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胃不和卧不安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功能相互配合,则可升清降浊。如果脾胃虚弱,或进食过多,导致食物积滞于胃,酿生湿热,壅遏于中焦,湿热上扰心神,胃气失和进而造成气机升降不利,阴阳失交,最终影响睡眠。
怎么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一是指饮食的量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二是指饮食的时间有规律,三餐定时。
避免夜宵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白天忙于工作,吃饭马虎对付,到了晚上下班后又大饱口福,脾胃就要“加班工作”,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睡眠,还会损伤脾胃功能。
忌盲目进补
营养过剩,体内过剩的营养会变成“湿”“瘀”“痰”等病理产物,不但影响睡眠,更影响身体健康。
晚餐尽量少食辛辣、煎炸食物
辣椒、姜、蒜等辛辣食物,以及各种煎炸食物,一方面会刺激胃肠道,另一方面会使机体处于燥热状态,如晚餐进食过多,则不利于安神睡眠。
出现晚餐贪嘴吃多、腹胀不适的症状,不妨试试下面这几个方法。
摩腹法
做法: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掌心贴合脐上,两手均匀用力,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轻轻摩动。由脐部开始,逐渐扩大范围至全腹,有促进消化的效果。
穴位揉按
天枢穴位于脐旁开两寸,用食中指指腹轻轻揉按,有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凹陷处,用拇指的指腹轻轻揉按,有促进镇静安神的效果。
食疗
山楂水:取山楂肉30g,加水煎煮,食山楂饮汁。可缓解肉食积滞、消化不良。
麦芽水:取炒麦芽30g,加水煎煮。可缓解米、面、薯、芋等淀粉类食物消化不良。
竹茹陈皮茯苓饮:取竹茹10g,陈皮5g,茯苓20g,加水煎煮。主治痰热扰神,适用于舌苔黄腻、心烦不眠者。
中成药推荐
保和丸适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者。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健胃消食片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积。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管住嘴、迈开腿,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脾胃不和?这样调理让孩子吃嘛嘛香
摘自2023-2-17中国中医药报
钱雄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8岁的小袁从小就身体不好,容易生病感冒。进入小学之后,学习跟不上,胃口也越来越差,出现了偏食、挑食、口臭。父母面对小袁的种种症状无计可施,在朋友的提醒下,才想到要去医院就诊查一下原因。他们来到了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我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考虑小袁为脾胃气虚夹滞,为其制定了健脾益气消积的用药方案,中药调治1月余后,他的症状有了明显缓解。
像小袁这样脾胃不和的患儿并不少,除了食欲缺乏、偏食、挑食、口臭,还可能伴有易积食、反复腹痛腹泻、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可采用内服中药与外治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吃嘛嘛香,体质增强。
中医调养方法多
口服中药
脾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即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养分供身体利用。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发挥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虚证各类脾胃疾病(如厌食、腹泻、疳证等)均有效果,伴有食积者还可用保和丸、消乳丸等消食化积。
穴位敷贴
中药穴位贴敷方便、实用、小儿容易接受、不良反应少,可用于辅助治疗小儿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根据选用药物和主要功效的不同,穴位贴敷也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以木香、沉香、延胡索、槟榔等为主要药物的理气贴,以白术、苍术、干姜等为主要药物的健脾贴、以大黄、枳实等为主要药物的通便贴。
膏方
膏方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调节体质的作用。小儿作为纯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正常的健康儿童一般不需要膏方调理。膏方调理适合以虚证表现为主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小儿哮喘及鼻炎、小儿厌食、便秘等。
指掐四缝
四缝穴为经外奇穴,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一手4穴、双手共有8个穴位。用大拇指指尖掐压四缝穴可用于辅助治疗小儿厌食、消化不良等疾病。
艾灸
选择神阙、中脘、关元、天枢、大肠俞、肾俞、足三里、涌泉等穴进行艾灸,可达到鼓舞阳气、健脾和胃、祛邪扶正的作用,有助于防病保健。
日常养护很重要
起居注意
家长平时要注意给孩子适时增减衣物;家庭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春季多风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日常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戴好口罩。
喂养得当
饮食规律,荤素搭配,尽量少吃甜食、油炸食品,以及年糕、粽子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家长应给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严格控制零食、冷饮的摄入。注意纠正孩子挑食和偏食的习惯,多吃新鲜果蔬,多喝水。此外,还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将陈皮、山药、薏苡仁、山楂、百合等药食两用之品制成药膳用于日常调养。
及时就医
如患儿偶尔出现食欲缺乏,不必过于焦虑。但如果口臭、厌食、便秘多日不缓解或症状较重,或伴随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以防患儿病情加重。
摘自2023-2-17中国中医药报
钱雄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8岁的小袁从小就身体不好,容易生病感冒。进入小学之后,学习跟不上,胃口也越来越差,出现了偏食、挑食、口臭。父母面对小袁的种种症状无计可施,在朋友的提醒下,才想到要去医院就诊查一下原因。他们来到了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我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考虑小袁为脾胃气虚夹滞,为其制定了健脾益气消积的用药方案,中药调治1月余后,他的症状有了明显缓解。
像小袁这样脾胃不和的患儿并不少,除了食欲缺乏、偏食、挑食、口臭,还可能伴有易积食、反复腹痛腹泻、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可采用内服中药与外治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吃嘛嘛香,体质增强。
中医调养方法多
口服中药
脾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即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养分供身体利用。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发挥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虚证各类脾胃疾病(如厌食、腹泻、疳证等)均有效果,伴有食积者还可用保和丸、消乳丸等消食化积。
穴位敷贴
中药穴位贴敷方便、实用、小儿容易接受、不良反应少,可用于辅助治疗小儿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根据选用药物和主要功效的不同,穴位贴敷也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以木香、沉香、延胡索、槟榔等为主要药物的理气贴,以白术、苍术、干姜等为主要药物的健脾贴、以大黄、枳实等为主要药物的通便贴。
膏方
膏方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调节体质的作用。小儿作为纯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正常的健康儿童一般不需要膏方调理。膏方调理适合以虚证表现为主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小儿哮喘及鼻炎、小儿厌食、便秘等。
指掐四缝
四缝穴为经外奇穴,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一手4穴、双手共有8个穴位。用大拇指指尖掐压四缝穴可用于辅助治疗小儿厌食、消化不良等疾病。
艾灸
选择神阙、中脘、关元、天枢、大肠俞、肾俞、足三里、涌泉等穴进行艾灸,可达到鼓舞阳气、健脾和胃、祛邪扶正的作用,有助于防病保健。
日常养护很重要
起居注意
家长平时要注意给孩子适时增减衣物;家庭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春季多风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日常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戴好口罩。
喂养得当
饮食规律,荤素搭配,尽量少吃甜食、油炸食品,以及年糕、粽子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家长应给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严格控制零食、冷饮的摄入。注意纠正孩子挑食和偏食的习惯,多吃新鲜果蔬,多喝水。此外,还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将陈皮、山药、薏苡仁、山楂、百合等药食两用之品制成药膳用于日常调养。
及时就医
如患儿偶尔出现食欲缺乏,不必过于焦虑。但如果口臭、厌食、便秘多日不缓解或症状较重,或伴随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以防患儿病情加重。
前一篇:橄榄:生津液、止烦渴
后一篇:牵牛子:治肠结的峻下良药