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铜:让折翅大雁重飞蓝天

(2022-10-17 14:58:34)


时间:2021-09-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黄冉 梅全喜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用自然铜治疗大雁骨折的故事。

《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自然铜

【发明】[宗奭曰]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遂飞去。今人打扑损,研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半钱,以酒调服,仍手摩病处。

说的是有人在野外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大雁,将它抱回家中,在山上采挖了一些自然铜,捣成粉末后,添加在饲料中喂养它。大雁受伤的翅膀逐渐痊愈,没多久便又展翅飞上了蓝天。这人发现了自然铜治疗骨折的功效,并试用于人的各种跌打损伤、骨折,发现有很好的疗效。从此自然铜善治跌打损伤、骨折的功效便流传开来。

功善接骨

自然铜味辛,性平。归肝经。自然铜入药,既能散瘀止痛,也能接骨续筋,促进骨折愈合,还可消肿活血。它对跌打损伤、骨折骨痛等骨伤科疾病以及心气刺痛、瘀肿疼痛等多种疼痛类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自然铜还可用于治疗瘿瘤、疮痛、烫伤。

本品早在《丹房镜源》中便有记载,但其药用功效则是首载于《雷公炮炙论》:“石髓铅即自然铜。勿用方金牙,真相似,若误饵之,吐杀人。”《神农本草经疏》载:“自然铜……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神药也。凡折伤则血瘀而作痛,辛能散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则痛止而伤自和也。”《日华子本草》记载其:“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开宝本草》曰其:“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的常用中成药中大多含有自然铜。它常与乳香、没药、当归等药材同用,以治跌打损伤骨折,如自然铜散(《张氏医通》)。自然铜配伍苏木、乳香、没药、血竭等,以治跌打伤痛,如八厘散(《医宗金鉴》)。自然铜配密陀僧、黄柏等外用以治恶疮及火烧汤烫,如自然铜散(《圣济总录》)。自然铜还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散瘀、接骨止痛的作用,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扭腰岔气、筋伤骨折属于瘀血阻络者的骨折挫伤胶囊中即含有自然铜,治疗跌打损伤、续筋接骨、血瘀疼痛的接骨七厘片中也含有自然铜。

鉴别注意

自然铜其实并非铜,为天然硫化铁矿石,又名石髓铅、方块铜。《开宝本草》记载:“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自然铜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

黄铁矿(药用自然铜)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可见于各种岩石和矿石中,但多由火山沉积和火山热液作用形成。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沉积矿石和煤层中。作自然铜应用的黄铁矿多为致密块状和结核状者,主产于四川、湖南、云南、广东等地。全年均可采集。采挖后,拣净杂石及有黑锈者,选黄色明亮的入药,用时砸碎。本品多呈规则的方块形,大小不一,通常直径0.3~2厘米,表面平坦,亮黄色,具金属光泽,酷似黄铜块,有时表面呈棕褐色。质坚硬,但易砸碎,断面亮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无臭,无味。以色黄亮、质重、表面光滑、断面白亮者为佳。

值得注意的是,矿物学领域的自然铜与药用的自然铜(黄铁矿)是不一样的。矿物学给“自然铜(copper)”的定义是:一种含铜矿石,成分是铜单质,是铜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种片状、板状、块状集合体。

药理作用

自然铜主要含有二硫化铁,亦含有铜、镍、砷、锑、硅、钡、铅、钙、锌、锰等杂质。

研究表明自然铜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自然铜中的钙等无机物经吸收后沉积矿化在骨痂中,使钙、磷含量增多,锌、铁、锰有利于胶原合成,铜能提高赖氨酸氧化酶的活性,使胶原纤维韧性加强,胶原不溶性增加,从而增强生物力学强度,而应力刺激又可促进新骨生成,故自然铜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在试管内,自然铜对供试的多种病源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对石膏样毛癣菌、土曲霉菌等丝状真菌作用较强;自然铜还能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血钙和碱性磷酸酶,升高肿瘤细胞凋亡率,减少尿素氮,能安全有效地抑制肺癌骨转移导致的骨破坏,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自然铜还可以促进骨髓本身及其周围血液中网状细胞和血色素的增生。

临床运用

临床应用自然铜多用煅制品。煅制可改变其原有性状,使其质地变疏松,“煅者去坚性”,有利于粉碎和煎煮,同时煅制也改变了其理化性质,减少或消除副作用,提高疗效。方法是取净自然铜,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暗红,立即取出,然后马上放入醋中淬(煅淬法),反复多次煅淬,至表面呈黑褐色,光泽消失并酥松,研末或水飞用。

自然铜既可内服又能外用。煎服用量为10~15克。入丸、散,醋淬研末服,每次0.3克。外用适量。

跌打损伤、骨折筋断:自然铜、乳香、没药、当归、羌活等分,研成细末,每服6克,温酒调服,每日1次。骨伤用骨碎补15克,酒浸捣,绞取汁冲服。

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自然铜、当归、土鳖虫各10克,白芍、续断、威灵仙、木瓜、天花粉、熟地黄、黄芪各15克,水煎服。

暑湿瘫痪四肢不能动:自然铜(烧红,酒浸一夜)、川乌(炮)、五灵脂、苍术酒浸,各30克,当归(酒浸)6克,研成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7丸,温酒送服,觉四肢麻木即止。本方乃《本草纲目》录自陆氏积德堂方。

跌扑骨折:自然铜(煅通红,醋淬7次,放湿土上月余用)、乳香、没药、当归身、羌活等分,制成散剂,醇酒调服,每次30克,日再服。

新伤骨折:自然铜(醋煅)12克,乳香3克,没药3克,续断9克,骨碎补12克,归尾12克,土鳖虫9克,丹参6克,泽兰6克,延胡索4.5克,桑枝12克,桃仁3克,水煎服。

打扑伤:自然铜(研极细,水飞过)、当归、没药各1.5克,酒调频服,并用于涂抹痛处。

胸中刺痛:自然铜,醋淬9次,研成细末,疼痛时,淡醋送服,每次0.3克。

头风疼痛至甚:黄柏、自然铜各15克,细辛0.3克,胡椒49粒,共研成细末,每次头痛、头风发时,先含水一口,后嗅药0.4克于鼻中,左疼左嗅,右疼右嗅,嗅后吐去水,口咬筷子头,沥涎出为度。

杖疮:自然铜(醋淬七次)15克,乳香、没药各9克,茴香12克,当归15克,研成细末,每服15克,温酒调服。

闪腰岔气,腰痛:煅自然铜、土鳖虫各30克,研末,每服1.5克,开水送下,每日两次。

但要注意的是,自然铜不宜久服。凡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慎用。《本草纲目》引朱震亨的话说:“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宜补气、补血、补胃……而铜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挟香药热毒,虽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之。”李时珍也说:“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气活血可尔。”现代毒理学研究也证明自然铜长期过量服用可致重症黄疸。(黄冉梅全喜)

膝盖疼痛小心髌骨软化症

 (2022-10-19 05:32:49)[编辑][删除]


时间:2021-09-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郭仲华

“医生,我的膝盖最近经常疼痛,这是啥缘故?”近日杨女士到中医院骨科门诊咨询医生。原来,为了增强健身效果,她常常于周末去登山,但每次登山后双膝关节就感到不舒服,上下楼梯时不能用力,有时还隐隐作痛。医生检查膝关节后结合X线片,诊断为髌骨软骨软化症(简称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是指髌骨软骨面软化导致软骨缺血发炎的一种疾患,并非髌骨骨头软化,它属于软骨退变性疾病。髌骨软化症及时治疗效果良好,延误诊治往往会逐渐演变为骨性关节炎。

髌骨俗称膝盖骨,外形呈栗子状,其软骨覆盖在内侧面,构成膝关节软骨一部分。运动生物力学认为,髌骨具有加大股四头肌力臂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髌骨关节面会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和摩擦力,特别是在屈膝90°时承受的力量可达体重的2~3倍,负重时受力更大。

该病起病缓慢,最初仅感觉膝部隐痛乏力,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发软及不稳,尤其上下楼梯及关节开始活动时明显,劳累后加重,有些人还会出现关节弹响,屈伸活动可感觉到有轻度摩擦感。此外也有些人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无力的现象。

发病特点及征兆

据介绍,髌骨软化症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尤其以30岁~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个体软骨过早开始退化,也就是关节功能下降有关,且双侧发病较多。对于发病原因,目前更多的研究认可运动创伤学说。患者多有膝关节过度活动、半蹲位扭转受伤史等,此外还有髌骨位置异常,如位置倾斜、高位髌骨等。女性经常穿高跟鞋,会使膝盖软骨长期受到不正常压力,导致缺血改变,使软骨代谢出现异常,软骨软化变性出现糜烂、剥脱等。还有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进入40岁后患病例数急剧增多,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髌骨软化有3个征兆,一是走远路或上下楼酸痛或隐痛,有关节咯噔响或打软腿现象;二是下蹲起立时,膝关节疼痛无力;三是关节酸痛怕冷,化验检查排除风湿病。出现以上征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X线检查早期无改变,后期显示软骨缺血密度不均、关节面粗糙不平改变。应当注意有些患者易被误诊为缺钙,其实本病与缺钙并无关联,补钙亦无确切效果。

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痹病”“髌骨劳损”。导致髌骨软化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外因是髌骨受到损伤、劳损或风寒刺激,致使痹阻经络、气血瘀积;而内部因素是人体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于濡养。

《素问》有“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慢性劳损或健身过度就可损及膝关节气、血、肉、筋、骨,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关节涩滞,而致此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良效。对于髌骨软化症之痰湿痹阻证,治宜燥湿化痰,活血通络。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肝肾亏虚证,治宜补养肝肾,温经通络。中药治疗可配合电磁疗、体外冲击波等治疗。采用针灸治疗效果亦比较好,可取穴鹤顶、阴陵泉、阳陵泉、犊鼻、阿是,具有散风祛湿、通经活络之效。此外,还可于髌骨处外敷活血化瘀的膏药,能有效地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软骨修复。

由于膝关节周围有较多穴位,通过自我按摩,可通经络、活气血、利关节,达到“通则不痛”之功效,这里介绍自我按摩两法。

拇指推揉法由一指禅推法演变而来。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盖住拳眼,用拇指的指腹着力于膝关节周边皮肤上,运用腕部的横向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量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局部穴位。用指推法的同时,可结合指揉法,即拇指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此法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作用。每次持续3~5分钟,每天2~3次。

提髌按摩法用5个手指先拿捏住髌骨,掐按髌骨周边皮肤,并将髌骨提起、放松,然后再做揉、捏、拧的动作,此手法刺激作用强,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作用。每次持续5~8分钟,每天2~3次。

自我按摩同时,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感受风寒。这两个手法可在办公室闲暇之余作,亦可回家早晚做,做时可将膝关节放松,取伸直位或稍屈曲位。

另外,日常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过度运动,中医有“百病皆起于过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之说,建议每天步行健身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其次,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使关节充分润滑,防止软骨突然损伤;第三,“珍惜”膝关节,爬楼梯、爬山、下蹲等伤膝活动要少做,以免加重膝盖骨受力;第四,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重;第五,尽量少穿高跟鞋,以减缓膝关节周围韧带紧张度,减轻膝盖骨异常受力;第六,预防风寒湿外邪因素,注重保健,不盲目追求“美丽冻人”,以免加重或诱发此病。(郭仲华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贺普仁治膝痛

  (2021-05-22 04:31:51)[编辑][删除]

安喜宏的博客转载了中医经方养生工作室的博文

人到中年以后,很容易沦为"膝痛一族"。中医认为,膝痛是因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膝部并留住关节之内而引发疼痛。因此治疗膝痛,贺老认为得祛风。而当风邪侵袭人体时,首先攻击的地方就是风府穴。因此贺普仁独穴秘法之风府穴治疗膝痛。针刺风府穴治膝痛的绝招,排在《一针一得》秘籍中第四秘的第46条:"膝痛:风府。"

寻找风府穴:

风府穴简易取法:顺着脖子后面正中向上摸,到脖子和头交接的地方有个凹陷的"坑儿",就是了。

指按疗法:

找到风府穴后,用拇指点按。每天点按2次,每次3-5分钟。


膝痛患者“动”起来

   (2021-03-29 10:10:08)[编辑][删除]

 


     “蹲下咋就起不来了?”“走着走着,这膝关节就突然疼起来,到底是什么毛病呢?”“爬楼梯只能侧着身子走,以后还能跑步锻炼吗?”所有这些疑问的背后,其实都是膝骨关节炎在作祟。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炎。并非炎症而是关节提前老化,特别是关节软骨的老化,故亦被叫做老年性关节炎。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无骨性阻挡,仅依靠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维持其平衡,随着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就会逐渐出现膝关节的功能障碍,甚至会造成畸形乃至残废。
     膝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中的骨痹、痛痹、痿痹的范畴。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肝肾亏虚、脾胃虚损是其内因;风寒、湿热、劳损、外伤则是其外因。雷南伟解释,经络气血瘀结、痰瘀互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正虚卫外不固,感受外邪,由风、寒、湿之邪侵袭人体,痹阻膝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致膝关节周围引发疼痛、重着、酸楚或关节屈伸不利、肿大等症状。
       当遭遇上述困境时,须及早就医,千万不要在网上购买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对膝骨关节炎应根据其病因及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敷止痛膏药和热敷等中医疗法加以应对。
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可利用针灸、推拿、拔罐、中药外用加以解决。针灸可以“以痛为腧”作为取穴方法,也就是在腿部选取痛点“阿是穴”进行针刺,同时结合远端取穴法调节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针灸也可以结合神经节段和神经干的走行路线来进行取穴。推拿疗法有助于通经络、畅气血,可消瘀、行滞、散肿、止痛,并有增进膝关节局部营养,防止腿部肌肉萎缩废用、修复损伤的作用。拔罐疗法能够驱寒祛湿,而达到缓解膝关节疼痛的目的。中药外用法主要包括膏药贴敷、中药液浸泡、中药熏蒸等方法,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物质对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刺激,继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用合理运动对抗骨关节病
       人们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膝骨关节炎被视为磨损性疾病,认为应该通过多休息、少走路来呵护关节。实际上,这是错误观念,应予纠正。科学运动有益于肌肉骨骼健康,是骨关节病综合治理的基石,是真正“保膝”的举措。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活动方式,如平路慢跑、散步、骑车、坐高椅伸屈膝关节,这些均有益于关节活动及肌肉锻炼。而太极拳等半蹲或下蹲运动、爬山爬楼等形式,容易造成下肢关节压力加大,使之受伤。在这里,多做股四头肌练习,以增强大腿肌肉力量,方法是尽量伸直膝关节,每次持续5到10秒,在2分钟内重复10次这样的动作,然后休息一分钟,直到感觉大腿肌肉疲劳为止;同时还可以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即平躺于床上,用力收缩大腿肌肉,让膝关节完全伸直放置于床面上,之后抬起下肢离床面几寸的距离,保持10秒钟后缓缓放下。循环往复,坚持下去,很有效果。合理的锻炼方式有益于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防止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保持关节平衡,逐步恢复至正常活动。
   膝关节损伤对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在急性期应该采取紧急制动的方法,停止活动。通过针灸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选取膝关节附近的穴位,如犊鼻(位于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血海(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箕门(在大腿内侧,当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6寸)、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等,也可配合拔罐,或进行穴位敷贴,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对于膝关节疼痛严重的患者,可采用针刺或穴位注射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或采用康复手法结合物理疗法,如超声波、超短波、红外线等,来消炎镇痛、消散粘连。

双管齐下远离骨质疏松

  (2022-10-19 05:39:29)[编辑][删除]


时间:2021-09-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曹晔文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人身姿不再挺拔,出现腰背疼痛、驼背、身高变矮、容易骨折的情况,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多与骨质疏松紧密相关。

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它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害,导致骨折风险加大为特点的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是多发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及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性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任何影响骨代谢或者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西医认为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酒、吸烟、高钠饮食、体力活动少)、以及多种疾病和药物有关。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与外邪侵袭、五脏亏虚、气血运行失常、久坐久卧及年龄增加等因素有关。

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为“无影小偷”,定期检查是骨质疏松预防的重要手段。但X线显示骨质疏松时,骨质丢失大概已经丢失30%左右,所以骨质疏松的及早预防很重要。

坚持运动

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不仅能够产生机械刺激促进骨形成,还能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雌激素的水平,进而起到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在此秋高气爽之际,哪些是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抗阻力训练对骨骼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抗阻力训练,包括俯卧撑、哑铃、杠铃等项目,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避免运动损伤,强调规律且循序渐进,建议一星期锻炼3~5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坚持锻炼并保证每半年查一次骨密度。

有氧训练比如爬山、健步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拉伸肌肉改善身体柔韧度,对骨骼也有好处。最好一周坚持3~5天,每天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过程注意不要损伤膝关节。

科学补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具体如下:

每天晒一小时太阳每天在上午10点左右晒一小时太阳,阳光不要太猛烈,防止灼伤皮肤。研究证明,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每天喝500克的纯奶或酸奶奶中的钙质含量非常丰富,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酸奶。

每天吃一片钙片首推含维生素D的碳酸钙类药物,这类钙片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且能参与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质的形成且副作用少。(曹晔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蕺菜吟

 (2022-06-11 03:47:19)[编辑][删除]

摘自2022-6-10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叶如荞麦赤紫茎,遍生湿地弄鱼腥。
消肿排脓更通淋,清热解毒湿邪轻。 

蕺菜
别 称:臭狗耳、狗腥草、狗贴耳、狗点耳、独根草、丹根苗、臭猪草、臭尿端、臭牡丹、臭灵丹、臭蕺、臭根草、臭耳朵草、臭茶、臭草、侧耳根、侧儿根、壁蝨菜、壁虱菜、蕺菜、臭菜、鱼鳞草、鱼腥草、猪屁股。
蕺菜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验方

1,肺痈(肺脓疡),鱼腥草一两,臭牡丹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2.中器:鱼原草根(鲜)二两,井水适量,捣汁,加白糖少许,顿服。

3.心绞痛;鱼服草根三钱,嚼烂吞服,

4.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未,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

本品还可治痈疽肿毒,榨腮,痔核肿痛、百日咳等症

访蕲州古镇寻时珍精神

  (2022-06-11 04:11:23)[编辑][删除]

 


摘自2022-6-10中国中医药报
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
2018年5月,时值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我借着参加“2018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之际,来到了李时珍的故乡——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饱览艾都风采。
别看蕲州如今在行政辖区上仅是一个镇,但其历史悠久,曾为州、路、府所在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蕲州舟楫便利,商贾云集,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今天,蕲州凭借李时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闻名于世,所拥有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观以李时珍纪念馆和陵园为标志性代表。
5月26日,我随与会代表来到慕名已久的李时珍纪念馆,参加了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祭拜典礼暨李时珍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李时珍纪念馆始建于1980年,位于蕲州镇东南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为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纪念馆于2018年5月15日完成升级改造工程。纪念馆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从前到后,依次为四贤广场、本草碑廊、纪念展馆、药物馆、本草药园、陵墓园六部分。整体为前庭后院,前面的碑廊、纪念馆、药物馆一进三重,为典型的仿明代建筑;后面的百草药园、陵园为游人休憩之地。纪念馆中亭廊楼阁,红柱青瓦,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错落有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贤坊”。明朝天启年间,朝廷为李氏一门建四贤碑,将李时珍与其长子李建中、四子李建木、孙子李树初,三代四人合称为“四贤”。康熙三年编修的《蕲州志•卷八》记载:“顺治甲午,其子具庆陈情州道督学,道部允从祀乡贤。”李具庆为李树初次子,遂在蕲州东门口街的街口附近建起四脚三门式牌坊,坊表正面刻“六朝文献”,背面书“两镇干城”,以昭后世。前句赞颂在六朝古都南京出版了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后句称誉曾任四川蓬溪知县的李建中和曾任山西按察副使的李树初镇守并治理蓬溪、山西两地有功。
后来,牌坊因战乱毁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四贤坊旧址重立牌坊,后亦损毁无存。2003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在李时珍纪念馆门前重新修复了四贤牌坊,供后人凭吊。
纪念馆山门横梁上悬挂的“李时珍纪念馆”金字匾额,为邓小平所题写。走进山门,第一重院落是“本草碑廊”。首先看到的是镂空雕刻的两个硕大隶书“医药”,上绘有中药图谱,凸显了整个纪念馆的主题。本草碑廊两侧长廊的墙壁上镶嵌了96块黑色大理石,上刻有蕲阳八景、画家蒋兆和所画李时珍像、明末清初文学家顾景星所撰《李时珍传》及《本草纲目》中节选出来的128种本草药图。碑廊尽头,两座石狮子蹲守在大门口,入厅正中是李时珍的青铜雕像,高约3米。
李时珍青铜雕像后,是第二重院落李时珍纪念展厅。展厅占地3000平方米,陈列有历史文物、文献、药物标本、图表、照片、画像、雕塑等1000余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以及毕生卓越贡献。藏品中更有诸多古籍善本,包括各种版本的《本草纲目》,收罗备至,弥足珍贵。
第三重院落是药物馆,为仿明建筑,分上下两层共4个展厅。展厅内有神农(即炎帝)、张仲景、陶弘景等十多位医药学家的塑像,以及300多种动物、植物和矿物药标本。此外,还有明末清初学者顾景星为李时珍所撰写的传记,郭沫若为李时珍的3次题词、蒋兆和于1983年亲笔画的李时珍像以及莫斯科大学的李时珍雕像照片。这些文物和资料集中展示了李时珍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走出药物馆,是百草药园。百草药园面积达十几亩,里面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香飘四方。
穿过百草药园的药物长廊,就是李时珍的陵园。拾级而上,登上第三层平台,正中间即李时珍与妻子吴氏的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两墓历经四百余年,仍保存完好,其墓碑分别立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和隆庆六年(1572年),碑文清晰可见。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依据蒋兆和所绘而制成的李时珍半身塑像巍然耸立,两旁为六角纪念亭。墓园荷花池前立着青石牌坊,由郭沫若于1956年题写的“医中之圣”四个大字镶于牌坊之上,碑上刻着郭沫若的题词:
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一八九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这是对李时珍一生的精彩概括,也是对李时珍的崇高评价。
祭拜时刻,细雨纷飞,天亦含情,思贤感恩,宣读祭文,鞠躬致敬。近千名嘉宾与身着古装的小学生齐颂《拜医圣文》,深情缅怀医圣李时珍:时珍精神,民族之魂;华夏子孙,万代感恩……
漫步在蕲州古镇街头,到处都是李时珍文化遗迹,既有经过修复的李时珍与其父李言闻设诊处“玄妙观”,亦有新建的仿古建筑“医圣阁”,连蕲州的主要交通要道也取名“时珍路”“濒湖路”。我们此次会议入住的酒店名为“东壁阁”。
但在蕲州,有的地方也暴露了今人文化底蕴之浅薄,如在赤龙湖畔新建的蕲州古城景区中复建了李时珍的书斋,竟然将名称错题成“过所馆”。李时珍当年在雨湖北岸的红花园所筑书斋名为“薖所馆”,钱鋆《蕲州志•卷二》载:“薖所,在雨湖北岸,濒湖李公著《本草纲目》处也。”今人不知其意,误将“薖”为“過”,再简化为“过”,成“过所馆”,令人不知所云。《诗经•卫风•考槃》曰:“考槃在阿,硕人之薖。”薖,宽大貌,形容硕人宽博之德,引申为心胸宽大。故题为“薖所馆”,有陶冶性情的处所之意;而薖,郑玄笺“饥意”,故又认为“薖所馆”表达了李时珍关心民瘼,对于人间饥困之事,不能一日忘怀;另,薖为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说文解字》:“薖,草也。”因“诸药以草为本”,李时珍以“薖”字为斋名,表达了其励志重修本草的决心。
蕲州因李时珍而出名,李时珍亦惠泽蕲州。《本草纲目》中收录的1892种药物,见诸蕲春的就有700余种,而以道地药材蕲艾、蕲竹、蕲蛇、蕲龟为代表的“蕲春四宝”,更是称誉古今。如《本草纲目》称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2016年,中国中药协会授予蕲春县“中国艾都”称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