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直肠癌当痔疮
(2022-06-28 05:17:33)便血见于多种疾病,痔疮、肛裂、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甚至是直肠癌。自我诊断,盲目用药,可能错失良机。
直肠癌与痔疮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一旦被混淆,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直肠癌被误认为痔疮?二者发病部位相近,且直肠癌的初期症状不典型,甚至与痔疮的临床表现高度相似,如出现便血、排便困难或肛门下坠感等症状,加上“十人九痔”,很多人认为是患上了痔疮。未予重视,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此外,痔疮和直肠癌同时存在,相似的症状更有可能掩盖直肠癌的病情,造成误诊。
因此,如果出现便血等不适,就医时要详细地如实描述症状,尤其要注意向医生说明有没有异常消瘦、便血的颜色如何,以及便血时是否伴黏液或脓血等,不要自行购药治疗,更不要讳疾忌医轻视病情,延误治疗。
如何区别直肠癌与痔疮
直肠癌与痔疮都可能出现便血症状,单从肉眼观看大便出血颜色并不能达到鉴别疾病的目的。目前认为,让专业的肛肠科医生做一个肛门指检,或是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肠镜等相关检查,都是筛查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这4个癌症信号:
排便不规律
原本规律的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或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大便形状改变
大便突然变细了或者变扁了,可能是肿瘤变大后挤压大便使之变形的结果。
排便不净感
排便之后仍然觉得未排净,还可能伴有肛门的坠胀感,往往预示疾病加重。
腹胀、腹痛
直肠癌患者前期多见间歇性腹胀、腹痛,后期逐渐变成持续性发作,发作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轻有重。
远离直肠癌的方法,预防直肠癌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定期体检
肛门指检能够排除掉80%的直肠癌,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肛门指检一次,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一旦发现结直肠息肉或者肠炎等肠道疾病,要及时就医治疗。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均衡膳食,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有益于保持肠道健康。建议日常多食新鲜蔬果,减少红肉及腌制食品的摄入,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还应按时休息,不过度劳累,不熬夜,使机体免疫系统始终处于积极工作状态,癌症自然不易发生。多做散步、慢跑、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保持良好的心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对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影响正常的排便。
改掉不良排便习惯
减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建议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保持肛周的干燥、清洁。
避免乱用泻药
不要使用过多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泻药,都含有蒽醌衍生物,长期服用会使肠壁神经末梢应激性降低,肠蠕动减弱,造成结肠黑便病,甚至有癌变的风险。
练习摩腹、提肛动作
摩腹方法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之分,一般顺时针按摩有疏通及缓解便秘的作用,逆时针按摩有升阳止泻的作用。关于按摩手法力度,手法轻柔有补益的作用,力度较重的手法有疏泄的作用。操作时,用掌根或整个手掌紧贴腹部,手法宜重,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左右即可。用于平时保健时,可以顺时针按摩和逆时针按摩同等次数。
提肛运动能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对防治期痔疮和直肠脱垂有很好的效果。练习时采取坐位,吸气时有意识地收缩尿道、阴道以及肛门,然后呼气时放松。如此反复50~100次,每日2~3遍。若能采取胸膝卧位(双膝跪姿,胸部贴床,抬高臀部)做提肛运动则效果更好。
排便不规律
原本规律的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或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大便形状改变
大便突然变细了或者变扁了,可能是肿瘤变大后挤压大便使之变形的结果。
排便不净感
排便之后仍然觉得未排净,还可能伴有肛门的坠胀感,往往预示疾病加重。
腹胀、腹痛
直肠癌患者前期多见间歇性腹胀、腹痛,后期逐渐变成持续性发作,发作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轻有重。
远离直肠癌的方法,预防直肠癌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定期体检
肛门指检能够排除掉80%的直肠癌,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肛门指检一次,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一旦发现结直肠息肉或者肠炎等肠道疾病,要及时就医治疗。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均衡膳食,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有益于保持肠道健康。建议日常多食新鲜蔬果,减少红肉及腌制食品的摄入,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还应按时休息,不过度劳累,不熬夜,使机体免疫系统始终处于积极工作状态,癌症自然不易发生。多做散步、慢跑、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保持良好的心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对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影响正常的排便。
改掉不良排便习惯
减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建议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保持肛周的干燥、清洁。
避免乱用泻药
不要使用过多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泻药,都含有蒽醌衍生物,长期服用会使肠壁神经末梢应激性降低,肠蠕动减弱,造成结肠黑便病,甚至有癌变的风险。
练习摩腹、提肛动作
摩腹方法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之分,一般顺时针按摩有疏通及缓解便秘的作用,逆时针按摩有升阳止泻的作用。关于按摩手法力度,手法轻柔有补益的作用,力度较重的手法有疏泄的作用。操作时,用掌根或整个手掌紧贴腹部,手法宜重,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左右即可。用于平时保健时,可以顺时针按摩和逆时针按摩同等次数。
提肛运动能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对防治期痔疮和直肠脱垂有很好的效果。练习时采取坐位,吸气时有意识地收缩尿道、阴道以及肛门,然后呼气时放松。如此反复50~100次,每日2~3遍。若能采取胸膝卧位(双膝跪姿,胸部贴床,抬高臀部)做提肛运动则效果更好。
名医名方
参芪益肠方
摘自2023-5-22中国中医药报
霍介格,男,汉族,1966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肿瘤相关并发症及内科疑难杂症。
组成:人参10g,黄芪15g,藤梨根15g,八月札10g,薏苡仁20g,苦参6g。
功用:健脾祛湿,化瘀解毒。
主治:结直肠癌放化疗后及中晚期患者属脾虚湿滞、瘀毒内结证者。症见纳差、乏力、大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脉细弦或濡。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以人参、黄芪健脾益气、扶正培本,为君药。藤梨根味淡、性平,清热解毒、消积化瘀,八月札味苦、性微寒,行气活血止痛,同为臣药。薏苡仁味甘、性淡,健脾化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共为佐药。全方标本同治,共奏健脾祛湿、化瘀解毒之功。
加减:阴伤津亏者,加麦冬、石斛、沙参;腹痛者,加白芍、甘草;大便溏烂者,加炒白术、茯苓、山药;瘀毒明显者,加莪术、独角蜣螂;便血者,加三七粉(冲服)、炒槐花。
验案举例:患者男,70岁,2018年10月2日初诊。主诉:结肠癌术后化疗后2年余。患者2016年2月25日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谓溃疡型腺癌,TNM分期为T4aN1bM0 b期。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2016年10月复查CT提示精囊腺周围见约3.3cm×4.1cm占位,予手术治疗,病理提示转移性腺癌,术后再行化疗2个周期。刻下:身倦乏力,头晕耳鸣,不思纳谷,四肢畏寒,手足麻木,大便稀软,日行2~3次,夜寐易醒,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后偏腻,脉细缓。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术后,中医诊断为肠癌病,病机属脾虚阳弱、瘀毒内结,治以健脾温中益气、化瘀解毒。予参芪益肠方加减:人参10g(另炖),黄芪15g,肉桂3g(后下),陈皮6g,炒白术15g,山药20g,赤芍10g,茯苓15g,干姜5g,仙鹤草15g,藤梨根15g,白花蛇舌草15g,焦山楂15g,六神曲15g,炙甘草3g。常法煎服,并嘱患者避免进食生冷及辛辣刺激之物。2018年12月13日二诊:诉服上药2月余神疲乏力及头晕耳鸣好转,食纳增加,睡眠改善。手足麻木如前,大便质地偏硬,日行1次,舌质淡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弦。原方去干姜,加桂枝6g、莪术10g、姜半夏10g。2019年2月1日三诊:诸症皆有改善。治疗仍以扶正益气、抗癌解毒为大法。患者近期查CT提示肠癌术后改变,余未见异常。
(李灵常 整理)
参芪益肠方
摘自2023-5-22中国中医药报
霍介格,男,汉族,1966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肿瘤相关并发症及内科疑难杂症。
组成:人参10g,黄芪15g,藤梨根15g,八月札10g,薏苡仁20g,苦参6g。
功用:健脾祛湿,化瘀解毒。
主治:结直肠癌放化疗后及中晚期患者属脾虚湿滞、瘀毒内结证者。症见纳差、乏力、大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脉细弦或濡。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以人参、黄芪健脾益气、扶正培本,为君药。藤梨根味淡、性平,清热解毒、消积化瘀,八月札味苦、性微寒,行气活血止痛,同为臣药。薏苡仁味甘、性淡,健脾化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共为佐药。全方标本同治,共奏健脾祛湿、化瘀解毒之功。
加减:阴伤津亏者,加麦冬、石斛、沙参;腹痛者,加白芍、甘草;大便溏烂者,加炒白术、茯苓、山药;瘀毒明显者,加莪术、独角蜣螂;便血者,加三七粉(冲服)、炒槐花。
验案举例:患者男,70岁,2018年10月2日初诊。主诉:结肠癌术后化疗后2年余。患者2016年2月25日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谓溃疡型腺癌,TNM分期为T4aN1bM0 b期。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2016年10月复查CT提示精囊腺周围见约3.3cm×4.1cm占位,予手术治疗,病理提示转移性腺癌,术后再行化疗2个周期。刻下:身倦乏力,头晕耳鸣,不思纳谷,四肢畏寒,手足麻木,大便稀软,日行2~3次,夜寐易醒,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后偏腻,脉细缓。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术后,中医诊断为肠癌病,病机属脾虚阳弱、瘀毒内结,治以健脾温中益气、化瘀解毒。予参芪益肠方加减:人参10g(另炖),黄芪15g,肉桂3g(后下),陈皮6g,炒白术15g,山药20g,赤芍10g,茯苓15g,干姜5g,仙鹤草15g,藤梨根15g,白花蛇舌草15g,焦山楂15g,六神曲15g,炙甘草3g。常法煎服,并嘱患者避免进食生冷及辛辣刺激之物。2018年12月13日二诊:诉服上药2月余神疲乏力及头晕耳鸣好转,食纳增加,睡眠改善。手足麻木如前,大便质地偏硬,日行1次,舌质淡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弦。原方去干姜,加桂枝6g、莪术10g、姜半夏10g。2019年2月1日三诊:诸症皆有改善。治疗仍以扶正益气、抗癌解毒为大法。患者近期查CT提示肠癌术后改变,余未见异常。
(李灵常 整理)
前一篇:脉枕:诊脉用具材质各异
后一篇:熊继柏运用天麻止痉散治验三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