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苏药茶功效多

(2022-06-09 05:03:19)

摘自2022-6-8中国中医药报
宋添力 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
南宋时期诗人章甫曾写了一首题为《紫苏》的诗:“吾家大江南,生长惯卑湿。早衰坐辛勤,寒气得相袭。每愁春夏交,两脚难行立。贫穷医药少,未易办芝术。人言常食饮,蔬茹不可忽。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作腐罂粟然,加点须姜蜜。由茲颇知殊,每就畦丁乞。飘流无定居,借屋少容膝。何当广种艺,岁晚愈吾疾。”大意是说:我居住于江南地区,此处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我本身禀赋不足,又年老体衰,因经常劳作,空闲时又席地而坐导致感受寒邪,尤其一到春秋之际最为难受,甚至严重影响到活动功能。我一贫如洗,支付不起医药费。《神农本草经》中记录的紫苏对我的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烹汤做药皆可用。不妨如橘子一般广泛种植,等成熟之后就可以治好我的病。
可见,紫苏在宋代已经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功效主治
紫苏,通常指紫苏叶,其气清香,味微辛,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毒安胎之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紫苏不仅叶子可以入药入食,其根茎、成熟的果实亦可。紫苏梗,性味辛温,归肺、脾二经,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安胎等功效,多用于胃脘痞满、胸胁胀痛及胎动不安等。紫苏子,性味辛温,归肺、大肠二经,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多用于咳嗽气喘、便秘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紫苏中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丰富的α-亚麻酸,以及硒、钙、锌、钾、镁等微量元素,可见紫苏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此外,紫苏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萜类化合物及酚酸类物质等,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止血、止呕、抗过敏、降血糖、降血脂、护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药茶方推荐
下面介绍几款既能治病又可保健的紫苏药茶方,以供选用。
风寒感冒方 紫苏叶10g,荆芥6g,葱白6g,生姜10g,红糖20g。适合风寒表证,症见畏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
胃脘痞闷、呃逆不止方 紫苏叶15g,藿香10g,生姜10g,绿茶6g。适合过食肥甘厚味导致纳呆食少、食欲不振、口臭难闻或打嗝不止者。
咳嗽气喘方 紫苏子12g,莱菔子9g,枇杷叶9g。适合咳嗽气急喘促或痰壅气逆之咳喘,如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者。
大便秘结方 紫苏子15g,火麻仁12g,绿茶6g。适合胃肠积热导致津液亏损之热结便秘,伴面赤身热、小便色黄、鼻干口干者。
妊娠恶阻方 紫苏梗6g,陈皮5g,生姜3g。
胎动不安方 紫苏梗10g,桑寄生6g,甘草3g。
鱼蟹中毒方 紫苏叶12g,生姜9g,陈醋6g。
需要注意的是,紫苏气味芳香,不宜久煎,尤其治外感疾病时应后下。本品辛温,易耗伤阴血,故外感热病、温病、阴虚火旺者忌用。此外,紫苏子含有丰富油脂,脾虚便溏及阴虚咳喘者慎用。


夏天宜与紫苏常相伴

 (2022-11-11 05:15:14)[编辑][删除]
时间:2021-06-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庄乾竹

盛夏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为了躲避滚滚热浪,有好多朋友贪图凉快,如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浴、长时间呆在有空调的房间内、从温度较高的室外进入室内后立即吹冷气、过食冷饮、在草坪、亭廊、林荫下、河塘边乘凉时间过长,甚至夜间露宿室外等。

在“享受”了上述种种凉爽后,常常会出现头痛、鼻塞流涕、怕冷、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我们可以在饮食中多用一些紫苏叶,以缓解夏日的种种不适。

紫苏叶粥

紫苏叶粥的做法很简单。取紫苏叶15克(鲜品30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水煮粥,粥成后放入紫苏叶再小火煮3~5分钟,温服。可根据口味调入适量红糖。喝上一两碗紫苏叶粥,身体微微出汗,上述不适症状可大大减轻。

紫苏叶茶

夏季经常在空调房间里工作的朋友,经常喝点紫苏叶茶,可有效防治因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取紫苏叶3~5片,鲜、干均可,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或白糖。

紫苏叶粥、茶之所以能减轻夏季贪凉后带来的种种不适,并且能预防感冒,与其功效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毒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

除了解表散寒之外,因为紫苏叶还能和胃行气、解鱼蟹毒,在夏日的餐桌上备受青睐。

紫苏叶炒田螺

爱吃田螺的朋友,在炒田螺的时候喜欢放几片紫苏叶。一方面紫苏叶具有芳香之气,可使田螺的味道更为可口;另一方面紫苏叶还具有解毒之效。夏季暑湿之气较盛,人们消化功能较其他季节弱一些,饮食稍有不慎常常会出现脘腹胀满、腹痛腹泻、呕吐的症状,而紫苏叶具有行气和胃,解毒的功效,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除了吃田螺外,夏季人们在吃烤肉时配点紫苏叶,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紫苏叶配生鱼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叶之所以具有解毒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紫苏叶中含有紫苏醛,紫苏醛具有杀菌、解毒、防腐等作用。在日本,人们常将紫苏叶用于生鱼片的配菜,不仅解生鱼片之毒,还能防止生冷食物中毒,值得我们借鉴。

紫苏叶拌黄瓜

夏季高温潮湿令人食欲不振。胃口差时,可以用具有行气和胃作用的紫苏叶拌黄瓜食用。取黄瓜250克,鲜紫苏叶50克,精盐、味精、香油、白醋、白糖等调理各少许。紫苏叶洗净、切碎;黄瓜洗净、去皮、切丝,放入盘中,撒上精盐、味精、白醋和适量白糖,拌匀;把切好的紫苏撒在黄瓜丝上,淋上香油,即可食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紫苏叶辛散耗气,故气虚者应慎用,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用。(庄乾竹)

未妨无暑药 熟水紫苏香

时间:2021-05-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刘琪瑞

 

夏天来了,我想起了颜色青青紫紫、气味清香怡人的紫苏。小时候,妈妈带着我们去东山岗子上采紫苏,我们拎着小竹篮,漫山遍野寻寻觅觅,咿咿呀呀唱起了儿歌:“紫苏青、紫苏紫,紫苏是山神的小小子。紫肚兜、光脚丫,蹦蹦跳跳到俺家……”

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田边、河畔、山坡上都能觅到它们婆娑的身影。每年夏初紫苏开始绽发,秋天开花抽穗结子,其株高可达一米,叶子圆心形。

我们常用的词语“荏苒”,“荏”指的便是紫苏。如《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荏染”后来写作“荏苒”,“苒”是草木生长繁茂的状态。“荏苒”还常用来形容时光易逝,因紫苏从繁茂到凋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到了第二年又是新的轮回,使人感叹时光的转瞬即逝。

紫苏散发出特别的香气,类似另一种香草薄荷的气息,却比之更浓郁更久长。古时人们做河鲜时常用紫苏当佐料,这种香气不仅可以去腥提味,还可以祛除水产中的毒素。紫苏之名的来历,相传与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有关,他曾用紫苏治疗因食用螃蟹、鱼鳖等水产品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当时正值重阳佳节,洛阳城里一些年轻人因为吃多了螃蟹腹痛难忍,有些人甚至昏厥。华佗用一种“紫叶草”煎水给患者们送服,不久那些年轻人便苏醒了过来。自此,人们把“紫叶草”称为“紫苏”。

紫苏不仅可解鱼腥毒素,还有消暑生津、下气开胃之功,以紫苏为原料的紫苏熟水曾被认为是最佳消暑饮品。宋仁宗曾命翰林院制定消暑汤饮,“以紫苏熟水为第一”。元代诗人方回在《次韵志归·其一》中写道:“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古时,寻常人家在街边买上一碗沁香入脾的紫苏饮,度过酷热难耐的夏天。

紫苏全身都是宝,叶子、梗和子都可入药。紫苏的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用它同青粱米、白香糯熬粥,可和气宽中行血、镇咳祛痰平喘,发散中暑、受冷、酸痛之症。南宋诗人章甫晚年以诗游士大夫间,尤为注重养生诗的创作,专门写有一首《紫苏》,根据切身体会,全面记述了紫苏的功效及应用之法,诗曰:“吾家大江南,生长惯卑湿。早衰坐辛勤,寒气得相袭。每愁春夏交,两脚难行立。贫穷医药少,未易办芝朮。人言常食饮,蔬茹不可忽。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

紫苏也是乡村阡陌中的小清新,看似柔柔弱弱的样子,却葳葳蕤蕤蔓延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善写乡土诗,人称“山村先生”,他在《村舍即事》一诗中咏道:“依篱叠堑作人家,西日还将苇箔遮。窗户莫嫌秋色淡,紫苏红苋老生花。”不由使我想起年少时竹篱茅舍旁,紫苏、苋菜、薄荷、车矢菊等植物的身影,想起妈妈采紫苏、晒紫苏、腌紫苏嫩姜、煮紫苏凉粥的情景。

摘几片紫苏叶轻嗅,缕缕清香直达肺腑。妈妈的紫苏粥、苏子饼总让我品之不尽,那泠泠清气、醇醇香味,使得故乡的炎夏别具风情。(刘琪瑞 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