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桂丁香茶

(2022-10-06 04:50:29)


时间:2021-12-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蓝森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冬至已至,气候寒冷,下面给大家推荐一道药茶以御寒冬。

食材:桂花1.5g,肉桂、丁香各3g。

做法:将三物置于杯中,沸水冲泡焗服。也可同研为细末,与咖啡一同冲服,别具风味。

功用:肉桂性热、味甘辛,善于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桂花性温、味辛,长于散寒、化痰、散瘀;丁香性温、味辛,功善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三物合用,茶味芳香可口,茶性温热,有温暖脾肾、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之功,适宜于一般人群服食以御冬寒。需要注意的是,体质燥热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饮用。

初秋药膳:四神玉斛葛鱼汤

时间:2020-09-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蓝森麟

 

  初秋时节,肺、脾、肾较为虚弱的人群,可常服用四神玉斛葛鱼汤。

  具体为:莲子、芡实、山药、茯苓、玉竹、耳环石斛各15克,鲜粉葛750克,红枣3枚,生姜3片,黑鱼1条(约750克),猪脊骨250克。先将黑鱼宰杀,去除鱼鳞、鳃及内脏,洗净,放入有生姜片的油锅,小火煎至金黄色(煎时洒点白酒);猪脊骨洗净,切大块,稍焯,洗干净血沫;粉葛洗净(不去皮),切厚块;红枣劈开去核。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清水3升、白酒少许,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2小时,调味即可。

  食材中,山药善于补脾益肺、养胃生津、补肾涩精;茯苓长于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莲子善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芡实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玉竹善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石斛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益肝肾、明目、强筋骨;粉葛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黑鱼补脾益胃、利水消肿;猪脊骨益肾滋阴、止渴;佐姜、枣可调和脾胃。诸物合烹,鲜香可口,汤性清凉滋润,既能清热解肌、祛湿除痹、通经活络,又能健脾益肺、滋补肝肾、养阴润燥、宁心安神。(蓝森麟)

利咽消肿的无花果麦冬金银花茶

时间:2020-11-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蓝森麟

 

  秋冬季是慢性咽炎的高发期,天气冷、气候干燥尤其会加重症状。在此推荐一个简单的药茶,可缓解慢性咽炎症状。

  取鲜无花果5个(切片),麦冬12克,金银花20克(1日量),用沸水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连饮5~7天。

  方中,无花果味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能清热生津、润肺通肠、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一般人均可食用。它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且降低、分解血脂,进而起到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含有多种脂类,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其中有效成分还有抗炎消肿的功效,可利咽消肿。挑选无花果以果形扁圆、果皮黄色、果肉细软、果味甘甜者为佳。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可养阴生津、润肺止咳。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

  该方用料简单,效果较好,值得一试。对于咽喉肿痛者,也可用干无花果研末,吹喉治疗。(蓝森麟)

闲话药茶

时间:2019-07-0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田家声

 

  从史料记载看,中国人从后汉以后开始喝茶,到唐朝时喝茶之风已盛极一时,不但文人隐士视饮茶为雅事,连贩夫走卒也爱饮茶。

  在唐宋之后历代的诗文图画里,更是一再地以饮茶作为描写对象。但一般的茶都是热饮,名“煮茶”或“烫茶”,也曰“沏茶”,只有苦茶、凉茶、百草茶等是在夏天冷饮,是具有解暑功效的“药茶”,其选材也脱出了茶叶的范围。苦茶、凉茶、百草茶、地骨露都是凉性的药茶,只是药材、配方不同而已。

  据已故的旅居美国名老中医费子彬所著《凉茶廿五药方》,可知凉茶所用的部分中药及其药性功效:路兜勒(清热毒)、木患根(解热毒)、尖槟榔(消滞)、鬼羽箭(清热)、粉葛根(发汗升阳)、苦梅根(生津止渴)、水翁花(清热)、布渣叶(消滞)、鸭脚皮(消食积,除脾热)、六神曲(消食)、白茶饼(清凉,去瘴气)、老桑皮(消暑气,通经络)、土公英(解毒清热)、芒果核(去积气,除肺热,止咳)、白茅根(清血热)、土银花(清热)、苦瓜干(清热)、淡竹叶(清心火)、土地橘(祛火,清太阳经热)、生苍术(祛湿,振脾胃之气)、薄荷叶(治皮肤疥疮)。

  还有一种简便的凉茶,名曰“菊花茶”,虽然味道不像苦茶或百章茶那样浓烈,但菊花茶能消暑散热。只要从茶行或中药铺买回干菊花,就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干菊花分黄菊、白菊两种,一般认为黄菊较佳,最有名的是杭州所产的黄菊,名曰“杭菊”。

  值得一提的是“奉茶”。从前交通不方便,许多长途旅行的人都是安步当车,特别是到了炎热的夏天,对烈日之下的旅人来说,路边施放的茶水无疑是“荒漠甘泉”。因此,很早以前就有人做这种善事,称作“结茶缘”。《西湖老人繁胜录》里就提到南宋初年,杭州城里的大富人家就有在夏天里散“暑药”“冰水”的事迹。清人让廉在《春明岁月琐记》里也说:“伏日……有舍冰水者,或有煎苏叶、藿香、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谓之‘暑汤’。”行文至此,笔者忽然记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烈日炎炎的暑月,西安至河南的长坪公路两旁的柳荫下,每隔十数八里就有送“奉茶”的老翁或老妪。那茶多是竹叶凉茶或绿豆汤,有时饮者也会掏出三二分钱酬谢,那叫随心布施,施茶者也就笑纳了。(田家声 中国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商洛市委员会)

清凉茶【草根一生】

 双桂丁香茶 (2015-06-25 10:57:34)[编辑][删除]

     http://img1.imgtn.bdimg.com/it/u=805974335,2815613186&fm=21&gp=0.jpg      http://thumbs.dreamstime.com/x/-26247888.jpg                                                                                                                                                                                                                   茶都带些苦味。中医理论认为,不管是药物还是食物,凡是带有苦味的就有4大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坚阴(坚阴,是固守保存体内阴液之意),而茶叶正具备。此外,喝茶还能清心,宁神,益智,除烦。下面推荐三款夏季保健茶,清凉沁心,不妨多饮。

    枇杷叶竹叶茶 取枇杷叶、竹叶、鲜芦根各60克,洗净,剪成粗末,放加白糖适量,趁热代茶饮用。每日 2次。本品清暑热,生津,止消渴,为清暑佳品,并适用于肺胃热邪,发热咳嗽,咳痰稠黏,口渴津少。

    荷叶汁 鲜荷叶2张,洗净,加凉开水1000毫升,榨取鲜汁,放锅中,加冰糖适量,以小火加热至沸即可。代茶频饮。本品有清热解暑,适用于脾虚胃热的泄泻患者。

    鲜藕生姜凉茶 取肥嫩鲜藕100克,切成片,生姜5克,入适量白糖搅匀。每日2次,代茶饮用。藕,凉血散瘀;生姜,辛散开胃,止呕。本品适用于中暑烦渴,欲呕,目赤热痛,小便赤热疼痛等症的患者。 

飘飘欲仙薄荷茶【草根一生】

 双桂丁香茶 (2015-06-27 07:40:38)[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http://www.csyhf.com/Images/qimg.asp?url=http://pic24.nipic.com/20121010/2320318_135800411375_2.jpg                                                                             小时候的一个夏的傍晚,我陪老妈和西院的婶儿唠嗑,一会儿腿上就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大包。瘙痒难耐,使劲的挠。阿姨看到后,说了句“等等”就转身回了家。几分钟后,她拿着几片绿油油的小叶子出来,把叶子揉成团挤出汁儿,很麻利地贴到痒的地方,信心满满地说:“甭管它,一会儿就没事了。”说也奇怪,很快我就不再感觉痒痒,俩大包也奇迹般地消失了,真灵哎!临走时,阿姨特意拔了几棵薄荷送我。从那天起,薄荷便在我家的小园安家落户,而且愈发蓬勃茂盛。隆冬时节,万物萧瑟,薄荷变成了伫立在花盆里的枯茎。不过一开春,它们便欣欣然地钻出新芽来,很快变得一片油绿。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喜湿,多生长在靠近水域的阴凉处。每到盛夏时分,松花江边便会疯长,散落在绿草之间的野薄荷。它椭圆形叶片的边缘呈锯齿状的,一旦走近,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清香。听说薄荷经日晒后体内的精油就会挥发,所以得清晨起早采摘。

    薄荷叶四季均可食用,尤以春季食疗效果最佳。春季是养肝的季节,同时也是肺气最易受挫的时节。而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舒肝行气的功效。春天里每周食用凉拌薄荷,其养肝护肺功效显著。薄荷去茎取叶,盐水洗净,沥干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香油即可,2两就足够一家三口食用;除凉拌,薄荷尚可煮粥,薄荷枸杞粥具有清心怡神,疏风散热的功效,增进食欲同时帮助消化;除此以外,薄荷炒鸡蛋、薄荷豆腐、薄荷鲫鱼汤等都是常见的食用方法。春困秋乏,薄荷泡茶最解。冰糖薄荷茶有利于提神醒脑、缓解压力;玫瑰薄荷茶则活血化瘀、舒缓情绪;即使只是喝上一杯最简单的薄荷白开水,在去除口腔异味的同时还能告别春困。薄荷也可用作熏蒸,有助于清洁皮肤。春去夏来,飞虫干扰日渐增多,摘几片薄荷叶,往虫咬处随意涂抹,感觉清凉舒适;烦闷失眠的夏夜,采数片薄荷置于枕边,顿时满枕清凉,助你安然入梦。

    老妈有时还将薄荷叶洗净晾干,泡茶算得上是一种最上乘的饮法了,取几片薄荷叶放入透明的杯中,再加入适量的白糖,滚水徐徐浇入,叶片打着转儿随水漂浮,最后缓缓沉入杯底,仿佛是一池春水中醒着几片绿绿的生命。待到茶水慢慢冷却下来,呷一口一丝淡淡的清凉立即萦绕着整个身心,再呷一口,只觉得口齿留香,宛若轻风拂面而来,顿感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秋天,来杯好喝又养生的中药茶
摘自2023-9-18中国中医药报
张丽 丁霞珍 申琳琳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
“美酒加咖啡,就爱这一杯”“更适合00后的第一口茅台”,随着“酱香拿铁”火爆出圈,网络上与之匹敌的顶流饮品酸梅汤也火爆出圈,但现已入秋,酸梅汤虽好但已不宜多喝。秋季干燥,而肺为娇脏,肺喜润恶燥,不耐寒热,此时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在此,为大家推荐几款更适合秋天的中药茶饮,供大家选择。
沙参麦冬茶
配方:沙参9g、麦冬9g、玉竹6g、天花粉5g、扁豆5g、桑叶5g、甘草3g。
做法:大火煮开后,小火煎煮30分钟。
功效:滋养肺胃,生津润燥。适宜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者。
金银花菊花茶
配方:菊花3~5g、金银花3~5g、枸杞5g、甘草2g。
做法:沸水冲泡,温饮。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泻火。菊花、金银花偏寒,脾胃虚寒者、经期、幼婴及孕妇不宜饮用。
参麦陈皮茶
配方:西洋参2g、麦冬2g、陈皮1g。
做法:沸水冲泡,温饮。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健脾。适宜经常熬夜劳神者,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咽干口燥等症状的人群。
注意:以上配方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加减,如有不适及时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