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论医之重:

(2022-06-22 04:45:16)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序》

   
   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词解】

   方脉: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医圣东汉·张仲景撰著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奠基之作——《伤寒卒病论》,其后,出现了以另一种治病手段——内服药治病为主的医生,和针灸派平分秋色,称为方脉派。故也可将“方脉”作为中医的代名词。古之大方脉即今之内科,小方脉即今之专科。

  

附文:       
      别把中医这朵鲜花插在西医的树干上

 

    “我认为中医临床最大的问题是分科。”王凤岐教授说。
   古时候中医主要分为大方脉、小方脉;后来发展到分为内、外、妇、儿,没有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科。因为中医是按脏腑来辨证的,以前中医内科的医生什么内科病都能看。现在按照西医的方式,内科分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神经科等。很多中医就专门看心血管病或肝病。其实像一些老中医,什么病都能看。比如治疗肝病的著名大师、已故老中医关幼波先生,他不但对肝病有研究,对很多内科疑难杂症都有建树。                                 
   按照这样分科,肝病科来的都是肝病患者,而中医治疗时常用健脾胃、治肾、活血排毒等办法来治疗肝病,而不是仅仅治肝,中医是整体观的治疗原则。“中医按照西医的理论来分科,是中医在临床上的一个重大失误。”王凤岐教授说,“中医的治疗不能按照西医的理论,而分科却按西医的理论,那中医还有什么特点,怎么发挥特长呢?”
   虽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这种分科,但是谁都不愿意讲。王凤岐教授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因为明确分科,他就能成“专家”了,什么肿瘤专家、不孕症专家、肾病专家等。其实,中医内科医生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的理论,什么病都能辨治,只是根据不同的经验更擅长于某种病而已。
   一个真正的中医,他应该懂得中医的各种技能,不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比如扁鹊,他到的地方什么病人多,他就是什么科的大夫。他走的这个地方儿科病人多,他就是儿科大夫,走到那个地方妇科病人多,他就是妇科大夫。需要开药就开药,需要扎针就扎针。药、针、灸、内服药、外敷药、外用药是中医大夫应该掌握的技艺,而不应该割裂开来,古代中医没有这么分科,在学习时,大夫就全面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技艺,并不断运用于实践,不管什么病,中医大夫都能提出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治法。
   “中医分科一定要改变,如果不改变,中医临床效果将越来越差。中医临证的路会越来越窄。”

   中医在临床方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化验指标的处理。现在中医治疗,大部分是想找一个方药,想办法把化验不正常的指标治疗正常。王凤岐教授给了一个例子,很多病人头晕、失眠、血压高,有些人通过治疗,症状消失了,可是血压表读数还是比较高。有的中医为了让血压达标,就继续开降压药,甚至有的加西药骗人,这样做怎能客观体现中医的疗效?中医药理论中没有治疗化验指标的方和药,只有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去辨证、探讨、摸索使其病愈而达到化验指标正常。
   现在中医治疗效果不理想,除了大夫医疗技术原因之外,还与药物有关,例如:很多治疗急症的药是动物性的药,如虎骨、犀牛角,这些都是禁止使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发掘更好的替代品;有的药品十分稀缺,常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另外,地道药材少,药品的质地差,都会影响临床疗效。    
——节录自《为中医把把脉》(来源:网络)

陆游缘何“八十身犹奖

 (2022-06-22 04:08:45)[编辑][删除]

摘自2022-6-20中国中医药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和爱国诗人。由于金国侵扰,南宋偏安一隅,即便江南生活相对安定,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长,但陆游却生活了85个春秋,成为那个年代难得的长寿者。其长寿的秘诀离不开知医懂药,以及长年保持梳头的养生习惯。
在当时的文人高官中,陆游是知医懂药的,外出时常带药,能为人开方治病。其有诗云:“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描绘了陆游为百姓治好了病,百姓便以陆字给孩子起名以示感谢的场景。陆游也乐于此,到了百姓家“举手叩柴扉,病叟喜出迎。从我语蝉联,未寒畴昔盟。解囊付之药,与尔偕长生”。还有人在路边专门等他医治,“儿扶一老侯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每每遇此,陆游就取下药囊为其医治。陆游心胸开阔,助人为乐,“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值得一提的是,陆游藏书甚多,他为书房起名“书巢”,其中就有不少医书,他的医药心得也尽收录到《陆氏续集验方》中,流传至今。
正因为读过医书药典,知医懂药,“三十余年学养生”的陆游深知梳头的益处。其《杂赋》一诗中说:“觉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又有《述闲》一诗云:“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可见陆游晨起后或白天无事无客时,便常拿起梳子梳头。梳头之益处,历代药籍多有记载。《冯氏锦囊秘录》强调“发宜常梳”。《养生类要》亦云:“发多梳,则去风明目,故道家晨梳常以百二十为数。”古人之所以强调梳头的好处,关键在于头发的生长与人的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首”,人体十二经脉汇集头部。经常梳头有着促进气血运行、沟通表里上下、清心醒目等多种作用。正是因为有“一头胎发入晨梳”的养生习惯,陆游才能拥有“两目神光穿夜户”“蝇头细字夜钞书”的极佳视力,年至八十仍身体强健。 (韦钦国)

生感悟

 圣人论医之重: (2022-06-22 04:58:53)[编辑][删除]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话说三分,留有余地

  人生感悟 (2022-06-23 08:13:29)[编辑][删除]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10101/2bc42668a53b4630a842366201f6d999.jpeg

寻一方庭院,读书让写字眼观天下,清茶细品绦尽世事尘埃,是身心的寓所。让奔波不安的灵魂,在书中得到诗意的栖居。让世间尘嚣与浮躁,在墨迹中消散…春夏秋冬,喝茶、赏花、读书、写字,只闻花香,不谈喜悲。在这里什么也不做,安静地坐着,在这精美之地得到片刻安宁和沉淀,享受生命最本真的恬静乐趣。

一方庭院,安放我心,沏一壶清茶,平淡我心,读一本闲书,宁静我心。愿寻一角落,片刻的悠游,一杯清茶,闲坐半日理思绪。只为寻找繁华都市里宁静的自己。

心灵的高度

  人生感悟 (2022-06-22 16:34:13)[编辑][删除]

 

心灵的高度

   (2022-06-21 19:50:40)
标签: 

淡泊宁静

   

豁达人生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一个从崎岖泥坎坷的山间小径出发,一路凄风苦雨,峭崖陡壁;一个从光洁平坦的大道出发,一路花团锦簇,丽日煦风。试问,他们两个谁会最先抵达目标,谁对人生更加充满激情?

相同起点,收获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多少人从命运的幽幽低谷向上攀登,历经千辛万苦也没能登上生命的顶峰;而有的人却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青云直上,一路顺风。心灵都从一尘不染开始,可在岁月的宣纸上却勾勒出了曲直不一的线条,涂出了深浅平仄千差万别的人生故事。

命运并没有厚此薄彼,阳光、月色、清风、春天属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青山隐隐,绿水迢迢,通向成功的路延伸在每一个人的脚下。只是,有的人置身姹紫嫣红的春天,却怀一腔暮秋的萧瑟,有的人一味沉浸在黑色的嗟叹里,而看不到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空让气息若兰、衣袂飘飘的机遇擦肩而过。再回首,两鬓如霜映残阳,人生黄昏至矣!

生命只是一个自然的流程,滚滚红尘里,常常会有一些不能自己的深情,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地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更有一些无法言传的情怀,让我们默默地伫立在星光下的大地上,仰望深邃的苍穹,倾听从岁月的吹来,带着沧海桑田的感伤和丝绸一样起伏无边的的心事,悦然静随时光流逝。

也许,我们在修改生活的同时,也被生活所修改着,在不断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失去。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命运,无法抗拒和回避那一场又一场风雨,心灵的历程覆满了冰雪与落叶。也许,我们无法拽住那呼啸而去的岁月,让青春永驻心头。但,不管怎样,让我们与命运达成协议,向着目的地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最先抵达的,未必风光占尽;后来居上者,也能独领风骚。心灵的高度是无限的,抵达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就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比不断的抵达一个个目标而更使人生美丽而丰盈呢?

[转载]一段真心实在话

在贪欲中失去幸福,在忙碌中失去健康,在怀疑中失去信任,在计较中失去友情。

  

人不争,一身轻松;事不比,一路畅通;心不求,一生平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


 

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却过得潇洒快活。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

 

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

 

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做加法,快乐而丰盈。
在人低谷,要自己哄自己,劝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人活一世,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越努力越幸运,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时,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

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

人生不要被安逸控制,决定你成功的,是奋斗;

人生不要被别人控制,决定你命运的,是自己;

人生不要被表象控制,决定你成熟的,是看透。


抱怨是一种传染病,不治就会害人害己,

抱怨不会改善自己的处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其选择抱怨,不如选择释怀。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如果只会在抱怨里挣扎,人生注定是苦海无涯。


生活在别人的眼神中,想做的事,终究缥缈在外界的目光里,扼杀在横飞的非议里。

 

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你,看你,别让尘埃阻碍你的视线,抑制了你前行的步履。

要坚信,你就是你,别人永远无法插足与改变。

人不能欺骗自己。你越是想证明自己时就越会失去自我。

坦坦荡荡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

人生最宝贵的,并非是物质的富有,聪明的人,凡事都是往好处想,最强大时,那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生命是要懂得知足。

领悟

   心灵的高度 (2022-06-23 04:37:57)[编辑][删除]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向前,各自修行。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一段路上,懵懂的坚持;一段路上,茫然的取舍;一段路上,成功的自信;一段路上,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



谁不想拿得起,放得下,把人生走得愉愉快快才是完美的人生。拿得起,抗得住,放得下,看得开,这,既是能力,也是智慧。不然,为何有,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痛。我们不求,拿得起放得下,只求,看开、看淡,就已经很好、很美。

 


肯低头,不撞门;肯让步,不会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人生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打跨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懂得低头和让步,才会成功。

生活中无需过分依赖别人,你的影子在某些时候离开你。人生最糟的不是失去爱的人,而是因为太爱一个人而失去了自己。有些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记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有颗心,伤一伤,就坚强了。

用简单的心态面对人生。时光老了,人心淡了 ;计较少了,快乐多了; 压力少了,轻松多了; 抱怨少了,舒心多了。自卑少了,自信多了;攀比少了,自在多了; 复杂少了,简单多了。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简单的心最快乐。


 


人过中年才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花很鲜,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忧愁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心中突然有种无言的痛,是被青春抛弃的无奈,是被岁月洗尽铅华的不舍,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相似岁月里,不经意间,年轮已悄悄地为脸上涂上了淡淡的岁月印迹,增添了流年的风霜。

 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时诗,中年小说……看着镜中容颜,留恋不舍,蓦然回首,人已中年,心中思恋,人世沧桑,繁华红尘,弥补人生缺憾,时光一去不返,倾注真心的日子,闪亮的一瞬,在生命中留下一缕馨香,数年变迁,小事却堆积成精彩的故事,激活感动着心灵…

似曾相识岁月,有些事是时间和空间都无法修复的,有些风景其实质适合远看,虚幻的也许更美,人生就是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

人过中年,一个“悟”,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在不知不觉中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随遇而安,诸事顺其自然,不再奢望浮华之梦,不再渴望美酒,咖啡的浪漫,不再……

当用心触摸生活的平淡,感觉到脚踏实地平平淡淡才是真,学会轻轻细细地触摸生之意义,,生活的阅历与历练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态,在下午茶的氤氲里,风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的美。

生命像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飞速流淌的年年岁岁淡淡经历的欢悦与感伤。
      
现在,与将来,人生的画卷轻轻地描绘,绘出天,绘出地,绘出山,绘出水,绘出落下的泪,绘出展开的笑,都用那淡淡的画笔,随着那淡淡的颜色,绘出人生的佳境,人到中年,唯心独醉,静静地守望着岁月的点滴幸福……

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生活多彩,物欲横流,食色俱全,看淡人生不易。安然满足劳碌有得、家和事顺的慰藉;坎坷失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无奈;功成身退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怅叹。

看淡人生,以平静恬淡对待人生。人生过半,当顺天命,不必对过去懊丧嗟叹,对未来斤斤计较。不必为未知的命运负重而行。

心理上的定位:人生过半,当明天理,山有高低,人有高下。命中若有自会有,命中若无莫强求。

心态上的调整:人生在世,当解天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心情上的纾解:人生如梦,当知天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看淡功名利禄,看轻荣辱得失。富贵无意,荣辱不惊,厚德积福,逸心补劳。坚持自我,为自己而活。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坦荡磊落,不卑不亢。不趋炎附势,不摧眉折腰。知足常乐,坦然现实,从容应对艰难,淡定承受困苦,少一份困扰,多一份满足。境界豁然,涉世历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求,有所不求。自身利益不轻丢,身外利益不强求。包容释怀。持身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人生过半,当知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看淡人生,不受世俗的羁绊,潇潇洒洒,淡淡定定,从从容容,快快乐乐。把紧锁的眉头舒展,让久违的笑声从心底传出,开开心心,活出自我,活出从容,活出多彩!

与山青绿水为邻,和花草鸟鱼为伴,尽享大自然的恩赐,这里,有一段至美的邂逅,一场盛大的清欢,一种韵致,一场禅修,一种生活方式。溶入尘世,不染不争,在纷繁尘世,不抱怨,不心灰意冷,像轻轻走过的岁月,温润地过好每一日。

在这静美的庭院里,听花开的声音,观叶绽的曼妙。惬意蕴隐于茶水中,共鸣产生于沉浮时;静雅相向于清香里;心境浮起于冷暖之上。若心入茶,茶不负人。如此,一杯茶,润泽了一份心境,成就了自己渴求已久的一种古典活法。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10101/f11fad568f6748dba3d65ee0d22a1142.jpeg

远离城市的喧嚣,读书烹茶,写字会友,不待时光染白发,字里行间见性情。指尖舞墨,胸中气宇,笔端乾坤,让渴望安抚于琴韵香茗,让灵魂安放在翰墨亭阁。庭院素心,碧云院槐,悠悠我心。几株兰花,一杯清茶,三五好友一起品茶,赏庭院美景,畅谈心事,将烦心琐事暂时抛之脑外,想像着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庭与茶中,心也会随之渐渐进入一个空寂的世界。

一方庭院半卷书,一纸游龙一壶茶。暂且作个清闲客,静观流水送飞花。尘世过客一瞬间,来不及凝眸,所有的浮华,都成了不堪剪的烟花。唯有半盏清茶,入身入心,实在熨帖。

住一方庭院,悠悠地,墨香,茶香,一纸书,半壶茶。有月亮有微风的夜,就坐在那清幽的庭院,雨里鸡鸣画晚霞。清风徐来,烫壶温盏,烧水,煮茶、研墨。世界那么喧嚣,生活如此宁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