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刍议腐胜焦

(2022-10-10 15:35:13)


时间:2021-11-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姚鹏宇

“腐胜焦”是中医学五臭理论延伸出来的经典治法,因其晦隐于医书之中,常为医家忽视。“腐胜焦”,故以腐治焦,为临床辨治热病、消渴、血瘀等病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何为腐

腐,败也,为腐烂、变质、腐朽之意。四气五味是中药核心的药性理论,除四气五味外,五臭也是辨识药性的重要内容。臭通嗅,指闻到的气味。关于五臭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然后世多泥于四气五味,而于此途多忽之。《本草崇原·序》有“其气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著为药性,开物成务,传于后世”的记载。腐即乃五臭之一,指腐败气味。《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臭腐”的记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五气凑五脏例》亦云“腐气入肾”,这些论述是鉴别腐药归经的重要内容。

气腐之药指散发腐朽、腐败气味的药物,如朽木、腐木、水蛭,及发酵过的药物,如豆豉、神曲。气腐之药,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本草从新·药性总义》云“腐为水气所化”,因其性属水,故可制火清热。败血、恶露、瘀血多为秽浊之物,与气腐之药同气相求,故可疗之。如水蛭一味,《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水蛭解》载“为其气腐,其气味与瘀血相感召,不与新血相感召,故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何为焦

焦,因火烧而致也,故为烧焦、干燥之意。中医学典籍对于“焦”有着丰富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即有记载。《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臭焦”,焦亦为五臭之一,王冰诠之曰“凡气因火变,则为焦”(《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在中医学上焦可指气味及药品炮制程度,如经火烧焦后的焦煳气味及焦三仙等药品的炮制方法。焦亦可指代一种病证,《中医大辞典》称有“火热内结、津液受损”之征者可称为“焦证”。吴昆《医方考》亦记载,“腐胜焦”中的“焦”即为此意。

“腐胜焦”诠义

“腐胜焦”之论,虽肇始于《黄帝内经》,然明清始有明确论述。论述较早、较繁多者,为明代医家吴昆。吴昆《医方考》一书,6次提及“腐胜焦”治法,其论腐者,首推豆豉。

《医方考·伤寒门第二·栀子豉汤》云:“香豉气腐,能克制热势。所谓苦胜热,腐胜焦也。”其言栀子豉汤之所以除烦热,香豉“苦胜热,腐胜焦”的功效特点功不可没。《医方考·伤食门第二十九·淡豆豉》云“凡食煎炙面食,肥甘椒辣等物,令人焦烦消渴者,宜以淡豆豉一物煎汤主之。盖万物归于腐”。又曰“腐胜焦,淡豉原经盒造,而质已腐,则能腐化诸味矣,故称其良”。指出煎炙面食、肥甘椒辣等物是导致“焦证”的重要原因,可遵“腐胜焦”,用豆豉腐化诸味。《医方考·消渴门第三十五·淡豆豉》亦载“喜食肥甘焦炙,令人消渴者,此物宜用。盖以豆豉由于盒造,味苦而气腐,苦能胜热,腐能胜焦故耳”。火可致焦,亦能致燥,焦、燥皆可以腐胜之,吴昆又立“腐胜燥”之说。《医方考·五疸门第三十四·瓜蒂散》中有“瓜蒂苦而善涌,赤小豆平而解热,淡豆豉腐而胜燥,此古人之宣剂也”之记载,亦论豆豉也。

除豆豉外,神曲亦是发酵之品,属臭腐之药。《医方考·伤食门第二十九·保和丸》载:“神曲甘而腐,腐胜焦,故能化炮炙之腻。”腐属水,焦属火,若依《黄帝内经》所论,自五行推及,“腐胜焦”实水克火之意也。《医方考·消渴门第三十五·朽木汤》载:“热中、消中富贵人。盖以消渴之病,责之肥甘炮炙、嗜酒耽辛之所致也,非富贵人何以得之?朽木年深而质腐,腐者水之气,水足以制火,故腐足以胜焦。热中、消中皆焦证也,故此物主之。”诠释“腐胜焦”之内涵,同时也提出“焦证”概念。

吴昆举方言理,诠药释法,于“腐胜焦”之理,论之甚详,后世医家所论与其多有相似。如清代潘楫《医灯续焰·水病脉证第七十·附方》在栀子豉汤的诠释中,亦提及“香豉气腐,能克制热势,所谓苦胜热,腐胜焦也”。清代吴仪洛《成方切用·涌吐门·栀子豉汤》亦言:“淡豉苦能泄热,腐能胜焦。(肾气为腐,心气为焦。豉蒸窨而成,故为腐。)”

虫药多腐败之气,可疗焦证。《目经大成·攻阵·抵当汤》云“经曰咸走血,腐胜焦,水蛭、虻虫之咸腐,所以祛血瘀”。上文所指瘀血多为热邪致瘀,热邪内蕴,煎熬血液,血液凝结成的瘀血。张仲景有言:“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臭腐清热,味咸走血,虫药搜剔,故瘀热去。《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水蛭解》亦言水蛭气腐,同气相求,故能祛瘀,并指出“其味咸为水味,色黑为水色,气腐为水气,纯系水之精华生成,故最宜生用,甚忌火炙”,提倡水蛭生用。

纵观历代医家论述,“腐胜焦”实为五行相克理论中“水克火”之延伸。“腐胜焦”是基于五行体系大框架下,融合中药药性理论中的五臭及脏腑学说有关内容,对于五行治法“水制火”的另一种概括性表达。但这一治法在消渴、热病、血瘀等病证的治疗中确有一定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如现代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豆豉中的有效成分大豆异黄酮及苷元具有降血糖作用,为开发新药提供了参考。

“腐胜焦”之论及五臭理论隐于医书而不显,然细嚼玩味,颇有内涵。(姚鹏宇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陶汉华传承工作室)



见识和格局

  人体机器 (2022-02-21 13:33:01)[编辑][删除]

    庄子在《逍遥游》:“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

                         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出自曾国藩家信。这里的“识”指见识,人做大事,见识占主导,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然后才是能力。
   
     溪流里纳不下江河湖海,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关系着一个人命理运势的高度。成大事之人,一定有深谋远虑的见识,“思想先行,行动跟进”,才能快人一步,做成大事业。


                        见识和格局,决定了你的层次
    生活中,真正称得上生命层次的东西,是人的见识和格局。有见识的人看得长远,有格局之人有大局观。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见识和格局却可以看到。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你将来的能成多大事,造多大的福。

                        见识与格局,决定了你的成就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幸的事情,真正有见识和有格局的人,会提前就预想到各种意外,他们快人一步,早早就布下了应对之策。
    曾国藩说:“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意思是“明”有两种,一种是“高明”,看得比一般人深远,高瞻远瞩;一种是“精明”,看得比一般人细致,明察秋毫。 高明者有格局,能纵览全局,观其大略,知机应变;精明者有见识,聚焦细节,观其精微,由果溯因。
    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犹如二龙戏珠,两者相辅相成,决定了人的成就。

用命写故事

   见识和格局 (2022-02-21 08:30:00)[编辑][删除]
      幸福是有节制的满足。 满足就是莫大的福气。

      宁静是优雅。人生是一方田,种啥得啥,因果循环,谁也逃不离。人间多少事,看清了,想开了,淡了,忘了,就静了。优雅是心底宁静开出了美丽的花。

命运可说是注定的;但佛教说命运可以改变;想改变必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及行为,比如只为自己打算,改考虑别人感受;

 珍惜这似水的流年。谁都无法知道,明天与无常哪个先来,百年后,都已不在。今生所有的遇到都是命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感恩生命的存在,且豁达明了的生活。

 感恩是正能量。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祸福。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回应你。多些感恩,能使你昂扬。天是众人的,它不会把雨点洒落在你的身上。懂得感恩,是能量的转换。心中只有阴霾,阳光被遮挡;心中多阳光,阴霾散开。

 高兴与痛苦,人皆有之,高兴心平气和地欣赏它,痛苦又能平平静静地回味它。世间是平静轻盈的,舒展您的心,不同以往的发现会让您惊叹;若将这舒展无限延伸,必会被逐渐展现出的宏伟景象所震撼。

 生活中,耐心做人,更要耐心生活,一味地追求快,会适得其反。如果急躁是一望无尽的深渊,那么耐心就是灯塔,是指南针,有源源的前进动力,到达成功的彼岸。人生如路,需要耐心走,会出一片繁华的风景。
点燃激情,祝福演绎传奇(人生随笔)作者:谭绍堂

     天地万物,和合共生,有万千物象呈现。
     人生磨砺,蕴藏希望。 追寻梦想,在苦难里,不断见证收获。
     匆匆忙忙,不停追寻,体验变化,身心洗礼,不经意间,诠释真相。
       爱爱恨恨,当下念想,有关生活。 揭示结局。世事无常,追寻梦想。  滚滚红尘,谁在怀爱前行?谁在沉默无言?


     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别人,一只眼睛看自己。把别人的那只眼睁得很大,却把看自己的眼睛眯了起来。所以,读懂自己总是要比动动别人难得多。
  
  希望人生多姿多彩,要经营自己的人生,首先就要读懂自己,读懂自己要比读懂别人重要得多。这是难得的智慧。许多人做不到,于是穷尽一生,因为没有读懂自己,反而将生活经营的一团糟。
  
  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是志大才疏,殊不知一山还比一山高,浩瀚人海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人没自知之明,也可能看不起自己,于是妄自菲薄、自怨自艾,看上去楚楚可怜的样子,你若看不起自己,谁又会高看你?
  
  只有读懂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经营生活;只有读懂自己,丰富自认知,用心去感知世界;只有读懂自己,让心释然快乐、幸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只有读懂自己,优化性情,给与亲人最真诚的情感。在没老去之前,明白为人处世的哲学,知道活着的意义,将是多么大的幸事!
  
  做最快乐的自己,必须要读懂自己,进而才能丰富自己,乃至超越自己,让生命焕发活力、激情四溢。真的做到了,也就成就了自己,活着,让人生更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