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陈丸

(2022-07-12 05:05:30)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摘自2022-7-11中国中医药报
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经开区骊山茗居卫生室
中年男性患者,因感冒后咳嗽痰多数日未愈来诊。已经服用抗生素多天,但是效果不显著,仍然咳嗽、痰多,且伴有不欲饮食、胸闷、大便不畅等症状。考虑患者平素爱吃生冷食物,体形较胖,辨证属痰湿中阻,给予中成药二陈丸服用,并叮嘱饮食清淡、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组方功效
中成药二陈丸原方为二陈汤。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痰湿内阻证,症见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头眩心悸、肢体困倦、舌苔白润、脉滑。原书中用法用量为:“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加生姜煎服,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与半夏同用,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方中半夏、陈皮宜用陈旧者,不过燥、不伤阴,效果更好,因此以“二陈”命名。
临床应用
二陈丸为治痰基本药,临床治疗各种与痰证有关的疾病均可加减应用。现列举部分如下,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咳嗽 如咳嗽伴有舌苔白腻、白润或者白厚者,即使没有明显吐痰,也多是痰湿为患。轻者单用二陈丸;风寒未解者可配伍感冒清热颗粒、荆防感冒颗粒等;若舌苔黄腻,可以加用橘红颗粒或蛇胆川贝液。
胃胀反胃 胃胀反胃者应健脾化痰,可以用二陈丸加四君子汤;如果食积明显,嗳腐反酸者,加保和丸(颗粒)。
囊肿性疾病 中医认为,囊肿多与痰湿为患有关,各种囊肿大多可以用二陈丸加减治疗。比如治疗乳腺囊肿可以用二陈丸加逍遥丸;肝脏囊肿用二陈丸加柴胡疏肝丸;肾囊肿以二陈丸加济生肾气丸;卵巢囊肿用二陈丸加桂枝茯苓丸等。
脑系疾病 头晕、失眠等病患者,多有痰瘀互结的情况,可用二陈丸。如脑梗后引起头晕、失眠、健忘者,可以用二陈丸配伍血府逐瘀口服液;心烦失眠者可以用二陈丸配伍酸枣仁口服液。
注意事项
二陈汤被称为“治痰之总剂”,组方简单,药性平和,可用于各种有形之痰或无形之痰。但是要注意全方偏温燥,肺阴虚所致的燥咳不适用。不宜在服药期间服用滋补性中药。

化痰二陈丸

 (2020-08-02 09:02:58)[编辑][删除

二陈丸 养肺先化痰,有痰就用二陈丸   程门立雪转载了于春廷的博文


    怎么养肺呢?

   有邪则当先攻邪,先攻邪后补养,肺是最容易隐藏邪气痰。在养肺之前,先看肺中有没有痰,如果有痰,不化痰就急于养肺,养肺的那笔物资就会被邪气截留下来,邪气越养越大,痰越养越多,肺本身得不到好处,反受其害。叫做“借寇兵而资盗粮”,最吃力不讨好的事。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是痰的源头。脾在运化水谷精微,一旦脾虚,水谷之精微得不到及时的运化滞留下来,成了痰。脾主升清,把水谷之精微上输到肺里,当脾生了痰的时候,痰也会随着这些水谷之精微一起,上输到肺里贮存在肺中,肺就好比装痰的器皿。肺里的痰越积越多,人就会通过咳嗽的吐痰的方式,把痰吐出来。但人的这种本能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脾仍会源源不断的生出痰来,而且,哪怕你再会吐痰,肺中积累的痰也不可能吐的干干净净,痰在肺里,还有一部份要被肺中的热气蒸干,结在气管、肺泡壁上,为害无穷。

     二陈丸中,半夏和胃降逆,能加速胃的运转,使胃中的糟粕迅速下降。脾胃的功能就像杠杆那样,胃气使糟粕顺利下降,脾气就能带着水谷精华顺利上升,水谷之精华物不滞留成痰。半夏还有燥湿化痰的功效,湿痰。陈皮理脾胃之气,使之升清降浊,不留痰湿;他能理顺肺气痰,排出体外。茯苓健脾渗湿,给湿邪另外一个出路,避免成痰。甘草健脾调和诸药。这四味药,从脾到肺,标本兼治,组成化痰生力军。

 

     吃了二陈丸就痰减少了,喉咙里没有了痰,给肺大扫除,把肺打扫干净了,再来养肺,那就容易的多了。


二陈丸用于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处方:陈皮250g、半夏(制)250g、茯苓150g、甘草75g

炮制:以上四味细粉,另取生姜50g,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陈皮和半夏是二陈丸中的主药;陈皮宽胸理气、化痰和胃,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湿呕吐等症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常用于痰湿不化或因寒痰引起的呕吐的等症;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安神,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湿困而引起的食少纳差等症;甘草补脾益气。二陈丸具有除湿化痰、调气和胃等,常用二陈丸治疗因痰湿困脾所引起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  

    二陈丸新用本方中陈皮含挥发油,不仅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液增多,有利于痰液排出,还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半夏,主要含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对咳嗽中枢和呕吐中枢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和茯苓相配伍,对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能抗溃疡和保护胃黏膜,诸药配合具有祛痰、镇咳、止叶、解痉、保肝、利胆、抑菌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能治疗多病症。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咳声重浊、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气喘、胸闷等症,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用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半夏有镇咳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祛痰作用,甘草能促進咽喉及支气管分泌,使痰液易于咯出。三药并用,共奏燥湿化痰、镇咳降逆之功,故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2、失音症:方法是取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口含10分钟后咽下,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法是口服二陈丸(水丸,每50粒重3)9克,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茯苓对溃疡病有预防作用;甘草对实验性溃疡病则既能预防,又能治疗;陈皮含橙皮苷,对实验性胃溃疡亦有一定治疗效果。诸药配合,故对治疗溃疡病有效。


    4、梅尼埃综合征: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

    5、神经衰弱:内服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5日为1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茯苓有一定镇静作用,与调和胃肠的陈皮、甘草相配合,故对兼有胃肠不和的失眠症,或因胃气不和而致失眠者,亦具疗效。


    6、口腔溃疡:内服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口含15分钟后咽下,每日2次,1小时内不宜進食。经用药4"--8天后,47例口腔溃疡患者均全部治愈。


    7、神经性呕吐: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制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镇吐作用,故可用于神经性呕吐的治疗。

    8、慢性胃炎:每次9克,1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经用药12个疗程后即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制半夏能镇吐,陈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甘草则有解痉作用,能缓解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三药配用,合收健胃止呕、行气止痛之效,故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9、治疗内耳性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纳差乏力等症,服法: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10、治疗迁延性肝炎:表现为经常或反复出现疲乏、肝区痛、不想吃饭、腹胀等症,服法: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二陈丸”:一个能“清理身体脏东西”的千年古方

 

“二陈丸”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简单,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各位网友及同行别小看这个“二陈丸”,虽然这个药方多是祛痰、助消化的药,但后来很多怪病用的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甚至包括什么药都治不好的失眠。因此往小了说,二陈丸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往大了说可以治怪病,甚至可以用它来治失眠。其实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祛除痰湿而起效的,所以,适合吃二陈丸的人一般都有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帮他们达到“吃嘛嘛香,躺下就着”的境界。

 

吃补药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腻的,那就是你的体质已经虚弱到走路都喘,夜里总出虚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药物“开路”,清理“内环境”,否则肯定欲速不达,变生新病,因为体内有痰湿,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二陈丸”了。

 

痰湿看舌苔,舌苔可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胃肠里面不干净,有这些“脏东西”留存在身体里,吃什么营养也吸收不了,更何况,补药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胶,熟地,山萸肉,虽然都是补血的,但是很滋腻,本身就比其他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即便是平时胃口好的人,吃了这种药物之后,胃口都会被滞住,食欲变差。如果身体里原来还有痰湿,消化起甘温药物就更难了,结果得出结论“虚不受补”,不能吃补药,其实,不是不受补,而是不会补,补的不是时候。

 

遇到苔腻,先两三天二陈丸,因为陈皮是向上散气的,半夏、茯苓是向下降气的,这么一来,气机就顺畅了,通调了,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一般情况下,吃了两三天之后舌苔会干净一点,而是会变成一种薄薄的白苔,这是有胃气的正常舌苔(“镜面舌”是胃气阴双虚的标志),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补药了。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出现其它症状,继续饮酒,吃肥甘,很快会胃口变坏,嘴有臭味,身体发沉的状况,阴囊瘙痒,湿疹等症状,都是湿热引起的。痰湿积滞久化热。

   为了吃补药而吃二陈丸开路,发现几包二陈丸吃过后,不那么疲劳,发沉了。这种情况说明他原本就不虚,疲劳发沉就是痰湿导致的。因为湿黏滞、重坠,体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因为湿邪的头痛,也头发蒙、发沉,好像湿布住了。

 

“长夏”,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的周身沉重,昏昏沉沉的。这时如果感冒,往往要夹带着湿,也因此很难好,不像冬天着凉,出点汗就解决了。长夏的感冒会感到很沉,因为受了湿邪。藿香正气水就包含二陈丸,感冒好了身体也就轻快了,原理和吃二陈丸开路时获得了补药一样的意外收获是一致的。

 

不是所有自我感觉的虚弱、无力、困乏,都是气虚血虚,可能是湿邪缠。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先吃了二陈丸,直接补药,只会感到疲劳加重,虚弱加重,而且病也更复杂了,由原来的单纯的虚,变成虚实夹杂了。

   舌苔白腻和舌苔黄腻,用药性质不同。舌苔在腻的时候还有偏白、偏黄的不同。腻而偏白是寒湿,腻而偏黄是湿热。治疗起来也是不同的。前者要用温的药物去燥湿,后者要用苦寒的药物去清利。

寒湿可以用二陈丸加三子养親丸。三子养親丸是由三子养親汤衍化过来的。这个药过去是开给那些消化不好的老年人,吃多了,食积住了,结果痰多,坐在那里就呼噜带喘,这三个“子”分别是萝卜子、芥菜子、苏子,都是性质偏温的,偏温的药物才能胜湿,把寒湿给蒸化出去。除了老年人之外,这个药很适合那些舌苔白腻的胖子,他们往往属于寒湿体质,别看胖,但胖反倒容易阳虚,而且已经虚到了和老年人一样的地步。

 

阳气虚的时候各方面功能都会下降,其中主要的就是代谢功能的下降,没代谢出去的脂肪停在身上就是肥肉,停在肚子里就成了高血脂、高血糖。无论是胖,还是肚子里需要清除的“脏东西”,都需要通过功能的提高,也就是阳气的振作而驱邪外出。所以,中医减肥,最正宗的办法不是泻肚,而是壮阳。不是吃泻药,而是吃补药。这个三子养親丸具备的温性也包含了一种补阳的含义,只是除了用其温性去补阳,还借助了三个“子”的除痰化湿作用。

 

如果舌苔是黄腻的,就说明是湿热,这时就不能用补药了,而要用清热祛湿的办法,要用二陈丸配合二妙丸。二妙丸是金元时期朱丹溪创制的方子。有黄柏和苍朮两味,前面说的因为湿热引起的男性的阴囊湿疹、瘙痒,女性白带黄、臭,泌尿系统感染都可以用它洽疗。这两种药都是治疗下部湿热的,即便没有上述这几个症状,但小便黄,也可以吃,吃它是为了给湿热之邪以出路。

 

如果湿热很明显,在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的时候,还可以再配合米红豆粥。薏米和红豆也是利湿的,很多利湿方子都有薏米,但是加在汤药里的薏米不能超过50克,再多熬起来就要糊锅了,但是熬粥的时候就可以多加了,在湿重的时候每日都喝这种粥,去湿的效果更好一点利水的红豆和薏米也等于给湿邪辟了一条出路。


橘子皮加半夏能让你沾枕头就睡着。“半夏汤”的最早方解中说它可以治疗“目不暝”,就是失眠。“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喝了很快就有效果,所谓“沾枕头就着”。也用了中药安神药,还是睡不着,后来居然用简单的橘子皮,就是陈皮,加半夏就给治好了!靠的就是它们的开合气机的作用,陈皮是往上散气的,半夏是往下降气的。

 

人为什么能入睡?日入地为“明夷”,“明”是光明,“夷”是伤的意思,明伤了就晦暗了,入夜的时候是晦暗的时候,就是“明夷”,这个时候人是要睡觉的。

 

具体到“明夷”这个卦的结构,是“坤”上“离”下,具体到五脏,就是属于“坤土”的脾气要是升上去,属于“离”的心火要降下来,这样才能到达“明夷”状态,人才能進入睡眠。

 

在脾土升和心火降的过程中,必须有通道保证,能化痰湿的陈皮和半夏,一升一降,就提供了这种通到的保证。因此,虽然这二陈丸里没有安神、镇静的成份,但它保证了上下气机的开合、交通,这也是在最早的《内经》中,就明确点出半夏汤能治“目不瞑”的原因了。

 

   “半夏泻心汤”,对《伤寒论》有研究的中医,经常用它治疗失眠,而且是那种不容易入睡的失眠。半夏泻心汤除了包含二陈丸,还有黄连、黄芩丶人参、干姜丶大枣。黄芩、黄连就是入心的,可以降离火。人参、干姜、大枣是入脾经的,可以升坤土,两组药物在半夏、陈皮的帮助下一会合,人就睡着了。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知道“半夏泻心汤”的人都能把它运用到失眠上,即便用了,也是以为这个方子解决了胃肠积滞问题。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很多人只是机械的把这句话理解胃不舒服的时候睡不着,但你去问那些被“半夏泻心汤”治好了失眠的人,他们很少有胃里不舒服的表述。这里的“胃不和”,实际上指的是脾胃之气,也就是脾土没有升上去,没能造成“明夷”状态,所以难入睡。

 

服用方法:你能买到的二陈丸主要是水丸,最好空腹温开水送服,便于吸收。可以是早上起来或者是两顿饭之间吃,一天吃两次。如果舌苔腻很严重,胃口也很差的,可以每天吃三次。还可以配合酵母片一起吃,每次加酵母片三五片,酵母片是助消化的,可以使舌苔的腻尽快减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二陈丸有什么副作用吗?

,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1还有一味与二陈丸作用类似的中成药《香砂平胃散》,它也有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如何用它?什么情况用它呢?

 

脾胃很壮实,只是因为吃油腻的食物的同时喝了冰水,比如把烤鸭或者涮羊肉和冰淇淋一起吃了。结果回来就开始胃不舒服,呕吐腹泻,或者根本吐不出来,只觉的吃的东西全堵在胃里,胃那个地方好像“板结”了。好几天一点食欲都没有,甚至闻到食物的味道就恶心,这就是典型的寒湿阻滞了。

 

和二陈丸相比,这个药物的燥湿行气的力量更大一些,可以帮助那些脾胃不虚弱,只是一次吃坏了胃口的人的胃肠系统运动起来,把滞留的东西排出去。

 

《香砂养胃散》“养胃”比“平胃”补的作用要大。因为其中有白朮,更适合脾虚,消化功能弱,结果又吃了不消化的食物的人。用香砂养胃散一边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一边补补被损伤的胃气。

 

这两个药虽然都是中成药里的“胃动力药”,但“平胃”助推的是本来不弱的胃气,“养胃”养的是脾胃本身就是薄弱环节的人。

 

2《藿香正气水》是祛暑的药,治“胃肠型感冒”。只要舌苔很腻很厚就可以吃。因为“正气水”是用乙醇提取的,里面有酒,而酒是温性的,可以帮助蒸化、驱除寒湿。

 

中暑,觉的恶心而且还有点发热的时候,这个药最适合。但有的时候,只是胃口很差,没有发热,也可以照常吃。你会发现,吃了两天之后舌苔变薄了,胃口也好了。还有的时候,只是感冒发热,或者扁桃体化脓,吃消炎药之后嗓子好了,但舌苔还是很腻的,这个时候人肯定不喜欢吃东西,“霍香正气水”还可以用,即便是冬天也没问题。因为它可以去内湿,内湿不去,就要把脏东西留在体内了,逐渐的会化热,很多人的“上火”问题其实就是从湿没清出去转化而来的。

藿香正气水内服可以清除内湿,外用还可以去外湿。比如夏天的湿疹、痱子,或者夏季皮疹,一到夏天就开始起,秋风一起就下去了,究其原因全是湿邪导致的。如果是成年人,可以在服用二陈丸加二妙丸的同时,把藿香正气水倒入洗澡水里,或者洗完澡之后用它擦在有皮疹的地方,等其自然吸收。过去有说法叫“外科不治癣”,是说皮肤病很难治,其中原因就和湿邪的纠缠有关,湿除了重着(性质里带湿的病症会使人感到身体沉重)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黏腻,就是缠着你很难迅速痊愈,皮肤的湿性疾病尤其如此。而藿香正气水的清利湿热的本事,远比其它专门的皮肤科用药要有效。


“中医是辨证论治,同样的病,在不同人身上表象不一定相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有三位通过胃镜同样诊断为“胃窦萎缩性胃炎”患者,但其舌象就不同。其中一个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淤点,诊断为脾胃虚寒;第二个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诊断为胃中痰热夹淤;第三个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诊断为胃阴不足。观舌象仅为平时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参考,

——摘自藕生莲花香的新浪博客

二陈丸的五大新用法

▍来源: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蒋怀林

〖药味〗橘红、半夏、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处方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常规用途〗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降血脂、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对脂肪肝的作用。

本方为燥湿化痰基础方,被后世称为“祛痰之通剂”。

〖临床新用〗

高脂血证

橘红10g,半夏10g,生姜3片,茯苓20g,焦山楂20g,每日1剂,加水400ml,小火煎成150ml,每次50ml,分三次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与对照药吉非罗齐胶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效率达89%。

另外,中医标准:痰浊阻遏证,西医标准:高脂血症。

半夏15g,陈皮15g,茯苓20g,甘草6g,生姜七片,乌梅6g,临床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每次100ml,分3次温服。4周一个疗程。中医症侯改善总有效率为92%。

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

给予叶酸片、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口服治疗(对照组用药),加服二陈丸(中成药),疗程为1个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陈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

梗死效果确切,改善患者的预后。

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

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加服二陈丸,2-3g/次,2次/d,5-7天为一个疗程。

总有效率78.1%,高于对照组的34.4%。且二陈丸安全,用量易于掌握,不良反应轻微。不仅可以通腑化痰,使气机畅通,而且可理气和胃,促进患者食欲,健脾。

中风/脑卒中

西医“中脑梗塞”诊断标准,中医“痰湿中阻型”中风。

常规治疗,加服二陈汤加味,方剂为:陈皮12g,法半夏9g,茯苓15g,甘草6g,苍术12g,厚朴10g,每日1剂,头煎加水400ml,水煎25min,取汁150ml,二煎加水300ml,水煎20min,取汁150ml,两煎相混,分2次口服,每15天为一疗程。

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常规治疗,加服二陈汤加味,方剂为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9g,炙甘草5g,熟地30g,川芎10g,当归12g,党参15g,黄芪12g,金礞石6g,皂荚3g,桔梗6g,每剂煎成200ml,每次100ml,早晚2次口服,连续10d为一个疗程。

控显率达80%,对寒喘的咳嗽、咯痰、喘憋症状和肺部罗音体征的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罗静.《当代医学》 , 2012 (30) :157-158. 2.孟庆坤,等.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6):75-76.

3.王艾,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115-117. 4.王红艳,等.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B):74.

5.赵振亚.光明中医,2014,29(1):59-61.  6.马坤,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63-65.

有痰就用二陈丸

 (2019-07-23 04:07:09)[编辑][删除]
作者:中医验方

二陈丸 养肺先化痰,有痰就用二陈丸

    怎么养肺呢?

   中医认为,有邪则当先攻邪,先攻邪后补养。肺是最容易隐藏邪气的地方,这个邪气就是痰。在养肺之前,先要看看:肺中有没有痰。如果有痰,就不要急着补肺养肺,而先要化痰了。如果不化痰就急于养肺,那么,养肺的那笔物资就会被邪气截留下来,结果,邪气越养越大,痰越养越多,而肺本身,不但得不到好处,反倒更受其害。叫做“借寇兵而资盗粮”,就是借兵给敌人,提供粮食给强盗,这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陈丸是最好的化痰药,也是中医里赫赫有名的化痰方。其组成药物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因为陈皮和半夏这两味药都是年头越多的越好,越陈越好,所以,就叫“二陈”。

   中医里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是痰的源头。脾在人体中有运化水谷精微的职责,一旦脾虚,水谷之精微得不到及时的运化,就滞留下来,成了痰。脾主升清,把水谷之精微上输到肺里,当脾生了痰的时候,痰也会随着这些水谷之精微一起,上输到肺里,并且贮存在肺中,所以说,肺就好比一个装痰的器皿。肺里的痰越积越多,需要排出,人就会通过咳嗽的吐痰的方式,把痰吐出来。这是一种本能。但人的这种本能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脾仍会源源不断的生出痰来,而且,哪怕你再会吐痰,肺中积累的痰也不可能吐的干干净净,痰在肺里,还有一部份要被肺中的热气蒸干,结在气管、肺泡壁上,为害无穷。要化掉这些痰,还得通过药物的帮助。

 

    二陈丸中,半夏和胃降逆,能加速胃的运转,使胃中的糟粕迅速下降。脾胃的功能就像杠杆那样,胃气能带着糟粕顺利下降,脾气就能带着水谷精华顺利上升,这样,水谷之精华物质滞留成痰的几率就小了。半夏还有燥湿、化痰的功效,使已经形成的湿邪和痰去掉。陈皮最大的作用是理气,对于脾胃来说,它能理脾胃之气,使脾胃更好的升清降浊,不留痰湿;对于肺来说,他能理顺肺气,使肺更好的把痰化掉,排出体外。茯苓可以健脾渗湿,给体内的湿邪另外一个出路,避免它们变成痰。甘草健脾,且能调和诸药。这四味药在一起,从脾到肺,标本兼治,组成化痰生力军。

 

   吃了二陈丸,就感觉痰减少了,由于喉咙里再也没有了痰,所以咳嗽也没有了。化了痰,就等于给肺進行了一次大扫除,把肺打扫干净了,再来养肺,那就容易的多了。


二陈丸用于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处方:陈皮250g、半夏(制)250g、茯苓150g、甘草75g

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5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二陈丸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配伍组成的方剂。方剂中的陈皮和半夏是二陈丸中的主药;陈皮具有宽胸理气、化痰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湿呕吐等症状;半夏能燥湿化痰,且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常用于痰湿不化或因寒痰过盛而引起的呕吐的等症;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安神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湿困而引起的食少纳差等症;甘草是补脾、益气的良药。由以上四味组成的二陈丸具有除湿化痰、调气和胃等功能,临床上常用二陈丸治疗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  

    由于陈皮和半夏是二陈丸中的主药,而且半夏在制做二陈丸中又以陈半夏最佳,因此称此药为二陈丸。

 

    二陈丸新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方中陈皮含挥发油,不仅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液增多,有利于痰液排出,还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半夏,主要含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对咳嗽中枢和呕吐中枢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和茯苓相配伍,对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能抗溃疡和保护胃黏膜,诸药配合具有祛痰、镇咳、止叶、解痉、保肝、利胆、抑菌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能治疗多病症。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咳声重浊、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气喘、胸闷等症,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方法是用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半夏有镇咳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祛痰作用,甘草能促進咽喉及支气管分泌,使痰液易于咯出。三药并用,共奏燥湿化痰、镇咳降逆之功,故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2、失音症:方法是取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口含10分钟后咽下,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510天后,19例中临床治愈者15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47%。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法是口服二陈丸(水丸,每50粒重3)9克,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茯苓对溃疡病有预防作用;甘草对实验性溃疡病则既能预防,又能治疗;陈皮含橙皮苷,对实验性胃溃疡亦有一定治疗效果。诸药配合,故对治疗溃疡病有效。


    4、梅尼埃综合征: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36例中,经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13例,2个疗程治愈者12例,3个疗程治愈者9例,明显改善者2例。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5、神经衰弱:内服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5日为1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茯苓有一定镇静作用,与调和胃肠的陈皮、甘草相配合,故对兼有胃肠不和的失眠症,或因胃气不和而致失眠者,亦具疗效。


    6、口腔溃疡:内服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口含15分钟后咽下,每日2次,1小时内不宜進食。经用药4"--8天后,47例口腔溃疡患者均全部治愈。


    7、神经性呕吐: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制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镇吐作用,故可用于神经性呕吐的治疗。

    8、慢性胃炎:内服二陈丸,每次9克,1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经用药12个疗程后即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制半夏能镇吐,陈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甘草则有解痉作用,能缓解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三药配用,合收健胃止呕、行气止痛之效,故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9、治疗内耳性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纳差乏力等症,服法: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10、治疗迁延性肝炎:表现为经常或反复出现疲乏、肝区痛、不想吃饭、腹胀等症,服法: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二陈丸”“清理身体脏东西”的千年古方

 

“二陈丸”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使用近千年,方子很简单,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这个药方多是祛痰、助消化的药,但后来很多怪病用的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甚至包括什么药都治不好的失眠。二陈丸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往大了说可以治怪病,可以用它来治失眠。原理是一样的,通过祛除痰湿而起效的,所以,适合吃二陈丸的人都有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帮他“吃嘛嘛香,躺下就着”。

 

吃补药前舌苔是腻的,那就是你的体质已经虚弱到走路都喘,夜里总出虚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药物“开路”,清理“内环境”,否则欲速不达,变生新病,因为体内有痰湿,需要吃“二陈丸”了。

 

体内有痰湿呢?就是看舌苔,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功能,舌苔腻体内有痰湿,胃肠不干净,有“脏东西”留存在体內,吃什么吸收不了,补药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胶,熟地,山萸肉,虽然都是补血很滋腻,比其他药物难以消化吸收,胃口都会被滞住,食欲变差。如果这时候你身体里原来还有痰湿,消化起甘温药物就更难了,结果往往得出结论说自己“虚不受补”,不能吃补药,其实,不是不受补,而是不会补,补的不是时候。

 

遇到这种舌苔,要先吃两三天二陈丸,因为这个药中的陈皮是向上散气的,半夏、茯苓是向下降气的,这么一来,中医说的气机就顺畅了,通调了,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一般情况下,吃了两三天之后舌苔会干净一点,但不会一点苔都没有,而是会变成一种薄薄的白苔,这是有胃气的正常舌苔(一点苔都没有的“镜面舌”是胃气阴双虚的标志),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补药了。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马上出现其它症状,但还是继续饮酒,吃油腻、甜的、黏的食物,很快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甚至身体发沉的状况,如果是男性,还可能有阴囊瘙痒,湿疹等症状,都是湿热引起的。因为痰湿积滞久了可以化热,如果早一点吃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

有的人为了吃补药而吃二陈丸开路,结果居然发现几包二陈丸吃过之后身体就已经不那么疲劳,身体不那么发沉了,可是他还没吃补药呢。这种情况一出现就说明他原本就不虚,他的疲劳也好,身体发沉也好,其实就是痰湿导致的。因为中医说的湿,性质是黏滞、重坠,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如果是因为湿邪导致的头痛,也是觉的头发蒙、发沉,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

 

“长夏”,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的周身沉重,昏昏沉沉的。这个时候人如果感冒,往往要夹带着湿,也因此很难好,不像冬天着凉,出点汗就解决了。长夏的感冒,在很长时间里身体都会感到很沉,就是因为受了湿邪。藿香正气水,这个药里面就包含二陈丸,感冒好了身体也就轻快了,这个原理和吃二陈丸开路时获得了补药一样的意外收获是一致的。

 

不是所有自我感觉的虚弱、无力、困乏,都是气虚血虚,还可能是被湿邪缠上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先吃了二陈丸,而是直接就吃了阿胶之类的补药,人只会感到疲劳加重,虚弱加重,而且病也更复杂了,由原来的单纯的虚,变成虚实夹杂了。

 

   舌苔白腻和舌苔黄腻,用药性质不同。舌苔在腻的时候还有偏白、偏黄的不同。腻而偏白是寒湿,腻而偏黄是湿热。治疗起来也是不同的。前者要用温的药物去燥湿,后者要用苦寒的药物去清利。

 

寒湿可以用二陈丸加三子养親丸。三子养親丸是由三子养親汤衍化过来的。这个药过去是开给那些消化不好的老年人,吃多了,食积住了,结果痰多,坐在那里就呼噜带喘,“親”是双親的意思。这三个“子”分别是萝卜子、芥菜子、苏子,这三个子都是性质偏温的,因为只有偏温的药物才能胜湿,才能把寒湿给蒸化出去。除了老年人之外,这个药很适合那些舌苔白腻的胖子,他们往往属于寒湿体质,别看胖,但胖反倒容易阳虚,而且已经虚到了和老年人一样的地步。

 

阳气虚的时候各方面功能都会下降,其中主要的就是代谢功能的下降,没代谢出去的脂肪停在身上就是肥肉,停在肚子里就成了高血脂、高血糖。无论是胖,还是肚子里需要清除的“脏东西”,都需要通过功能的提高,也就是阳气的振作而驱邪外出。所以,中医减肥,最正宗的办法不是泻肚,而是壮阳。不是吃泻药,而是吃补药。这个三子养親丸具备的温性也包含了一种补阳的含义,只是除了用其温性去补阳,还借助了三个“子”的除痰化湿作用。

 

如果舌苔是黄腻的,就说明是湿热,这时就不能用补药了,而要用清热祛湿的办法,要用二陈丸配合二妙丸。二妙丸是金元时期朱丹溪创制的方子。有黄柏和苍朮两味,前面说的因为湿热引起的男性的阴囊湿疹、瘙痒,女性白带黄、臭,泌尿系统感染都可以用它洽疗。这两种药都是治疗下部湿热的,即便没有上述这几个症状,但小便黄,也可以吃,吃它是为了给湿热之邪以出路。

 

如果湿热很明显,在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的时候,还可以再配合米红豆粥。薏米和红豆也是利湿的,很多利湿方子都有薏米,但是加在汤药里的薏米不能超过50克,再多熬起来就要糊锅了,但是熬粥的时候就可以多加了,甚至可以在湿重的时候每日都喝这种粥,去湿的效果更好一点利水的红豆和薏米也等于给湿邪辟了一条出路。


橘子皮加半夏能让你沾枕头就睡着。“半夏汤”的最早方解中说它可以治疗“目不暝”,就是失眠。“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意思是:喝了很快就有效果,所谓“沾枕头就着”。也用了中药安神药,还是睡不着,后来居然用简单的橘子皮,就是陈皮,加半夏就给治好了!这不奇怪,靠的就是它们的开合气机的作用,陈皮是往上散气的,半夏是往下降气的。

 

人为什么能入睡?按照古代哲学的说法,日入地为“明夷”,“明”是光明,“夷”是伤的意思,明伤了就晦暗了,入夜的时候是晦暗的时候,就是“明夷”,这个时候人是要睡觉的。

 

具体到“明夷”这个卦的结构,是“坤”上“离”下,具体到五脏,就是属于“坤土”的脾气要是升上去,属于“离”的心火要降下来,这样才能到达“明夷”状态,人才能進入睡眠。

 

在脾土升和心火降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通道作为其交通的保证,能化痰湿的陈皮和半夏,又具备一升一降的作用,就提供了这种通到的保证。因此,虽然这二陈丸里没有安神、镇静的成份,但它保证了上下气机的开合、交通,这也是在最早的《内经》中,就明确点出半夏汤能治“目不瞑”的原因了。

 

“半夏泻心汤”,对《伤寒论》有研究的中医,经常用它治疗失眠,而且是那种不容易入睡的失眠。半夏泻心汤除了包含二陈丸,还有黄连、黄芩丶人参、干姜丶大枣。黄芩、黄连就是入心的,可以降离火。人参、干姜、大枣是入脾经的,可以升坤土,两组药物在半夏、陈皮的帮助下一会合,人就睡着了。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知道“半夏泻心汤”的人都能把它运用到失眠上,即便用了,也是以为这个方子解决了胃肠积滞问题。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很多人只是机械的把这句话理解胃不舒服的时候睡不着,但你去问那些被“半夏泻心汤”治好了失眠的人,他们很少有胃里不舒服的表述。这里的“胃不和”,实际上指的是脾胃之气,也就是脾土没有升上去,没能造成“明夷”状态,所以难入睡。

 

服用方法:水丸最好空腹温开水送服,便于吸收。一天吃两次。如舌苔腻重,胃口差的,每天吃三次。每次加酵母片三五片,酵母片助消化的,也以使舌苔的腻尽快减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二陈丸有什么副作用吗?

患者出现高热或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多者应到医院就诊,长期服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1还有一味与二陈丸作用类似的中成药《香砂平胃散》,它也有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如何用它?什么情况用它呢?

 

像有的人原来胃肠没毛病,脾胃很壮实,只是因为吃油腻的食物的同时喝了冰水,比如把烤鸭或者涮羊肉和冰淇淋一起吃了。结果回来就开始胃不舒服,呕吐腹泻,或者根本吐不出来,只觉的吃的东西全堵在胃里,胃那个地方好像“板结”了。好几天一点食欲都没有,甚至闻到食物的味道就恶心,这就是典型的寒湿阻滞了。

 

和二陈丸相比,这个药物的燥湿行气的力量更大一些,可以帮助那些脾胃不虚弱,只是一次吃坏了胃口的人的胃肠系统运动起来,把滞留的东西排出去。

 

这个《香砂养胃散》,虽然就一个字的区别,但“养胃”比“平胃”补的作用要大。因为其中有白朮,更适合原来就脾虚,消化功能弱,结果又吃了不消化的食物的人。用香砂养胃散可以一边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一边补补被损伤的胃气。

 

这两个药虽然都是中成药里的“胃动力药”,但“平胃”助推的是本来不弱的胃气,“养胃”养的是脾胃本身就是薄弱环节的人。

 

2《藿香正气水》是祛暑的药,治“胃肠型感冒”。只要舌苔腻厚就可以吃。藿香正气水比藿香正气胶囊的效果要好,因为“正气水”是用乙醇提取的,里面有酒,温性的,可蒸化、驱除寒湿。

 

中暑,觉的恶心,还有点发热这个药最适合。但有时,只是胃口很差,没有发热,也可以照常吃。吃了两天之后舌苔变薄了,胃口也好了。只是感冒发热,或者扁桃体化脓,吃消炎药之后嗓子好了,但舌苔还是很腻的,不喜欢吃东西,“霍香正气水”可用,即便是冬天也没问题。它可以去内湿,内湿不去,逐渐的会化热,很多人的“上火”就是从湿没清出去转化而来的。

藿香正气水清除内湿,外用去外湿。比如夏天的湿疹、痱子,夏季皮疹,秋风一起就下去了,究其原因全是湿邪导致的。可以在服用二陈丸加二妙丸的同时,把藿香正气水倒入洗澡水里洗澡后用它擦在有皮疹的地方,等其自然吸收。“外科不治癣”,是说皮肤病很难治,其中原因就和湿邪的纠缠有关,湿除了重着(性质里带湿的人感到身体沉重)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黏腻,难迅速痊愈,皮肤的湿性疾病尤其如此。而藿香正气水的清利湿热,有效。


“中医是辨证论治,同样的病,在不同人身上表象不一定相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有三位通过胃镜同样诊断为“胃窦萎缩性胃炎”但其舌象就不同。一个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淤点,诊断为脾胃虚寒;第二个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诊断为胃中痰热夹淤;第三个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诊断为胃阴不足。——摘自藕生莲花香的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