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 陈文伯-1》脑中风
国家级名老中医,鼓楼中医院原院长陈文伯的治病理念是以肾为本。
他认为肾是我们身体中最先形成、最晚成熟、最先衰老的一个器官,很多看似和肾没什么关系的病症,其根源都在肾,治疗的时候也要从肾进行论治。
很多老年人都有脑血管的问题,头在上面,肾在下面,看着好像谁都不挨着谁,但是很多脑血管的疾病,其根源都在于肾,比如常见的脑卒中,预防和治疗都离不开肾。
中医所谓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这个心,就涵盖了心脏和大脑,咱们说心主神明,就是指大脑的思维功能。中医还有一句话叫“心肾相交”,意思就是说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这种关系,也称水火相济。
脑卒中也叫脑中风。“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疾病症状与所观察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
陈老认为脑中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基础,就是痰瘀阻络。络就是脑络,相当于大脑的毛细血管。痰瘀是什么?就是中医所说的无形之痰,就是血液里的浊物,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血脂和胆固醇,所以高血脂是一个危险因素。
第二是诱因,就是风。这个风指的是肝风内动。在痰瘀阻络的情况,一旦着急、上火、生气导致肝风内动,就容易触发脑中风。
以上是脑中风的两个原因,但是根源还是在于肾。中医对于肾的功能有这样一句描述,“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很多人都知道脾是后天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觉得应该健脾利湿来化痰,但是脾和肾有非常关系的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一旦有肾气不足、肾精亏虚的先天问题,就会造成脾的后天失养,就会导致脾的功能下降,造成痰瘀。
![[转载]2012年5月7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1》 [转载]2012年5月7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脑中风有几个典型的征兆,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是中指麻木,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信号,一旦出现中指麻木,还不理会的话,三年之内必然中风。
第二是突然失语。比如俩人坐着聊天,突然一个人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心里都明白,就是嘴不听使唤了,大概1-2分钟之后就会恢复正常。这也是一个危险信号。
第三个是舌头偏斜。突出舌头之后不自觉的向左或者向右偏斜。
痰瘀是基础,肝风内动是诱因,肾是根本,那么治疗脑中风的方法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陈老用来治疗和预防脑中风的小秘方是牛黄祛风汤。葛根 10克、地骨皮10克、丹参10克,以上药物煎汤冲服牛黄或人工牛黄1克。如果热像明显的人还可以加3克竹沥水。
![[转载]2012年5月7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1》 [转载]2012年5月7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实脑血管疾病的最大问题还是刚才咱们提到的痰瘀阻络。有痰瘀阻络的情况,再加上突发的诱因,就容易发生脑中风。那么没有诱因,但是痰瘀阻络始终存在的话,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现代医学所说的动脉硬化、脑血栓、血管性老年痴呆等等,都是由于痰瘀阻络导致的,痰瘀的根源在肾,所以补肾、化瘀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关键,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
牛黄祛风汤不仅仅是针对脑中风,对这些慢性的脑血管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除了服用药物之外,平时吃一些核桃、山楂、三七粉也可以起到养脑、健脑的作用。
![[转载]2012年5月7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1》 [转载]2012年5月7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核桃每天吃2-4个,食用过多会碍胃。每天还可以用5-6片山楂泡水,冲服三七粉1克。
《大国医 陈文伯-2》肾
陈文伯陈老告诉我们,中医认为肾为水脏,主收藏,藏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另外,诸病皆聚于肾,意思是任何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后都必损肾脏。所以在治疗像糖尿病之类的各种疾病时,都应该在治疗早期就把肾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转载]2012年5月8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2》 [转载]2012年5月8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陈老提示大家,中医有“五不治”,意思是当水病(肾脏的各种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中医认为基本上就不可医治了,所以肾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
水肿就是肾病病人的一个典型的体征,几乎所有肾病病人在发病时期都出现过水肿。初期时可能只是眼睑水肿,随着病情的加重,发展至全身。除此之外,肾病病人一般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这些特征综合着自我判断一下肾的情况。
![[转载]2012年5月8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2》 [转载]2012年5月8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国医 陈文伯-3》肝
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鼓楼中医院原院长陈文伯
陈老认为治疗肝病不能只治肝,而是应该同时注意肾和脾的调养。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中医“肝肾同源,肝脾同治”的治疗理念。
“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肾肝同治”
的治疗法则。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先后天综合之精的充养。
“肝脾同治”是因为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很容易导致肝脾同病,所以在治法上主张肝脾同治。
肝病病人要特别注意饮食,有时候一条黄鱼就能引发危险。
陈老治疗的一位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本来病情已经稳定,就是因为吃了一条大黄鱼导致大出血去世,所以肝病病人,鱼虾肉蛋这些中医所说的发物,一定要少吃或者不吃。再就是一定要谨遵医嘱,要不然再好的药、再好的医生也挽救不了生命。
究竟什么是发物呢?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按照食物的不同种类,主要分5种。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鲜类。主要有带鱼、黄鱼、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花生、芒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猪肉、鹅肉、驴肉、牛肉、羊肉、蛋类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陈老推荐,肝病病人可以食用醋烹泥鳅这道药膳,对肝病有一定疗效。使用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等注意事项,请注意节目中的讲解。
![[转载]2012年5月9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3》 [转载]2012年5月9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3》](//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中医书籍中,没有肝硬化腹水的病名。只有与肝硬化病相类似的症状。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水胀》篇云:“鼓胀何如?”歧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对症状的描述颇为详细。其症状的描述与肝硬化引起的脾脏肿大颇为吻合。现代医学的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腹胀水臌”的范畴。
陈老有一个早期肝硬化日常调养的小方叫柴胡软肝散。使用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等注意事项,请注意节目中的讲解。
![[转载]2012年5月9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3》 [转载]2012年5月9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3》](//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鳖甲咸、寒,具有滋补肝肾,软坚散结的作用,是柴胡软肝散中的一味重要药物。还有一味中药叫龟板,龟板其实就是龟的腹板,虽然两者很像,但是作用却不一样,龟板主要用于滋补心肾。大家在使用时注意区分。
《大国医 陈文伯-4》腰
陈文伯陈老告诉我们,中医将腰痛的原因分为三类:外伤、内伤和外感。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不同原因引起的腰痛在用药方面的侧重点有不同,可是都应该考虑补肾护肾。因为腰为肾之府,且腰痛十有八九都是虚证,与肾是密切相关的。
在本期节目中,陈老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针对外感和内伤引起的腰痛十分有用的小方。方中的八味药兼顾补肾、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搭配全面。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配合陈老同时带来的外用药酒方“灵仙止痛酒”,此药酒适用于各类疼痛,内服外擦,效果更加显著。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如果腰痛的急性发作,陈新医生教大家用按揉委中穴的方法缓解疼痛。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 [转载]2012年5月10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4》](//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此外,他还为我们推荐了日常生活中一个有祛风活络功效的食品——木瓜。在告诉大家如何食用木瓜的同时,更教大家利用木瓜通过中医透皮吸收的方法缓解颈肩腰腿的疼痛。
《大国医 陈文伯-5》男科
男科病可不仅仅是性功能障碍,男科病是一个很大的学科,指的是因为生理构造不同只有男性才会得的疾病,目前已知的有70多种疾病,比如中老年人常见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年轻人常见的不育症等等。我们国家把每年的 10月28日定为男性健康日。
男性看病频率要比女性低28%,90%的男性表明自己平时没有健康体检的意识和习惯,而80%的重病男性长期不去医院就诊,或讳疾忌医才导致小病养成大病,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期。
中国男科疾病发病率高达51%。20岁至40岁之间的男性,20%患有前列腺炎,16%患有生殖感染;40岁以上的男性,50%患有功能性障碍和前列腺增生;10%的夫妇患有不孕不育症。男性的衰老年龄比上世纪80年代末大大提前,原本应在60岁以上才出现的更年期症状已出现在40岁左右的男性身上。
为什么男科病如此高发呢?
从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之后,男性成为主要生产力,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我国历史上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又使“父权”观念更加巩固。男性是主宰者、统治者,这种妄自尊大也使他们对自己的“隐私病”不敢承认,也不屑治疗。所以首先要从心理上改变这种状态,男人苦男人累,男人哭吧不是罪,要勇敢承认自己的脆弱。
医学发展史上同样也存在对男性健康的冷漠。男科长期没有形成系统的专科,很多医院里面有内、外、妇、儿、皮、肿瘤这些专科,唯独没有男科,男科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男人的健康问题长期被忽视。
危害男性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湿热下注、气血淤滞,还包括各种放射性的元素,比如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者长期接触放射线的人,患有男科疾病的风险都很高。
但是陈老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肾精肾气亏虚。
![[转载]2012年5月11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5》 [转载]2012年5月11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5》](//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肾所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总称。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主生育繁衍,又称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源于水谷精微的化生,主生长发育,又称水谷之精或脏腑之精。
肾气由肾精化生,广义肾气指的是肾脏的功能活动,包括了肾阴、肾阳。狭义肾气指的是肾脏的功能活动中起固摂、封藏作用的部分,一般讲的肾气不固,指的是狭义肾气。
肾是人的根本,肾精肾气关系到男人的生长和生育。所以肾精肾气亏虚才是男科疾病的根本原因。
不仅仅是男性,对于女性来说,肾精肾气也是非常关键的,肾精肾气亏虚之后会出现早衰,耳鸣,发脱,牙齿松动,健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可能引起女性的不孕。
前列腺增生是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医早在《黄帝内经》里就对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有记载,只不过名字不叫前列腺增生,而称为癃闭。《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无尿排出者,统称癃闭,和现在所说的前列腺增生的症状非常相似。
癃闭的原因就是肾元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水,是以“无阳则阴无以化”,而致尿不得出。
陈老有一个益肾通利的小方,用来治疗前列腺增生。
![[转载]2012年5月11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5》 [转载]2012年5月11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5》](//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陈老有一项专利,一味药膳就能解决少精和无精的问题,这味药膳的名字叫合雀报喜。
![[转载]2012年5月11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5》 [转载]2012年5月11日播出《大国医 <wbr><wbr>陈文伯-5》](//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但是现在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就用鸽子来代替,一次用一只鸽子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头千万不能去掉,因为很多有效成分都在头里。
热爱可以成就一件事到极致
(2022-06-25
07:55:36)[编辑][删除]
——致长春中医药大学2022届毕业生寄语
摘自2022-6-24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仝小林
亲爱的老师,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77级校友仝小林。
春归夏至,草木蓬勃。很荣幸再次回到母校的毕业典礼。
记得我刚刚进校不久,去图书馆借书碰到了我的启蒙老师——陈玉峰先生。当他一口气、一字不差地背完了二十八部脉、十四经脉和奇经八脉,当时我就惊呆了。
在我求学路上,我遇到了陈玉峰老师和多位国医大师,他们激发了我学习中医、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是他们让我明白:热爱可以成就一件事到极致。
因为热爱,我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乐在其中,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一次次收获学术钻研的沉浸感,善待生命的满足感,以及对热爱领域的专注感。因为热爱,所以收获;因为收获,所以成长。
学弟学妹们,你们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这几年,亲历着大时代的浪潮,与崛起的中国同行,与强大的祖国同风共雨。你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与时代如此之贴近。
今天之后,你们将步入社会,挽袖躬身,开启属于你自己的辉煌人生。
今朝挥手告别,愿此去:
乘长风,破万里浪,凌青云,啸九天歌。
希望你们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
希望你们前路无惧,用青春拥抱时代。
希望你们行走无疆,用热爱点亮未来。
希望你们志远无私,用真诚温暖时光。
在奋力奔跑时,传递人心的力量与希望。
同时,要时常关注自己,规律地饮食、作息和锻炼,让自己有更充足的力量和自信,去对抗那些不确定性,更勇敢地面向未来。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中医瑰宝成都中大临床医学院2022届毕业的讲话
(2022-06-25
07:54:15)[编辑][删除]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摘自2022-6-24中国中医药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刘毅
今天是是开启青春与梦想双向奔赴的时刻,是一段美好而特别的生命旅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初心使命,赓续着“医者仁心、济世救人”的精神力量;“大爱逆行”时的感动。这一切都融入临床人的血脉、写入成中医的记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时,“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中医瑰宝”,提三点希望——
一,勇毅前行,赓续精神
建校之初,李斯炽先生顶住中医存废之争,从教育界迈入中医学,秉持“誓与国医共存亡”的决心,年复一年,自身捐款、借贷度日、义务上课等办法,开办四川国医学院,尽管自身负债如山,也毫无追悔之意。勇毅前行,挽救中医药于危难之间。这是中医药人的志气、底气、更是骨气。同学们生逢百年盛世,肩负传承祖国医学与中华文明之使命,希望你们在医学的道路上,赓续前辈勇毅之精神,不畏艰难,守正创新。
二,胸怀天下,心系苍生
学校内分泌科主任陈秋老师始终潜心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研究。用奋斗书写着青春之美,用每一个“小我”成就了捍卫生命健康的“大我”。一生谨守医学大义,常怀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
三是止于至善,追求卓越
在求医道路上,至诚至善,追求卓越。潜心溯源,深耕经典;躬身临床。用精湛的医术止于至善,用不懈的追求臻于卓越。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中医瑰宝,时代使命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盛夏六月,扬帆起航,勇毅前行,拥抱未来!
坚定信念、自信果敢、以信立身
——在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摘自2023-7-17中国中医药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陈忠
仲夏已至,草木葳蕤,骊歌唱响,青春远航。毕业季如期而至。圆满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
你们把最美丽、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镌刻在了富春山下,把最难忘、最动人的岁月播撒在了钱塘江畔。校园中留下了渴求真知的眼神,实验室里留下了你们刻苦钻研的身影,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青春绽放的精彩。你们用熠熠生辉的青春岁月,丰富了浙中大的光阴故事,为浙中医药大故事里最独特的篇章。
求学这几年,无上荣耀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请缨,努力彰显浙中大学人的青春风采。
你们是无比幸福的与学校一起成长,开启了“特色鲜明、守正创新”中医药大学奋斗征程的新篇章。
毕业典礼,共话离别,展望未来。以“信”为题,离别赠言。
坚定信念、用担当激扬青春。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铸造新征程,新青年肩负新使命。坚定信念、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厚植家国情怀、奋力建功立业必备的“干粮”。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走上社会后,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真情讲好中医药故事,用行动弘扬中医药文化,成就精彩人生。
自信果敢、不惧风雨,用奋斗成就未来。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有平川也有高山,有丽日也有风雨。面对不同的境遇,唯有灵活应对,自信坚毅,行稳致远,笃定前行。穿过岁月的风尘,无数先贤面对人生苦难境遇所展现的自信和坚毅,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苏东坡无惧风雨登高抒怀,徐霞客壮游天下书写人生。对未来的挑战,自信豁达、果敢坚强,激扬奋斗的热情,追逐梦想,走向辉煌。以自信勇毅的意志迎接挑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以信立身、以诚待人,用大爱拥抱世界。诚信的人懂得自爱和爱人,诚信的人魅力无穷、自带光芒。“大医精诚”精神的熏陶和洗礼,做大爱精神的传播者。诚诚恳恳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努力做到身行一例、一诺千金。对病人真诚友爱、竭尽所能救死扶伤,用仁心仁爱去抚慰病患的心灵;做科研,就要坚守学术道德,做到守正创新,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做到以诚立身,以信立业,坚守独立和自由的人格,以奋斗姿态去拥抱未来,去成就自己别样人生。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无论未来奔赴何方,拥有怎样的风雨灿烂,浙中大是梦想的起航地,是永远的心灵港湾。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不负少年心,不负白头志,所遇皆挚友,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
本期聚焦:高质量中医诊疗
医患双向奔赴 完成治愈之旅
摘自2023-9-7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藏医院 罗辉
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着病痛的挑战,寻求着治愈的道路。医生通过仁心和医术来治疗疾病,而患者则通过信任和配合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医生和患者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双向奔赴,朝着同一个目标作出各自的努力,完成对疾病的治愈、对健康和生命的守护。
医患关系中信任贵比千金。信任是力量,它让医生更加专注于治疗,带给患者信心和希望。信任是情感,感受到中医的人文关怀,体会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医患同心,并肩作战,共同完成疾病的治愈。
医生角度的奔赴
专心诊治,不应瞻前顾后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患者的健康是医生最重要的责任。因此,专心诊治,尽可能减少非医疗因素对诊疗行为的不必要干扰和影响。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生自身职业素养的体现。
《大医精诚》,是最高目标,对诊疗行为规范有深刻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灵之苦……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告诫医生在治病不要瞻前顾后,担心自己的安危利弊,将心比心,以仁爱之心全力以赴,不顾困难艰辛,全力疗愈患者。
医生和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沟通中,医生全心全意、一心赴救的真诚,患者在无形之中自然会感受得到,就能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良好的依从性,为以后坚持复诊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日治愈。
有效沟通,关心患者感受
以患者为中心,对症状体征、主观感受非常重视,关注情绪状态和饮食起居习惯,为辨证论治考虑因素。望闻问切,处方用药、情志疏导、生活建议,与患者密切互动,让患者有被重视的感觉,体现人文关怀。
慢郎中”。这个“慢”并不是起效慢,而是指看病节奏相对的“慢”。需要耐心倾听主诉,有效沟通,详细问诊,了解病情症状、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心情等各方面的情况,再加上察色、望舌、闻声、按脉等,细心辨证,以了解病情,找出病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采集四诊信息和辨证用药的过程,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往往初诊看一个患者需要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种诊疗模式相对于西医来说确实是“慢郎中”,也体现了中医诊疗的温度与深度。
医患纠纷多数不是疗效不好,而是患者的就医体验差,常见原因之一等待时间长,而医生看病的时间过短,患者觉得病情还没说清楚就被医生草草打发走了,于是心生不满去投诉。医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因人而异,优化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不同疗法,有各自的适用病种。汤药作为疗法,制备不方便、部分患者不习惯中药口感难以坚持。针灸相对简单方便,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中医临床并没有标准化的疗法,因人制宜,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设法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如果让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汤剂,一是不便坚持,时间成本过高;二是开销大,患者的医疗负担重。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成药,或者将患者的个体化处方做成丸剂、散剂、代茶饮等形式,既降低了成本,也更加便利患者,适合慢性病的长期维持治疗。有些疾病除了中药,还适合外治。
治疗乏效,及时推荐他医
当医生治疗几次效果都不好时,需要考虑是治疗没有对症所以未见效,还是疾病本身的特点。有些慢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或者治愈。如果医生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信心,可以与患者坦率沟通,告诉其耐心地继续坚持。自己没有足够经验来处理患者的病情,及时推荐更高明的医生。
患者角度的奔赴
谨慎择医,选择合适医生
一个靠谱的医生。评价靠谱的标准,可以从诊疗过程、处方、药后反应3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望闻问切,细心诊治。耐心地询问症状、起因、经过、饮食等,看舌象,把脉等。脉诊应该在1分钟以上,才能仔细辨别脉象,识别异常。二是药简而精,价格不贵。除非病情特殊,药味数在20以下。避免使用价格贵,大处方。初诊中药,以1周为宜,慢性病也不应超过1个月。因为复诊需要根据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方。三是看药后的反应。一切以疗效为评判标准。好转和舒适。
理解信任,形成良性互动
医学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领域。即使医生经验丰富,也无法保证每次能成功。医患是生命共同体,唯有信任,才能共赢。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形成医生与患者的良性互动,医生没有顾虑,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生机。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就会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例如让患者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患者进行转诊、放弃风险大但价值高的治疗等。
在高风险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能起到力挽狂澜。如果患者能够理解疾病本身的风险,愿意信任医生,医生即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进行救治。缺乏信任,不敢冒风险而不治疗,对患者也是很可惜的。
学会“看病”,实现有效沟通
在看病过程中,向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医生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就诊时,清晰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持续时间、发病和治疗过程等,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将检查报告带上。复诊实事求是地反馈治疗效果,不夸大病情,不隐瞒疗效。一些细节问题也需要注意,不要在剧烈运动或饭后马上就诊,以免影响脉象和舌质颜色。患者询问医生,比如是什么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需要做检查,服药方法,是否有忌口,有哪些注意事项,西药是否继续服用,复诊时间等。
患者需要避免以下行为:一是不要考医生。一上来就不说话,伸出手来让医生诊脉。二是不要提与疾病治疗无关的问题。三是不要请医生评价其他中医的处方。每个医生的经验和知识不同,患者此前就诊时的状态与当下也可能不同,对其他医生处方的评判很难做到客观,且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
信医要专,切忌不断换医
有些患者喜欢频繁换医生看病,哪怕有些治疗即使有效,一听说有别的医生很厉害,就不再去找前医复诊,而是去找新的医生,以期寻求更好的治疗。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征都有一个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患者的复诊,观察服药后身体对处方的反应情况,根据服药反馈调整处方,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果频繁更换医生,每个医生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不同医生的诊疗思路和用药是不一样的,这样患者一直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医生诊疗,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摘自2022-6-27中国中医药报
——怀念恩师杨鸿仁先生
2022年,是我的恩师杨鸿仁先生辞世七周年。20世纪30年代,杨鸿仁出生于甘肃省康乐县五户乡下窑村。他少年时聪明好学,以优异成绩考入甘肃省卫生学校,这是当时甘肃省唯一的一所医学院校。毕业后一直在甘肃省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78年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随即赴之任教。他曾拜全国妇科名医周子颿为师,跟诊学习四年余,并对周子颿四十多年的医案进行了整理,汇编成《周子颿中医妇科临床诊治纲要》一书,约20万字。
杨鸿仁先师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著有《妇科病的中医治疗》《中医医方医案医话集锦》等。
先师医德高尚,视病患如亲人,其诊病无论贫富,普同一等。如遇贫困者,处方时再三斟酌,比较疗效,相同之药,能少一味就少一味,哪个价钱低就用哪个。
先师诊病多奇验。他擅长治疗不孕症,告诉我,生孩子和种庄稼是一样的道理,先得有优良健康的种子,还要具备诸多环境条件和因素,不能光靠吃药。经他调治后,患者大多能喜获麟子。
先师治学,不拘一格,有关医籍无不涉猎。他绝无中西医门户之见,尝谓:学术问题,当无古今、无中外、无尔我。故其说能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先师之于古医籍,最推崇张仲景之《伤寒论》,
认为其“辨证之精为诸法之冠,组方之妙为医方之首”,故穷毕生精力研习之,亦要求我毕生研修。先师之治学,法度谨严,尝谓“文以载道,虽一字之误,动辄关乎生死,不可不慎”。
我追随先师32年,从当年的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是先师将我带进了仲景之门。先师本为我亡妻的舅父。1984年春节,我和妻子一起回娘家拜年时,见到了过年回老家看望老母亲的杨鸿仁舅父。当时,他问我在做什么工作?我回答说,1982年,从部队复员后在胭脂卫生院学习了一年半,然后到村里当了赤脚医生,1983年考取了乡村医生证。他又问我在哪里学过医,我说在部队时,跟连队的医助闵振选学习过。因为买不起书,所以借闵振选的书,抄了《中医内科学》,还背过闵振选的好多考试卷子,并学习过卫生员手册。
舅父听过后说:“这样不行,你没有经过正规学习,不能行医,过完年你来甘肃中医学院门诊部找我学习中医。”
过了一段时间,我接到舅父的来信,便到他身边跟诊学习。虽然没有行正式的拜师礼,但我在心中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从此不再以舅父称之,而是以师之礼相待。先师让我先背诵裴正学的《新编中医方剂学》,这本书我至今每天必看。先师还将自己的中医临床研究结果、诊断思路,毫无保留地传授于我。
在跟诊的同时,我还报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课程,两年后,因交不起每年50元的学费而终止了学习。另外,我还向我的舅母、甘肃中医学院门诊部的付德芳老师学习中医儿科,向甘肃中医学院门诊部的张菊秀老师学习针灸。后在中国乡村医生函授学校和政卫生学校面授站面授学习三年,取得大专文凭。今年我又通过了甘肃省第一次招考的名医师带徒师承教育的中医确有专长的考试,还加入了中国针灸协会。在日常诊疗中,我谨遵先师教诲,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先师课徒不知疲倦,跟随他学而有成者甚众,遍及大江南北。余从师最久,然天性驽钝,所获未及师之十分之一,即此余绪,亦常得起沉疴、愈顽疾。然未能使师学光大,心常惴惴。还记得,先师将一次出席由卫生部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名额让给我,我在会议上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的学术报告,特别是余瀛鳌教授传授的带状疱疹治疗方使我受益匪浅,在临床应用此方,治愈率极高。
群山俯首致哀,黄河呜咽东流,缅怀恩师先贤,七载有余。浮想联翩,含泪祭之以文曰:
呜呼恩师,精益求精,救死扶伤,心系民情,博大精深,医德高尚,久病痼疾,妙手回春。自投门下,受益匪浅,一丝不苟,教诲记心,孜孜不倦,方期成名。求学路上,诱我于庭,传教受益,如梦方醒,日夜怀念,似海深情。跪拜灵前,表我哀情,敬献糖果,恩师享馨,薄酒菲仪,聊表我心,英灵有知,来品来歆。呜呼恩师,安乐天堂。
先师高尚的品德和精湛医术,将永远激励我不懈努力!(晏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