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立忠:博采众长勤耕耘

(2022-09-14 08:22:24)

摘自2022-9-9中国中医药报
现年82岁的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立忠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证、教学相长近60载,他擅长内科、妇科、杂病,专长脑病。正如其自勉诗句所言“博采众长勤耕耘,仁心仁术济苍生”,他依证立法,知常达变,创立了头痛辨治八法、中风后遗症辨治八法、发热辨治八法、不寐辨治八法、胃痛辨治八法等,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研制的院内制剂“定眩丸”“蠲痛丸”“神衰胶囊”在治疗眩晕、顽固性头痛和神经衰弱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著有《王立忠临证经验选粹》等6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苦读经典 学贵“三勤”
王立忠祖籍河南省太康县,出身于中医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均是豫东名医,受家学熏陶,他自幼酷爱医学,少年即存济世活人之心,立志继承父业,小学时就开始学习和背诵大量中医启蒙书籍。1958年,王立忠考入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王立忠不但在校学习刻苦、勤奋,参加工作后仍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不断钻研和创新。
在学习中,他苦读经典,系统学习《傅青主妇科》《金元四大名家》《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等书籍,并以古代医家张仲景、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等大医为楷模,廉洁行医而自律。同时,他还博览群书,参阅医学杂志。他常说,勤读书方可明事理,广读书庶可达辨。
他认为学医贵在“三勤”,即勤学、勤思、勤札记。业精于勤,非勤学而不能钩深致远;行成于思,非勤思而不能达入微;学贵于博,非勤学多记不能博学多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问的由来贵于实践,“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多临证,才能掌握和深化所学的基础理论,尤其是经典奥旨,勤学深思才能理解书中真谛。他师古而不泥古,重在实践,博览诸家,尽取其长,善于融会贯通,不断总结提高。再就是向同道学习,切磋析疑;向群众学习,博收广集散在民间的偏方、验方,哪怕是片言只语、点滴经验也要收集,不断充实自己。
王立忠说,临证几十年,偶遇沉疴之际,也常有不知所措之苦。他认为,时代在前进,疾病在变化,坚持临床,在实践中提高,这是永恒的。王立忠在带教子弟时强调做好笔记,注重随访患者。
辨证准确 疗效确切
在诊疗上,王立忠既善用名家经方时方,又大胆组方,多疗效确切。
他曾经用李东垣的升阳散火汤治愈一例发热患者。患者发热达年余,在当地求医无果,症见皮肤发烫,体温38.8,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濡而数。服升阳散火汤10剂,热退,精神好转,继服上方7剂,病获痊愈。
还有一例患者江某,34岁,患顽固性荨麻疹,全身性皮肤瘙痒,晚间尤甚,心烦不寐。王立忠想到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以祛风和血止痒为原则,加泻心火的黄连、栀子,方用7剂而愈,病获奇效。
王立忠曾治疗患者朱某,泄泻日久不愈,日行5~6次,便溏,腹痛即泻,泻后腹痛缓解,多方治疗无效,经他人介绍前来就诊。王立忠认为久病不愈,多因脾胃阳虚、下焦虚寒。因肾为先天之本,司二便,水谷精微能否正常吸收、糟粕能否正常排出,均有赖于肾阳的濡润与蒸化温煦。久病伤正,脾胃虚寒,中阳不振,脾病及肾,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无以濡润蒸化温煦,火不生土,水谷运化无权,清阳下陷,水谷糟粕混杂而下,久泄不愈责诸肾虚开阖失司,于是采取益气健脾温肾固涩治之。方用四君子、四神丸、桃花散,方中重用干姜30克,加细辛5克、炒防风10克、焦山楂10克等,服用10剂,泄泻显著好转,腹痛消失,继服7剂病获痊愈。此例说明,重剂用药,可起沉疴。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王立忠发现,对一些低热患者采用大剂量柴胡,可获良效。1984年他在《广西中医药》杂志刊发《大剂量柴胡治疗低热》一文,被《中医文摘》转载,深受广大读者认可。他还曾撰写短文《不拘一格,治头痛》,强调这种破格用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方可酌应用。对于后学者,可以学习和借鉴,以便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海霞 杨振东)

李廷荃:心循大医之道

 (2022-09-14 12:11:38)[编辑][删除]

他广拜名师,精研医术,勇挑重担——

时间:2022-06-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袁晓霞 康曦

2021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名单公布,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廷荃获此殊荣,实现山西省“零”的突破。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幼承庭训广拜名师

李廷荃说:“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出生中医世家,自清末起,李家即有“措手成春”之誉。作为第六代传人,年幼的李廷荃常看祖辈父辈的行医善举,耳濡目染,从而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4年,他考入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假期临床实践,因他常能解决疑难病症,受到乡里好评。1989年,他考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师从中西医结合大家张琳及国医大师张琪。硕士毕业后亲炙山西名医肖汉玺,为肖氏流派第七代传人。2000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跟随上海名医马贵同攻读博士学位。先后拜国医大师朱良春、山西名医王晞星为师,李廷荃既承家技,又从名师,将朱良春之善用虫药、张琪之善治疑难重症、肖汉玺之善愈内伤杂病、王晞星之善疗肿瘤、马贵同之善借现代科技之力熔于一炉,广收博采,融会贯通。

以诚为本精研医术

李廷荃在自己的行医过程中,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坚持“四最”原则,即开最小的处方、用最轻剂量的药、有最少的副作用、获取最好的效果。李廷荃长于治疗内科疾病,尤擅脾胃病、周围血管病及肿瘤疾病。他将“致中和”理论引入,以“中为本,和为法”重视脾升胃降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得到改善甚至逆转。

55岁女性患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糜烂,长期腹胀不适,伴反酸、烧心,同时患者情绪焦虑,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李廷荃经四诊合参,辨证开出理中汤加减进行治疗。患者服药两周后复诊,自诉脘腹冷痛明显好转,心情也随之舒畅了许多。结合患者当时症状及舌脉,李廷荃辨证为“寒热错杂证”,于是选用平调寒热的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两周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考虑到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慢性疾病,李廷荃主张“润物细无声”的治疗原则,同时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苔、脉象,辨证为脾胃虚弱证,选用黄芪建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患者持续服用一年后进行胃镜复查,显示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转为轻度。治疗过程以“阴阳为总纲、以气血为基础、以神形为主线”进行辨证,以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为总则,以“先其所因,扶其所主”的治病思路贯穿整个诊疗过程,临证实际化裁经方,针对“失中失和”组方用药,最终达到胃的“生态平衡”,避免了过度用药。

李廷荃致力于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小腿慢性溃疡等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从“精血同源”立论,主张立足传统中医药,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内服外治的优势,运用中药塌渍、熏药、热罨包等治疗手段,为患者保肢。2008年,李廷荃创建了山西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科。

临床上,他提出“松土灌溉”两步养肝法,即在惊蛰时节,先用羚羊通腑泻肝丸通腑泻热、平肝抑阳,之后用羚羊滋水清肝丸滋水涵木,用于春季养生;他提出肿瘤治疗除扶正以外当化痰散结、破瘀散结、解毒散结,倡导中西医相互融合,突出中药内服外治的优势,创新中医外治手段。他是山西引进膏方第一人,始终倡导“一人一方,因人而异”。

医者不仅医病,更要医心。耐心开导患者,医好病,也打开了“心结”。李廷荃说:“医生不只是为患者开身体上的药方,更要开具精神上的药方,要和患者并肩站在一起,找到疾病根源,真正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白衣执甲勇挑重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临危受命担任山西省疫情防治中医专家组组长,是“清肺排毒汤”应急项目组骨干成员,辨证施治。为湖北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例及山西确诊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治愈率。

由他申报的《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观察》《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和无发热对核酸影响的相关性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策略和方案研究》成功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山西省科学技术厅专项课题。成功研发7种中药制剂,适用于轻中重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及持续阳性者。由他主持研发的柴胡和解颗粒和朴仁除湿清热颗粒,临床疗效显著。(袁晓霞 康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