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伤害的意思。贼风,即异常的风气。张介宾《类经·疾病类三十三》注:“贼者,伤害之名。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贼风邪气。”贼风,又称为虚邪贼风,也可称之为虚风。泛指自然界不正常的气候。
进入六月份,很多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猫”了一冬的北方人开始成批“回归”,享受家乡凉爽宜人的气候,可谁知一些老年人刚回来不久就觉得周身难受,有的还感冒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此,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国家首批高级健康管理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王宇教授给予了解答。
“候鸟”老人易阳气虚弱
王宇讲了身边的一个例子,老朋友张老去年到海南“猫冬”,“五一”回来后很多人去看他,却发现张老见人有点儿“鬼鬼祟祟”的,房门开个小缝赶紧把人拽进屋,给他送东西也是开了门缝拿进去就关门。后来经询问才知道,张老是怕“贼风”,门开大了感觉有风,非常冷,身体受不了,不但骨头疼,还爱感冒。
王宇解释,由于海南、广西等地气候炎热,人体必须依靠出汗来散发热量,因而腠理(也就是俗称的汗毛孔)大开,阳气外泄,再加上老人们都经常运动,因而消耗了大量的阳气,致使阳气进一步外浮而不能“回收”,结果使阳气大伤。本应该在东北经过冬藏来补充阳气,才能抵抗气候变化,但候鸟老人却因在湿热的南方生活,失去大量阳气而无法适应凉爽气候,因而自然容易生病。
日常须注意防“贼风”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机体的正常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和疾病转归等各项活动,都需要消耗阳气。“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会引起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王宇指出,《黄帝内经》的《素问》篇中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邪常与寒、热、燥、湿等其他病邪相杂致病,形成风寒、风热、风湿等不同证候。人若遇到大风,腠理会自动闭合,而贼风微弱,腠理不敏感,不闭合,因而邪气会随风乘虚而入,不知不觉导致疾病发生。为防贼风,刚回来的“候鸟”老人更要注意戴帽子、围披肩、盖肚子、穿袜子,避免着凉。
在饮食上“候鸟”老人须注意,回来后和在湿热气候下的饮食应有区别,特别是脾胃虚弱、胃脘不适者,最好吃些易于消化、养胃的软食,如发面馒头、稀粥等。
王宇提醒说,生活起居上要注意转换不要过急,特别是高龄老人,避免回来后就频繁访亲探友,也不要刚回来就积极进行早晚锻炼,毕竟东北春季早晚气温低,因此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温度稍高的时候再进行锻炼,另外,还要注意调整好睡眠,避免着凉感冒,逐步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避免引发原有疾病的发生。
异地养生要因人而异
很多人推崇“候鸟式”养生,认为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非常幸福。的确,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温暖湿润的环境能让呼吸系统运行不那么艰难,当没有了寒冷干燥空气的刺激后,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发作的机会大大减少。王宇说,在温暖适宜的气候环境下生活,还能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风湿和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养生方式。五六十岁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尚可适应这种气候变化,但对于一些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特别是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来说,长途跋涉折腾到南方反倒增高了发病几率。
北方老人应适度“冬藏”
王宇指出,中医学认为,一年中的四季应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的气血也顺应四季的变化,处在一个生、长、收、藏的动态过程中。冬季天地之气均闭藏起来,人也要相应地闭藏,以储备能量,为第二年春天阳气的生发做好准备,东北老百姓将这一现象称为“猫冬”。由此看来,养生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春夏这样温热的环境中不一定是养生的最佳选择。
经过春、夏、秋三季,人体的阳气已经消耗了很多,如果每到秋冬就去海南等地方,身体一直处于生发阶段,气血缺乏有效的闭藏,即该闭藏之时却生发出去了,明显违背了“冬藏”的养生规律,就很容易生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与自然关系密切,人到了老年,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开始衰退,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步减弱。王宇提醒,一些长期生活在北方的老人,已经适应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如果人为地改变它,于健康十分不利。候鸟老人由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突然置身于高温潮湿的南方,自身的调节机能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标准,就会产生不良的症状。(衣晓峰
刘雪冬)
盛夏养阳【草根一生】
(2016-07-08
20:24:11)[编辑][删除]
盛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最消耗的季节,多热,多湿,暑邪为患,常见中暑、胃肠病、皮肤病、空调病等疾病。中暑是人在高温和热辐射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行走或站立,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导致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疾病。胃肠病在夏日高发是因为夏季气温过高,易导致食物腐败,人体出汗多,消化液分泌减少,贪食寒凉,摄入生冷不洁食物会导致胃肠疾病。夏季皮肤汗液和分泌物增加,易导致各种皮肤感染,引起毛囊炎、疖肿、湿疹等,紫外线过强会导致皮肤细胞水肿渗出,出现日光性皮炎,色素沉着,斑点加深。炎热夏季,人们昼夜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骤然气温变化往往导致现代疾病“空调病”。因此针对夏季时令特点和这些常见病,夏季养生要重视以下几点:
情志淡定
炎炎夏日会致心率加快,往往心情烦躁,坐卧不安,大量汗出,“汗为心之液”,过多出汗会耗伤心之气阴,因此夏季要“静养勿躁”,保持心情平和愉悦,“心静自然凉”,可以食用一些百合、莲子、银耳等一些清心安神的药膳,也可以畅游名山大川,海滨休闲度假,在大自然中开阔心胸,练习绘画书法怡情养性。
饮食苦味
夏日高温会出现“苦夏”,表现为胃口不开、无精打采、心胸烦闷。有时贪食寒凉,导致脾胃受伤,宜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羹汤,少吃油腻辛辣的食品,以减轻胃肠负担,五味中苦属夏季,因此夏季也可食用一些苦性食物以清热败火。苦味食品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苦瓜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苦菜、苦菊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也可以用一些中药如莲子心、菊花、夏枯草等代茶饮来清心降火。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电解质流失明显,适宜多饮温水,也可以多喝绿豆汤、酸梅汤、绿茶等热饮,既可清暑,又可补液,忌食各种含糖饮料,特别是冰镇冷饮。夏季尤要重视饮食卫生,老年人和脾胃虚弱的人对生冷果蔬,凉菜西瓜等寒凉的食品都要少吃,可多煮一些藕、丝瓜、冬瓜等甘淡食品以清暑利湿。
作息适度
夏季天长,起居要顺应节气变化,天气炎热往往入睡较晚,黎明即起,即使夜寐不佳也不要懒床,中午可小睡片刻或闭目养神。夏季阳气充盛,提倡户外活动,要多与大自然亲近,但运动不可过于剧烈,以防大汗损伤心气,时间避开正午日头最毒的时刻,以早上阳气初升,气候凉爽的时候为佳,以八段锦、太极拳等刚柔相济、动静有度的活动为主。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认为,“百病皆从寒起”,因此夏季是一年中养护阳气的最好的时机,所谓“春夏养阳”即是如此,养护阳气一是防止耗伤阳气,忌贪凉饮冷,防止生冷寒凉之品损伤脾胃阳气,也要避免骤然受凉或运动后冷水淋浴,女性生理期尤要禁忌寒凉,防止着装过于清凉,如有脾胃寒凉或小腹冷痛,必要时可适度吃点儿辛温之品如生姜红糖,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此外“动则生阳”,要提倡多做户外运动,多晒晨起之阳,吸取天地大自然的阳气。
下棋亦消暑【草根一生】
(2016-07-04
19:54:19)[编辑][删除]
http://www.99zihua.com/images/goods/20131128/01a3c9063b0045ac.jpg
酷暑炎炎,静坐清凉之地,陈兵交锋,楚河汉界,鏖战于棋盘上,全神贯注,运筹帷幄,抛暑与九霄云外,其乐无穷!烦躁尽失,心境渐佳。下棋是一种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休闲娱乐活动。能解除郁闷,愉快心情,开发智力,心神集中,意守棋局,神清专一,杂念尽消;或谋定而动,谈笑风生,以决胜负,乐在棋中。一举势成,心中愉悦;一着失误,牵动全局,紧张分析,专意谋略。神情有弛有张,心潮一起一伏,起着调节之功。下棋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在棋盘上,两军对垒,行兵布阵,棋子可数,变化无穷,趣味横生。它是思维的较量,智力的角逐。青年人下棋,锻炼思维,开发智力;老年人下棋,动手健脑,有养生延年之功。下棋可增进友谊,杀上几盘,心胸舒坦。下棋可以调节情绪,使心境良好,淡定致远。
盛夏饭后茶余,围在一起的,杀上一、二盘,不仅能调节精神、陶情养性、增长智力,而且乐趣无穷。古人说:“善弈者长寿”。弈棋对于孤闷无聊引起的精神损伤及老年退休者,尤为适宜。
下棋也是一种斗智的艺术,下棋提高记忆,思维和推理判断的能力。为了取胜,精神集中,头脑冷静,思考周密,排除杂念,心中有棋,意守丹田,锻炼意志,修养品格,振奋精神,陶冶性情,妙趣无限。
盛夏瓜果亦养生 【草根一生】
(2016-06-30
09:28:44)[编辑][删除]
西瓜
《随息居饮食谱》道:西瓜性味甘寒,可以清肺热、解暑热、除烦止渴、醒酒凉营,治各类火毒实证均有疗效,故又称其为天生“白虎汤”。《日用本草》论述其利小便。故暑热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咽痛、口气重、大便干燥,或大便臭秽,小便色黄等症状者(即阳明体质者)适宜食用。因其寒,多食则积寒助湿,故体虚者、产妇不宜食用。脾胃虚弱者,症见大便稀,腹部冷痛,食欲不振者不宜食用。
西瓜子生食甘寒,清肺润肠,和中止渴。炒制其性温燥,会导致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等。气候炎热,本就容易出汗增多耗伤津液,故不宜多食。
西瓜皮 (西瓜翠衣)《本草纲目》述其性味甘凉,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针对暑热引起的小便短少,口舌生疮,燥热烦渴均有很好的效果。
桃
桃子《随息居饮食谱》述其性味甘酸温,可以补心活血,止盗汗,《饮膳正要》述其可利肺气,止咳逆上气。故气血亏虚,贫血,心悸,咳喘,口干渴,盗汗者(即太阴体质者)适合食用。然而桃子多食易生热,患有痈疮者不宜多食。
杨梅
杨梅性温,可调腹胃。味酸甘温,宜蘸盐少许食用,可以解酒止渴,活血,消痰,清肠胃。故饮酒者,有瘀血者,痰多而白,口渴不欲饮水,腹胀,饮食不消化者(太阴体质)适宜食用。杨梅较酸,对于胃黏膜有一定刺激,故胃溃疡,胃炎的患者应减少食用。杨梅性偏温,故易上火,症见牙龈肿痛,痰黄,咽痛者应减少食用。
荔枝
荔枝香气甘甜的果汁都让人垂涎三尺。古诗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经典名句。其性味甘温而香,可填精充液,益心养肝。病后体虚,脾胃虚弱,津液不足者,症见晨泻,胃部、肢体冷痛,贫血倦怠乏力、或见例假增多颜色淡者(太阴,少阴体质者)适宜食用。但其性热,多食易生痘疮,易上火。起口疮,失眠梦多,大便干燥,烦躁口渴,两颧潮红者不宜食用。其性热易动血,因此出血病患者亦不宜食用。食用荔枝易上火者可在食用荔枝后饮用少量淡盐水,中医认为可以引火归元,不易上火。
哈密瓜
哈密瓜其味香甜,性寒,可利小便清肺热止咳。干咳或咳黄痰,燥热烦渴,口鼻生疮,小便黄者适宜食用。哈密瓜含糖量也较高,糖尿病人应谨慎食用。
绿豆100克,粳米100克。粥之。
功效:清暑止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心泻火除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解毒保肝,降血糖。适用于防治痱子、生疮、皮炎、小便不利、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肠炎及食物中毒等。
银花30克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100克粥中稍煮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防止发生中暑,预防感染性皮肤病。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扁豆100克,粳米100克。共煮为粥。
功效:健脾益胃,清暑止泻。扁豆清解暑热,健脾利湿。适宜暑湿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对脾胃虚弱的老人及小孩的夏季保健食品。健康人食用能扶人体正气,增强防病抗病能力,还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干薄荷15克,煎汤取汁备用。再取100克大米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汤及适量冰糖,煮沸一会儿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清热解暑、疏风散热、清利咽喉的功效。薄荷叶性味辛凉。
取新鲜荷叶一片,煎取浓汁150毫升,加入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成稀粥。
功效:荷叶气香微涩,有清热解暑、消烦止渴、降压和减肥等功效,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
藿香15克加水180毫升,煎煮3分钟,过滤去渣;粳米50克淘净熬粥,将熟时加入藿香汁再煮2分钟即可,每日温食3次。
功效:藿香味辛性温,对中暑高热、消化不良、感冒胸闷、吐泻等防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