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9,581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握机于病象之先以治顽疾

(2022-06-23 12:55:38)

摘自2022-6-22中国中医药报
胡淑占 山东省金乡县化雨镇卫生院
运气学说,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常讲,用运气思路指导临床,是基于天人相应的思想,通过观察自然界气候物候气息的变化来了解人体气机的变化及临床表现,“谨调阴阳,无失气宜”,通过调整天人关系达到祛病目的。运气辨治,注重辨时、辨机、辨阴阳开阖枢变化,是对静态、空间的辨证的重要指导和补充。临证做到审象、辨时、握机,并“握机于病象之先”,抓得“先机”,方机相应,往往速效。
以下通过三则医案分析“握机于病象之先”的运气思维。
1多年失眠焦虑案
聂某,女,49岁。1968年5月20日出生,2017年12月12日初诊。患者18年来彻夜不眠,每晚卧床后,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偶尔出现模糊似睡状态,就出现白天干农活的情景。总之,大脑持续得不到休息,身体倍受煎熬,痛苦难耐,几次出现轻生念头,西医常给予安神镇静剂口服,睡眠略有改善,但停药后失眠又作。刻诊:患者表情焦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口唇干燥,面部烘热,小便频数、色黄、灼热感,大便正常。舌淡质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数。处方:炙远志10g,天门冬25g,木蝴蝶10g,炒白术15g,杭白芍15g,山茱萸10g,炙甘草10g。5剂,水煎服,两次分服。
12月19日二诊:患者服药1剂,当晚睡4个小时,服3剂后,能整夜安然入睡。现在感觉浑身轻松,神清气爽,小便也正常。考虑患者十余年的失眠,已见卓效,守方再进5剂,以资巩固。
随访至今,一直睡眠良好,失眠未再发作。
按 丁酉年,少角木运,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火热之邪,灼伤津液,故患者出现口干唇燥,面部烘热,小便赤、涩、灼热等一派金燥火烈之象。热扰心营,神志不宁,故夜寐不安。加之六之气,少阴君火在泉,致使阳明不降,阳不得入于阴而目不暝矣。该患者出生于火运太过之戊申年三之气,主客气均为少阳相火,燥热体质,恰逢燥火之年,更使病情加重。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符合审平汤之金燥火烈,阳明不降之病机,故投以审平汤咸以抑火,辛苦助金,化燥抑阳,阳潜而入阴,则夜寐自安。火热除,则诸症悉除,小便自利。
2术后小便不通案
岳某,男,64岁,1955年6月12日出生。2018年3月6日初诊。患者2017年8月因脑梗死住院治疗,当时头晕、恶心,输液治疗后,症状好转。遂于脑血管造影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小便不能自解,只能靠导尿维持至今。刻下:患者神清,精神可,纳眠可,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稍黄,左脉沉细,右脉偏浮大。处方:炙紫菀15g,黄芪30g,党参15g,地骨皮15g,桑白皮15g,杏仁10g,赤芍15 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擘),炙远志40g(先煎3小时),木蝴蝶15g,车前子15g(布包),桔梗15g。10剂,水煎服,两次分服。
3月12日二诊:患者服完第5剂药后,有了要排小便的感觉,小便从尿道口点滴而出;服药7剂,小便已完全可从尿道口流出;药尚未服完,特来向大夫反馈。见此佳效,嘱咐患者将导尿管取出,服完余药,再来复诊。后患者守方又进10剂以巩固疗效。
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小便正常,病情痊愈。
按 患者脑血管支架术后,正气损伤,肺气乃虚。肺主一身之气,主行水,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患者出生于岁金不及之乙未年,肺金不及,肺气更易感邪受伤,故其术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职,体内水液输布代谢失常,而发为小便不通之患。紫菀汤为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中针对六乙年少商运,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火胜水复的运气特点而设立的运气证治方。患者病情符合本方病机,故用其急补肺金,斯为得耳。方中炙远志因用量较大,为避免刺激咽喉引起呕吐等不适,故需先煎。
3顽固湿疹案
李某,女,29岁。1989年3月28日出生。2018年6月11日初诊。8年前,患者双手小鱼际处出现红色皮疹,瘙痒剧烈,严重时成簇水泡,经常溃烂流水,诊断为湿疹。间断口服抗过敏西药及外涂激素类药膏治疗,病势时有好转,旋即又起,8年来,一直反反复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近半年来又感病情加重,刻下:患者双手小鱼际见成簇水泡,部分溃烂流水,瘙痒难耐,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沉细。处方:制附子3g(先煎),云茯苓15g,诃子15g,川牛膝15g,西防风15g,潞党参10g,地榆15g,白芷10g,枸杞15g,生姜10g,炙甘草10g。5剂,水煎服,两次分服。
6月18日二诊:患者病情明显减轻,水泡已消失结痂,瘙痒大减,新疹未有再发。舌淡红,苔转白厚水润,脉沉细。守方再进5剂,以观后效。
6月23日三诊:皮疹逐渐结痂褪皮,皮肤渐修完好,瘙痒消失,新疹未发。舌淡苔薄白水润,脉仍沉细,右尺脉较前浮起,故去附子,继服5剂,以巩固。
该患者随访至今,湿疹未再复发。
按 患者多年湿疹,溃烂流水,瘙痒难耐,甚至成簇水泡,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沉细,一派寒湿火郁之象。其出生己巳年,土运不足,湿乃大行,二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少阴君火。先天寒湿郁火之体。逢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寒湿之气见于气交,依照清代缪问对辰戌之岁应用静顺汤的注解:“三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少阳相火,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不宜酸温益火,故去姜、附、木瓜。热伤气,加人参以益气;热伤血,加地榆以凉血;枸杞益营,生姜悦卫,加白芷消散外疡。”该患者一诊二诊时,双尺脉沉细至极,考虑寒水之象明显,故仍酌加少量附子,以温太阳之经。故多年顽疾,投以三之气静顺汤酌加少量附子,温化寒湿,健运脾土,内清郁火,外散疹疡,方机相应,速收全功。

繁荣市花文化展现中药风貌

 (2022-06-25 04:41:20)[编辑][删除]

摘自2022-6-24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图为攀枝花、广州等城市市花木棉花。
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大中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市花。市花能代表一座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一批市花除观赏价值、文化内涵外,亦在中国药用植物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市花评选,至今有超过200座城市拥有自己的市花。月季花、玫瑰花、菊花、丁香花等均为不同城市的市花,繁荣市花文化有利于文创产业发展,对于中医药科普也有极大助力。
攀枝花是木棉花的别称。四川省攀枝花市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地级市,“攀枝花”不仅是攀枝花市的市名,同样也是这座城市的市花。它见证了攀枝花市于微末中崛起,并一路昂扬向上的传奇经历。
木棉,又名英雄树、红棉、烽火树等。其花型美观、花色艳丽,春季观花、夏季观叶,树型巍峨具阳刚之美。主要产地位于中国南部以及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本草纲目》载:“交、广木棉,树大如抱,其枝似桐。叶大,如胡桃叶。入秋开花,红如山茶,花蕊、花片极厚,为房甚繁,短侧相比。结实大如拳,实中白棉,棉中有子。”木棉树形美观,花开时远望犹如无数“火炬”争相斗艳,颇为壮观。木棉花开的盛景正是由于其对阳光的渴望,正如其花色一般,充满火热斗志,永远努力生长着,使自己愈发枝繁叶茂,故也名“攀枝花”。正是这种精神面貌,木棉能作为广州、崇左、高雄等城市的市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木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折服,其“全身都是宝”更是让人称赞不已。
木棉以花、树皮和根入药。春季采花,晒干,入药为“木棉花”,2020年版《中国药典》载其:“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泄泻,痢疾,痔疮出血。”
成都简称“蓉”,市花为芙蓉花。据传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民间称其为“芙蓉花神”。因其喜爱芙蓉,国主下令“城头尽种芙蓉”。便有了“四十里城花作郭,芙蓉围绕几千珠”的盛景。成都自此有了“芙蓉城”的美称。据《成都记》载:“孟后主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到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1983年5月,芙蓉花被确定为成都市市花,成为城市文化符号。
芙蓉花,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本草纲目》云:“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生于陆,故曰地芙蓉。”
资料考据查证,后蜀国主孟昶下令全城尽种芙蓉,或许不仅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更可能是因为战备需要,因为木芙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之效,可用于战场出现的外伤。历代医家认为芙蓉花叶均可入药。《本草图经》记录:木芙蓉,味辛性平,无毒,花主恶疮,叶以敷贴肿毒。《玉楸药解》载:“木芙蓉,清利消散,善败肿毒,一切疮疡,大有捷效,涂饮俱善。”
木芙蓉叶夏、秋二季采收。2020年版《中国药典》载其“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城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木芙蓉应用极广,其茎皮可供纺织;亦可造纸,《天工开物》载:“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芙蓉花开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它坚毅,中华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其挥毫洒墨。芙蓉更是一种美好祝愿,“芙蓉国里尽朝晖”预示充满无限希望的祖国。
祖国大好河山,中药资源蕴藏其间,装点着城市,护佑着健康。

乡下采草药

  (2022-06-25 04:31:41)[编辑][删除]
50年前,我在浙江乡下采草药
摘自2022-6-24中国中医药报
1966年,我在浙江诸暨西江公社广山大队(今山下湖镇广山村)当知青。毛主席提倡赤脚医生用草药治病,草药有实用价值,因此草药书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买来一套《浙江常用中草药》(共四辑)读起来。这四本书都是64开、180页左右的小册子,每本1角5分钱左右。书中图文并茂,每种草药都配有一张图画,绘有茎干、枝叶、花和根,还有其形态、习性、药性、功用、药方等叙述。按照书中的描述,不难找到相应的草药。
我是一个在城里生活惯了的知青,1958年学校第一次组织学生下乡学农时,曾闹出把青麦苗当成韭菜,把蒿菜花当成菊花的笑话。现在趁毛主席大力提倡,我要认识一下中草药,补补这堂课。
我当时担任大队的民办教师,并且尚未成家,星期天以及每天放学后时间充裕,可自由支配,于是我开始了认药和采药的活动。
我背着一个鱼篓,拿着一把短小的锄头,跑遍了整个大队范围内的山间、田头和旷野,这里的草药真多呀!有消炎退肿的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有治尿道炎的车前草,有止血的大小蓟和旱莲草,有治黄疸肝炎的地蜈蚣,有治遗尿的金樱子,有治扭伤的黄栀子,有治蛇伤的半边莲,有清热消炎的野菊花,有治鼻炎的鹅不食草,有平肝的平地木,有以毒攻毒的天南星……仅仅半个月,我就辨认出本大队内五六十种草药。这些草药形态各异,金银花长长的藤蔓上缀满了金银色吐着香气的小花;蒲公英开着可爱的黄花,聚集起一团白色的种子,风一吹就像一顶顶降落伞飞向四面八方;成熟的黄栀子像古代的酒杯(酒卮),挂满枝头;平地木只有三四寸高,叶子像茶叶,结一颗红红的小圆果,煞是可爱……这大大丰富了我的植物和中药知识,我很快爱上了采草药。
一个星期天,我又去了离广山大队八九里路远的大宣山里采草药。那里山比较高,草木也比较茂盛,金萧支队曾将那里作为根据地。那里草药的品种更多,我发现了不少广山村里没有的草药,如茜草、百部、野百合、四叶对、白前、七叶一枝花、千里光等,每每满载而归。
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识别与采集,我认识了100多种草药,并初步掌握了它们的用途。我那时常因劳动出汗多而造成毛孔堵塞,进而生疮,于是尝试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3种草药煎汤内服,并将这3种草药捣烂,敷在患处,如此三四天便可痊愈。还有一次,我在田间赤脚挑稻草时,脚背被蛇咬了一口,虽然是条无毒蛇,但为防止伤口发炎感染,我就赶紧在田埂上找到了治蛇伤的草药半边莲,把它洗干净,放在嘴里嚼烂,再敷在被蛇咬的伤口上,此后果然平安无事。
结婚后,因为忙于耕种自留地和做家务,没有时间经常去采草药。不过为了省钱和自家治病的需要,偶尔也采一些草药。我的女儿在6个月大时,头部、腿弯和臂弯处都出现了明显的湿疹,而且痒得难受。我知道金银花藤有除湿热的作用,就去山里采来一大把金银花藤,加一大锅水烧汤,用汤水给孩子洗头、洗澡。只洗了一次,孩子全身的湿斑就明显变淡,连洗3天湿斑尽消,湿气尽除。再如,我的妻子患了尿道炎,就去田边地头采些车前草全草,在锅里熬药汤后灌在热水瓶里当茶饮,往往当天见效,三四天治愈。
此后,我转为学校的公办教师,工作也忙了起来,很少再有空闲时间,于是不再采草药了。可是50年前采草药的实践,为我退休后学习《本草纲目》等书籍、自行防病治病以及写中医药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我仍然深深地怀念50年前采草药的时光。 (马元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