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业龙
五味子其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五味子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主治久咳虚喘、梦遗滑精、尿频遗尿、久泻、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病。
用治久咳肺虚无痰,可单用五味子取效;如咳嗽难止,可与罂粟壳相伍,以加强敛肺止咳效果;如症见咳嗽短气、神疲乏力者,需与人参、黄芪、紫菀配伍;若病久及肾、肺肾炳虚之喘咳,常与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如《张氏医通》都气丸。
至于素有寒饮内停,复感风寒外邪,症见恶寒发热、咳喘痰多清稀者,可与麻黄、细辛、干姜等辛散药相伍,有辛散酸收、开合相济之意。
用治肾虚精关不固,梦遗滑精,《医学入门》单用五味子熬膏服;若下焦虚寒,滑精不止,尿频遗尿,每与桑螵蛸煅龙骨等同用,如《杨氏家藏方》桑螵蛸丸;如与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等配伍,还可用于治疗肾虚精少,阳痿早泄,久不生育,如《摄生众妙方》五子衍宗丸。
用治脾虚久泻,滑泄不禁,可配肉豆蔻、赤石脂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豆蔻饮;若脾肾虚寒之五更泻,多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以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如《妇人良方》四神丸。
用治夏月伤暑,或热病后期,气阴两伤,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来虚弱,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千金要方》生脉散;用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每与黄芪、山药、知母、天花粉等益气生津药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用治虚汗证,无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使用,常与人参、麻黄根、牡蛎等配伍。
用治心阴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证,常与人参、麦冬、生地、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如与人参、酸枣仁、茯神等合用,亦治小儿心血亏虚或受惊吓而睡中惊惕不安者。
五味子外用,可治口舌生疮、疮疡溃烂、痔漏等疾。现代有将五味子作散剂内服者,治疗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有明显降酶作用。
本品内服煎汤常用3~6g,外用适量。敛肺止咳,用量宜小;滋补、安神、救脱等,用量宜稍大。外有表邪,内有实热,咳嗽初起,以及麻疹初发者均禁服。(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王业龙中医诊所)
老年斑:茭白,古书上称之为“菇”,属于禾科,生长在浅水池沼中。由于一种病菌侵入杆苗下部,逐渐膨胀,即是可做食疗的茭白。茭白中含有维生素C。老年人的面部常生老年斑,在每晚临睡前把茭白根切开,用汁水的横断面擦老年斑,如能长期坚持,老年斑即可逐渐减少,而且不容易重生。
止遗尿、遗精、滑精方:菟丝子10克,桑螵蛸10~12克,覆盆子10克,五味子6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上四味药水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加白糖调味。每日2次,温热服。具有补肾,固摄,止遗。感冒期间,及发热病人不宜食用。
跟腱炎方:透骨草、桑枝、白芍、鸡血藤各50克;桂枝、紫苏叶、木香、伸筋草、路路通各40克;生大黄、红花、桃仁、麻黄各15克。将上药加水2500~3000毫升,煎煮20分钟,趁热熏蒸患处;待温时,浸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后用纱布绷带固定即可。5天为1疗程。一般用药1~2疗程可愈。
关节痛方1:指甲花,又称凤仙花、透骨草,具有活血、祛风、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取新鲜指甲花的花、叶和茎约100克,放入捣臼中捣烂,摊在棉布之上,敷于患处关节,以纱布缠绕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用10天,关节炎症可得到明显缓解。
关节痛方2:柚皮中含有丰富的柚皮苷、新橙皮苷,能够抑制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减少渗出,并扩张局部的血管,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有效缓解关节肿痛症状。新橙皮苷还有极强的抗氧化功效,能清除关节肌肉中的活性氧,保护软骨组织。干柚皮半个(约30克),洗净后加水1000毫升,盐5克,上锅大火蒸20分钟。温水浸泡15分钟,每天3次(可加热后连用1天弃之),连用2周。
镇咳平喘: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十分明显,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
做法:核桃4个,鸡蛋2个,红糖少许。鸡蛋打散;红糖适量加水溶解;核桃剥壳取肉,拍成碎末;在碗内将蛋液、红糖水充分混合,用保鲜膜封好;蒸锅加水,将碗放入,中火蒸5分钟,将保鲜膜掀开,撒上核桃末,再包好保鲜膜,中火再蒸5分钟即可。每日食用1次,连续服用1周。
桃花癣验方: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过敏性皮炎、颜面再生性皮炎、单纯性糠疹、脂溢性皮炎、春季皮炎等一类皮肤病容易发生、民间称之为“桃花癣”。
中药治疗“桃花癣”以散风祛湿为原则,内治选用消风散。处方:防风、白芷各6克,荆芥、白附子、苍白术、川芎各3克,泽泻、钩藤、桑叶、生苡仁各12克,羌活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内服。外用可选摩风膏,或用皂角、苦参、白鲜皮、明矾各10克,煎汤外搽。
针灸疗法以耳针疗法为主。取穴:肝、内分泌、脾、肾上腺、肾。手法:每次取上述穴位2~3个,留针30分钟,1日1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