1克研末,和1个雪梨炖熟,待温后加积安堂蜂蜜10克服用,早晚各一次,以润肺滋阴止咳。
滋燥清肠
黄连6克、阿胶10克(烊服)、生地18克、牡丹皮12克、银花12克
适应症:肺燥肠热、下利灼肛、秋燥兼伏暑热,已从火化。
原料:鸭梨、枸杞子、蜂蜜、冰糖。
做法:
1、先切下一点做盖子,梨核取出,梨肉挖一些出来,放满清水,枸杞子5粒,冰糖3颗,文火蒸45分钟。
2、出锅的时候小心烫手,不用急着喝,出锅以后可以保温很久。
梨水细腻甘甜,梨肉香脆可口。等放温后可加入蜂蜜1-2小勺,蜂蜜怕高温,如果温度过高就会破坏蜂蜜营养成分,可以选择洋槐花蜂蜜。
备注:挑选 梨果下面要整齐,否则坐不稳。
梨称之为“百果之宗”。梨生吃去火,熟吃润五脏,蒸雪梨加蜂蜜味道可口,还可养阴生津、润燥止渴。滋润五脏,口舌干燥自然很快就会消失。
五味调和 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应注意如下关系:辛辣味与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约的;甘甜味与咸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约的;咸味与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约的等。以上归纳概括为:防寒温里排温气;润燥滋阴增正气;降温降暑敛阳气;五味调和少疾病。
特别是在秋季这样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这时,如果不注意,会很容易得病。因此,在秋季应该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
常流鼻血
医家解读:孩子鼻腔内的黏膜血管丰富且又非常脆弱,燥热的空气容易引起鼻腔干燥而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而流血。
呵护有道:鼻子流血时,应马上让孩子坐下或者躺下,家长可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孩子鼻翼两侧,待几分钟后,轻轻松开手指,鼻血大多就可以止住了。或让孩子头部保持竖直,将消毒棉卷或清洁的纸巾卷塞进出血的鼻孔,注意不要插入过深。同时用冷水轻拍孩子的后脖颈,也可使用小冰袋冷敷。如果比较严重,应立即去医院处理。孩子睡觉时,应把被子盖在下巴以下部位,保持鼻子通畅,让孩子多呼吸新鲜空气。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挖鼻孔,以免损伤鼻部小血管,引起出血。
对付燥邪,宜“宣肺”“润肺”并重
《黄帝内经》有言:“燥气先伤上焦华盖。”肺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燥邪伤害,养肺是治燥防燥的关键。此时当以宣散邪气为主,发散风燥之邪于体外,同时养阴润肺,改善鼻咽干痒等不适症状。即“宣肺”之时,适当“润肺”。
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参与体内津液的输布。燥邪内伤于肺,耗伤津液,上不能濡润口鼻与肺络,容易出现口干、鼻衄及咳血;下不能带动水液运行至膀胱与大肠,会导致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这都是燥邪伤肺致肺宣发功能失常的表现。肺失宣降,不能正常输布津液到全身各部位。此时应补充津液,同时宣通肺之气机,使水液输布运行到全身,改善机体干燥症状,宣通气机,通利二便。“宣肺”可调畅一身之气,清气升,则浊阴易降。肺气宣,则三焦气机通畅。
食养
四仁赤扁豆粥
取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仁15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10克,白豆蔻10克,粳米150克,小火熬制成粥。此粥可宣畅气机、润肠通便,特别适合咳嗽喘气、二便不利的人群食用。
西芹百合炒白果菜
取白果10克,百合30克,芹菜150克,红甜椒1个,芹菜焯水后与配菜翻炒至熟即可。此菜肴功效平和,敛肺润肺,可宣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