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100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胡索的临床应用

(2022-10-20 09:57:24)


时间:2021-09-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业龙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温,无毒。归肝、胃、心、肺、脾经。

功能: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腰膝痛、痛经等。

用法用量:3~9g;研末吞服,1次1.5~3g。

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之功,用之可使气血通畅。延胡索为止痛要药,止痛可单味研末服,若随症配伍更佳。下面介绍延胡索临床应用。

卒心痛经久不愈:配甘味缓急之甘草同用,以缓急止痛,如《世医得效方》玄胡索散。

脘痛痛连两胁,因肝郁化热者:常配金铃子同用以疏肝泄热行气止痛,如《保命集》金子散。

心腹冷痛,因寒凝气滞者:配附子、木香等同用,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如《重订严氏济生方》玄附汤。

瘀血阻塞,心腹剌痛:常配五灵脂没药等同用,以散寒止痛,如《医宗必读》手拈散。

胸痹心痛:可将本品加入通阳满泄浊之瓜蒌薤白半夏汤以活血行气,益增止痛之功。

身体疼痛,四肢拘挛因风淫血滞:常配当归等同用,以和血祛风,舒筋止痛,如《直指方》舒筋散。

腰腿疼痛,因肝肾亏虚:常配牛膝、当归、补骨脂同用,以补肝肾,强腰膝,活血止痛,如《海上方》之玄胡索散。

疝痛:因寒滞肝脉者,常配茴香、吴茱萸等同用,以疏肝行气,散寒止痛。

本品为妇产科所常用,如经前腹痛以胀为甚,因气滞而血瘀者:常配乌药、香附等同用,以行气而止痛,如《医宗金鉴》加味乌药汤。

血瘀而碍气:常配三棱、莪术、当归等同用,以破瘀止痛,如《医宗金鉴》琥珀散。

产后恶露不尽,腹内满痛:《圣惠方》用玄胡索末,用温酒调下,以散瘀止痛。

产后因寒而少腹痛:常配当归、桂心同用,以和血散寒止痛,如《普济方》延胡散。

跌打损伤,血瘀作痛:可与桃仁、红花等同用以散瘀止痛;亦常以玄胡索单味研末,用酒调服,如《圣惠方》治坠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方。(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延胡索——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时间:2019-08-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罗华昌

 

  延胡索最早载于《雷公炮炙论》。又名元胡、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被称为“止痛圣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药物特点

  延胡索既入血分而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而又能行气中之血。盖气郁则痛,血滞亦痛,若气行血活,通则不痛,故延胡索为活血、利气、止痛之良药。凡一身上下诸痛属于气滞血瘀者,均可用之。常用治脘腹胁痛,妇女因气滞血瘀导致闭经、痛经、腹中肿块、产后腹痛,疝气作痛,跌打损伤肿痛等。近来临床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甚捷。

  笔者临床常将延胡索与他药配伍使用治疗不同病因的疼痛,效果良好,叙述如下。

  配伍治疗疼痛

  脘、腹、胁痛:即胆囊炎、胆结石、胃炎等因气血瘀滞导致胆胃之气上逆疼痛者,笔者喜将延胡索与代赭石、败酱草、金钱草、鸡内金、海螵蛸、三棱、莪术同用破滞行瘀而降胆胃上逆之气。

  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笔者喜用延胡索配伍瓜蒌、薤白、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而开胸通痹。

  血瘀痛经:笔者喜用延胡索与芍药、当归、益母草、三棱、莪术等同用,养血活血以通经止痛。

  跌打损伤肿痛:可用延胡索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等同用,活血化瘀以治损伤疼痛。

  疝气疼痛:可用延胡索与王不留行、路路通、川楝子、小茴香等同用,疏肝解郁,活血散结以止疝气疼痛。

  常用对药

  延胡索配川楝子:川楝子入气分,长于疏肝理气,泻肝火;延胡索行气活血,长于止痛。二药相配则疏肝行气之力增强,气行则血行,适用于肝郁有热而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且脉弦数者。

  延胡索配乌药:延胡索入血分,活血行气而善散血结,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为血中气药;乌药入气分,行气宽胀而降逆止痛,有温散肝肾寒气并疏降腹部逆气之功。二者同用,活血理气,使气血同凋,对气滞血瘀导致脘腹疼痛,尤以偏于寒性之气痛最为有效。

  延胡索配当归:当归有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之功,为妇科之良药;延胡索有活血行气而散瘀止痛之能。二者合用,可以补血散瘀,故可治疗妇女血瘀经闭而致痛经者。

  使用剂量及禁忌

  内服:药典规定6~12克,对于病情疼痛严重直,笔者常用与15~20克,打碎,入煎剂或丸散。血热气虚者及孕妇忌用。

  鉴别应用

  延胡索、乳香、没药、五灵脂为常用的活血止痛药,均可用于血瘀疼痛。但延胡索止痛作用最强,且应用部位十分广泛,五灵脂作用次之,乳香、没药有消肿生肌之功。这几味药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 (罗华昌)

生白术之妙用

 (2022-10-20 09:38:13)[编辑][删除]


时间:2021-09-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郑瑞芹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其功效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多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笔者跟师顾植山教授学习,发现生白术除以上功效外另有二妙用,简述如下。

治腰痛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是腰痛当责之于肾,此其一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脾者能主肾病,此其二也;《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腰居人体中央之地,是脾能主之,此其三也。由是可知,腰痛亦可从脾治也。

生白术补土治水,能运脾湿而行水气,水湿之气行则腰脐之滞气与死血散,故通而不痛也。是以腰痛因诸中央湿、水、寒、痰、热等阻滞为患,而令血气瘀滞而不痛所致者,生白术皆可主之。故生白术用治腰痛有奇效。另据报道,生白术、薏苡仁煮粥用治湿性腰痛效果好。

顾植山教授临床治疗腰痛有两个常用方,一是生白术100克,肉桂(后下)3克,加水1斤半,黄酒一斤半,先煮生白术,慢火煎至半斤,加入肉桂,再煎煮5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温服;二是生白术60克,芡实50克,薏米50克,杜仲30克,肉桂(后下)6克,以水、酒各2碗,煎至1碗,早晚分服。临床应用,屡获良效。

治便秘

笔者临床常用生白术90克,生地60克,升麻3克,治疗便秘,屡验屡效。此方为京城名医的魏龙骧先生的经验方。魏龙骧所撰《医话四则》一文中有白术通便秘一案,“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一、二两,重则四、五两,便干结者加生地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便秘的根源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也就是说,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大便干燥,胃肠运动失调,从而引起便秘。魏龙骧临床上注重健脾,常常重用白术治疗顽固性便秘,可起到不通便而便自通之效。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兰室秘藏·大便结燥论》中言:“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导引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生白术虽为燥脾之药也,施诸便秘,并非背道而驰,并无愈燥愈秘之虑。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有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魏龙骧亦云:“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然从事滋润,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终属治标,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

然临证用时需注意以下三点:其一,白术必须生用,以於术为最佳;其二,用量宜重,“少则一、二两,多则四、五两”;其三,阴虚内热者忌用。(郑瑞芹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五运六气中医研究院)

补气健脾良药白术的临床运用

时间:2020-12-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刘立红

 

  白术属于中药里的补益药,是一味临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药物。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常用剂量为5~15g。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笔者临床使用白术机会较多,现将多年临床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胃肠道疾病

  白术因为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因此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机会就非常多。笔者常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治疗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引起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态乏力等。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表现为上述表现者。治疗慢性腹泻,证属脾胃虚寒、胃脘冷痛、泄泻患者,通常可以用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治疗。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可以用枳术丸(枳实:白术量为1:2)。以上方中白术都起很重要的作用。

  痰饮及水肿性疾病

  白术具有燥湿利水的功效,因此常用于脾虚湿盛证引起的水饮疾病,比如治疗痰饮的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对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可以用五苓散。而对于因为痰饮引起的眩晕,泽泻汤(泽泻、白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治疗水饮疾病都是用了白术健脾燥湿的作用。

  自汗

  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可单用白术即效,如:《千金方》记载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特别是治疗小儿病后食欲不振,体弱自汗,白术常不可少。肺脾气虚自汗用玉屏风散(防风、白术、黄芪),能止自汗,提高肌表抵抗力,预防感冒。现代有玉屏风颗粒和口服液方便服用。自汗严重者还可以配伍浮小麦,配仙鹤草治疗劳累过度导致的虚汗。

  胎动不安

  白术能够益气健脾,脾气健旺,胎儿得养则自安,因此白术有安胎之效。适用于妊娠妇女,脾虚气弱,生化无源,胎动不安者。如果兼有内热可以配伍黄芩。如果兼有气滞胸满腹胀,可以配伍苏梗、砂仁理气安胎。如果肝肾不足,可以配伍炒杜仲、桑寄生、续断等。

  骨质增生、骨刺

  白术治疗骨质增生和骨刺,看起来与白术的主治功效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临床应用确实有一定效果。《思考中医》一书里提到一个偏方,就是以大剂量(每天50g)白术煎水泡脚可以治疗跟骨骨质增生和骨刺。实际应用中如果适当加威灵仙和少量红花效果会更好。而白术浓煎剂外敷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都有一定效果。其理论依据是根据中医五行里骨属水,骨质增生就相当于水多了,于是以白术属土,健脾利水,起到土克水的作用,临床遇到这类患者不妨一试。这种治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如15天1个疗程。可以配上内服药物抗骨增生片、骨刺平等。

  便秘

  白术是健脾燥湿止泻的功效,怎么还能治疗便秘呢?

  《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据此条文,后人推测白术有通便的功效。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时候,老中医魏龙骧在《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医话四则”一文,明确提出“白术通便秘”,并以亲诊案例予以示范,更是引起了临床医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笔者近几年来治疗便秘病例的时候,运用此理论根据不同患者情况加减药物确实收到很佳的疗效。一般治疗便秘患者每剂药生白术用量40g以上能收很好的疗效。尤其适合于发病时间比较长,有脾虚或者气虚表现的习惯性便秘。实际上年数久远的便秘患者多半经常服用泻药,导致脾虚。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白术对肠道运动具有双向调理作用,小剂量健脾止泻,大剂量润肠通便。

  总之,白术是一味益气健脾的良药,临床注意一般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白术运用【草根一生】

 延胡索的临床应用 (2014-10-07 20:31:11)[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白术运用【草根一生】

       《本经》载: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脾为后天之本,津血精液生化之源,脾胃强则能饮食,营卫强,骨骸滋养,精神保养。而白术甘温为补脾益气之正药,无出其右者。

   一切脾胃虚损之证皆可以白术补益之,脾土旺则清气上升,浊气糟粕下输,故其用也广泛。若对多种慢性疾病无处下手时,总以健脾为主,方如四君子汤、枳术丸、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缓服,可以调节机体,渐渐生出抵抗免疫之力,病即向愈,此“久服轻身延年”之佐证。 风寒湿三气杂至,脾最为湿气所害,脾为湿困,运化无力,湿停滞中焦则为饮。 若风寒湿痹于胃,必食少或食不消,每见脘腹虚胀,倦怠无力,亦可以用四君子汤类方。若痹于大肠则缺乏蠕动之力,运行艰难,遂有大便秘结之证,若用泻药愈加坚结。,外溢则为肿,变化而为痰,白术健脾燥湿,通利小便,行气化痰,每为必用之品。

  治习惯性便秘,若看似津伤而增液无效者,每用自拟之健脾清肠汤有良效。方中生白术可用至90克,其效乃白术健脾胃而行气机,其功用固然在燥,而在此方中之妙处,则在于白术生津液以润肠,若仅有燥湿之能,恐非健脾益气之正药。然在此必然重用,少则无效反生滞气。

  至于风寒湿侵于关节,以致腰膝顽麻痹痛,诸多祛风胜湿方中均用白术,湿重于热之黄疸,也当用白术健脾除湿。死肌者,湿侵肌肉久矣,血不流则死,可曰瘀血。《本草逢原》谓白术“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医学实在易》谓:“白术能利腰脐之死血,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它药,一服如神。”

  治腰痛如腰肌劳损者,用三方:                                                              

 无明显寒热虚实者用方:生白术60克,生黄芪45克,沙参45克,杜仲15克,苏梗12克。可以利腰间死血,强筋壮骨。

  寒湿腰痛用方:生白术60克,仙灵脾20克,茯苓30克,熟附片15克。可以利腰间寒湿,行血通络。

   湿热下注腰痛用方:生白术60克,车前子30克,土茯苓45克,薏仁60克,桑枝20克。可以健脾除湿清热,利腰间湿热而通络。

  三方均为有效方,均可随证加减但生白术60克不变。

  白术除热者,非能除实火之热毒,实所谓内伤发热者。乃因脾胃气虚,清阳下陷阴气之中,其证发热自汗出,渴喜热饮,少气懒言,脉洪而虚,舌质淡,方如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 表虚自汗,玉屏风散。

 

      脾胃病主要分为4大类型。 单纯脾虚,脾胃虚弱,脾虚湿盛,脾胃阳虚 脾虚不能把食物化为精微,便会造成水湿在体内淤积停滞,形成痰湿,这就容易影响到头部,造成眩晕; 痰湿停留身体中部,则影响消化器官,容易出现上腹胀痛、反胃、反酸等表现; 痰湿停留在身体下部,则影响生殖器官,容易出现妇科病、男科病,以及腿上的湿疹等等。 脾胃阳虚,阳虚的人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怕冷,所以,脾胃阳虚的人表现为胃冷、痛,时常感觉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不敢吃凉的,经常感到小肚子、四肢冰凉。 白术:调理脾胃病 脾胃病常见,但懂道医的人很少,有人要说,这么复杂的“辨证分型”自我判断起来真心好难,怎么办?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味治脾胃不适的中药——白术。 白术味苦、甘,历代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都证明,白术在健脾养胃、燥湿利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作用,可谓是“无白术、不脾胃”: 绝大多数治脾胃病的医方,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归脾汤等,几乎都离不开白术; 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比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半夏白术天麻汤、附子理中丸等,里面都有白术,而且分量很重。 白术的用法 (服用须咨询当地中医师,辩证服用) 单纯脾虚:白术30克,泡水,代茶饮。 脾胃虚弱:白术30克,黄芪10克,泡水,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头晕:白术30克,天麻10克,加水熬半小时,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腹胀、反胃、反酸:白术3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泡水,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腹泻或大便不成形:白术30克,茯苓15克,加水熬半小时,代茶饮。 脾胃阳虚:炒白术30克,干姜10克,泡水,代茶饮。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而且脾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所以,脾胃调养重在顺应自然变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态平和。 推荐三种运动养脾胃的方法,即散步、打太极拳和摩腹: 养脾胃先养心情 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因此,“调节情绪”、“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


草部 术(白术)

【释名】亦名山蓟、杨、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1、胸膈烦闷。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饮(一、留饮,水在胸部;二、癖饮,水在两胁下;三、痰饮,水在胃中;四、溢饮,水在五脏间;五、流饮,水在肠间。这些都是因为饮食胃寒,或饮茶过多所致)。用白术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送下。此方名“倍术丸”。

3、四肢肿满。用白术三两,每服半两用口嚼碎,加大枣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4、中风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产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泽泻一两、生姜五钱,加水一升煎服。

6、头忽晕眩,四体消瘦,饮食无味,好食黄土。用白术三斤、曲三斤,捣乱筛净,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桃、李、青鱼。

7、中湿骨痛。用白术一两,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儿蒸热(脾虚人瘦,不思饮食)。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用白术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用白术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盗汗。用白术四两,分别以一两同牡蛎炒,同石斛炒,同麦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杰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2、产后呕吐。用白术一两二钱、生姜一两五钱,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虚胀满(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此方名“宽中丸”。

14、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15、久泻肠滑。用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共研为末,加枣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儿久泻(米谷不化,饮食不进)。用白术二钱半(炒过),加半夏曲二钱半、丁香半钱,共研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按小儿年岁,酌量给服,米汤送下。

17、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长期不愈。用白术一斤,黄土炒过,研细;另用干地黄半斤,在饭上蒸熟。两药捣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一服服三次。

18、妊妇束胎(按:束脂是指产期已到而迟迟不生)。用白术、枳壳(麸炒),等分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

19、牙长不休(渐至张口进食亦感困难,这叫“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口兼内服,有效。   


  1. 中医书籍
  2. 《本草崇原》

白术

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术始出南郑山谷,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及野生者为胜。其根皮黄,肉白,老则苍赤,质多膏液,有赤白二种。《本经》未分,而汉时仲祖汤方始有赤术、白术之分,二术性有和暴之殊,用有缓急之别。)

(按《本经》单言曰术,确是白术一种,苍术固不可以混也,试取二术之苗、叶、根、茎白术近根之叶,每叶三岐,略似半夏,其上叶绝似棠梨叶,色淡绿不光。苍术近根之叶,作三五叉,其上叶则狭而长,色青光润。白术茎绿,苍术茎紫。白术根如人指,亦有大如拳者,皮褐色,肉白色,老则微红。苍术根如老姜状,皮色苍褐,肉色黄,老则有朱砂点。白术味始甘,次微辛,后乃有苦。苍术始甘,次苦,辛味特胜。白术性和而不烈,苍术性燥而烈,并非一种可知。后人以其同有术名,同主脾胃,其治风寒湿痹之功亦相近,遂谓《本经》兼二术言之,盖未尝深辩耳;观《本经》所云止汗二字,唯白术有此功,用苍术反是写得相混耶。白术之味,《本经》云苦,陶弘景云甘,甄权云甘辛,张杲云味苦而甘,今取浙中所产白术尝之,实兼甘辛苦三味。夏采者,辛多甘少,冬采者,甘多辛少,而后皆归于苦。是知诸说各举其偏,而未及乎全也。隐庵于《本经》原文定苦字为甘字,爰以白术为调和脾土之品,甘是正味,苦乃兼味,故采弘景之说,以订正之耳。)

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者,《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白术味甘,性温,补益脾土,土气营运,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证皆可治也。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气也。又脾主四肢,痉者,四肢强而不和。脾主黄色,疸者,身目黄而土虚。白术补脾,则痉疸可治也。止汗者,土能胜湿也。除热者,除脾土之虚热也。消食者,助脾土之转运也。作煎饵者,言白术多脂,又治脾土之燥,作煎则味甘温而质滋润,土气和平矣。故久服则轻身延年不饥。

 

愚按太阴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此先圣教人之苦心,学人所当体会者也。

生白术之妙用

郑瑞芹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五运六气中医研究院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其功效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多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笔者跟师顾植山教授学习,发现生白术除以上功效外另有二妙用,简述如下。
治腰痛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是腰痛当责之于肾,此其一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脾者能主肾病,此其二也;《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腰居人体中央之地,是脾能主之,此其三也。由是可知,腰痛亦可从脾治也。
生白术补土治水,能运脾湿而行水气,水湿之气行则腰脐之滞气与死血散,故通而不痛也。是以腰痛因诸中央湿、水、寒、痰、热等阻滞为患,而令血气瘀滞而不痛所致者,生白术皆可主之。故生白术用治腰痛有奇效。另据报道,生白术、薏苡仁煮粥用治湿性腰痛效果好。
顾植山教授临床治疗腰痛有两个常用方,一是生白术100克,肉桂(后下)3克, 加水1斤半,黄酒一斤半 ,先煮生白术,慢火煎至半斤,加入肉桂,再煎煮5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温服;二是生白术60克,芡实50克,薏米50克,杜仲30克,肉桂(后下)6克,以水、酒各2碗,煎至1碗,早晚分服。临床应用,屡获良效。
治便秘
笔者临床常用生白术90克,生地60克,升麻3克,治疗便秘,屡验屡效。此方为京城名医的魏龙骧先生的经验方。魏龙骧所撰《医话四则》一文中有白术通便秘一案,“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一、二两,重则四、五两,便干结者加生地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便秘的根源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也就是说,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大便干燥,胃肠运动失调,从而引起便秘。魏龙骧临床上注重健脾,常常重用白术治疗顽固性便秘,可起到不通便而便自通之效。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兰室秘藏•大便结燥论》中言:“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导引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生白术虽为燥脾之药也,施诸便秘,并非背道而驰,并无愈燥愈秘之虑。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有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魏龙骧亦云:“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然从事滋润,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终属治标,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
然临证用时需注意以下三点:其一,白术必须生用,以於术为最佳;其二,用量宜重,“少则一、二两,多则四、五两”;其三,阴虚内热者忌用。

白术的西医运用【草根一生】

  白术运用【草根一生】 (2014-10-08 10:31:10)[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白术的西医运用【草根一生】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白术一般指的生白术,用沙土或者麦麸拌炒之后称为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肿作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白术水煎液在正常情况下有兴奋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而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

    2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抗应激
 白术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4 增强造血功能
 白术有促进红细胞造血作用。
    5 利尿
  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不麻醉犬静脉注射白术水煎液,尿量增加9 倍,作用持续5小时;灌胃给药使尿量增加2-3倍,作用持续6-7小时。白术不影响垂体后叶素的抗利尿作用。白术的利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电解质重吸收,增加Na+、K+、CI-的排泄有关。

   6 抑制子宫收缩
 白术安胎的功效与其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

   7 抗氧化、延缓衰老
 白术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糖 (2)抗凝血 (3)抗肿瘤。 

  1. 
                                                       白术禁忌 <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草根一生】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白术的用药禁忌: 1.《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3.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