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医大师名单
第四届国医大师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樱(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王永钧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自立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王晞星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皮持衡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孙申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严世芸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文瑞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杨震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肖承悰(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何成瑶(女)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任医师、研究员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静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陈民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陈彤云(女,回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陈绍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林毅(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林天东海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旺堆(藏族)西藏藏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南征(朝鲜族)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凃晋文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施杞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姚希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翁维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
黄瑾明(壮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韩明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潘敏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
摘自2022-9-9中国中医药报
张奥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已故近代名医张仁济(1915年—1998年)是我国中医治疗癌症的先行者,也是“中医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医抗癌第一人”。
张仁济先学西医、后改中医,又东渡日本学习药理学。他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弟子,在施今墨“中西医结合”“施今墨药对”“十纲辨证”等基础上,开创了“中医免疫疗法”,将施派医术发扬光大的同时,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癌症的边际线。
拜施今墨为师得恩师赐名
关于张仁济拜施今墨为师,其中还有一个故事。那时,张仁济的名字还叫张秀岩,1931年秋天,他考入北平大学医疗系学习西医,期间一场重病改变了他的人生。刻苦的学习和匮乏的物质条件使他得了非特异性结肠炎,每日腹泻不止,求治多家医院均无效果。已经严重脱水的他在公寓烧开水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施今墨,仅服三剂药就霍然而愈。
病愈之后,张秀岩有感于施今墨的高超医术,遂于1935年初毅然转入施今墨开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学习。
1941年,张仁济在师兄董德懋的引荐下,正式拜施今墨为师,同年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在拜师会上,施今墨说:“‘秀岩’这名字太过秀气。医者,以仁义仁爱之心,施仁医济民济世也,你的名字改为仁济可好?”张秀岩当即表示同意。施今墨接着嘱咐道:“作为医生,必多为病人着想。病人乃医生的亲人,对待病人都应一视同仁,不可分尊卑贵贱!”自此,恩师施今墨的叮嘱在张仁济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他终其一生都为此“仁心济世”之目标而追求努力。
张仁济博闻强记,又勤勉好学,在华北国医学院上学期间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他的远房外甥徐振鹏也是华北国医学院的学生,虽然辈分相隔,但因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施派门生,平时走动很近。多年后,徐振鹏提起张仁济仍非常敬重:“小舅舅为人不张扬,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却从来不炫耀、不显摆,非常低调!”
张仁济拜师后,一直侍诊在施今墨先生身边抄方。因之前北平大学医疗系的学习经历,他有着扎实的西医功底,令施今墨先生非常青睐。能够长期亲近恩师,是许多同门弟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张仁济非常珍视这个机会。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培养了张仁济常年不变的接诊礼仪:患者来时站立迎接,患者走时起立目送,这个传统后来由其女儿张大宁所贯彻坚持,弟子皆奉其为行医原则。
张仁济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又东渡日本学习现代药理学,为期两年。这段在日本求学的经历让他对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实验学均有一定了解,为他日后治疗癌症打下了坚实的中西医基础。
因中医治癌而名声大噪
此后,命运让张仁济又几经漂泊。1970年,妻子年方42岁便骤然离世,女儿远在山西,幼子独留北京,一家人难以团聚。在命运的打击之下,唯独岐黄之道没有放弃他,张仁济抓住了每个从医救人的机会,内、外、妇、儿等杂症,皆有接触诊治;连续数例癌症患者的有效治疗让他名声大噪。
他从河北省邢襄矿区的“噎食症”开始关注癌症,在经营矿区诊所时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重返北京立户行医后,他将中西医结合应用到癌症治疗,多年临床后著书立作让他影响了一批治癌中医。自此,张仁济完成了“从理论到实战,再验证理论”的循环,他也因治癌有道而名扬四海。
1979年至1998年的二十年间,经张仁济诊治的患者达十余万人次,其中近六成是各类癌症患者,总有效率超过60%。他的患者遍布国内外,既有普通百姓,也有政商名流。
1988年1月,他在北京创办张仁济肿瘤研究所。张仁济治疗癌症,一般不用动物药,而是通过中草药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调理脾胃等综合作用来调整身体机能,从而使气血流畅、消肿去毒、健壮脾胃,进而达到恢复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抑制癌瘤细胞分裂增殖的效果。
张仁济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丰厚的药理学基础、施今墨的医术传承,整理出了50余味具有抗肿瘤效果的中草药,并将这些中草药根据施今墨药对原则进行了编排,如半枝莲/半边莲为广谱抗癌药物;紫石英/紫贝齿可针对脑癌或脑转移;蒲公英/紫花地丁对各类结节肿块效果佳,尤以乳腺癌更为明显;蛇莓/白英多用于白血病的治疗。1989年,张仁济和女儿张大宁共同将抗癌的中药药对和验方进行整理,汇成《中医治癌新路》一书,于1992年出版发行。因该书大受欢迎,后又进行了5次再版。该书中所提及的治癌方法被张仁济命名为“中医免疫疗法”。
张仁济所创的中医免疫疗法在今天看来,仍不为时代所弃。中医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即用西医方法确诊后,用中草药为患者进行保护性、免疫性治疗,依靠机体本身力量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是中医药在治癌方面的重大突破。
如今,张仁济离世已有24年之久,回顾先生的一生,可谓曲折离奇:灾荒战乱之时投身医学,西学中用紧随施今墨之后,以医术救百姓于病痛。虽无奈生于乱世,民生如草芥,遭遇颠沛流离之苦,仍不负恩师所赐“仁济”之名。而张仁济对中草药抑癌、抗癌、防癌的研究和完善,成就了他对肿瘤治疗学上的“仁术”,为癌症的治疗增加了新的可能,开辟了中医治癌新路。
(作者为张仁济之女张大宁的弟子)
我入中医之门有整整60年了,至今仍感庆幸,在国医大师朱良春倾心创建的南通市中医院第二届中医继承班中度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段。
办学、编教材敢为人先
朱良春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在江苏省南通市挂牌行医。1940年6月,南通流行登革热,他用表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扭转了急性传染的肆虐,效果显著。不久南通又流行霍乱,他与中医陈心园合作,租三间屋,建“震旦医院”,施用中医煎剂并亲自采用从医学院学到的技术为患者输液。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霍乱菌感染者治愈率颇高,朱良春因此声名鹊起。
有一些青年慕名向朱良春提出拜师学医的请求。朱良春回忆说:“在1945年,结合我自己的学医经历,如像过去跟师学医已不太适合,用学校教育的方式,是近代中医教育已被证明了的成熟方法。”朱良春与南通中西医同道多人开办了南通中医专科学校(起初名为“南通国医专修馆”)。到1948年底,有18位同学获得毕业证书,为新中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培养了中医专业人才。1952年2月,朱良春与诸同仁组建中西医联合诊所,1954年扩建为“联合中医院”。1956年,朱良春与同仁共商,一致同意无偿移交给国家,4月1日成立全民所有制的南通市中医院,当月就雷厉风行地举办了第一届中医继承班。中医继承班任课老师均年届半百左右,朱良春统筹安排教学,自己还在百忙之中抽空教课。
开办继承班后,朱良春就开始着手编写中医学入门的教材,而且与几位同仁商量就将书名定名为《中医学入门》,这比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还先行一步。
匠心安排成就高质继承班
1958年3月,南通市中医院门诊部搬迁至南大街原基督教堂三层楼房,紧邻隔壁的弄堂有停用的俄语教室,给办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室虽小也恰好可容纳30多位同学。朱良春不辞辛劳奔波斡旋,最后由当地劳动局批准立项,报送上级部门核批。第二届继承班的同学们都是初中毕业生,坐在没有街市喧闹、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憧憬将来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内心充满喜悦。
开学后我们陆续拿到了院编教材《中医学入门》《中医内科临证手册》等。医院给安排了充实的课程,教课的都是南通市著名的老中医,还有著名的蛇医季德胜和瘰疬专家陈照等。这些课程离不开朱良春的匠心安排,他有条不紊地与各科室协调,根据每个人所擅长进行分工合作,还注重强调“著书立说”,产生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朱良春任教课时不多,他主要讲过中医治学纲要、内经、伤寒、痹证、风湿病、虫类药应用等。他讲的课我印象最深有三点:一是讲中医学极有条理,举一反三,推此及彼;二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引《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临床须做到“方病相斯,药证合拍”;其三,身体力行,用札记“每日一得”集录文摘卡,以便于查询,强调为学须掌握正确的思路与方法,方能登堂入室。
朱良春自拟“淡泊自守,埋头学问,厚积薄发,含英咀华”句,他在研制风湿病特效药“益肾蠲痹丸”的过程中立“法古不泥古,求新不求奇,慎行不守拙,韬光以举贤”以自勉。这些都是我永以为楷模的“良医如春”精神。
“扶君上马,再送一程”
朱良春、汤承祖、陈继明被江苏省南通市中医界人士誉为“中医内科三鼎甲”。1963年5月,朱良春的新著《汤头歌诀详解》出版,我虽离开医院半年多,他想起我曾经给他誊抄过书稿,便在扉页上题名盖章托人专门送予我;汤承祖副院长曾救治过我失业在家又患重症伤寒的父亲,为其精心诊治两月,不收一文诊金;陈继明是我们班主要任课老师,他所费精力最多,曾在全班同学中读过我的两篇“作业”,我侍诊时回答一患者斜飞脉时,他面带微笑,以至于后来弥留之际都记挂着我。
由于国家对各种中等专科学校的调整政策,继承班原作四年制相当于培养成大专生的计划被取消,我们这一届继承班毕业于1962年。包括我在内的15位同学要求留医院实习,经过研究,朱良春决定给半年实习时间,“扶君上马,再送一程”,将院部三楼活动室大间及两个小间整理为内科诊室,并让我们轮流见习于病房及其他科室。通知实习初诊病历(急诊除外)由挂号室送到三楼,并由带教老师嘱咐凡感冒咳嗽之类处方最多开2帖,慢性病调理3帖,最多不超过4帖。临证时,同学们都适应这样的规则要求。
半年的临床实习过后,我曾在南通市城中街办负责北片6个居民委员会的卫生防疫工作。由于勤奋工作,不计回报,在1964年4月30日南通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代表会议上荣获“江苏省红十字会先进会员”荣誉称号。这与我在南通市中医院中医继承班三年的学习和实习期间,朱良春院长及其他诸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徐慎庠)
如何赋中医馆以广而无界的互联网新动能是申学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8年,作为一名连续创业20年的资深投资人,他开始立足中医药产业,创立了百利诺控股集团,深耕“互联网+中医药”。其旗下核心产品之一御医良药正在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注入新活力,也将使得古老的中医馆与现代的互联网思维相互碰撞,达成一种默契。
百利诺集团是一家秉承创新创业精神,以中医药、科技、资本和国际化手段,致力于为精英人才健康赋能、为中医馆赋能、为中医药生态赋能提供综合服务及解决方案。集团精准定位于中医药产业,依托百利诺在“云+网”产业的优势,借助集团的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共创投资模型的开放平台汇聚支撑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供给侧要素,打造以“国内外高端中医药专家团队及其独特解决方案”为核心,“云+网平台”为支撑,“区域中医药医联体”为依托,“御医良药品牌中医门诊联盟”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御医良药中医互联网平台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中医领域产品、医师、医馆、科研机构等优质资源,为广大患者及健康需求人士提供便捷高效的中医咨询诊疗服务。它以弘扬传承中医文化为己任,正以线上御医良药APP+线下中医馆的OTO运营模式,从营销赋能、服务赋能、管理赋能等方面助力中医馆发展。
助力中医馆营销赋能
“当前约80%的国医堂馆处于亏损状态,多数国医堂馆缺乏定位、没有特色。”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罗云指出。随着《中医药法》的出台,中医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在众多中医馆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个中医馆经营者面临的难题。由于许多新兴的中医馆知名度不高,这就需要通过市场营销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提高客户忠诚度,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牌。如何去营销自己的“中医馆”?御医良药平台给出了答案。
御医良药平台可以为入驻平台的中医馆提供品牌包装、品牌推广、引流变现等一站式综合营销服务,让营销更简单。
两只相同价位的品牌包和杂牌包,多数消费者会选品牌包。对于中医馆也如此,想要在纷繁的中医馆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品牌包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御医良药平台可以为医馆提供品牌整体形象、输出体系的指导,为医馆创始人、传承人、馆长提供打造高端IP服务。
现如今,优胜劣汰的情况非常普遍,好的产品好的信誉更需要好的宣传,不善于宣传的品牌仅凭借口碑,恐怕会被主动推广的品牌甩的很远,可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御医良药平台拥有多家媒体资源,可以为入驻的中医馆提供便捷的宣传渠道,定制个性化媒体传播策略。通过宣传,打开外界了解中医馆的一扇窗。
此外,御医良药平台还会帮助入驻平台的中医馆引流变现。通过线上线下大型联动营销活动的客户导入、平台大健康生态链百万客户导入、商业聚会、线下沙龙等圈层活动客户导入,给中医馆引来新流量。
助力中医馆服务赋能
“中医看病一般要看多次。给你举一个例子,假如我的医馆开在杭州,一个外地患者慕名来看病,取得好的疗效,如果他再来复诊,还要花费时间和旅途费用支出。但互联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进行线上问诊、预约挂号等方式,一方面医馆的收入增多了,另一方面患者的开支也减少了。”丽水生生堂国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国平对”互联网+中医馆“这种新业态充满了期待。
“我们致力于做医馆界的’淘宝‘。”申学武表示。御医良药从患者角度出发,致力于把单一的中医馆线下业务搬到了线上,并进行整合,让每一个医馆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远程诊疗。再把众多互联网中医馆联系起来做一个大的平台,让整个中医馆行业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努力做百姓最得心应手得健康管家。
御医良药平台可以为入驻医馆提供线上问诊、预约挂号、医馆介绍、在线商城、特色理疗等七大功能,助力医馆打造线上微医馆。在“线上问诊”板块,为增加患者得信任度,确保为患者服务医师的真实性,平台除传统图文问诊外还增加了视频问诊,患者可以面对面和医生进行问诊咨询。在“预约挂号”板块,患者不仅可以就近找到中医馆,还可以预约到店,进行首诊服务,满足”望闻问切“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看病的效率。在”医馆展示“板块,一方面医馆可以全方位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医馆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方便患者查到医馆信息、医生简介、出诊时间等。
为中医馆管理赋能
当前,中医馆质量良莠不齐,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医馆的管理问题也变得十分紧迫。如何让科室、服务、产品、人才如何实现标准化,“互联网+中医馆“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诸多得管理问题中,大部分中医馆都面临着人才管理的问题。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平乐郭氏“正元堂”创始人郭芫沅也表示中医馆的师承问题十分重要。如何解决中医馆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现状?御医良药平台像它名字一样,正致力于借助互联网、新科技培养“御医“、为患者提供好医生。在平台上,有诸多名中医入驻,满足患者看名医的需求,此外,平台致力于联合全国医馆人才培训机构,为中医馆提供优质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中医馆的疗效和口碑问题。
有了好的中医师,还得配备好的中药。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明轩表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中药可追溯对保证中药的道地性、中药的疗效十分关键。御医良药平台正致力于实现从平台卖出的每一味药,都可以看到其种植时间、土壤检测、生产加工、炮制、物流等,为每一味药匹配唯一的“身份证”。这使得患者可以放心用中药,也提升了中医馆的产品标准化。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日后,百利诺控股集团还将进一步提供整体方案,促进“互联网+中医馆”发展,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添砖加瓦。(王西贝)
有人说,不活到七十岁,是不敢妄谈人生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见过很多人,他们在不惑之年的时候,做出来的事情却令人大惑不解。
人生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修行。大智者,猝然临之而不惊;大勇者,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人生对待嫉妒的高尚气质。你的路定会豁然开朗,活得舒心,否则将“活得很累”。
人言可怕,但有的人就不怕,对其嗤之以鼻、不予理睬。因为拥有抗争的勇气、拥有宽阔的胸怀就什么都不怕。对于那些冷嘲热讽,流言蜚语,你无须分辩解释,分辩解释不是抗争,这不仅会分散你的精力,而且还会招致节外生枝给你带来诸多麻烦。
拥有宽阔的胸怀,努力从修养上不断完善自己,把大多数人的赞扬和少数人的非议一起化为催人奋进的动力,这才是做人的正确理念。
人生是一种过程。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同样的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但却有各自不同的过程。所谓人生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身后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而在于人生过程中的是否精彩辉煌。
人生最美好的,就在于体验过程,而不必在乎结果。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顺利,还是坎坷,无论是甜蜜,还是劳苦,都是一道道风景,你都得走过、流过、穿过,好过你得过,难过你也得过,关键就在于会过!只要你总是努力,去创造人生过程中最美好的东西,你就没有白过,就没有枉费和虚度人生,就会活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好好地去体验人生过程,总会有好结果的。
真正的智者才不会去做不必要的麻烦事,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名利去宣扬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乐于平凡而不被人所知,做一些自己津津乐道的事情,而不被凡尘俗物所牵扰。过程使生命充实。恋于花的美好,何尝不是期待花开,欣赏花的怒放到最后凋零之后的哀叹与感悟这一个过程。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富足,而在于满足。生命如自助餐厅,要吃什么菜自己选择。人生又要像白云那样飘逸,但不轻浮;要像鲜花那样美丽,但不娇柔。这样将会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
人生像一本甜美苦涩的书。每天写好希望的一页,才能拥有深远的生命内涵。人的一生应该把时间用在要学会思考,思考是力量的源泉;其次就是阅读,阅读与学习是才智的来源:工作才是通向成功的代价;再次就是运动、欢乐、交友,运动是永葆青春的秘诀;欢乐是心灵的音乐;交友是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最后就是要施舍,人生短暂,不可吝啬;奉献爱心是上帝赋予的特权。
人生重在过程,重在过程的质量。“好活赖活都是一天。”好的一天和赖的一天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Copyright © 1996 - 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