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某,女,54岁,因赴深圳定居,当地天气潮湿闷热,十分不习惯。一月前发现全身酸胀、困重,渐渐身体多处出现脂肪结节,大者如花生,小者如麻豆,肘、腕、腋为多,腹部皮下也有大量较为细小者。扪之有韧性,推之可移,按则酸胀疼痛,伴全身少力,口苦,心烦不安,腹胀,大便黏稠,小便黄赤,舌淡胖苔黄腻,脉涩不利。辨证系痰热结聚之证,宜清化痰热。
处方:连翘30g,三棱15g,熟大黄9g,薏苡仁30g,土茯苓15g,炒苏子15g,炒神曲12g,竹茹12g,元参12g,法半夏15g,桔梗9g,黄芩9g,射干9g,石菖蒲9g,3剂。
三诊:服药后小便量明显增加,多处脂肪结节酸胀疼痛感已明显减轻,扪之变小,其黏连绵韧的感觉也有松解意,腹部结节竟消失大部分,已无酸胀困重之感,全身顿觉轻松。处方不变,服5剂来诊,全身脂肪结节基本消失,惟肘部可扪及数枚如豆大者。
该例病者形体素胖,系痰湿体质者。深圳一地温度较高,湿气甚重,顾患者全身气机不能宣畅,体内本来弥散之痰湿渐渐结聚形成有形之痰核,留滞皮下而成脂肪炎症性结节,其未曾结聚成形者散于经脉肌膜等处,故全身胀滞酸痛,难言于表。本例所用方多化痰清热药不赘谈。连翘清热解毒,散诸经痰结血瘀气聚最是良药,故以之为君而重用之。(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如何调理所谓睡得多、动得多、吃得多的“三多症”呢?
睡得多:饮食睡眠需改变
大部分人平日里工作忙碌,难得假日,赖在床上睡懒觉。但都是越睡越困,越睡越昏昏沉沉。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性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生理活动。睡眠质量的好坏、睡眠时间的长短,都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此外,睡眠还与人体气血的盛衰、心肾等脏腑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其中的“久卧伤气”,解释起来,就是久卧、喜卧或多卧会导致人体气机运化不畅,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百骸,身体虚弱疲倦。“气”对于人体也是很重要的,倘若长时间躺在床上不动,气的运行就会变得缓慢,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使肺气、脾气、心气、肾气不足,导致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引起气的散乱,久之则气散,无力化神,使人更加萎靡不振、神疲乏力,形成恶性循环。
单纯的延长睡眠时间不仅不能缓解疲劳改善精力,甚至对身体有坏处。因此,积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不过度休息,与天时相应,早晨阳气生发时醒而适当运动,夜晚阳气潜藏入里时入眠,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疲劳,让精力体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气血不足者可以吃些母鸡、黄芪、山药、大枣、桂圆等;阳虚者多吃些羊肉、韭菜等,适当进补;痰湿体质的多吃些茯苓、薏米、冬瓜等,运脾化湿,改善疲劳;血虚者多吃花生、菠菜、南瓜、芝麻等。
动得多:穴位按摩来缓解
假期里,旅游、逛街,一身劳累。有些人一累,就容易急躁,还浑身酸痛。
适当的走动或跑动有利气血的流动,畅达气机,活动关节,促进肝血对筋的滋养,有利于肢体筋腱或筋膜的柔韧和强健。但长时间行走,超过一定负荷,或短距离奔走、奔跑用力过猛等,均会使筋肉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因疲劳而受伤或劳损,导致运动障碍。
疲劳自我按摩,缓解久留不消酸痛感。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为主,可以阿是穴为主要按摩穴位,辅以按摩足三里穴、承山穴、委中穴、承筋穴等处缓解不适,同时搭配泡脚亦是消除下肢疲劳的好办法。
吃得多:萝卜山楂健胃消食又降脂
节假日期间,餐桌上都是鸡鱼丰盛、五味俱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再加上糖果、巧克力等各种琳琅满目的零食,常常让许多朋友抵制不住诱惑,暴饮暴食的现象时有发生,胃肠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吃的时候尽兴了,可胃肠却苦不堪言。节后,为了健康,必须要给胃肠“减负”,并给予更多的悉心呵护。
暴饮暴食会造成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运化功能。脾失运化,容易出现便秘、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白萝卜含有芥子油,它和白萝卜中的多种酶一起互相作用,有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效。白萝卜中所含的有助消化作用的淀粉酶、木质素等均不耐热,在70的高温下便会被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也怕热,故最宜凉拌或生吃。白萝卜虽然具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但因其性凉,因此不适合脾胃虚寒者食用。
山楂具有助消化作用,其中所含的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过食油腻、消化不良的人们食用。山楂还能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起到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此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http://img0.imgtn.bdimg.com/it/u=3993886270,2726014968&fm=214&gp=0.jpg
拍打带脉胜吃药
带脉,它出自《灵枢·癫狂》,它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意思是保证腰腹和下肢经络气血运行正常,让全身的经络更加协调和柔顺。
拍打带脉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方法,也是慈禧的最爱养生方法,这种方法记录在《慈禧轶事》174页,慈禧每天午休之前都侧着身子让宫女或太监帮她拍拍腰,而带脉就在腰部,慈禧为什么喜欢这样做,原来她在68岁时她患上一种严重的便秘,太医给她开了一副中药,慈禧嫌中药太苦而没有服用;
后来一位精通道家养生术的太医教她一个方法解决了太后的便秘,这个方法就是拍打带脉,拍打带脉不仅很快治好了太后的便秘,而且还消除了她腹部的赘肉,经过从古自今许多人的实践,拍打带脉不论是对减肥排毒美容,还是妇科病都有良效。
带脉不通全身气血不畅
1、肥胖便秘
带脉这个部位是身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一旦它循行的力量不够强,就不能再约束腰部及腹部赘肉的生长。如果发现自己便秘、腰腹赘肉越来越多,很可能带脉堵了。此时,像慈禧太后那样拍打带脉,即可缓解症状。
2、腰痛妇科病
中医认为,腰腹是下焦和女性胞宫所处的位置,带脉不通,经络气血运行缓慢,诸经在此处的血淤积热越来越多,腰部冰凉常常感觉酸疼、痛经以及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都会接踵而至。按摩带脉可改善这些症状。
3、失眠三高
它和人体其他纵向的经脉走向不同,带脉是唯一一条横向的经脉,它沿肚脐水平绕人体一周,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为阳,其下为阴,带脉是阴阳交汇的地方。带脉一旦淤堵,就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脂肪压迫在带脉上易造成气血循环变差。气不顺,容易出现头部缺氧状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血流受阻,则可能形成低血压和三高。
当然,如果哪条经脉在腰腹处出现问题,如郁结气滞,瘀血堵塞,都可通过拍打带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和疏通,而且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拍打此处有同于拍打胆经之妙。
取穴位置
以肚为中心划一条水平横线,以腋下为起点划一条竖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带脉穴。
拍打方法
拍打时先轻拍后深拍,两者不可或缺,紧密结合,因为轻拍可以生血,深拍能够活血,躺在床上,然后用手掌拍打自己的左右的腰部带脉,次数不限,一般以80—100次为宜,不必刻意。一般就是睡觉之前拍打,第一天拍打,第二天还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到了第三天就回开始排山倒海的拉肚子了,长期下去,对身体的好处慢慢凸显。和降压的作用。
|
“油腻中年”,一定是一个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的中年人形象。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就会损伤脾胃,酿为痰湿,痰湿阻络,瘀血内生,最终痰瘀互阻形成新的病理产物——脂浊,这就是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共同的病因病机。
祛脂化瘀片的主要成分为灵芝、黄精、何首乌、丹参、山楂、泽泻等,方中以山楂、丹参、泽泻化湿活瘀,黄精、灵芝等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具有祛脂轻身,活血化瘀作用,而且整个方剂配伍消补兼施,消而不伐,补而不滞,对表现为痰浊血瘀型的脂肪肝、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临床疗效确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